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熵不亏是fo门的护法金钢,端端是一条响当当的好汉,连给他用刑的士卒事后都不得不伸出一个大拇指,夸将他是难得一见的硬骨头,只是可惜跟错了主子,选错了路。
当然,士卒们更惊讶于太子说的用刑方法,不仅有效,更是“刺激”异常,他们都是六率多年的老卒,在死人堆里打滚也是家常便饭,根本就没有普通差役那么多的“天良”。
不过,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这一切都没白费,总算是得到了确切的内幕,李承乾也带着随行的军队昼伏夜出,隐蔽前行开向了灵州方向,在最大限度上隐蔽行程。
到了地方以后,李承乾并没有着急展开行动,反而先生到了灵州都督府,找到当地的最高长官都督李袭誉。
灵州地处贺兰山以西,与西突厥比邻,地形复杂且异族匪患猖獗,没有当地驻军的支持,就凭着李承乾手里这点人,一头扎进贺兰山中,那可找不到好果子吃。
说到李袭誉,就不得不联想到其兄李袭志,那位可是能策动岭南六十余州归唐的大才,当年跟着李靖狠狠地阴了冯盎一把,到现在老头子提到他还恨得压根痒痒呢,让“岭南王”的恨成这样足以证明其真才实学了。
他们兄弟都出身陇西李氏李迁哲房,直是因为与李渊这一脉关系比较远,所以在建国之后,并没有按照宗室待遇受封王爵,仅是依照战功晋封了郡公的爵位,所以这两兄弟每每见了宗室之人都觉得比人家低上一点。
对于太子的造访而且还带来这么多军队,李袭誉还真吓了一跳;没听说朝中要在灵州方向动兵啊,怎么这位小爷跑这来了呢!
心里虽然想不通,但李袭誉还是按下了好奇心,恭恭敬敬的把人请了进去。依着规矩行了君臣之礼后,亲自奉了茶,然后恭身侍立一侧,等待太子的训示。
“行了,安康郡公,你就别站着了,怀玉是李家的女婿,李晦是本家,都是一家人,没必要那么客气,坐吧!”,李承乾指了指旁边的空位,笑着说了一句。
他心里明白,李袭誉如此并不仅仅是出于君臣之礼,更为主要的是表达封疆大吏的态度,他们在边境手掌军政大权,说是土皇帝一点都不为过,所以要想把这官坐下去,坐安稳了,那在完成本职任务之余必须对君上保持绝对的忠心。
李承乾虽然还不是皇帝,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经营,东宫的大势以成,即使连长孙无忌这样的亲娘舅都得注意一些,更不要他们这些封疆之臣了。
“安康郡公,咱们有年头没见了吧,你可是比从前更加精壮了!”,进了一口茶后,李承乾上下打量这位常驻北方的大将。
“是啊,自从阴山一役后,臣就再没见过殿下,想来已经有十一载了;殿下也从青稚的少年变的如此威武,不能不感叹时光飞逝。
去岁,臣听闻殿下勒石燕然,铲平督军之山,心中甚是激动,但也有所遗憾,毕竟没赶上这样的盛世啊!”
李袭誉是文武兼并的大才,皇帝征讨王世充的时候,他就已经是潞州总管了,可以说是独当一面的大将,比秦琼,程知节等人生生高了好几级;
可世事无常,仅仅是武德九年一日之变,就让他们统统爬到他的头顶,心里有些不服也很正常。所以多年来,李袭誉一直都在戍守边境,就想趁着近地的机会早日位列大将军的行列。
可事与愿违,北征、西讨他都没赶上,连秦怀玉这样的小辈都正三品了,他心里要是不酸那就真怪了。
李承乾当然知道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从他们进门开始,李袭誉的目光是不是就往秦怀玉身上飘,他这不是在看秦怀玉,是在看那身正三品大将军的铠甲。
哎,回头想想也是,在军旅熬了二、三十年,连个正三品都没混上,却是有些抬不起头来。
这就像长安城每年的宫宴一样,甭管自己吹嘘的有多厉害,只要那些参加过灭东突厥和吐谷浑的将领出场,这牛皮也就不吹不下去了,因为他们没灭过国,这与李袭誉今日的表现有异曲同工之妙。
“哎,安康郡公,孤也是凭借强盛的国力和将士用命,否则怎么能轻易的马到成功呢!你也不要着急,守在灵州这么多年了,如果将来发生战事,父皇第一个要想到的恐怕就是你了,到时候你还怕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吗?”
