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元年,5月27日,大冶。
大冶城前身是唐时始置的“青山场院”,依山而建,集中了大量矿冶,盛产铜、铁、银等诸般金属,并有对应的加工业。该地既有矿业,又直面宋军,所以这几年来李恒将其作为重点进行经营,驻屯了近万兵将,不但防守县城,还在周边山口险要设防,可是……
李恒站在大冶城头,看着东南方的山道——那边正有一伙元军溃退回来,而后面有宋兵整齐地压着——怒而惊地说道:“守好了东湖,宋军却从南边过来了,昂吉儿在做什么?!”
昂吉儿是他手下一名将领,同是西夏祖籍,南方通向永兴县的山路间有一座“龛山寨”阻隔两地,李恒就是委派他去镇守。龛山寨险要,昂吉儿一向善战,李恒本以为不会有失,把主力送去东边防止宋军自江入大冶湖攻来。但没想到,东边临水处还没什么事,南边山间险关竟然先破了!
李恒派出一队骑兵,接引南方归来的溃兵入城,昂吉儿正在其中,刚入城就被带上了城头。
李恒怒问:“怎么回事,龛山寨怎么会失守的?”
昂吉儿形状狼狈,身上只着一件青白色的罩衣,外甲都丢了,头上还有一道血痕。他往李恒面前一跪,脸色阴沉,嘶哑地说道:“属下无能,但事出有因,是吴大仲反了!”
“什么?”李恒尚未表示,他身边的陈天祥先失声叫了出来,走上一步,对昂吉儿问道:“吴大仲?百户吴大仲?他怎能反!”
昂吉儿抬起头来,眼冒怒火看着他:“没错,就是吴大仲那个吃里扒外的!陈总管,你真是招安了一个好人啊!”
陈天祥乃是元国大儒陈祜之弟,少时习武,后从文? 四年前随大军南下? 协助李恒处理民政。
大冶盛产金属矿产及器材,而隔壁江西近年来搞“维新”? 对这些东西需求很大? 因此民间多有往江西出售资源的,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再加上大冶多矿工、工匠? 民间好武,家家户户都有兵械? 因此李恒对民间形势很是担忧? 去年一度推行“铁禁”,禁止民间自行开矿冶铁,也禁止私藏兵器。可这反而激起了民乱,一时群情激愤? 几乎要乱了根基。后来? 是这个陈天祥出面与民间名望人士谈判,取消铁禁,承认民间持械自保的权力,才将祸乱平息下去。
这“吴大仲”,就是当时带头闹事的民间名望人士之一。当时陈天祥正是从他下手? 以百户之职拉拢,分化了大冶民间力量? 最终瓦解乱局,为此他还颇为自得。但没想到? 今日竟是吴大仲带头造反,配合宋军取了龛山寨!
昂吉儿早就对陈天祥不服? 如今更是把失败的黑锅甩到了他头上? 说他识人不明方有此祸。陈天祥自然不会接锅? 反过来指责起他防备疏忽。
他俩吵了起来,越来越上头,面红耳赤,斯文扫地。
李恒烦了,怒道:“别吵了!现在宋军都入关了,之前的对错先放一边,想办法御敌吧!”
他举起望远镜,看了看从山道过来的宋军,粗粗点了点数,发现也就两三千,便道:“宋军立足未稳,正是主动出击的好时候。我亲领城中三个千人队,再传令水军千户王守信拨一队人出来,自东袭扰宋军后路,必灭之!”
……
中江军从南路来了三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还有一个当地的州军营,总共差不多是一个旅的兵力。他们抵达山口后没有继续前往大冶城,而是择地下营,等待其它方向的友军。
然而我不就山山来就我,正当他们忙碌下营的时候,大冶元军却出城主动来攻了。
中江军参谋赵时赏闻讯一愣,然后笑了出来:“好,元军自不量力,那就让他们看看我军的厉害!列阵!……炮营也别闲着,先轰他们一阵子!”
