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迁本以为自己能参与到司礼监掌印的选拔中,却未料朱厚照压根儿连声招呼都没跟他打。
如此一来,谢迁只能寄希望于影响沈溪,却又不想主动召见,免得被人说他“以大欺小”,更要防止他人参奏他“内外勾结”,到底司礼监掌印跟他这个内阁首辅对接,他只能等沈溪主动来见。
可左等右等,沈溪没来,倒是将张懋给等来了。
张懋不是专程前来拜见,而是在去见沈溪前,顺道过来见上一面向他求教一些事。
谢迁心情不太痛快,却不能在张懋面前表露出来,但以张懋的阅历,自是能品味出点儿什么。
“……于乔,你也是,既然之厚没来见你,你主动去见他也是可以的嘛!现在你们都在避嫌,但事情总归得有个度吧?不是说了吗,这次参与司礼监掌印选拔的人员,会面对同样的考题,内容主要涉及票拟和朱批,不管怎么样都应该是由内阁来出题吧?”张懋对谢迁的态度有些无奈,不由劝说道。
本来张懋不想劝,因为他不愿意牵扯进文官集团内部的斗争中去,但想到斗争的二人分别是谢迁跟沈溪,张懋又觉得自己有资格说上两句。
谁都以为谢迁跟沈溪间不过只是暂时的矛盾罢了,一老一少本来关系莫逆,沈溪还是谢迁亲手提拔起来的,甚至还有姻亲关系,总归这对老少会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在朝事上达成一致,而说和之人自然也会从中受益,谁要是挑拨离间肯定落不了好。
张懋还认为,谢迁跟沈溪之间需要这样一个中间人来调和,老的老少的少,缺少的就是沟通,只要说开了问题应该不大。
谢迁却冷漠相对:“我都一把老骨头了,还要不顾脸面主动去见一个小家伙?另外,虽然陛下说要在司礼监掌印选拔中添加考核处置政务一项,但却没说从现成的案例中选择,也有可能随便编造一个事件作为考题……他不主动来见我,介绍一下情况,难道我还得拿自己这张老脸去贴他的冷屁股?”
换旁人来劝,谢迁未必肯听,就算是何鉴这样的存在,谢迁也会当面顶撞。
但张懋却不同,到底是英国公,前后服侍过三任皇帝,资格比起谢迁还要老得多,乃是大明军队擎天巨柱般的人物。
虽然张懋老来昏聩,做事只求中庸不出差错,但在大事上却绝不含糊,谢迁根本就没底气在张懋面前发火,只能抱怨。
平日倚老卖老的谢迁,此时在张懋面前变成了个任性的年轻人,需要张懋温言劝说,而张懋也不会因此而瞧不起人。
张懋叹道:“之厚也是,你这边他不来见,老朽那边他也不打个招呼……不过,这几天听说他就待在兵部、豹房跟家里这几个地方,于乔你其实可以找个人去传达一下自己的看法,总归比你在这里独自生闷气好许多。要不……这次老朽便过去帮你说说?”
谢迁道:“老公爷,你这又是何必呢?他一个年轻人,就算身负皇命,也不该如此盛气凌人,居然来个避而不见!对了,陛下有说过这件事由他来做决定吗?那个什么委员会,在我看来就跟胡闹一样,选个太监还做这么多文章,为何不在朝议时交由大臣来议定?”
张懋无奈摇头:“若能上朝定夺的事情,需要老朽前来拜见商议?这不是因为陛下不肯开朝会么?咱只能根据情况变化,做出最有益的应对……这么说吧,老朽已跟夏国丈商量好了,这次试着推选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太监来做司礼监掌印,如此能让朝局更加平稳,绝对不会再出现刘瑾那样祸国殃民之辈,令朝局陷入混乱。”
谢迁黑着脸不说话,好似在表明一种态度,你们说了能算?
张懋看出谢迁对于他的提议似乎不感冒,继续解释:“这不希望拉你进来,商议一下到底谁更有资格掌管司礼监,到底高公公还是戴公公合适?亦或者从以前先皇时的老人中选拔!”
朝中太监的选拔标准跟文官不同,文官基本在被革职或者请辞归乡后,就算告别仕途,如同刘健和李东阳,无论他们以前权势再大,现在也只是闲散人一个,根本无法左右朝局,未来正德皇帝也基本不会再启用他们,除非是又有新皇登基。
而朝廷过往启用退休老臣,也主要是从事一些无关紧要的差事,诸如教育和涉及地方教化等,很多属于没有合适人选下的无奈选择。
但太监则不同,很多太监就算被投闲置散多年,仍旧可以启用,甚至还做到司礼监掌印或者秉笔太监等重要职位上,大明历史上很多太监都经历过大起大落,总归是皇室家奴,皇帝想用就用,不需要顾念太监启用后结党营私的问题。
所以张懋的意思,是跟谢迁商议推选个弘治朝的老太监来执掌司礼监,其中就有最被人欣赏和屡屡提及的萧敬。
谢迁摇了摇头:“张老公爷还是莫要提此事为好,陛下不会同意的,若一意孤行只会给自己找不痛快。现在不都说了么,只在那十几人中来选,而戴公公跟高公公都无意竞逐,只是填了个名字,最后根本就不会有上位的机会……陛下中意的是年轻些的太监。”
不但朱厚照不想用老人,谢迁也不想,因为他对那些在宫内外势力盘根错节的老太监有很大的忌惮,觉得这些人根基深,野心大,人一老顾忌就少,一旦上位就会跟刘瑾和张苑一样左右朝局……想想连张苑这种根基浅薄的年轻太监,一旦上位都不肯听从指挥,屡屡自作主张,以至于闹出很大的乱子。
张懋皱眉:“那于乔你到底是何想法?你不会想袖手旁观,等待陛下最后委命,由始至终都让之厚主导事件进程吧?”
