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德国一支普通的陆军师的火力装备可见:2旅4团(步兵),每团辖1个迫击炮连,发射桶6具。而机枪则普及到班。重火力是师辖1个炮兵团,装备75mm**炮或105mm加农炮60门。
而中国最好的陆军师,同样的架构(此时中国师从德国,均是2旅4团制),每团只有1个重机枪连(马克沁水冷式),机枪4至6挺,师属炮兵团有54门75mm山炮或野炮。
记住,这样的师,中国目前只有6个,其它的还算一流的部队,只配置一个18门的炮兵营,更差的那些“炮兵部队无炮、骑兵部队无马”的杂牌部队就不提了。
还有需要知道的是,德国的陆军师,向来是在优势炮兵部队对敌方的火力压制下进行交战的,这些军属火炮,口径都在125mm以上…
而且德国的后勤保障能力、部队的机动能力、官兵的训练素养,都不是中国军队可以媲美的。同样的一个师,德国师可以抵得上中国3至4个师!这就是国力的差距,不容置疑。
这还是近代中国最好的时候,正史上到中美朝鲜战争,志愿军一个军尚不能吃下美军成建制的团,甚至中国还没有全歼过美军一个营的先例!
因此,段祺瑞在此时要参战,是要耗大本钱的,难免会被取黎而代之的冯国璋总统不满。
之前,一直在努力调解府院之争的张国淦力劝段祺瑞迎黎元洪复位。他说:“相对而言,和黎元洪共事其实比较容易,因为他手中无兵,而且刚经受过挫折,会吸取教训;而冯国璋既有兵权,又是新官上任,遇事必然逞强好胜,因此更难对付。”
张国淦的分析入情入理,完全是出于对段祺瑞的一片爱护之忱。如果段祺瑞能够接受,学古人将相和,也许可以开创一个双赢的新局面。可惜他对黎元洪罢免自己耿耿于怀,终于因私而废公,挟愤而忘义,拒绝了这个建议。
老北洋冯国璋入政北京,与外交部长王士珍一道,北洋“龙、虎、狗”三兄弟开始了理论上应该如漆似胶的蜜月生涯。他们重叙“北洋三杰”旧情,表示“咱们老兄弟三个连肢一体,不分总统、总理、总长,只求合力办事,从今而后再也不会有什么府院之争了”。
事实上却不然。
交情是交情,政治是政治。段祺瑞重新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加重内阁的权力,让总统完全成为摆设。由于段祺瑞曾经致电逼迫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凯称帝、讨伐张勋复辟,连续三次对民国的发展有莫大贡献,故有“三造共和”之美誉。“三造共和”是段祺瑞的政治资本,是他抬高自己打击别人的法宝,故他常以此自诩。
他和黎元洪为权力大起争执,黎元洪败阵,是因为没有后盾;但是当实力也不弱的冯国璋上台后,两人逐渐因政见不和而大起争执。
段祺瑞与冯国璋两人虽然同属北洋阵营,却是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派系:直系与皖系。两位冤家在袁大总统尸骨未寒之际其实就正式翻脸,连带着各省的将军们也纷纷站队,从而形成中国近代历史上蔚为壮观的北洋军阀直皖两大派系。
这时候,直系势力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北京、河北、江西,在京津算是主场;而皖系则占有陕西、安徽、浙江,以及段祺瑞连任七届陆军总长在中|央政|府所培植起来的深厚的人脉和势力。除此之外,以孙逸仙为首的“护法运动”力量也将在广东组建护法政|府并担任大元帅,与北方形成对峙。