(中江军的参谋与华夏军的参谋不同,意为“幕府参谋”,是辅助文天祥行政治军的左膀右臂,派驻到军旅之中之时是有最高指挥权的。)
步兵尚要整队,但之前炮兵营已经在营地外围布置了炮阵,这时正好对着接近的元军打起了炮。
中江军装备的野战炮是一种名为“迅羽将军”的青铜滑膛炮,由玉带区生产,采用了华夏度量衡,88mm口径,15倍径,炮重360kg,以宋军的标准来评价算是相当轻巧了。该炮发射2.5kg炮弹,虽然威力比龙吟炮差了一截,但一般也够用了。
炮兵三个连在营地周围呈三角布置,现在有两个连直面元军,略一准备就把炮弹打了过去。这些炮兵也是多年训练过的,一开始打空了几轮,但随着元军越来越近,准头也上去了。
炮弹呼啸着落入元军队列中,砸断了不少腿脚……不过元军队列单薄,中了也打不死几个人。而且元军那边也带了野战炮出来,由快马拖出来到位后就地扔下沙袋布置炮位,与中江军对轰,虽然打不破土墙,但还是干扰了炮击。不仅如此,还有一群轻骑在左右骚扰,虽然翻不了山打不过来,但也是挺烦人的。
最终,元军顶着炮击,成功接近了山口。不过此时中江军也列好了队,与元军针锋相对。双方的炮兵为免误伤友军,停止了炮击,看着步兵们逐渐接近。
两军队形差不多,都是长而窄的短纵深队形,不过元军是三行阵,而宋军只有两行,所以虽然后者人数更少,战线长度却差不多。
中江军着统一的绿白色的制服,胸口的位置还有一面银亮的护心镜,队形整齐,颇具精锐之形。而元兵的服色则要斑杂得多,基本是各穿各的,只在外面披一件表示身份的青黑色号衣,相形见绌。
带领元军的李恒见到这状况,大出意料。他本以为对方立足未稳,遭遇突然袭击会惊慌失措,正好乘机攻取,可现在一看……不好对付啊!
“算算时间,王守信也该到了,且先等他一会儿,前后夹击,可保无虞。”李恒自忖道。
于是他干脆命令己方步兵停止不动,让中江军自己送上来,拖延时间等待友军到来。
正好,中江军自己也没有出山口太远的意思,在离元军三百米的位置上停了下来,与对面大眼瞪小眼。
李恒见状暗自庆幸:“好,就这样,只要稍待片刻……噫!”
中江军大阵虽然停下,但却并不是没有动作。在元兵的众目睽睽之下,他们稍加整队,就前蹲后站,举枪上肩,做出了射击姿势,然后就是——
“砰砰砰……砰砰!”
无数火光闪起,硝烟升腾,铅弹纷至沓来……这么远的距离上,本应中不了多少,然而出乎李恒及所有还活着的元兵的意外,这轮铅弹就像长了眼睛一样,准而又准地落入元军阵线中,瞬间就有上百的伤亡出现了!
“怎么会这样?”李恒目瞪口呆,然后立刻意识到了不对,“难道中江军用的竟是线膛枪?”
华夏方面,仍然把膛线作为一项重要军事机密保护着,报纸上可以公开讨论蒸汽机电报,却不能出现膛线等字眼。毕竟这项技术对于火器的改善是明显的,难度却不高,因此要尽可能避免扩散。但是毕竟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自四年前文天祥开始将线膛枪用于军中,这么多年来,至少临近的李恒等人是知悉它的特性了。
然而,他仍然有些误解……
突然出现的伤亡之后,李恒立刻反应了过来:“快,击鼓,全军发进!他们的枪半天才能摆弄一发,冲上去我们就胜了!”
他自己也曾想办法弄了几把线膛枪入手,就他看来,这种武器虽然精准却也不是无敌的,在精准的同时装填也很麻烦,算下来并不适合大军装备。现在,对面已经齐射过,只要趁他们装填的机会冲上去,自己就胜了!
战鼓响起,元军两侧的骑兵发动了冲锋,长长的步兵阵线也开始前进,先是整齐而慢,然后加快却散乱起来。但这不要紧,只要冲上前去,就能——
咦,不对啊?
战场彼端,本应费力将铅弹砸进枪管里的宋兵却只是拿着通条往里面轻松捣了捣,就再次装上火帽,抬枪瞄准——然后真的打响了!
“砰砰……”
随着又一轮硝烟和枪响,元兵再次倒下了一大片,又以冲得最快的骑兵为甚!
而且这噩梦并未结束,两轮射击宋兵的射击开始散乱,没法保持有序的齐射,只能由各营自己指挥。但这反而解放束缚增加了射速,准确的铅弹以更高的频率跨越更短的距离飞来,元兵很快就产生了更大的伤亡。
射击一直持续到硝烟遮蔽了战线,随着鼓声的停歇,宋军装填完最后一发弹药,就持枪停止射击待命。而元军早在之前便已经停止击鼓转而鸣金退兵了。
赵时赏摸着一杆装饰精美的火枪,它与中江军使用的本质上是同一个型号,只不过精挑细选,再着工匠额外装饰。在刚才,他就亲自开了一枪,撂倒了一名冲到近前的骑兵。
“果然有奇效啊。”
玉带区生产的滑膛枪统一为15mm口径,威力一般,但是交付中江军后,幕府亲自经营的加工厂会为其拉上膛线,威力大变。不仅如此,它们还配上了先进的中空扩张弹头,大大简化了装填流程。因此,虽然中江军的制式装备外表上看着还是普通火枪,但本质上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片刻之后,硝烟散去,露出了惨烈的战场,近处尸横遍野,远处仓皇奔逃。
中江军初战大捷,上下无不欢呼雀跃。便有一名军官上前,向赵时赏请示道:“参谋,我军是否要乘胜追击?”