谢迁不知该说什么好,摇头轻叹:“难道我还有选择的余地吗?”
张懋很想说,你的确没有,但我此来就是想问问你,看看有什么对策。沉默好一会儿,他才说道:
“那就按之厚所提选拔标准来执行吧,好似科举一样,成绩在那儿摆着,结果出来后将表现最好的那个人的名字送到陛下面前,由陛下亲自委命……若陛下对此人有成见,那就按照顺位依次上呈,终归有合适的。”
谢迁皱眉道:“考核之事,总归会有主观臆断的成分在里面,谁能确保其中没有私相授受的现象?”
张懋苦笑道:“于乔啊,你这可就为难人了,老朽问你意见你不说,现在又担心这个怕那个的,你倒是给指出一条明路来啊……老朽从你这里离开,马上就去见之厚,你有什么意见,老朽可以不透露说这是你的意思,就说是老朽自己的看法……难道之厚能不体谅咱们这些老家伙?”
谢迁想说,你想让他体谅你,不是痴心妄想么?当即摇摇头:“我怕的是有人伺机做文章,听说这几天京师内送礼的人不少,如今陛下尚未将犒赏出征将士之事完成,又整出司礼监掌印选举这一出,是存心让朝廷兴起风浪来么?我的意思是由陛下来定,旁人最好不要牵扯其中,否则出了问题,谁来承担责任?”
“你……你这还不是袖手旁观?那老朽来见你,有何意义?”张懋脸上带着苦笑,有种被人戏弄的无奈。
谢迁道:“你负责监督一下之厚,那小子做事太过激进,若他想插手朝局也定会在此事上做文章,如此张老公爷总该可以帮忙吧?”
张懋先是思索一下,确定没问题后,才微微点头表示应允。
谢迁又道:“司礼监掌印之位到底归谁,始终不能由外臣来定,这是宫里的事务,最好先问问太后的意思,可惜这几天我没有入宫的机会……”
“那你……”
张懋想了想,最后摇头,“还是莫要去了,陛下突然器重起夏国丈来,你也该嗅出点苗头了吧?”
谢迁叹道:“正是因为如此,老朽才未去,之前一段时间因为介夫的事情,太后似乎跟陛下间闹出嫌隙来,陛下回朝后连皇宫都未踏足,只是派人去跟太后请了安……事情好像不太妙。”
张懋略微思索后才叹道:“也是你于乔回京城前没安排妥当,本以为以你的睿智,应该将所有事情都提前考虑到,谁知陛下外出巡防民情,朝中会闹出笑话来,到现在民间还有议论,你让陛下的面子该哪儿搁?”
谢迁没有评价张懋说的事情,继续道:“见到之厚后,你别说来过我这里,还有一定跟他说得秉公处置,司礼监掌印之位看似简单,但其实万众瞩目,刘瑾就是在这位子上祸国殃民的……陛下越是少问或者不问朝事,这个位置就越重要。”
“嗯。”
张懋又点了点头。
谢迁最后重重一叹:“这件事怕是又要掀起一场波澜,以现在陛下选拔人的标准,肯定是选一个能为他敛财的小人,而非一个贤明之人,之厚应该看出一点苗头,若他完全顺着陛下的意思行事,最后只会是让朝局更加混乱。若他不顺从的话,想来要不了多久便又要更换司礼监掌印。”
张懋轻哼一声:“你谢于乔现在知道之厚的为难了?却总这小子长那小子短的,他简直是在为你分担烦扰,可你总不领情!”
谢迁当然不会“理解”沈溪,因为他觉得沈溪并没有按照他规划的路线走,属于离经叛道,怎么可能得到他的认同?
不过张懋等朝中老臣则跟谢迁有不同的看法。
在他们眼里,文官集团就应该上下一心别闹腾,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朝中这些老人的利益,而现在沈溪跟谢迁之间的隔阂,明摆着是谢迁不近人情所致,所以他们都不自觉跑来劝谢迁,希望谢迁看开些。
张懋等人劝说年轻人显然没什么经验,只能劝谢迁,这也跟他们与谢迁私下关系比较好有关,至于沈溪那边,他们不觉得沈溪所做所为有太大错误,至少在斗刘瑾、对鞑靼之战两次大事件中,沈溪的坚持都是对的,既解除了朝中危机,又清理了困扰大明多年的边患,让他们这些权贵可以高枕无忧继续过醉生梦死的生活,如此沈溪就算得上是大功臣。
谢迁则很生气:“明明你跟我才是朋友,对待沈之厚应该像要求晚辈那样严格才是,怎么到头来一个个都跑来劝我,让我看开些,大度一点接纳沈之厚的缺点?你们怎么就不去劝劝那小子让他回头是岸?”