听完了太子的话,李袭誉点了点头,随口回道:“是啊,臣可是盼了好久了,原本那次应该兴兵讨伐,可结果去的仅仅是张公谨那么点人,说实话真是有点失望。”
抱有这种观点的人不仅是李袭誉,他相信但凡想依靠军功挣前程的,没有一个不惋惜哀叹的,多好的开战借口,结果却打了水漂。
“陛下也是有难处的,很多事不得不多多衡量一二,毕竟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总得考虑周全再说!但你放心,西突厥就是大唐嘴边的肉,只要时机成熟,孤也会向陛下进言,一举灭了他们,消除其对关中的威胁!”
得,太子都这么说了,李袭誉也就没有矫情的理由了,北伐的时候他与太子一起随大将军李靖出征,知道这位爷是个闻战则喜的性格,有这话垫底,那用不了几年就一定有用武之地了,也算不枉吃了这么多年的沙子。
“那就好,那就好,臣在灵州与西突厥和马匪成年的拉锯,因为顾忌到两国的关系,所以一直都很克制,有殿下这话垫底,臣就再忍那帮杂碎几年,到时候连本带利的全都讨回来。”
看着李袭誉的一脸斗志昂扬的样子,李承乾不由的笑了笑,随即抬手示意:“安康郡公,孤这次来是为了要事,从宁州境追到庆州,又从庆州追到你这!别的先不着急说,你马上让副将点兵一万,孤要走一趟贺兰山!”.......
当然,士卒们更惊讶于太子说的用刑方法,不仅有效,更是“刺激”异常,他们都是六率多年的老卒,在死人堆里打滚也是家常便饭,根本就没有普通差役那么多的“天良”。
不过,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这一切都没白费,总算是得到了确切的内幕,李承乾也带着随行的军队昼伏夜出,隐蔽前行开向了灵州方向,在最大限度上隐蔽行程。
到了地方以后,李承乾并没有着急展开行动,反而先生到了灵州都督府,找到当地的最高长官都督李袭誉。
灵州地处贺兰山以西,与西突厥比邻,地形复杂且异族匪患猖獗,没有当地驻军的支持,就凭着李承乾手里这点人,一头扎进贺兰山中,那可找不到好果子吃。
说到李袭誉,就不得不联想到其兄李袭志,那位可是能策动岭南六十余州归唐的大才,当年跟着李靖狠狠地阴了冯盎一把,到现在老头子提到他还恨得压根痒痒呢,让“岭南王”的恨成这样足以证明其真才实学了。
他们兄弟都出身陇西李氏李迁哲房,直是因为与李渊这一脉关系比较远,所以在建国之后,并没有按照宗室待遇受封王爵,仅是依照战功晋封了郡公的爵位,所以这两兄弟每每见了宗室之人都觉得比人家低上一点。
对于太子的造访而且还带来这么多军队,李袭誉还真吓了一跳;没听说朝中要在灵州方向动兵啊,怎么这位小爷跑这来了呢!