赵时赏看看战场左右仍在徘徊的元军骑兵,又看看远处城头的火炮,摇头道:“穷寇莫追,逐退即可。待到其余各部抵达,他们插翅也难逃了!”
正巧,此时后方有传令兵骑马匆匆奔至,报曰:“后方有元军出没,近千人,已至五里外!”
赵时赏先是一愣,然后笑了出来:“怪不得李恒如此托大,原来是有奇兵呢!还好我军利铳在手,早早打完了这场!”然后,他向后一转,大手一挥道:“走,去会会他们!”
……
李恒退回大冶城中后,匆忙命人闭城固守。正当他们焦头烂额之时,从北方败退回来的刘用世等人也抵达了城中。双方一交换信息,知道已遭遇南北夹击,顿时更加慌乱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东方的长江防区,中江军也击败了元军的防御,将小型战船开进了大冶湖中,向西夹逼过来。
更糟得是,随着中江军的包围越来越严密,大冶城内和周边的平民也闹起了事——这可了不得了,大冶“平民”可大多是矿工和工人,组织度虽不如军队也远胜一般百姓,再加上手上多有武器,甚至还有自制的盔甲,一闹起来就成了燎原之势。
眼看内外交困,李恒也没法再在大冶城中待下去了,赶紧趁着中江军没围死之前率部向西逃了出去,奔往北方的寿昌军。
如此一来,中江军就完成了对整个兴国军的收复——这不仅是多了一处战略险地,更是获得了一处珍贵的资源区!
事后,文天祥亲自来到大冶视察,犒赏有功将士,慰劳民间义士,欣喜地道:“有了萍乡的煤,再加上大冶的铁,炼铁业可以大兴矣!”
大冶城前身是唐时始置的“青山场院”,依山而建,集中了大量矿冶,盛产铜、铁、银等诸般金属,并有对应的加工业。该地既有矿业,又直面宋军,所以这几年来李恒将其作为重点进行经营,驻屯了近万兵将,不但防守县城,还在周边山口险要设防,可是……
李恒站在大冶城头,看着东南方的山道——那边正有一伙元军溃退回来,而后面有宋兵整齐地压着——怒而惊地说道:“守好了东湖,宋军却从南边过来了,昂吉儿在做什么?!”
昂吉儿是他手下一名将领,同是西夏祖籍,南方通向永兴县的山路间有一座“龛山寨”阻隔两地,李恒就是委派他去镇守。龛山寨险要,昂吉儿一向善战,李恒本以为不会有失,把主力送去东边防止宋军自江入大冶湖攻来。但没想到,东边临水处还没什么事,南边山间险关竟然先破了!
李恒派出一队骑兵,接引南方归来的溃兵入城,昂吉儿正在其中,刚入城就被带上了城头。
李恒怒问:“怎么回事,龛山寨怎么会失守的?”
昂吉儿形状狼狈,身上只着一件青白色的罩衣,外甲都丢了,头上还有一道血痕。他往李恒面前一跪,脸色阴沉,嘶哑地说道:“属下无能,但事出有因,是吴大仲反了!”
“什么?”李恒尚未表示,他身边的陈天祥先失声叫了出来,走上一步,对昂吉儿问道:“吴大仲?百户吴大仲?他怎能反!”
昂吉儿抬起头来,眼冒怒火看着他:“没错,就是吴大仲那个吃里扒外的!陈总管,你真是招安了一个好人啊!”
陈天祥乃是元国大儒陈祜之弟,少时习武,后从文? 四年前随大军南下? 协助李恒处理民政。
大冶盛产金属矿产及器材,而隔壁江西近年来搞“维新”? 对这些东西需求很大? 因此民间多有往江西出售资源的,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再加上大冶多矿工、工匠? 民间好武,家家户户都有兵械? 因此李恒对民间形势很是担忧? 去年一度推行“铁禁”,禁止民间自行开矿冶铁,也禁止私藏兵器。可这反而激起了民乱,一时群情激愤? 几乎要乱了根基。后来? 是这个陈天祥出面与民间名望人士谈判,取消铁禁,承认民间持械自保的权力,才将祸乱平息下去。
这“吴大仲”,就是当时带头闹事的民间名望人士之一。当时陈天祥正是从他下手? 以百户之职拉拢,分化了大冶民间力量? 最终瓦解乱局,为此他还颇为自得。但没想到? 今日竟是吴大仲带头造反,配合宋军取了龛山寨!
