凌月给师父送完饭也没久留,拎着篮子就钻进了芦苇荡。
她想进去捡点野鸭蛋,妈妈做的咸鸭蛋非常好吃,蘸着里面流出来的黄油就能吃一个馒头。
虽然她还是挺怕水蛇,现在不是有法宝流星指在身嘛!
要是敢往她身边凑,一指头给它电晕。
外围经常有人转悠,不知道被扫荡了多少回,凌月一直往里走了十多分钟,才发现一个野鸭窝,里面躺着七八枚野鸭蛋。
窝里留个两三枚,总不能给一窝端了,要保持生态平衡,剩下的都被她捡进篮子里。
就这样走走捡捡的,凌月也不知道自己走了多深,反正篮子里的鸭蛋越来越多,到后来已经满了,少说也得有上百枚。
还顺便捉了不少鱼,用芦苇杆把鱼鳃穿起来挂在篮子边上。
这里的鱼因为生活在浅水里,所以长得都不大,最大的也就十多厘米长,不过却肉质细腻呈半透明状,比河里的鱼要美味。
越往深处去,里面的野鸭蛋就越多。
野鸭窝离不多远就有一个,凌月觉得这里应该是一个野鸭群的栖息之处。
看到这么多的野鸭蛋,自然舍不得放过。
篮子放不下了,就把篮子收进戒子空间里,再捡了鸭蛋也都收进空间里。
一边捡鸭蛋,眼睛还一边防备的看着四周,就怕出现水蛇。
直到把这周围的鸭蛋捡完,戒子里差不多也有两三百枚,凌月觉得差不多就收了手。
虽然每个窝里都留下了两三枚,但也要给野鸭留出修养生息的空间,所以捡完这些今年她就不打算捡了。
这么多的野鸭蛋都腌起来的话,等腌好后亲戚朋友的每家给点也够了。
凌月顺着自己进来时留的记号原路返回,记号是用几根芦苇在一起打个结,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很好认。
没费什么功夫就出来了,而且出来的时候感觉要比进去的时候快。
找了个水清的地方,洗干净腿和脚,然后找了些大的苘麻叶子盖住篮子里的野鸭蛋。
为了掩饰自己的戒子空间,凌月分了三次把这些野鸭蛋拿回家。
三百多枚野鸭蛋放满了家里的竹筐和篮子,把吴秋玲给惊的呆住了,这也太多了。
村里也时常有人去芦苇荡里捡野鸭蛋,但能捡十几个就算多的了,没想到凌月竟然弄了这么多回来。
忙问她是不是往深处钻了,她就怕深处有什么危险。
凌月撒了个谎,跟妈妈说是和师父一起进去玩的,看到这么多的野鸭蛋就顺便捡回来了。
还捉了不少鱼,得有三四斤,这小鱼肉多刺少,炸五香小酥鱼最是好吃。
听了凌月的话,吴秋玲这才放心,叮嘱她以后千万不要一个人去芦苇荡,里面也不知道有什么,从来没有人敢往深处去过。
凌月心说,里面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可怕,只不过大家对于太荒芜的环境心里比较紧张。
而且里面反倒比外面更好玩,因为能看到各种水鸟,听见各种优美的叫声,那清澈干净的嗓音,能瞬间洗涤心灵。
今天凌月还见到几只长腿长嘴的鸟儿,羽毛是黑白色的,嘴巴是黑色的,大长腿却是红的,停在芦苇荡的水里面捉鱼吃,看见凌月也不怎么害怕。
凌月也不认识这是什么鸟,因为是第一次见到。
后来想想,应该是鹬蚌相争里那个鹬鸟的一种,毕竟动物世界还是看过的。
吴秋玲把小鱼接过来,让凌月去休息,说晚上的饭她来做,孩子忙了一天了,她当妈的也心疼。
凌月去睡了一小觉,醒来后就展开自己的画图册,画了几张服装设计图。
都是带点港风的女士衣裙,和男士t恤以及老板裤太子裤。
其实二三十年后再回过头来看八九十年代港风的衣服,还是很好看很酷的,简直百看不厌,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风情。
这一画就画上了瘾,又画了几套初秋的服饰,像衬衣,风衣,夹克之类的。
画好后,把图册收进戒子里,这儿可是最保险安全的地方。
妈妈也已经把小鱼都给清理干净,用葱姜和盐以及五香粉腌渍起来。
正忙着用两只大盆清洗野鸭蛋上面的污垢,已经泡了一大会了,用干净的抹布一擦洗就洗的干干净净。
妈妈腌制的咸鸭蛋不是那种用泥巴包裹的,而是自己熬制的盐水,里面放着花椒大料,这个叫料水。
鸭蛋洗干净晾干水分放进缸里摆好,把凉透的料水倒进去没过鸭蛋,腌上二十多天就可以吃了。
这个时候的鸭蛋不咸不淡,吃着正好。
不过要想吃流黄油的那种,要腌一个月左右才行,冬天的话因为气温比较低要四十天才能冒黄油。
晚饭妈妈做了炸小酥鱼,还酥了几个茄子,用蒜泥和醋加点黄瓜丝辣椒油一绊,酸爽开胃。
还煎了些韭菜盒子,做了个简单的玉米面粥,好吃的大家都停不下筷子。
饭后小霍盛来找凌月,还拿着一把手电筒,拎着个装了点水的罐头瓶子。
准备练武回来时,顺路去捉知了猴。
小霍盛知道,凌月喜欢吃这个!