心里虽然想不通,但李袭誉还是按下了好奇心,恭恭敬敬的把人请了进去。依着规矩行了君臣之礼后,亲自奉了茶,然后恭身侍立一侧,等待太子的训示。
“行了,安康郡公,你就别站着了,怀玉是李家的女婿,李晦是本家,都是一家人,没必要那么客气,坐吧!”,李承乾指了指旁边的空位,笑着说了一句。
他心里明白,李袭誉如此并不仅仅是出于君臣之礼,更为主要的是表达封疆大吏的态度,他们在边境手掌军政大权,说是土皇帝一点都不为过,所以要想把这官坐下去,坐安稳了,那在完成本职任务之余必须对君上保持绝对的忠心。
李承乾虽然还不是皇帝,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经营,东宫的大势以成,即使连长孙无忌这样的亲娘舅都得注意一些,更不要他们这些封疆之臣了。
“安康郡公,咱们有年头没见了吧,你可是比从前更加精壮了!”,进了一口茶后,李承乾上下打量这位常驻北方的大将。
“是啊,自从阴山一役后,臣就再没见过殿下,想来已经有十一载了;殿下也从青稚的少年变的如此威武,不能不感叹时光飞逝。
去岁,臣听闻殿下勒石燕然,铲平督军之山,心中甚是激动,但也有所遗憾,毕竟没赶上这样的盛世啊!”
李袭誉是文武兼并的大才,皇帝征讨王世充的时候,他就已经是潞州总管了,可以说是独当一面的大将,比秦琼,程知节等人生生高了好几级;
可世事无常,仅仅是武德九年一日之变,就让他们统统爬到他的头顶,心里有些不服也很正常。所以多年来,李袭誉一直都在戍守边境,就想趁着近地的机会早日位列大将军的行列。
可事与愿违,北征、西讨他都没赶上,连秦怀玉这样的小辈都正三品了,他心里要是不酸那就真怪了。
李承乾当然知道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从他们进门开始,李袭誉的目光是不是就往秦怀玉身上飘,他这不是在看秦怀玉,是在看那身正三品大将军的铠甲。
哎,回头想想也是,在军旅熬了二、三十年,连个正三品都没混上,却是有些抬不起头来。
这就像长安城每年的宫宴一样,甭管自己吹嘘的有多厉害,只要那些参加过灭东突厥和吐谷浑的将领出场,这牛皮也就不吹不下去了,因为他们没灭过国,这与李袭誉今日的表现有异曲同工之妙。
“哎,安康郡公,孤也是凭借强盛的国力和将士用命,否则怎么能轻易的马到成功呢!你也不要着急,守在灵州这么多年了,如果将来发生战事,父皇第一个要想到的恐怕就是你了,到时候你还怕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吗?”
听完了太子的话,李袭誉点了点头,随口回道:“是啊,臣可是盼了好久了,原本那次应该兴兵讨伐,可结果去的仅仅是张公谨那么点人,说实话真是有点失望。”
抱有这种观点的人不仅是李袭誉,他相信但凡想依靠军功挣前程的,没有一个不惋惜哀叹的,多好的开战借口,结果却打了水漂。
“陛下也是有难处的,很多事不得不多多衡量一二,毕竟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总得考虑周全再说!但你放心,西突厥就是大唐嘴边的肉,只要时机成熟,孤也会向陛下进言,一举灭了他们,消除其对关中的威胁!”
得,太子都这么说了,李袭誉也就没有矫情的理由了,北伐的时候他与太子一起随大将军李靖出征,知道这位爷是个闻战则喜的性格,有这话垫底,那用不了几年就一定有用武之地了,也算不枉吃了这么多年的沙子。
“那就好,那就好,臣在灵州与西突厥和马匪成年的拉锯,因为顾忌到两国的关系,所以一直都很克制,有殿下这话垫底,臣就再忍那帮杂碎几年,到时候连本带利的全都讨回来。”
看着李袭誉的一脸斗志昂扬的样子,李承乾不由的笑了笑,随即抬手示意:“安康郡公,孤这次来是为了要事,从宁州境追到庆州,又从庆州追到你这!别的先不着急说,你马上让副将点兵一万,孤要走一趟贺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