因为张懋跟谢迁意见出现分歧,使得接下来的商谈没那么顺利,主要是谢迁拒绝配合,基本都是张懋在说。
到最后张懋站起身要走,谢迁阴沉的脸色仍旧没有好转,好像仍旧在为之前的事情耿耿于怀。
“于乔,凡事都看开点,你想想之厚做的那些事基本都是在为大明百姓谋福祉,北方边患一平,九边军民就可以腾出手来屯田,加上之厚引入的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要不了几年西北就会大治。”
“而朝廷兵马可以放心挥师中原,赈灾跟平乱两不误,成效能不显著?此前陛下到民间巡视后,推行种种善待民众的举措,使得百姓欢欣鼓舞,纷纷回归故土,重建家园。之厚对国家社稷,善莫大焉,咱们这些老家伙其实可以适当放下些重担,让年轻人自己去闯闯,你觉得呢?”
张懋说到最后都不忘给谢迁洗脑。
但可惜谢迁压根儿就不愿意听,表面上微笑以对,内心却已将张懋当作半个敌人看待,这也是他固执的一贯体现。
谢迁送张懋离开后,嘴上仍在抱怨:“这个张老儿,分明将老夫当作棒槌,老夫乃一朝首辅,朝中的事情难道要听那臭小子安排?大明早就没了宰相,我就不信他还能生造一个出来?”
“这小子本身能力就不俗,加上陛下对他的信任,恐怕真要往揽权的方向发展,别到时候真给他恢复宰相的职务,在朝只手遮天,那他的权势恐怕要比刘瑾还要大得多,除了老夫外,谁能奈何他?”
此时走出门口的张懋,却有不同的想法,对谢迁的不合作碎碎念。
“谢于乔把自己当谁啊?以为可以跟先帝时一样,内阁就将朝事负责完?最后还不是因此跟当今圣上闹翻了?该改改老思维了,僵化的体制总该有一点新鲜血液,之厚的出现算是对他们的一次警醒。一个个都还没觉悟呢!”
……
……
张懋离开谢迁的小院,坐着轿子往军事学堂去了。
当天沈溪正在安排军事学堂复学事宜,之前半年因为他和朱厚照都不在,所以军事学堂基本处于停摆状态,这也跟栽培出来的第一批学员被调往西北开战有关,不过大部分只能跟在皇帝身边,没有机会立功。
但总归有人在沈溪军中立下功劳,这会儿都没回来,直接调配九边各处,在年底才会回京城以及返乡。
上一批学员已成为历史,沈溪要为招募下一批军官入学做准备,趁着自己还是兵部尚书,沈溪要将这些事处理好,若下一任兵部尚书不推崇这个,那军事学堂很可能就此搁置,毕竟朱厚照那边只是三分钟热度,不可能随时随地盯着,沈溪到了别的衙门,也很难再为兵部的事情跟朱厚照上奏。
本来别人已在参劾他管得宽,若他再向自己职司外的差事伸手,就会有更多人攻击他,大明言路广泛,总会有人说三道四,这也跟经历成化、弘治两朝,吏治清明有关,明初时皇帝对待大臣苛刻,到如今已有极大改善,一直到嘉靖后才又逐渐趋于恶劣,对于这些旁人不了解,沈溪却是门清。
张懋到来,沈溪直接请其到军事学堂一处教室内,在平时学员学习的地方会见张懋。
简单寒暄后,沈溪道:“张老公爷见谅,这不学堂各处还在修整么?以至于如今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只好选这个宽敞明亮之所跟张老公爷会面。”
张懋好奇地打量一番,似乎对沈溪现在平和的心态有些不理解,问道:“之厚,如今你领了皇命主持司礼监掌印选拔之事,老朽也进了委员会,已在接待各方访客,为何你这边却可以如此轻松,还在这里忙军事学堂的事情?”
沈溪微笑着回答:“其实在下想用军事学堂的教室,充任选拔司礼监掌印考试的考场,这件事正准备跟陛下请示,还没有最终定下来。”
张懋道:“让那些执事太监出宫?亏你想得出来,这种事陛下怎么可能会答应?让他们在宫里各自完成考题已算不错,外官来考宫内人士,已算开了历史先河,怎能再劳师动众让他们出来?”
沈溪态度坚决:“既然是考核,那就必须制度化,要往严谨的方向发展,如果只是潦草完成答卷,那又以何来断定是他们自己的本事,还是幕僚能干呢?这朝中之事,需要临场反应能力,如同科举,考生在考场内无法得悉外面的情况,作答时都会心无旁骛,只有如此才能形成定制。”
张懋无奈地叹息:“你不但想开先河,还想将之成为定制!难!总的来说就是艰难险阻不少!莫说是宫里的执事太监,就算只是朝中一介小吏,也无法做到如此考核,只有科举才行,那也是千百年来的积累,凭咱这一代人如何能成事?而且……你也应该知道,陛下没多少心思管这个。”
沈溪道:“在下做的事,总归对朝廷有利,目的是选贤任能,不管最后是否成为定制,至少在下努力过,人不能因噎废食,张老公爷以为呢?”
张懋摇摇头:“那是你的事,老朽不想过多参与,一把老骨头了,就算以后形成定制又如何?还有几年活头?这样吧,你先将选拔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考题说出来,老朽帮你参考一下。”
沈溪打量张懋,语气显得有些疏远:“张老公爷请见谅,考题不是在下所出,而是陛下钦定。如今考核尚未开始,如何能轻易泄露?”
