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1年,4月7日,胶西县。
“各位,坐好了!”
驾驶员与张正义聊着聊着,突然抬起头来,大喊了这么一声。
张正义和车上的几人都抬头看向了前方,只见不远处的道路上有一辆牛车正慢吞吞地在走,挡住了前面的去路。这边的驾驶员一拉马头,两匹马向右转向,拉着车子变到了右边的车道上,很快超过了牛车。错车的时候马夫还忍不住朝左边骂了一句:“牛车要靠右走慢车道!没学过交规吗?”
呃,与公共交通事业蓬勃发展相应的,是私营运输业也日渐壮大。
随着东海经济的日渐活跃,运输需求也与日俱增,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而且出现了一些以替别人运输货物谋利的专业运输业者。相比之前大部分车辆都是为自家运货的情况,无疑反应出了社会的进步。其中甚至还有些业主模仿起了公交车的运营模式,也走固定线路拉客赚钱,交通部出于社会效益的角度也没有阻拦他们。
不过随着车辆的增多,交通问题也显现出来了。虽说以现在的车辆存量,大部分道路还是空阔的,但是少数节点已经出现了交通混乱的问题。
建设交通部当然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但他们没那么多人力去解决,只能在少数地区派驻人手维持秩序,再在驾驶员人群中光为宣传“靠右行”“左快右慢”之类的交通规则。但至少商社旗下的驾驶员,都是要进行强制的基础驾驶知识培训的。
超车之后,张正义笑着对赵浩初说道:“还好我们有先见之明,把这条路修成了四车道,不然连个超车的地方也没有。”
东海商社别的地方扣,但是修路的时候可是从来……至少在规划上不扣的。随便一条路,就算是乡间小路,图纸上也至少留出了八车道的空地,各个主干道和城市要道更是十六车道起。当然,规划归规划,实践上还是要看成本的,大部分情况下只能修出中间的两车道或者四车道,把周围空着。
赵浩初一耸肩,说道:“谁让堵车堵怕了呢?不过这片也就是把地面整理了一下,离真正的道路还差得远呢。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在大沽河上修大桥。”
东海商社规划的内陆交通网络大体成个十字形,南北交通主要依赖大沽河水运带,而东西交通则依靠高密胶西中央市即墨东海这一条陆路,形成了一带一路的格局。不过目前仍然有不少限制,其中大沽河上缺乏桥梁就是个大问题。
现在他们走的这条胶西中央西的公路,虽然在这个规划中是主干道之一,但是由于大沽河的阻断,并不能直接通向东岸的中央市区,必须要换乘渡船才行。既然要坐船,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从胶西城南的云溪河坐船,一路到五角堡码头登陆呢。所以这条路目前的优先级并不高,没有进行铺装,不过还好原来的路面也算平,用徭役整理一下就能通行了,因此也成本低廉,直接整理了一个四车道出来。
张正义笑着说道:“加油吧,公路会有的,大桥也会有的。”
公交车继续前进,不久后,他们就到达了中央西站。
这里有一座标志性的建筑,也就是红墙飞檐的西岸堡。此堡由海军主导修建,是他们在内陆最大的基地之一,与大沽河东岸陆军的五角堡遥相呼应,共同守卫着中央市。
既然是海军就离不开船,西岸堡以北有着大片的码头,此时正停泊着不少船只,码头上工人们来来回回地忙碌着。更西方,还有几处工地在开工。
中央西站这两年迅速发展,一是得益于十字路口的优越位置,二是得益于新商路的开辟。
传统的北地贸易路线,是货物在胶西县集散之后,陆路转运至高密,再通过陆路或胶水河运往各地,当然反过来也能走通。而当初修建山河防线的时候,东海商社探出了一条新路,即船只在中央西站这里卸货,通过陆路向西运输到胶水河的拐角处,再由水运转运到北方各地,陆路全长十公里多一点,差不多也正是元朝胶莱运河的路线,比高密路线更短。
如果是南来的海船直接开到西站卸货,那么这条道路运输成本更低,但如果仍然去胶西交割的话,就又多了一遍装卸的程序,相比旧路并没有优势。所以大部分货物仍然是从老渠道运出去的,只有东海商社自营的部分货物,和某些调整了商业模式的商人选择从这里走,但逐渐增长到今天,规模也不可小觑了。
公交车到站,很快又接了几个客人回胶西了。张正义他们开始往西岸堡的方向走,赵浩初看着路上忙碌的各式车辆,指着地下说道:“唉,这么搬来搬去,效率真低。首席,要是我们把胶莱运河挖了,那得省多少力气啊?”