直系为英美所支持;皖系则由日本扶持;而广东政权,则同时与英日相呼应,但为国际社会主流所不承认。如果时空不转移的话,在不久后即倒向苏俄,从而形成孙逸仙“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此时的奉系,尚未完成力量的整合,并未在政治舞台上有比较大的能量。但是前三者的纷争,标志着近代中国正式进入最混乱的军阀时代。
现有力量,段祺瑞自忖未必能对冯国璋占有优势,如果有机会再增加几支军队,形势就不可同日而语了,这也是段祺瑞力主支持对德宣战的私心。由于此时国家兵力大都为各省督军掌握,完整意义上的“国防军”尚不存在,段祺瑞便想趁机重开炉灶另行招兵买马,这样,著名的“中国参战军”新鲜出炉了。
这支符合段总理心愿的队伍初定是六个师,这样就完全对其它北洋军造成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因为代价过大而遭到冯国璋的吐槽,呵,国库的钱都给你扩军去了,要对付谁啊?!最后没办法,参战军最后缩编成了三个师及三个混成旅。
同北洋军类似的是编制,但是火力明显增强了,因为炮兵实实在在增加了,不是虚挂。这三个师都辖一个完整的炮兵团,仿日式编制36门炮;旅增一个12门炮的山炮营;团则增一个4门炮编制的步兵炮连;很重要的是机枪下放到营级。从整体装备实力看,它胜过北洋军的任何一个师。
混成旅辖3个步兵团及装备有炮兵营、工兵营、通讯营,与当初张汉卿带领下的卫队旅的建制几近雷同(当然是雷同,本来当初张汉卿就是克隆他的独|立旅嘛)。重炮一时筹措不及,也同张汉卿一样,先建架构再说,未来编制是辖一个野炮营。至少,未来打着“中国参战军”的名义,要饷要枪方便不是?
此外还有一支含重炮营、装甲汽车连的训练处。
段祺瑞借着欧战的机缘,接管了这支中国参战军(因为司令是他的亲信徐树铮),实力大增。如果最后练成,他的势力将会凌驾于各方之上,成为继袁世凯之后中国最有权势的人,没有之一。
编制出来了,也在天津小站开始招兵买马了,一个很正常也很让人头痛的问题始终没能解决,那就是经费。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要建设一支能够在小范围内与欧洲列强相媲美的新式军队,光装备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虚弱的国库是不行的,当初老袁为了应付西南与东南的“护国战争”,几乎掏光了家底,钱从何来?
重武器中国没有能力建造也缺少添置的经费就算了,轻武器也造不来,还要向东邻日本购买,这真是中国的耻辱。但是形势比人强,没有办法呐!
而中国最好的陆军师,同样的架构(此时中国师从德国,均是2旅4团制),每团只有1个重机枪连(马克沁水冷式),机枪4至6挺,师属炮兵团有54门75mm山炮或野炮。
记住,这样的师,中国目前只有6个,其它的还算一流的部队,只配置一个18门的炮兵营,更差的那些“炮兵部队无炮、骑兵部队无马”的杂牌部队就不提了。
还有需要知道的是,德国的陆军师,向来是在优势炮兵部队对敌方的火力压制下进行交战的,这些军属火炮,口径都在125mm以上…
而且德国的后勤保障能力、部队的机动能力、官兵的训练素养,都不是中国军队可以媲美的。同样的一个师,德国师可以抵得上中国3至4个师!这就是国力的差距,不容置疑。
这还是近代中国最好的时候,正史上到中美朝鲜战争,志愿军一个军尚不能吃下美军成建制的团,甚至中国还没有全歼过美军一个营的先例!