一句话就让张懋惊讶不已,他眨了眨眼睛,问道:“居然是陛下出题?之厚,你不是言笑吧?陛下有那闲工夫?等等,这也是你为何不去见于乔的原因吧?本来应该是以内阁现成的案例来作为此番题目,可以用不同考题来考察这些人的能力,未必需要雷同,你这么做……”
沈溪又拿出公事公办的态度:“一切都是为了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
张懋有种有劲儿使不上的感觉,心想:“谢于乔那里就是各种抱怨和推搪,而之厚这里则根本就是不近人情,或许年轻人也知道讲情面拼不过老的,干脆就用朝廷定规说事,倒没什么大问题。”
张懋道:“若是陛下来出考题,倒还好,就怕这件事最后会拖延下来。”
沈溪笑了笑道:“如今内阁三位阁老都已在朝,还有朝中各部尚书、侍郎以及寺司正卿、少卿等官员处理朝事,政务安稳,连司礼监两位秉笔太监也暂时能胜任掌印的差事,张老公爷又何必担心司礼监掌印空缺?”
张懋微微一怔,随即仔细思索了一下沈溪的话,顿时感觉到其中蕴含的智慧。
张懋心道:“也是,拖着就行,管他新掌印是否能顺利选拔出来,若弄不好或许就是下一个刘瑾,达不到刘瑾的权倾朝野也可能成为胡作非为的张苑,现在空着反而挺好,看起来事情紧急,但其实完全不用着急,现在不正是谢于乔最喜欢的节奏?朝中上下的事,他谢于乔可以完全做主,怪不得他之前的态度会那么淡然,感情他就是想拖着……”
想到这里,张懋叹道:“老朽昏聩,朝中事看不清,只能交给你们这些年轻人处置,之厚你不该避讳,总归要到各家走走,或者可以听听宫内那些参选执事的意见。这样,你先忙着,老朽在府上等你的消息。”
“张老公爷这就要走?”沈溪笑着问了一句,好像早就料定张懋会袖手旁观一样。
张懋哈哈大笑:“老朽只是奉皇命参与其中,不顶事,还是需要之厚你在前面顶着,老朽便回府等候你的好消息……不用送,老朽正好去找人下下棋,这日子过得也很充实嘛!哈哈!”
张懋本来很有见地,想发挥其影响力,但最后似乎“悬崖勒马”,未对沈溪要做的事情做出任何有效指引。
此时的张懋如同一个不问世事的闲人,说话时带着一种洒脱的意味,让沈溪刮目相看。
“张老头到底有自知之明,知道朝中事哪些他可以伸手,而哪些则需要退避三舍。”
沈溪送张懋出门的时候,心想,“军方插手司礼监掌印选拔本就不合适,他们只是作为公证人存在,这算是陛下给他们一次笼络人心扩充人脉的机会,而不是让他们来左右此事。谢迁看得懂,张老头又怎会看不明白呢?”
沈溪送张懋到了军事学堂门口,张懋驻足连声让沈溪先回去,但沈溪回去也没什么事做,坚持目送张懋的轿子远去才折返回来。
“大人。”
沈溪身后,马九已等候多时。
回到京城,马九做的差事已从情报搜查中撤回,主要负责沈府安全以及军事学堂的事情,有时候更是替代朱鸿作为侍卫领班,毕竟朱鸿出去东奔西跑时间久了,怎么都该回家跟妻儿团聚几天,而马九做事相对更认真负责些。
“什么事?”沈溪问道。
马九道:“刚得知消息,前蔚州卫指挥佥事江彬,今日派人出城,接了两辆马车进城,之前有消息说马车里面全是女子,似乎是从民间掳劫来的。”
沈溪摇头:“以江彬现在的地位,还不敢公然掳劫民女,这件事陛下应该不清楚,那有可能这批女人是江彬动用关系从民间敲诈勒索得来的,总归不是什么正当行为。”
马九问道:“是否派人将其阻截下来?现在人已送到城东一处别院内,可能稍微梳洗打扮就要送进豹房。”
沈溪打量马九,道:“我暂时不能跟江彬起正面冲突,这件事不如交给顺天府查办……派人去跟顺天府报案,就说有一批城外被盗寇掳劫的女人送到城里来了,可能要卖给秦楼楚馆,再打点一下,让他们去查办案子。”
马九为难地道:“大人,让顺天府出面的话,怕不那么容易,涉及豹房,现在谁都不想惹事。”
沈溪笑了笑,道:“你去跟唐寅介绍下情况,他会给你提一些建议,总归要让顺天府的人动起来,这点能力他还是有的,至于怎么运作你听从他的安排,这件事你可以跟他说明白,不必要刻意隐藏,若实在搞不定的话,我再做安排。”
“是,大人。”马九恭敬领命。
沈溪轻叹:“没想到江彬刚到京城,就开始积极主动出击,他野心倒是不小,看来他不想听命于豹房和宫中任何一个人,他从开始就想自立一派,换作旁人没这资格,但他是江彬,注定刻意兴风作浪之人……我倒要看看,他是否有刘瑾那么强的能力!”