所以手电筒和电池一早就准备好了。
每年地里的玉米苗长到一尺多高的时候,正是知了猴上市的季节,一直持续一个月左右就会下去。
不过知了猴最旺盛的季节也就前半个多月,后面会越来越少。
这几天白天,已经能听见知了蛰伏在树上嘹亮的叫声。
傍晚后,村里的屋前屋后,村周围,只要有树的地方,就会有人开始在那里捉知了猴。
凌月怕一个罐头瓶不够,又从自家也拿了一只,装点水用绳子把瓶口系上。
她和小霍盛练武回来的时候,边往回走边用手电筒往路两旁的树上照一圈。
路两边差不多都是柳树,是知了猴最喜欢的树木。
小霍盛不时的从树上捏下来一个,放进罐头瓶里,每捉一个,他嘴角的笑意就大一些。
为了节约时间,凌月提议两人分开,一个在路左边的树上捉,一个在路右边的树上捉。
只有一把手电筒,小霍盛把手电筒给了凌月。
凌月的眼睛比x光都厉害,哪里还用得着手电筒,又还给小霍盛,对他说自己的视力好用不着。
其实不少人家是不舍得给孩子买手电筒捉知了猴的,因为一个手电筒要好几块钱,一节电池也要五毛,一个手电筒最少要用两节电池,也就是能用几个夜晚,太浪费了。
所以孩子们为了捉知了猴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就想办法照明。
有的用蜡烛,有的用自制的火把,不过蜡烛一见风就会被吹灭,火把也燃烧不大会,更多的人就是借助月光和两只手在树上摸。
凌月有异瞳,(听说以后不能写tohiyan那三个字,所以以后就用异瞳代替)看东西比白天都清楚,两只眼睛跟探照灯似的,往树身上一瞄,一个也逃不过。
边走边捉,有的一棵树上能捉到七八个,真是过瘾。
至于爬到高处够不着的,她就用棍子往下戳,掉到地上再捡起来。
路上还遇到好几拨捉知了猴的孩子群,大人捉这个的不多,这是孩子们的最爱,就像过节似的,又能玩又能打牙祭。
路边的玉米地凌月也没放过,顺便瞄了几眼,没想到还真不少,有的玉米棵叶子下面都藏着好几只。
快到家的时候,凌月的罐头瓶里已经装的满满的了。
这一瓶子差不多能装两百来个,清洗一下用盐水泡一夜,够炸一大盘子的。
小霍盛献宝似的把自己捉的知了猴拿给凌月,可一看她瓶子里的竟然比自己的还多,瞬间垂头丧气。
他才捉了大半瓶子,比小月的足足少了三分之一,丢脸的是,自己还用的手电筒,而小月却是黑灯瞎火的用手摸。
这么一比较,自己好像挺笨的!
凌月看他那副气馁的样子,忍不住扑哧笑了。
心想你这怎么能跟我一样,我可是开了挂的。
伸手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安慰的说。“别丧气了,我那边的树上比你那边的树上多。再说,我视力好,你捉的也不少,明天继续努力。”
得到安慰的小霍盛眼睛这才亮了起来,把罐头递给凌月。“小月,你喜欢吃,都给你!”