昂吉儿早就对陈天祥不服? 如今更是把失败的黑锅甩到了他头上? 说他识人不明方有此祸。陈天祥自然不会接锅? 反过来指责起他防备疏忽。
他俩吵了起来,越来越上头,面红耳赤,斯文扫地。
李恒烦了,怒道:“别吵了!现在宋军都入关了,之前的对错先放一边,想办法御敌吧!”
他举起望远镜,看了看从山道过来的宋军,粗粗点了点数,发现也就两三千,便道:“宋军立足未稳,正是主动出击的好时候。我亲领城中三个千人队,再传令水军千户王守信拨一队人出来,自东袭扰宋军后路,必灭之!”
……
中江军从南路来了三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还有一个当地的州军营,总共差不多是一个旅的兵力。他们抵达山口后没有继续前往大冶城,而是择地下营,等待其它方向的友军。
然而我不就山山来就我,正当他们忙碌下营的时候,大冶元军却出城主动来攻了。
中江军参谋赵时赏闻讯一愣,然后笑了出来:“好,元军自不量力,那就让他们看看我军的厉害!列阵!……炮营也别闲着,先轰他们一阵子!”
(中江军的参谋与华夏军的参谋不同,意为“幕府参谋”,是辅助文天祥行政治军的左膀右臂,派驻到军旅之中之时是有最高指挥权的。)
步兵尚要整队,但之前炮兵营已经在营地外围布置了炮阵,这时正好对着接近的元军打起了炮。
中江军装备的野战炮是一种名为“迅羽将军”的青铜滑膛炮,由玉带区生产,采用了华夏度量衡,88mm口径,15倍径,炮重360kg,以宋军的标准来评价算是相当轻巧了。该炮发射2.5kg炮弹,虽然威力比龙吟炮差了一截,但一般也够用了。
炮兵三个连在营地周围呈三角布置,现在有两个连直面元军,略一准备就把炮弹打了过去。这些炮兵也是多年训练过的,一开始打空了几轮,但随着元军越来越近,准头也上去了。
炮弹呼啸着落入元军队列中,砸断了不少腿脚……不过元军队列单薄,中了也打不死几个人。而且元军那边也带了野战炮出来,由快马拖出来到位后就地扔下沙袋布置炮位,与中江军对轰,虽然打不破土墙,但还是干扰了炮击。不仅如此,还有一群轻骑在左右骚扰,虽然翻不了山打不过来,但也是挺烦人的。
最终,元军顶着炮击,成功接近了山口。不过此时中江军也列好了队,与元军针锋相对。双方的炮兵为免误伤友军,停止了炮击,看着步兵们逐渐接近。
两军队形差不多,都是长而窄的短纵深队形,不过元军是三行阵,而宋军只有两行,所以虽然后者人数更少,战线长度却差不多。
中江军着统一的绿白色的制服,胸口的位置还有一面银亮的护心镜,队形整齐,颇具精锐之形。而元兵的服色则要斑杂得多,基本是各穿各的,只在外面披一件表示身份的青黑色号衣,相形见绌。
带领元军的李恒见到这状况,大出意料。他本以为对方立足未稳,遭遇突然袭击会惊慌失措,正好乘机攻取,可现在一看……不好对付啊!
“算算时间,王守信也该到了,且先等他一会儿,前后夹击,可保无虞。”李恒自忖道。
于是他干脆命令己方步兵停止不动,让中江军自己送上来,拖延时间等待友军到来。
正好,中江军自己也没有出山口太远的意思,在离元军三百米的位置上停了下来,与对面大眼瞪小眼。
李恒见状暗自庆幸:“好,就这样,只要稍待片刻……噫!”
中江军大阵虽然停下,但却并不是没有动作。在元兵的众目睽睽之下,他们稍加整队,就前蹲后站,举枪上肩,做出了射击姿势,然后就是——
“砰砰砰……砰砰!”
无数火光闪起,硝烟升腾,铅弹纷至沓来……这么远的距离上,本应中不了多少,然而出乎李恒及所有还活着的元兵的意外,这轮铅弹就像长了眼睛一样,准而又准地落入元军阵线中,瞬间就有上百的伤亡出现了!