随即沈溪对马九道,“重点盯着江彬手下那些人,此时江彬要在陛下跟前侍候,应该无法自己去做事,但凡有需要,一定是他的手下去做事。”
如此一来,谢迁只能寄希望于影响沈溪,却又不想主动召见,免得被人说他“以大欺小”,更要防止他人参奏他“内外勾结”,到底司礼监掌印跟他这个内阁首辅对接,他只能等沈溪主动来见。
可左等右等,沈溪没来,倒是将张懋给等来了。
张懋不是专程前来拜见,而是在去见沈溪前,顺道过来见上一面向他求教一些事。
谢迁心情不太痛快,却不能在张懋面前表露出来,但以张懋的阅历,自是能品味出点儿什么。
“……于乔,你也是,既然之厚没来见你,你主动去见他也是可以的嘛!现在你们都在避嫌,但事情总归得有个度吧?不是说了吗,这次参与司礼监掌印选拔的人员,会面对同样的考题,内容主要涉及票拟和朱批,不管怎么样都应该是由内阁来出题吧?”张懋对谢迁的态度有些无奈,不由劝说道。
本来张懋不想劝,因为他不愿意牵扯进文官集团内部的斗争中去,但想到斗争的二人分别是谢迁跟沈溪,张懋又觉得自己有资格说上两句。
谁都以为谢迁跟沈溪间不过只是暂时的矛盾罢了,一老一少本来关系莫逆,沈溪还是谢迁亲手提拔起来的,甚至还有姻亲关系,总归这对老少会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在朝事上达成一致,而说和之人自然也会从中受益,谁要是挑拨离间肯定落不了好。
张懋还认为,谢迁跟沈溪之间需要这样一个中间人来调和,老的老少的少,缺少的就是沟通,只要说开了问题应该不大。
谢迁却冷漠相对:“我都一把老骨头了,还要不顾脸面主动去见一个小家伙?另外,虽然陛下说要在司礼监掌印选拔中添加考核处置政务一项,但却没说从现成的案例中选择,也有可能随便编造一个事件作为考题……他不主动来见我,介绍一下情况,难道我还得拿自己这张老脸去贴他的冷屁股?”
换旁人来劝,谢迁未必肯听,就算是何鉴这样的存在,谢迁也会当面顶撞。
但张懋却不同,到底是英国公,前后服侍过三任皇帝,资格比起谢迁还要老得多,乃是大明军队擎天巨柱般的人物。
虽然张懋老来昏聩,做事只求中庸不出差错,但在大事上却绝不含糊,谢迁根本就没底气在张懋面前发火,只能抱怨。
平日倚老卖老的谢迁,此时在张懋面前变成了个任性的年轻人,需要张懋温言劝说,而张懋也不会因此而瞧不起人。
张懋叹道:“之厚也是,你这边他不来见,老朽那边他也不打个招呼……不过,这几天听说他就待在兵部、豹房跟家里这几个地方,于乔你其实可以找个人去传达一下自己的看法,总归比你在这里独自生闷气好许多。要不……这次老朽便过去帮你说说?”
谢迁道:“老公爷,你这又是何必呢?他一个年轻人,就算身负皇命,也不该如此盛气凌人,居然来个避而不见!对了,陛下有说过这件事由他来做决定吗?那个什么委员会,在我看来就跟胡闹一样,选个太监还做这么多文章,为何不在朝议时交由大臣来议定?”
张懋无奈摇头:“若能上朝定夺的事情,需要老朽前来拜见商议?这不是因为陛下不肯开朝会么?咱只能根据情况变化,做出最有益的应对……这么说吧,老朽已跟夏国丈商量好了,这次试着推选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太监来做司礼监掌印,如此能让朝局更加平稳,绝对不会再出现刘瑾那样祸国殃民之辈,令朝局陷入混乱。”
谢迁黑着脸不说话,好似在表明一种态度,你们说了能算?
张懋看出谢迁对于他的提议似乎不感冒,继续解释:“这不希望拉你进来,商议一下到底谁更有资格掌管司礼监,到底高公公还是戴公公合适?亦或者从以前先皇时的老人中选拔!”
朝中太监的选拔标准跟文官不同,文官基本在被革职或者请辞归乡后,就算告别仕途,如同刘健和李东阳,无论他们以前权势再大,现在也只是闲散人一个,根本无法左右朝局,未来正德皇帝也基本不会再启用他们,除非是又有新皇登基。
而朝廷过往启用退休老臣,也主要是从事一些无关紧要的差事,诸如教育和涉及地方教化等,很多属于没有合适人选下的无奈选择。
但太监则不同,很多太监就算被投闲置散多年,仍旧可以启用,甚至还做到司礼监掌印或者秉笔太监等重要职位上,大明历史上很多太监都经历过大起大落,总归是皇室家奴,皇帝想用就用,不需要顾念太监启用后结党营私的问题。
所以张懋的意思,是跟谢迁商议推选个弘治朝的老太监来执掌司礼监,其中就有最被人欣赏和屡屡提及的萧敬。
谢迁摇了摇头:“张老公爷还是莫要提此事为好,陛下不会同意的,若一意孤行只会给自己找不痛快。现在不都说了么,只在那十几人中来选,而戴公公跟高公公都无意竞逐,只是填了个名字,最后根本就不会有上位的机会……陛下中意的是年轻些的太监。”
不但朱厚照不想用老人,谢迁也不想,因为他对那些在宫内外势力盘根错节的老太监有很大的忌惮,觉得这些人根基深,野心大,人一老顾忌就少,一旦上位就会跟刘瑾和张苑一样左右朝局……想想连张苑这种根基浅薄的年轻太监,一旦上位都不肯听从指挥,屡屡自作主张,以至于闹出很大的乱子。
张懋皱眉:“那于乔你到底是何想法?你不会想袖手旁观,等待陛下最后委命,由始至终都让之厚主导事件进程吧?”