“哎呀,那我也吃不了那么多呀!这样吧,今天的你先拿回去,明天再捉了给我。听说你外公也很喜欢吃,拿回去明天给他下酒。再过几年他年纪大了牙口不好了,想吃外孙捉的知了猴都吃不动了!
小霍盛想了想点点头。
“那好吧,今天的先拿回去给外公,明天捉了给你!”
“乖,真听话!”凌月捏了捏他滑溜的小脸蛋,笑着目送他回家。
回到家,凌月把知了猴用清水洗了几遍,然后放在盆里用盐水腌上,明天早上就可以吃到油煎金蝉了。
凌月觉得油煎的比油炸的要好吃,油煎的时候用铲子把知了猴一个个的压扁,吃起来酥脆焦香又极入味,越嚼越香。
一个地方一个饮食文化,在其他地方,知了猴泛滥成灾估计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吃。
过了会儿凌爸也回来了,没想到他竟然也去捉知了猴了。
凌爸出去的早,捉的比凌月还多,快两罐头瓶了。
他知道孩子喜欢吃,前两天还专门悄悄的买了手电筒和电池。
往年手里没有余钱,都是黑灯瞎火的用手摸,每晚也就是摸几十个。
有了手电筒就是不一样,照到树上看的清清楚楚,可比他以前用手在树上瞎呼喇强多了。
凌月心想可惜没有冰箱,有冰箱的话可以把知了猴储存起来,等到什么时候想吃了再吃。
第二天早晨练武回来,还没进院子就闻到空气中焦香四溢的煎知了猴的香气。
凌月美美的吃了一顿早饭,又跑山上给她那个便宜师父送饭,老头儿也是个吃货。
看见煎的焦香酥脆的知了猴,手都顾不得洗,捏了就往嘴里放,边吃边说着好吃,真香,要是再来点小酒就更好了。
从中午开始,凌月就发现有些不对劲了。
黑子一直烦躁不安的哼哼,不时地原地转圈圈,就连家里的鸡都有些异常,下没下蛋的都咯哒咯哒的瞎叫。
动物出现了异常,就连压出来的井水都比平时浑浊,凌月觉得这很可能是地震的前兆。
晚上临睡前,她跟爸妈说,今天晚上恐怕会有地震,最好还是去防震棚子里去睡。
凌爸和妈妈听了,忙抱起被褥和床单铺到棚子里。
棚子里一直都是干净的,所以直接可以入住。
妈妈还把她觉得重要的一些东西都搬到棚子里,塞进床底下。
床是用厚木板和石头垒的,挺结实。
妈妈忙完这些,又拿出一捆干艾草点着,放在棚子口熏蚊子。
凌爸又跑堂屋去,跟爷爷奶奶说了声,让他们也都搬进棚子里睡心里踏实,万一晚上地震该慌手慌脚了。
说完又骑上车子,去孙菜园子给姥娘说一声。
凌月也抽空跑了小霍盛家一趟,看着苏洁姑姑和小霍盛的外公外婆忙着往棚子里抬床收拾东西,就回来了。
爷爷和小叔姑姑都睡进了棚子,奶奶不肯信,非要在屋子里睡,冯爱英也宁愿带着俩宝睡在屋子里,才不去外面喂蚊子。
说他们就是瞎紧张,要是真的有地震广播上怎么不说。
他们不愿意出来,总不能把他们给一个个的抬出来。
爷爷说不用管他们,反正命是他们的,他们不想活谁也挡不住。
不知道是因为担心会地震还是什么,爷爷和凌爸就坐在棚子里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天。
凌月倒是躺下就睡了,就连夜里地震晃动了一会都不知道。
直到一声震耳欲聋的惊雷霹雳咔嚓突然划破夜空,才把她给惊醒。
她揉了揉眼睛坐起身,看见爸妈都没有睡,或者是睡着又被惊醒了,就坐在床上看着院子里,棚子外面正哗啦啦的下着大雨。
凌爸忽然有些不好意思,收回目光把脸扭到一边,吴秋玲倒是还在看着,不过脸上是一副震惊又忍笑的表情。
凌月好奇的扭过身,顺着妈妈的眼神往外一看。
我滴个妈哎!
真是辣眼睛!
她这是看见了什么哟!
