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压力
第352章 压力
时代变了!
这是朱厚照最近一段时间心中最大的感慨。
在这几天追击的时间里,他也在开始思考,开始复盘.
为什么传说中如此凶恶的蒙古人在他手下会显得如此孱弱?
为什么他这个战场新手能这样一战击溃蒙古人?
朱厚照思考得出来的结论就是时代变了。
达延汗的失败就是因为没有适应这一系列的变化。
但最可悲的是他也没办法适应这一系列变化,因为这一次他碰到的变化实在是太多了.
如果只有一个两个变化他还能适应,能抗住,但是面对如此多的变化他也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上帝视角来看的话,新军相比这个时代的军队在武器、装备、训练、兵员素质、组织方式、后勤补给等等方面都有不小变化,这其中每一个小小的变化在正常的历史进程里都需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间进行演进,而现在这些变化却在一两年内发生在新军身上
也许每一个变化超前的并不多,但是如此多的变化加在一起让新军成为了一个远超于这个时代的军队.
哪怕朱厚烇对新军的不少事情都不太满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直接去干涉这些事情,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新军超过这个时代的军队太多了.
达延汗面对这支远超时代的军队,再加上朱厚照这个坚定的领导者,所以就只能饮恨了.
朱厚照当然没有上帝视角了,但是身在其中的他感受却十分的深刻,所以他面对达延汗的提问的时候才给出了那样的答案。
那个答案就是他心中真实所想,集中了如此多变化的新军注定会改变这个时代
朱厚照也逐渐意识到让新军产生这一系列变化的人是谁了.
回到场中,达延汗的死亡让剩下的蒙古人都陷入了无比悲痛的状态,但是他们所有的异动都被明军骑兵们弹压了下去。
“大将军万胜!大将军万胜!”周围的明军骑兵开始高喊了起来
看着周围明军骑兵狂热的样子,朱厚照缓缓收起了饱饮鲜血的饮血剑和燧发手枪。
他没有按照这个时代的惯例去砍下达延汗的脑袋,而是给达延汗留下了一个全尸。
达延汗现在是四十三岁,在真实的历史上,达延汗在正德十二年和朱厚照在应州打了一场,然后死在撤军的途中,具体原因已经不可考,他的猝然离世让草原上又陷入了内乱之中
朱厚照自然不知道这些,他现在的心情无比的激动,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这样实现了,让他有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他也感觉身体所有的疲累都涌了上来.
于是他直接下令回军了,虽然现在草原上还有着很多徒步返回北方草原的蒙古人,但明军骑兵们已经无力追击了,人的体力和马的体力都已经不够了,这些明军骑兵也需要进行修整.
“荆王殿下,荆王殿下!”
朱厚烇被这呼唤声给惊醒了
他立刻就回过神来了,他意识到他还在乾清宫和大臣们议事呢.
现在所有的大臣们都注意到了他的异状
“说到哪了?”朱厚烇不动声色的问道。
“已经说完了,殿下需要臣再说一遍吗?”户部尚书石玠说道。
“不用了,石大人在奏疏里已经说的比较清楚了.”朱厚烇快速的进入了工作状态。
这一段时间,京城朝堂的状态比着前几个月要轻松了很多,朱厚照都在前线准备和蒙古人开干了,朱厚烇也就降低了给京城百官们的压力。
毕竟这个时间段团结才是最重要的,要团结所有的力量支持朱厚照去打这场战争。
所以朱厚烇和所有官员的关系都缓和了不少。
其实在场的人都对朱厚烇的状态心照不宣。
他们现在也都有些心不在焉了.
一直等到晚朝结束,朱厚烇正要离去,内阁首辅梁储拦住了他。“殿下,不知大同可有军情传回?”梁储问道。
朱厚烇停住脚步,看着一脸殷切的梁储,他也看到殿中的其他人也都没有离去,而是在关注这边的情况。
“没有新的军情传回来”朱厚烇说道。
“陛下引军南下救援大同边军后,已经有六日没有军报传回来了,老臣是十分担心啊”梁储继续说道。
“梁阁老不用太过担心,陛下身边有四万新军,定能护得陛下周全”朱厚烇温言宽慰道。
“那为什么陛下还没传回来军报?之前陛下的军报是一日一发,而现在已经六日没有军报了”毛纪也开口道。
“陛下肯定是已经和蒙古大军开始交战了,而且还处于劣势,要不然不会这么久不发军报啊.”杨一清满脸忧虑的说道。
阁老们的发言点燃参加晚朝的大臣们讨论军情的欲望.
“延绥镇和大同镇的军报不是都推测蒙古人这次南下的规模有十万人之多吗?”
“是啊,加上大同镇的边军也才七万人,这面对十万蒙古大军人数上处于劣势啊.”
“陛下是第一次御驾亲征,身边的新军也没经历过大战,现在兵力上有劣势,又这么多天军报断绝,我这心里实在是不安啊”
“是啊,我之前就极力反对陛下御驾亲征,还专门上疏劝谏”
“我当时也反对,也上疏劝谏了”
“.”
乾清宫瞬间变成了人声鼎沸的菜市场,一个个大臣们都开始谈论起军情了.
现在所有人都无心政务,都在关注大同府的军情。
这些讨论的声音全都如同实质般的压向了朱厚烇.
因为他是监国亲王,也是朝中唯一旗帜鲜明支持朱厚照御驾亲征的人,甚至为了支持朱厚照御驾亲征,还和朝臣们吵了几架.
如果皇帝御驾亲征失利了,那朱厚烇简直是最合适的背锅的人,无论身份地位都能完美的把这个锅给背起来
前线不明的军情给朝堂众臣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朝堂众臣则把压力全都传导给了朱厚烇
而朱厚烇也不得不去接住这份压力.