谢迁不知该说什么好,摇头轻叹:“难道我还有选择的余地吗?”
张懋很想说,你的确没有,但我此来就是想问问你,看看有什么对策。沉默好一会儿,他才说道:
“那就按之厚所提选拔标准来执行吧,好似科举一样,成绩在那儿摆着,结果出来后将表现最好的那个人的名字送到陛下面前,由陛下亲自委命……若陛下对此人有成见,那就按照顺位依次上呈,终归有合适的。”
谢迁皱眉道:“考核之事,总归会有主观臆断的成分在里面,谁能确保其中没有私相授受的现象?”
张懋苦笑道:“于乔啊,你这可就为难人了,老朽问你意见你不说,现在又担心这个怕那个的,你倒是给指出一条明路来啊……老朽从你这里离开,马上就去见之厚,你有什么意见,老朽可以不透露说这是你的意思,就说是老朽自己的看法……难道之厚能不体谅咱们这些老家伙?”
谢迁想说,你想让他体谅你,不是痴心妄想么?当即摇摇头:“我怕的是有人伺机做文章,听说这几天京师内送礼的人不少,如今陛下尚未将犒赏出征将士之事完成,又整出司礼监掌印选举这一出,是存心让朝廷兴起风浪来么?我的意思是由陛下来定,旁人最好不要牵扯其中,否则出了问题,谁来承担责任?”
“你……你这还不是袖手旁观?那老朽来见你,有何意义?”张懋脸上带着苦笑,有种被人戏弄的无奈。
谢迁道:“你负责监督一下之厚,那小子做事太过激进,若他想插手朝局也定会在此事上做文章,如此张老公爷总该可以帮忙吧?”
张懋先是思索一下,确定没问题后,才微微点头表示应允。
谢迁又道:“司礼监掌印之位到底归谁,始终不能由外臣来定,这是宫里的事务,最好先问问太后的意思,可惜这几天我没有入宫的机会……”
“那你……”
张懋想了想,最后摇头,“还是莫要去了,陛下突然器重起夏国丈来,你也该嗅出点苗头了吧?”
谢迁叹道:“正是因为如此,老朽才未去,之前一段时间因为介夫的事情,太后似乎跟陛下间闹出嫌隙来,陛下回朝后连皇宫都未踏足,只是派人去跟太后请了安……事情好像不太妙。”
张懋略微思索后才叹道:“也是你于乔回京城前没安排妥当,本以为以你的睿智,应该将所有事情都提前考虑到,谁知陛下外出巡防民情,朝中会闹出笑话来,到现在民间还有议论,你让陛下的面子该哪儿搁?”
谢迁没有评价张懋说的事情,继续道:“见到之厚后,你别说来过我这里,还有一定跟他说得秉公处置,司礼监掌印之位看似简单,但其实万众瞩目,刘瑾就是在这位子上祸国殃民的……陛下越是少问或者不问朝事,这个位置就越重要。”
“嗯。”
张懋又点了点头。
谢迁最后重重一叹:“这件事怕是又要掀起一场波澜,以现在陛下选拔人的标准,肯定是选一个能为他敛财的小人,而非一个贤明之人,之厚应该看出一点苗头,若他完全顺着陛下的意思行事,最后只会是让朝局更加混乱。若他不顺从的话,想来要不了多久便又要更换司礼监掌印。”
张懋轻哼一声:“你谢于乔现在知道之厚的为难了?却总这小子长那小子短的,他简直是在为你分担烦扰,可你总不领情!”
谢迁当然不会“理解”沈溪,因为他觉得沈溪并没有按照他规划的路线走,属于离经叛道,怎么可能得到他的认同?
不过张懋等朝中老臣则跟谢迁有不同的看法。
在他们眼里,文官集团就应该上下一心别闹腾,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朝中这些老人的利益,而现在沈溪跟谢迁之间的隔阂,明摆着是谢迁不近人情所致,所以他们都不自觉跑来劝谢迁,希望谢迁看开些。
张懋等人劝说年轻人显然没什么经验,只能劝谢迁,这也跟他们与谢迁私下关系比较好有关,至于沈溪那边,他们不觉得沈溪所做所为有太大错误,至少在斗刘瑾、对鞑靼之战两次大事件中,沈溪的坚持都是对的,既解除了朝中危机,又清理了困扰大明多年的边患,让他们这些权贵可以高枕无忧继续过醉生梦死的生活,如此沈溪就算得上是大功臣。
谢迁则很生气:“明明你跟我才是朋友,对待沈之厚应该像要求晚辈那样严格才是,怎么到头来一个个都跑来劝我,让我看开些,大度一点接纳沈之厚的缺点?你们怎么就不去劝劝那小子让他回头是岸?”