就见雨幕中从屋子里冲出几个人,打头的那个是奶奶孙巧珍。
光着脚,披散着头发,下面穿着一条花裤衩,上面什么也没有穿,干瘪的胸像两只布袋,随着她的跑动甩来甩去,嘴里一边惊慌失措的喊着。
“地动了,地动了!”
凌月从来不知道,老太太还能跑这么快!
是不是因为身上穿的少,减少了阻力,才会有这么快的速度?
紧随其后的是冯爱英,她身上穿的就比老太太好一点,至少上面穿了个小花坎子。
只是那坎子太短,堪堪到肚脐上面,而且又肥,两只气球被来回的甩动,下面的花裤衩比老太太的还要短。
也是光着俩脚丫子,拼了命的往这边疯跑。
嘴里喊着,救命,地震来了!
还是个当妈的呢,一点也不管身后一丝不挂浑身光溜溜的俩宝。
俩个小的估计被吓得不轻,可着嗓门嚎。
“妈,等等我,我害怕……”
老太太一冲进棚子,就被老爷子劈头盖脸的骂了几句。
意思是不听劝还往外跑啥,就待在你的屋子里多好!
你跑出来就跑出来吧,也不知道多捞件衣服穿身上,孩子们都在这里,看见了像什么样子!
后面老爷子没再说,而是披了件蓑衣去院子里站着了。
儿媳妇穿成那样,他一个做公公的咋还能好意思在棚子里继续待着。
凌爸把爷爷叫进凌月家的棚子,然后他和老爷子一张床,让吴秋玲带着凌月和小雪一张床。
特殊情况,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
而且吴秋玲知道可能会地震,身上一直穿的整整齐齐的,就连睡觉都没有脱掉。
两张床中间还有一道布帘子,一拉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爷爷那边的棚子其实比凌月家的要大出三分之一,当初凌爸搭建的时候就考虑到还有冯爱英她们娘仨,就搭的大一些,可以多放一张床。
中间也能拉个布帘子,只是老太太和冯爱英根本不相信会有地震,所以一点准备没有,跑出来的时候跟没穿衣服差不多。
老爷子身为公爹,当然不好意思同处一棚。
没一会,地面又震了几下,随之就安静下来。
不过大人们都担心的没敢再继续睡,只有不知愁的孩子继续呼呼睡着。
她想进去捡点野鸭蛋,妈妈做的咸鸭蛋非常好吃,蘸着里面流出来的黄油就能吃一个馒头。
虽然她还是挺怕水蛇,现在不是有法宝流星指在身嘛!
要是敢往她身边凑,一指头给它电晕。
外围经常有人转悠,不知道被扫荡了多少回,凌月一直往里走了十多分钟,才发现一个野鸭窝,里面躺着七八枚野鸭蛋。
窝里留个两三枚,总不能给一窝端了,要保持生态平衡,剩下的都被她捡进篮子里。
就这样走走捡捡的,凌月也不知道自己走了多深,反正篮子里的鸭蛋越来越多,到后来已经满了,少说也得有上百枚。
还顺便捉了不少鱼,用芦苇杆把鱼鳃穿起来挂在篮子边上。
这里的鱼因为生活在浅水里,所以长得都不大,最大的也就十多厘米长,不过却肉质细腻呈半透明状,比河里的鱼要美味。
越往深处去,里面的野鸭蛋就越多。
野鸭窝离不多远就有一个,凌月觉得这里应该是一个野鸭群的栖息之处。
看到这么多的野鸭蛋,自然舍不得放过。
篮子放不下了,就把篮子收进戒子空间里,再捡了鸭蛋也都收进空间里。
一边捡鸭蛋,眼睛还一边防备的看着四周,就怕出现水蛇。
直到把这周围的鸭蛋捡完,戒子里差不多也有两三百枚,凌月觉得差不多就收了手。