(本章完)
时代变了!
这是朱厚照最近一段时间心中最大的感慨。
在这几天追击的时间里,他也在开始思考,开始复盘.
为什么传说中如此凶恶的蒙古人在他手下会显得如此孱弱?
为什么他这个战场新手能这样一战击溃蒙古人?
朱厚照思考得出来的结论就是时代变了。
达延汗的失败就是因为没有适应这一系列的变化。
但最可悲的是他也没办法适应这一系列变化,因为这一次他碰到的变化实在是太多了.
如果只有一个两个变化他还能适应,能抗住,但是面对如此多的变化他也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上帝视角来看的话,新军相比这个时代的军队在武器、装备、训练、兵员素质、组织方式、后勤补给等等方面都有不小变化,这其中每一个小小的变化在正常的历史进程里都需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间进行演进,而现在这些变化却在一两年内发生在新军身上
也许每一个变化超前的并不多,但是如此多的变化加在一起让新军成为了一个远超于这个时代的军队.
哪怕朱厚烇对新军的不少事情都不太满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直接去干涉这些事情,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新军超过这个时代的军队太多了.
达延汗面对这支远超时代的军队,再加上朱厚照这个坚定的领导者,所以就只能饮恨了.
朱厚照当然没有上帝视角了,但是身在其中的他感受却十分的深刻,所以他面对达延汗的提问的时候才给出了那样的答案。
那个答案就是他心中真实所想,集中了如此多变化的新军注定会改变这个时代
朱厚照也逐渐意识到让新军产生这一系列变化的人是谁了.
回到场中,达延汗的死亡让剩下的蒙古人都陷入了无比悲痛的状态,但是他们所有的异动都被明军骑兵们弹压了下去。
“大将军万胜!大将军万胜!”周围的明军骑兵开始高喊了起来
看着周围明军骑兵狂热的样子,朱厚照缓缓收起了饱饮鲜血的饮血剑和燧发手枪。
他没有按照这个时代的惯例去砍下达延汗的脑袋,而是给达延汗留下了一个全尸。
达延汗现在是四十三岁,在真实的历史上,达延汗在正德十二年和朱厚照在应州打了一场,然后死在撤军的途中,具体原因已经不可考,他的猝然离世让草原上又陷入了内乱之中
朱厚照自然不知道这些,他现在的心情无比的激动,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这样实现了,让他有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他也感觉身体所有的疲累都涌了上来.
于是他直接下令回军了,虽然现在草原上还有着很多徒步返回北方草原的蒙古人,但明军骑兵们已经无力追击了,人的体力和马的体力都已经不够了,这些明军骑兵也需要进行修整.
“荆王殿下,荆王殿下!”
朱厚烇被这呼唤声给惊醒了
他立刻就回过神来了,他意识到他还在乾清宫和大臣们议事呢.
现在所有的大臣们都注意到了他的异状
“说到哪了?”朱厚烇不动声色的问道。
“已经说完了,殿下需要臣再说一遍吗?”户部尚书石玠说道。
“不用了,石大人在奏疏里已经说的比较清楚了.”朱厚烇快速的进入了工作状态。
这一段时间,京城朝堂的状态比着前几个月要轻松了很多,朱厚照都在前线准备和蒙古人开干了,朱厚烇也就降低了给京城百官们的压力。
毕竟这个时间段团结才是最重要的,要团结所有的力量支持朱厚照去打这场战争。
所以朱厚烇和所有官员的关系都缓和了不少。
其实在场的人都对朱厚烇的状态心照不宣。
他们现在也都有些心不在焉了.
一直等到晚朝结束,朱厚烇正要离去,内阁首辅梁储拦住了他。“殿下,不知大同可有军情传回?”梁储问道。
朱厚烇停住脚步,看着一脸殷切的梁储,他也看到殿中的其他人也都没有离去,而是在关注这边的情况。
“没有新的军情传回来”朱厚烇说道。
“陛下引军南下救援大同边军后,已经有六日没有军报传回来了,老臣是十分担心啊”梁储继续说道。
“梁阁老不用太过担心,陛下身边有四万新军,定能护得陛下周全”朱厚烇温言宽慰道。
“那为什么陛下还没传回来军报?之前陛下的军报是一日一发,而现在已经六日没有军报了”毛纪也开口道。
“陛下肯定是已经和蒙古大军开始交战了,而且还处于劣势,要不然不会这么久不发军报啊.”杨一清满脸忧虑的说道。
阁老们的发言点燃参加晚朝的大臣们讨论军情的欲望.
“延绥镇和大同镇的军报不是都推测蒙古人这次南下的规模有十万人之多吗?”
“是啊,加上大同镇的边军也才七万人,这面对十万蒙古大军人数上处于劣势啊.”
“陛下是第一次御驾亲征,身边的新军也没经历过大战,现在兵力上有劣势,又这么多天军报断绝,我这心里实在是不安啊”
“是啊,我之前就极力反对陛下御驾亲征,还专门上疏劝谏”
“我当时也反对,也上疏劝谏了”
“.”
乾清宫瞬间变成了人声鼎沸的菜市场,一个个大臣们都开始谈论起军情了.
现在所有人都无心政务,都在关注大同府的军情。
这些讨论的声音全都如同实质般的压向了朱厚烇.
因为他是监国亲王,也是朝中唯一旗帜鲜明支持朱厚照御驾亲征的人,甚至为了支持朱厚照御驾亲征,还和朝臣们吵了几架.
如果皇帝御驾亲征失利了,那朱厚烇简直是最合适的背锅的人,无论身份地位都能完美的把这个锅给背起来
前线不明的军情给朝堂众臣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朝堂众臣则把压力全都传导给了朱厚烇
而朱厚烇也不得不去接住这份压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