因为张懋跟谢迁意见出现分歧,使得接下来的商谈没那么顺利,主要是谢迁拒绝配合,基本都是张懋在说。
到最后张懋站起身要走,谢迁阴沉的脸色仍旧没有好转,好像仍旧在为之前的事情耿耿于怀。
“于乔,凡事都看开点,你想想之厚做的那些事基本都是在为大明百姓谋福祉,北方边患一平,九边军民就可以腾出手来屯田,加上之厚引入的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要不了几年西北就会大治。”
“而朝廷兵马可以放心挥师中原,赈灾跟平乱两不误,成效能不显著?此前陛下到民间巡视后,推行种种善待民众的举措,使得百姓欢欣鼓舞,纷纷回归故土,重建家园。之厚对国家社稷,善莫大焉,咱们这些老家伙其实可以适当放下些重担,让年轻人自己去闯闯,你觉得呢?”
张懋说到最后都不忘给谢迁洗脑。
但可惜谢迁压根儿就不愿意听,表面上微笑以对,内心却已将张懋当作半个敌人看待,这也是他固执的一贯体现。
谢迁送张懋离开后,嘴上仍在抱怨:“这个张老儿,分明将老夫当作棒槌,老夫乃一朝首辅,朝中的事情难道要听那臭小子安排?大明早就没了宰相,我就不信他还能生造一个出来?”
“这小子本身能力就不俗,加上陛下对他的信任,恐怕真要往揽权的方向发展,别到时候真给他恢复宰相的职务,在朝只手遮天,那他的权势恐怕要比刘瑾还要大得多,除了老夫外,谁能奈何他?”
此时走出门口的张懋,却有不同的想法,对谢迁的不合作碎碎念。
“谢于乔把自己当谁啊?以为可以跟先帝时一样,内阁就将朝事负责完?最后还不是因此跟当今圣上闹翻了?该改改老思维了,僵化的体制总该有一点新鲜血液,之厚的出现算是对他们的一次警醒。一个个都还没觉悟呢!”
……
……
张懋离开谢迁的小院,坐着轿子往军事学堂去了。
当天沈溪正在安排军事学堂复学事宜,之前半年因为他和朱厚照都不在,所以军事学堂基本处于停摆状态,这也跟栽培出来的第一批学员被调往西北开战有关,不过大部分只能跟在皇帝身边,没有机会立功。
但总归有人在沈溪军中立下功劳,这会儿都没回来,直接调配九边各处,在年底才会回京城以及返乡。
上一批学员已成为历史,沈溪要为招募下一批军官入学做准备,趁着自己还是兵部尚书,沈溪要将这些事处理好,若下一任兵部尚书不推崇这个,那军事学堂很可能就此搁置,毕竟朱厚照那边只是三分钟热度,不可能随时随地盯着,沈溪到了别的衙门,也很难再为兵部的事情跟朱厚照上奏。
本来别人已在参劾他管得宽,若他再向自己职司外的差事伸手,就会有更多人攻击他,大明言路广泛,总会有人说三道四,这也跟经历成化、弘治两朝,吏治清明有关,明初时皇帝对待大臣苛刻,到如今已有极大改善,一直到嘉靖后才又逐渐趋于恶劣,对于这些旁人不了解,沈溪却是门清。
张懋到来,沈溪直接请其到军事学堂一处教室内,在平时学员学习的地方会见张懋。
简单寒暄后,沈溪道:“张老公爷见谅,这不学堂各处还在修整么?以至于如今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只好选这个宽敞明亮之所跟张老公爷会面。”
张懋好奇地打量一番,似乎对沈溪现在平和的心态有些不理解,问道:“之厚,如今你领了皇命主持司礼监掌印选拔之事,老朽也进了委员会,已在接待各方访客,为何你这边却可以如此轻松,还在这里忙军事学堂的事情?”
沈溪微笑着回答:“其实在下想用军事学堂的教室,充任选拔司礼监掌印考试的考场,这件事正准备跟陛下请示,还没有最终定下来。”
张懋道:“让那些执事太监出宫?亏你想得出来,这种事陛下怎么可能会答应?让他们在宫里各自完成考题已算不错,外官来考宫内人士,已算开了历史先河,怎能再劳师动众让他们出来?”
沈溪态度坚决:“既然是考核,那就必须制度化,要往严谨的方向发展,如果只是潦草完成答卷,那又以何来断定是他们自己的本事,还是幕僚能干呢?这朝中之事,需要临场反应能力,如同科举,考生在考场内无法得悉外面的情况,作答时都会心无旁骛,只有如此才能形成定制。”
张懋无奈地叹息:“你不但想开先河,还想将之成为定制!难!总的来说就是艰难险阻不少!莫说是宫里的执事太监,就算只是朝中一介小吏,也无法做到如此考核,只有科举才行,那也是千百年来的积累,凭咱这一代人如何能成事?而且……你也应该知道,陛下没多少心思管这个。”
沈溪道:“在下做的事,总归对朝廷有利,目的是选贤任能,不管最后是否成为定制,至少在下努力过,人不能因噎废食,张老公爷以为呢?”
张懋摇摇头:“那是你的事,老朽不想过多参与,一把老骨头了,就算以后形成定制又如何?还有几年活头?这样吧,你先将选拔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考题说出来,老朽帮你参考一下。”
沈溪打量张懋,语气显得有些疏远:“张老公爷请见谅,考题不是在下所出,而是陛下钦定。如今考核尚未开始,如何能轻易泄露?”