虽然每个窝里都留下了两三枚,但也要给野鸭留出修养生息的空间,所以捡完这些今年她就不打算捡了。
这么多的野鸭蛋都腌起来的话,等腌好后亲戚朋友的每家给点也够了。
凌月顺着自己进来时留的记号原路返回,记号是用几根芦苇在一起打个结,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很好认。
没费什么功夫就出来了,而且出来的时候感觉要比进去的时候快。
找了个水清的地方,洗干净腿和脚,然后找了些大的苘麻叶子盖住篮子里的野鸭蛋。
为了掩饰自己的戒子空间,凌月分了三次把这些野鸭蛋拿回家。
三百多枚野鸭蛋放满了家里的竹筐和篮子,把吴秋玲给惊的呆住了,这也太多了。
村里也时常有人去芦苇荡里捡野鸭蛋,但能捡十几个就算多的了,没想到凌月竟然弄了这么多回来。
忙问她是不是往深处钻了,她就怕深处有什么危险。
凌月撒了个谎,跟妈妈说是和师父一起进去玩的,看到这么多的野鸭蛋就顺便捡回来了。
还捉了不少鱼,得有三四斤,这小鱼肉多刺少,炸五香小酥鱼最是好吃。
听了凌月的话,吴秋玲这才放心,叮嘱她以后千万不要一个人去芦苇荡,里面也不知道有什么,从来没有人敢往深处去过。
凌月心说,里面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可怕,只不过大家对于太荒芜的环境心里比较紧张。
而且里面反倒比外面更好玩,因为能看到各种水鸟,听见各种优美的叫声,那清澈干净的嗓音,能瞬间洗涤心灵。
今天凌月还见到几只长腿长嘴的鸟儿,羽毛是黑白色的,嘴巴是黑色的,大长腿却是红的,停在芦苇荡的水里面捉鱼吃,看见凌月也不怎么害怕。
凌月也不认识这是什么鸟,因为是第一次见到。
后来想想,应该是鹬蚌相争里那个鹬鸟的一种,毕竟动物世界还是看过的。
吴秋玲把小鱼接过来,让凌月去休息,说晚上的饭她来做,孩子忙了一天了,她当妈的也心疼。
凌月去睡了一小觉,醒来后就展开自己的画图册,画了几张服装设计图。
都是带点港风的女士衣裙,和男士t恤以及老板裤太子裤。
其实二三十年后再回过头来看八九十年代港风的衣服,还是很好看很酷的,简直百看不厌,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风情。
这一画就画上了瘾,又画了几套初秋的服饰,像衬衣,风衣,夹克之类的。
画好后,把图册收进戒子里,这儿可是最保险安全的地方。
妈妈也已经把小鱼都给清理干净,用葱姜和盐以及五香粉腌渍起来。
正忙着用两只大盆清洗野鸭蛋上面的污垢,已经泡了一大会了,用干净的抹布一擦洗就洗的干干净净。
妈妈腌制的咸鸭蛋不是那种用泥巴包裹的,而是自己熬制的盐水,里面放着花椒大料,这个叫料水。
鸭蛋洗干净晾干水分放进缸里摆好,把凉透的料水倒进去没过鸭蛋,腌上二十多天就可以吃了。
这个时候的鸭蛋不咸不淡,吃着正好。
不过要想吃流黄油的那种,要腌一个月左右才行,冬天的话因为气温比较低要四十天才能冒黄油。
晚饭妈妈做了炸小酥鱼,还酥了几个茄子,用蒜泥和醋加点黄瓜丝辣椒油一绊,酸爽开胃。
还煎了些韭菜盒子,做了个简单的玉米面粥,好吃的大家都停不下筷子。
饭后小霍盛来找凌月,还拿着一把手电筒,拎着个装了点水的罐头瓶子。
准备练武回来时,顺路去捉知了猴。
小霍盛知道,凌月喜欢吃这个!