因此,段祺瑞在此时要参战,是要耗大本钱的,难免会被取黎而代之的冯国璋总统不满。
之前,一直在努力调解府院之争的张国淦力劝段祺瑞迎黎元洪复位。他说:“相对而言,和黎元洪共事其实比较容易,因为他手中无兵,而且刚经受过挫折,会吸取教训;而冯国璋既有兵权,又是新官上任,遇事必然逞强好胜,因此更难对付。”
张国淦的分析入情入理,完全是出于对段祺瑞的一片爱护之忱。如果段祺瑞能够接受,学古人将相和,也许可以开创一个双赢的新局面。可惜他对黎元洪罢免自己耿耿于怀,终于因私而废公,挟愤而忘义,拒绝了这个建议。
老北洋冯国璋入政北京,与外交部长王士珍一道,北洋“龙、虎、狗”三兄弟开始了理论上应该如漆似胶的蜜月生涯。他们重叙“北洋三杰”旧情,表示“咱们老兄弟三个连肢一体,不分总统、总理、总长,只求合力办事,从今而后再也不会有什么府院之争了”。
事实上却不然。
交情是交情,政治是政治。段祺瑞重新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加重内阁的权力,让总统完全成为摆设。由于段祺瑞曾经致电逼迫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凯称帝、讨伐张勋复辟,连续三次对民国的发展有莫大贡献,故有“三造共和”之美誉。“三造共和”是段祺瑞的政治资本,是他抬高自己打击别人的法宝,故他常以此自诩。
他和黎元洪为权力大起争执,黎元洪败阵,是因为没有后盾;但是当实力也不弱的冯国璋上台后,两人逐渐因政见不和而大起争执。
段祺瑞与冯国璋两人虽然同属北洋阵营,却是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派系:直系与皖系。两位冤家在袁大总统尸骨未寒之际其实就正式翻脸,连带着各省的将军们也纷纷站队,从而形成中国近代历史上蔚为壮观的北洋军阀直皖两大派系。
这时候,直系势力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北京、河北、江西,在京津算是主场;而皖系则占有陕西、安徽、浙江,以及段祺瑞连任七届陆军总长在中|央政|府所培植起来的深厚的人脉和势力。除此之外,以孙逸仙为首的“护法运动”力量也将在广东组建护法政|府并担任大元帅,与北方形成对峙。
直系为英美所支持;皖系则由日本扶持;而广东政权,则同时与英日相呼应,但为国际社会主流所不承认。如果时空不转移的话,在不久后即倒向苏俄,从而形成孙逸仙“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此时的奉系,尚未完成力量的整合,并未在政治舞台上有比较大的能量。但是前三者的纷争,标志着近代中国正式进入最混乱的军阀时代。
现有力量,段祺瑞自忖未必能对冯国璋占有优势,如果有机会再增加几支军队,形势就不可同日而语了,这也是段祺瑞力主支持对德宣战的私心。由于此时国家兵力大都为各省督军掌握,完整意义上的“国防军”尚不存在,段祺瑞便想趁机重开炉灶另行招兵买马,这样,著名的“中国参战军”新鲜出炉了。
这支符合段总理心愿的队伍初定是六个师,这样就完全对其它北洋军造成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因为代价过大而遭到冯国璋的吐槽,呵,国库的钱都给你扩军去了,要对付谁啊?!最后没办法,参战军最后缩编成了三个师及三个混成旅。
同北洋军类似的是编制,但是火力明显增强了,因为炮兵实实在在增加了,不是虚挂。这三个师都辖一个完整的炮兵团,仿日式编制36门炮;旅增一个12门炮的山炮营;团则增一个4门炮编制的步兵炮连;很重要的是机枪下放到营级。从整体装备实力看,它胜过北洋军的任何一个师。
混成旅辖3个步兵团及装备有炮兵营、工兵营、通讯营,与当初张汉卿带领下的卫队旅的建制几近雷同(当然是雷同,本来当初张汉卿就是克隆他的独|立旅嘛)。重炮一时筹措不及,也同张汉卿一样,先建架构再说,未来编制是辖一个野炮营。至少,未来打着“中国参战军”的名义,要饷要枪方便不是?
此外还有一支含重炮营、装甲汽车连的训练处。
段祺瑞借着欧战的机缘,接管了这支中国参战军(因为司令是他的亲信徐树铮),实力大增。如果最后练成,他的势力将会凌驾于各方之上,成为继袁世凯之后中国最有权势的人,没有之一。
编制出来了,也在天津小站开始招兵买马了,一个很正常也很让人头痛的问题始终没能解决,那就是经费。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要建设一支能够在小范围内与欧洲列强相媲美的新式军队,光装备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虚弱的国库是不行的,当初老袁为了应付西南与东南的“护国战争”,几乎掏光了家底,钱从何来?
重武器中国没有能力建造也缺少添置的经费就算了,轻武器也造不来,还要向东邻日本购买,这真是中国的耻辱。但是形势比人强,没有办法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