“怎么会这样?”李恒目瞪口呆,然后立刻意识到了不对,“难道中江军用的竟是线膛枪?”
华夏方面,仍然把膛线作为一项重要军事机密保护着,报纸上可以公开讨论蒸汽机电报,却不能出现膛线等字眼。毕竟这项技术对于火器的改善是明显的,难度却不高,因此要尽可能避免扩散。但是毕竟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自四年前文天祥开始将线膛枪用于军中,这么多年来,至少临近的李恒等人是知悉它的特性了。
然而,他仍然有些误解……
突然出现的伤亡之后,李恒立刻反应了过来:“快,击鼓,全军发进!他们的枪半天才能摆弄一发,冲上去我们就胜了!”
他自己也曾想办法弄了几把线膛枪入手,就他看来,这种武器虽然精准却也不是无敌的,在精准的同时装填也很麻烦,算下来并不适合大军装备。现在,对面已经齐射过,只要趁他们装填的机会冲上去,自己就胜了!
战鼓响起,元军两侧的骑兵发动了冲锋,长长的步兵阵线也开始前进,先是整齐而慢,然后加快却散乱起来。但这不要紧,只要冲上前去,就能——
咦,不对啊?
战场彼端,本应费力将铅弹砸进枪管里的宋兵却只是拿着通条往里面轻松捣了捣,就再次装上火帽,抬枪瞄准——然后真的打响了!
“砰砰……”
随着又一轮硝烟和枪响,元兵再次倒下了一大片,又以冲得最快的骑兵为甚!
而且这噩梦并未结束,两轮射击宋兵的射击开始散乱,没法保持有序的齐射,只能由各营自己指挥。但这反而解放束缚增加了射速,准确的铅弹以更高的频率跨越更短的距离飞来,元兵很快就产生了更大的伤亡。
射击一直持续到硝烟遮蔽了战线,随着鼓声的停歇,宋军装填完最后一发弹药,就持枪停止射击待命。而元军早在之前便已经停止击鼓转而鸣金退兵了。
赵时赏摸着一杆装饰精美的火枪,它与中江军使用的本质上是同一个型号,只不过精挑细选,再着工匠额外装饰。在刚才,他就亲自开了一枪,撂倒了一名冲到近前的骑兵。
“果然有奇效啊。”
玉带区生产的滑膛枪统一为15mm口径,威力一般,但是交付中江军后,幕府亲自经营的加工厂会为其拉上膛线,威力大变。不仅如此,它们还配上了先进的中空扩张弹头,大大简化了装填流程。因此,虽然中江军的制式装备外表上看着还是普通火枪,但本质上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片刻之后,硝烟散去,露出了惨烈的战场,近处尸横遍野,远处仓皇奔逃。
中江军初战大捷,上下无不欢呼雀跃。便有一名军官上前,向赵时赏请示道:“参谋,我军是否要乘胜追击?”
赵时赏看看战场左右仍在徘徊的元军骑兵,又看看远处城头的火炮,摇头道:“穷寇莫追,逐退即可。待到其余各部抵达,他们插翅也难逃了!”
正巧,此时后方有传令兵骑马匆匆奔至,报曰:“后方有元军出没,近千人,已至五里外!”
赵时赏先是一愣,然后笑了出来:“怪不得李恒如此托大,原来是有奇兵呢!还好我军利铳在手,早早打完了这场!”然后,他向后一转,大手一挥道:“走,去会会他们!”
……
李恒退回大冶城中后,匆忙命人闭城固守。正当他们焦头烂额之时,从北方败退回来的刘用世等人也抵达了城中。双方一交换信息,知道已遭遇南北夹击,顿时更加慌乱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东方的长江防区,中江军也击败了元军的防御,将小型战船开进了大冶湖中,向西夹逼过来。
更糟得是,随着中江军的包围越来越严密,大冶城内和周边的平民也闹起了事——这可了不得了,大冶“平民”可大多是矿工和工人,组织度虽不如军队也远胜一般百姓,再加上手上多有武器,甚至还有自制的盔甲,一闹起来就成了燎原之势。
眼看内外交困,李恒也没法再在大冶城中待下去了,赶紧趁着中江军没围死之前率部向西逃了出去,奔往北方的寿昌军。
如此一来,中江军就完成了对整个兴国军的收复——这不仅是多了一处战略险地,更是获得了一处珍贵的资源区!
事后,文天祥亲自来到大冶视察,犒赏有功将士,慰劳民间义士,欣喜地道:“有了萍乡的煤,再加上大冶的铁,炼铁业可以大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