所以手电筒和电池一早就准备好了。
每年地里的玉米苗长到一尺多高的时候,正是知了猴上市的季节,一直持续一个月左右就会下去。
不过知了猴最旺盛的季节也就前半个多月,后面会越来越少。
这几天白天,已经能听见知了蛰伏在树上嘹亮的叫声。
傍晚后,村里的屋前屋后,村周围,只要有树的地方,就会有人开始在那里捉知了猴。
凌月怕一个罐头瓶不够,又从自家也拿了一只,装点水用绳子把瓶口系上。
她和小霍盛练武回来的时候,边往回走边用手电筒往路两旁的树上照一圈。
路两边差不多都是柳树,是知了猴最喜欢的树木。
小霍盛不时的从树上捏下来一个,放进罐头瓶里,每捉一个,他嘴角的笑意就大一些。
为了节约时间,凌月提议两人分开,一个在路左边的树上捉,一个在路右边的树上捉。
只有一把手电筒,小霍盛把手电筒给了凌月。
凌月的眼睛比x光都厉害,哪里还用得着手电筒,又还给小霍盛,对他说自己的视力好用不着。
其实不少人家是不舍得给孩子买手电筒捉知了猴的,因为一个手电筒要好几块钱,一节电池也要五毛,一个手电筒最少要用两节电池,也就是能用几个夜晚,太浪费了。
所以孩子们为了捉知了猴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就想办法照明。
有的用蜡烛,有的用自制的火把,不过蜡烛一见风就会被吹灭,火把也燃烧不大会,更多的人就是借助月光和两只手在树上摸。
凌月有异瞳,(听说以后不能写tohiyan那三个字,所以以后就用异瞳代替)看东西比白天都清楚,两只眼睛跟探照灯似的,往树身上一瞄,一个也逃不过。
边走边捉,有的一棵树上能捉到七八个,真是过瘾。
至于爬到高处够不着的,她就用棍子往下戳,掉到地上再捡起来。
路上还遇到好几拨捉知了猴的孩子群,大人捉这个的不多,这是孩子们的最爱,就像过节似的,又能玩又能打牙祭。
路边的玉米地凌月也没放过,顺便瞄了几眼,没想到还真不少,有的玉米棵叶子下面都藏着好几只。
快到家的时候,凌月的罐头瓶里已经装的满满的了。
这一瓶子差不多能装两百来个,清洗一下用盐水泡一夜,够炸一大盘子的。
小霍盛献宝似的把自己捉的知了猴拿给凌月,可一看她瓶子里的竟然比自己的还多,瞬间垂头丧气。
他才捉了大半瓶子,比小月的足足少了三分之一,丢脸的是,自己还用的手电筒,而小月却是黑灯瞎火的用手摸。
这么一比较,自己好像挺笨的!
凌月看他那副气馁的样子,忍不住扑哧笑了。
心想你这怎么能跟我一样,我可是开了挂的。
伸手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安慰的说。“别丧气了,我那边的树上比你那边的树上多。再说,我视力好,你捉的也不少,明天继续努力。”
得到安慰的小霍盛眼睛这才亮了起来,把罐头递给凌月。“小月,你喜欢吃,都给你!”
“哎呀,那我也吃不了那么多呀!这样吧,今天的你先拿回去,明天再捉了给我。听说你外公也很喜欢吃,拿回去明天给他下酒。再过几年他年纪大了牙口不好了,想吃外孙捉的知了猴都吃不动了!
小霍盛想了想点点头。
“那好吧,今天的先拿回去给外公,明天捉了给你!”
“乖,真听话!”凌月捏了捏他滑溜的小脸蛋,笑着目送他回家。
回到家,凌月把知了猴用清水洗了几遍,然后放在盆里用盐水腌上,明天早上就可以吃到油煎金蝉了。
凌月觉得油煎的比油炸的要好吃,油煎的时候用铲子把知了猴一个个的压扁,吃起来酥脆焦香又极入味,越嚼越香。
一个地方一个饮食文化,在其他地方,知了猴泛滥成灾估计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吃。
过了会儿凌爸也回来了,没想到他竟然也去捉知了猴了。
凌爸出去的早,捉的比凌月还多,快两罐头瓶了。
他知道孩子喜欢吃,前两天还专门悄悄的买了手电筒和电池。
往年手里没有余钱,都是黑灯瞎火的用手摸,每晚也就是摸几十个。
有了手电筒就是不一样,照到树上看的清清楚楚,可比他以前用手在树上瞎呼喇强多了。
凌月心想可惜没有冰箱,有冰箱的话可以把知了猴储存起来,等到什么时候想吃了再吃。
第二天早晨练武回来,还没进院子就闻到空气中焦香四溢的煎知了猴的香气。
凌月美美的吃了一顿早饭,又跑山上给她那个便宜师父送饭,老头儿也是个吃货。