一句话就让张懋惊讶不已,他眨了眨眼睛,问道:“居然是陛下出题?之厚,你不是言笑吧?陛下有那闲工夫?等等,这也是你为何不去见于乔的原因吧?本来应该是以内阁现成的案例来作为此番题目,可以用不同考题来考察这些人的能力,未必需要雷同,你这么做……”
沈溪又拿出公事公办的态度:“一切都是为了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
张懋有种有劲儿使不上的感觉,心想:“谢于乔那里就是各种抱怨和推搪,而之厚这里则根本就是不近人情,或许年轻人也知道讲情面拼不过老的,干脆就用朝廷定规说事,倒没什么大问题。”
张懋道:“若是陛下来出考题,倒还好,就怕这件事最后会拖延下来。”
沈溪笑了笑道:“如今内阁三位阁老都已在朝,还有朝中各部尚书、侍郎以及寺司正卿、少卿等官员处理朝事,政务安稳,连司礼监两位秉笔太监也暂时能胜任掌印的差事,张老公爷又何必担心司礼监掌印空缺?”
张懋微微一怔,随即仔细思索了一下沈溪的话,顿时感觉到其中蕴含的智慧。
张懋心道:“也是,拖着就行,管他新掌印是否能顺利选拔出来,若弄不好或许就是下一个刘瑾,达不到刘瑾的权倾朝野也可能成为胡作非为的张苑,现在空着反而挺好,看起来事情紧急,但其实完全不用着急,现在不正是谢于乔最喜欢的节奏?朝中上下的事,他谢于乔可以完全做主,怪不得他之前的态度会那么淡然,感情他就是想拖着……”
想到这里,张懋叹道:“老朽昏聩,朝中事看不清,只能交给你们这些年轻人处置,之厚你不该避讳,总归要到各家走走,或者可以听听宫内那些参选执事的意见。这样,你先忙着,老朽在府上等你的消息。”
“张老公爷这就要走?”沈溪笑着问了一句,好像早就料定张懋会袖手旁观一样。
张懋哈哈大笑:“老朽只是奉皇命参与其中,不顶事,还是需要之厚你在前面顶着,老朽便回府等候你的好消息……不用送,老朽正好去找人下下棋,这日子过得也很充实嘛!哈哈!”
张懋本来很有见地,想发挥其影响力,但最后似乎“悬崖勒马”,未对沈溪要做的事情做出任何有效指引。
此时的张懋如同一个不问世事的闲人,说话时带着一种洒脱的意味,让沈溪刮目相看。
“张老头到底有自知之明,知道朝中事哪些他可以伸手,而哪些则需要退避三舍。”
沈溪送张懋出门的时候,心想,“军方插手司礼监掌印选拔本就不合适,他们只是作为公证人存在,这算是陛下给他们一次笼络人心扩充人脉的机会,而不是让他们来左右此事。谢迁看得懂,张老头又怎会看不明白呢?”
沈溪送张懋到了军事学堂门口,张懋驻足连声让沈溪先回去,但沈溪回去也没什么事做,坚持目送张懋的轿子远去才折返回来。
“大人。”
沈溪身后,马九已等候多时。
回到京城,马九做的差事已从情报搜查中撤回,主要负责沈府安全以及军事学堂的事情,有时候更是替代朱鸿作为侍卫领班,毕竟朱鸿出去东奔西跑时间久了,怎么都该回家跟妻儿团聚几天,而马九做事相对更认真负责些。
“什么事?”沈溪问道。
马九道:“刚得知消息,前蔚州卫指挥佥事江彬,今日派人出城,接了两辆马车进城,之前有消息说马车里面全是女子,似乎是从民间掳劫来的。”
沈溪摇头:“以江彬现在的地位,还不敢公然掳劫民女,这件事陛下应该不清楚,那有可能这批女人是江彬动用关系从民间敲诈勒索得来的,总归不是什么正当行为。”
马九问道:“是否派人将其阻截下来?现在人已送到城东一处别院内,可能稍微梳洗打扮就要送进豹房。”
沈溪打量马九,道:“我暂时不能跟江彬起正面冲突,这件事不如交给顺天府查办……派人去跟顺天府报案,就说有一批城外被盗寇掳劫的女人送到城里来了,可能要卖给秦楼楚馆,再打点一下,让他们去查办案子。”
马九为难地道:“大人,让顺天府出面的话,怕不那么容易,涉及豹房,现在谁都不想惹事。”
沈溪笑了笑,道:“你去跟唐寅介绍下情况,他会给你提一些建议,总归要让顺天府的人动起来,这点能力他还是有的,至于怎么运作你听从他的安排,这件事你可以跟他说明白,不必要刻意隐藏,若实在搞不定的话,我再做安排。”
“是,大人。”马九恭敬领命。
沈溪轻叹:“没想到江彬刚到京城,就开始积极主动出击,他野心倒是不小,看来他不想听命于豹房和宫中任何一个人,他从开始就想自立一派,换作旁人没这资格,但他是江彬,注定刻意兴风作浪之人……我倒要看看,他是否有刘瑾那么强的能力!”
随即沈溪对马九道,“重点盯着江彬手下那些人,此时江彬要在陛下跟前侍候,应该无法自己去做事,但凡有需要,一定是他的手下去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