张正义看了看他,笑道:“浩初啊,修了条马壕,这就觉得能干了?别的可以,这个真不行,你还是研究一下有没有别的运河可挖吧。”
元朝开挖的胶莱运河,是工程史上一个著名的失败案例。胶莱运河把胶水河和大沽河连接在了一起,使得船只能直接从胶州湾开到莱州湾,看似意义重大。但是由于这一片都是平原,没有落差,水势不足,所以很容易淤积。历史上的胶莱运河,挖通之后运行没两年就淤塞了,不得不废弃。而且由于这条运河的开挖,极大地改变了这附近的水系,此后经常发生水患,高密北部的百脉湖被抽空,影响极为恶劣。
所以,东海商社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考虑开挖胶莱运河的,而且他们也没这能力,还是研究一下如何降低陆运成本吧。
……
“好,开始拉吧,你们也帮忙推一把,好,动了!”
此时在西站码头上,陆平正带着一帮建设交通部的干将忙碌着,将一列牛车运行了起来。
如果外人看了,定然会大吃一惊,因为这一头牛拉着一长串的货车,依然能健步而行。而且,它不是走在地上,而是走在两条铁轨之上的!
天哪,这得用多少铁啊!
“也就十吨吧,标准低到底了,用的是5kg/米的钢轨。初期就铺这一公里实验一下,主要作用不是运输,而是把码头上堆积的货物迅速疏散到货场上,提升装卸效率。”对着张正义的提问,陆平如此回答道。
原来今天张正义特意赶回来,是因为这是东海商社第一条商业铁路正式运营的日子!
这条铁路不怎么长,先是南北向沿着码头走了几百米,然后慢慢转向西,通向西边的一处仓库区。东海人搞不出火车头,但小规模铺设一些铁路还是可以的,毕竟并不需要多大的加工精度。虽然要耗费不少钢铁,但是可以大幅提升运输效率,算起来还是……咦,这个得怎么算?
嗯,不过这铁路有些寒碜,用的不是专门的铁轨,而是把大铁厂浇出来的地条钢……t字钢直接拿过来,铺设在了枕木上。下面也没铺石子什么的,就简单把地面整理了一下作为基础。
这么简陋的铁路,看得张正义都直皱眉头:“这也太糙了吧?当初你们说这个方案成本低,我也没在意,不过这么一看,真不会用着用着就断了?”
“没事,”陆平很自信地挥着手,又看了看附近,小声说道:“当年我看过一部小电影,美国人修的早期铁路,铁轨都没连接在一起,上下起伏颠簸几乎要散架,不也连火车头都能跑?我们这就跑个几吨的牛车,肯定没问题。呃,当然了,这是实验铁路,如果真有什么问题,也是实验预期之内……”
张正义皱了皱眉头,但后面看到牛车平稳地将货物拉出了码头,引发周围商人和力工的围观和一片惊呼,心情还是愉悦了起来。
这一头牛后面拉了三个长条板车,上面装了差不多有五吨的货物。若是换了平地,那这个载重量肯定是想也不敢想的,但是现在这头牛似乎却仍然有余力的样子。单单这么一个车组,就相当于十匹马五辆车的运力,运能和性价比都惊人,要是……
他回想一下,拉着陆平说道:“我看你们报上来的预算,这铁路修起来也不比高等级公路贵啊。不过你这条实验路也就是小打小闹,意思不大,不如,干脆,直接一路修到胶水河岸如何?”
陆平眼前一亮,拍着他说道:“说的好啊,首席!果然英雄所见略同!咱们就不该被后世经验束缚,后世铁路难修,那是因为征地太贵,还要钻山架桥,但是论修建成本,其实铁路是要比公路低的。我觉得嘛,咱现在这情况,地广人稀,应该参考美国的经验才对,你看,美国在十九世纪就修了几十万公里的铁路,但是到了二十世纪才开始大规模建设公路,这不说明问题吗?”
张正义一笑,说道:“你小子蹬鼻子上脸啊,别忘了,公路也是你的活啊!”
陆平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说道:“当然,公路也是重要的,不过,得分情况看嘛。像胶西、即墨那样的情况,人口众多,居住点分散,就还是修更灵活的公路比较好。但是就西站这运行模式,周围没什么居民,绝大多数运输需求都是两点之间的来回运输,简直是再适合铁路不过了!也别用这窄轨了,直接上一米五的标准轨吧!”