看见煎的焦香酥脆的知了猴,手都顾不得洗,捏了就往嘴里放,边吃边说着好吃,真香,要是再来点小酒就更好了。
从中午开始,凌月就发现有些不对劲了。
黑子一直烦躁不安的哼哼,不时地原地转圈圈,就连家里的鸡都有些异常,下没下蛋的都咯哒咯哒的瞎叫。
动物出现了异常,就连压出来的井水都比平时浑浊,凌月觉得这很可能是地震的前兆。
晚上临睡前,她跟爸妈说,今天晚上恐怕会有地震,最好还是去防震棚子里去睡。
凌爸和妈妈听了,忙抱起被褥和床单铺到棚子里。
棚子里一直都是干净的,所以直接可以入住。
妈妈还把她觉得重要的一些东西都搬到棚子里,塞进床底下。
床是用厚木板和石头垒的,挺结实。
妈妈忙完这些,又拿出一捆干艾草点着,放在棚子口熏蚊子。
凌爸又跑堂屋去,跟爷爷奶奶说了声,让他们也都搬进棚子里睡心里踏实,万一晚上地震该慌手慌脚了。
说完又骑上车子,去孙菜园子给姥娘说一声。
凌月也抽空跑了小霍盛家一趟,看着苏洁姑姑和小霍盛的外公外婆忙着往棚子里抬床收拾东西,就回来了。
爷爷和小叔姑姑都睡进了棚子,奶奶不肯信,非要在屋子里睡,冯爱英也宁愿带着俩宝睡在屋子里,才不去外面喂蚊子。
说他们就是瞎紧张,要是真的有地震广播上怎么不说。
他们不愿意出来,总不能把他们给一个个的抬出来。
爷爷说不用管他们,反正命是他们的,他们不想活谁也挡不住。
不知道是因为担心会地震还是什么,爷爷和凌爸就坐在棚子里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天。
凌月倒是躺下就睡了,就连夜里地震晃动了一会都不知道。
直到一声震耳欲聋的惊雷霹雳咔嚓突然划破夜空,才把她给惊醒。
她揉了揉眼睛坐起身,看见爸妈都没有睡,或者是睡着又被惊醒了,就坐在床上看着院子里,棚子外面正哗啦啦的下着大雨。
凌爸忽然有些不好意思,收回目光把脸扭到一边,吴秋玲倒是还在看着,不过脸上是一副震惊又忍笑的表情。
凌月好奇的扭过身,顺着妈妈的眼神往外一看。
我滴个妈哎!
真是辣眼睛!
她这是看见了什么哟!
就见雨幕中从屋子里冲出几个人,打头的那个是奶奶孙巧珍。
光着脚,披散着头发,下面穿着一条花裤衩,上面什么也没有穿,干瘪的胸像两只布袋,随着她的跑动甩来甩去,嘴里一边惊慌失措的喊着。
“地动了,地动了!”
凌月从来不知道,老太太还能跑这么快!
是不是因为身上穿的少,减少了阻力,才会有这么快的速度?
紧随其后的是冯爱英,她身上穿的就比老太太好一点,至少上面穿了个小花坎子。
只是那坎子太短,堪堪到肚脐上面,而且又肥,两只气球被来回的甩动,下面的花裤衩比老太太的还要短。
也是光着俩脚丫子,拼了命的往这边疯跑。
嘴里喊着,救命,地震来了!
还是个当妈的呢,一点也不管身后一丝不挂浑身光溜溜的俩宝。
俩个小的估计被吓得不轻,可着嗓门嚎。
“妈,等等我,我害怕……”
老太太一冲进棚子,就被老爷子劈头盖脸的骂了几句。
意思是不听劝还往外跑啥,就待在你的屋子里多好!
你跑出来就跑出来吧,也不知道多捞件衣服穿身上,孩子们都在这里,看见了像什么样子!
后面老爷子没再说,而是披了件蓑衣去院子里站着了。
儿媳妇穿成那样,他一个做公公的咋还能好意思在棚子里继续待着。
凌爸把爷爷叫进凌月家的棚子,然后他和老爷子一张床,让吴秋玲带着凌月和小雪一张床。
特殊情况,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
而且吴秋玲知道可能会地震,身上一直穿的整整齐齐的,就连睡觉都没有脱掉。
两张床中间还有一道布帘子,一拉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爷爷那边的棚子其实比凌月家的要大出三分之一,当初凌爸搭建的时候就考虑到还有冯爱英她们娘仨,就搭的大一些,可以多放一张床。
中间也能拉个布帘子,只是老太太和冯爱英根本不相信会有地震,所以一点准备没有,跑出来的时候跟没穿衣服差不多。
老爷子身为公爹,当然不好意思同处一棚。
没一会,地面又震了几下,随之就安静下来。
不过大人们都担心的没敢再继续睡,只有不知愁的孩子继续呼呼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