现在这条实验铁路,用的轨距是750mm,算是相当窄的。
当初建设交通部提出修建铁路计划的时候,大会里有不少人曾经为轨距争执过一番。有人认为应该延续后世的标准规矩1435mm;有人则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是“两匹马屁股决定的距离”,应该使用1500或者更宽的轨距,以适应未来的发展;甚至还有人主张宽达1800的,声称它因数多、好计算,而且泽被后世;有人则从成本考虑,认为现在条件所限,还是修一米左右的窄轨道比较现实。
嗯……最后这个方案居然一度占了上风,毕竟省钱才是最重要啊。铁道宅们一看不好,要是被这帮外行定下了标准,以后这米轨上了规模,那新修的铁路岂不是还是要向它兼容?这是误国啊!
于是,他们联合提出了一个更省的方案,也就是现在这个750mm的半轨方案。虽然现在成本低,但是未来一定会遇到无可妥协的瓶颈,只能修建更宽的轨道,那时就能顺理成章采用一米五甚至更宽的轨距了。
张正义点头道:“有道理啊,那你提个方案,报上来吧。”
只是陆平脸一苦,说道:“不过,首席,这可得用二百吨钢啊,能批吗?上次我申请这十吨,都费了不少事呢。”
张正义又皱了皱眉头。大铁厂虽然月产百吨看上去不少,但是自己就得吃掉将近一半,各部门又都抢着要。尤其最近舰用的龙吟炮开始量产,又是一个吃铁大户,额度早早就分完了,该给谁不给谁呢?
他思索了一会儿,突然想到了什么,向陆平问道:“你预计这铁路修成之后,能有多少收益?”
陆平一听,开始绞尽脑汁地思考了起来:“先参考一下当前公路陆运的成本,就拿公交车说吧,一日营业额二百五十文,如果拿来拉货,一天就算能在这条线路上来回三趟,也不过运过去三吨货,每吨运费八十文。如果铁路运费低一些,每吨五十文,一月有一万吨的话,就是……六百五十贯!”
张正义轻轻一笑,说道:“算得有点粗,不过大差不差。保守点估计,就算一年六千贯吧,也不少了,那既然这样,也能撑得起来了。你去申请一个乙类项目,专营这铁路项目,然后去跟大铁厂买铁,就算以民用价一公斤二百钱,二百吨花上五万多贯也就够了吧?再跟季国风要点优惠,我看一百五十钱也能拿下,那就更省了。这么运营个几年,成本也就收回来了。左手倒右手,这方案很容易通过的。钢铁产能还在扩产,未来也没这么紧了。”
五龙河大铁厂有一个人力锻造车间,大规模锻造铁器向外出售,由于用的是钢材,质量极佳,每公斤出厂价却只有二百文,只有普通铁器的两三倍,所以很受市场欢迎。去年销量逐月上涨,估计今年能倾销二三百吨,是一个超过了十万贯的巨大单一市场,商社最大的收入来源之一,所以即使这些钢材没用于商社自身建设,也没有人质疑。
张正义的意思是,让建设部以昂贵的民用价去争夺这个用钢份额,虽然相比无偿划拨的内部额度要耗费大量的账面资金,但是也能用无可辩驳的盈利来证明这个项目的可行性。
陆平初听,还被吓了一跳,但是越想越觉得其中有深意,不禁对张正义更加佩服起来:“首席,还是你有办法!”
张正义叹了口气,看了看东边中央市的方向,目光深邃地说道:“唉,也只能有一点做一点了,全面改革还不是时候啊,只能交给后人来做了。”
“各位,坐好了!”
驾驶员与张正义聊着聊着,突然抬起头来,大喊了这么一声。
张正义和车上的几人都抬头看向了前方,只见不远处的道路上有一辆牛车正慢吞吞地在走,挡住了前面的去路。这边的驾驶员一拉马头,两匹马向右转向,拉着车子变到了右边的车道上,很快超过了牛车。错车的时候马夫还忍不住朝左边骂了一句:“牛车要靠右走慢车道!没学过交规吗?”
呃,与公共交通事业蓬勃发展相应的,是私营运输业也日渐壮大。
随着东海经济的日渐活跃,运输需求也与日俱增,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而且出现了一些以替别人运输货物谋利的专业运输业者。相比之前大部分车辆都是为自家运货的情况,无疑反应出了社会的进步。其中甚至还有些业主模仿起了公交车的运营模式,也走固定线路拉客赚钱,交通部出于社会效益的角度也没有阻拦他们。
不过随着车辆的增多,交通问题也显现出来了。虽说以现在的车辆存量,大部分道路还是空阔的,但是少数节点已经出现了交通混乱的问题。
建设交通部当然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但他们没那么多人力去解决,只能在少数地区派驻人手维持秩序,再在驾驶员人群中光为宣传“靠右行”“左快右慢”之类的交通规则。但至少商社旗下的驾驶员,都是要进行强制的基础驾驶知识培训的。
超车之后,张正义笑着对赵浩初说道:“还好我们有先见之明,把这条路修成了四车道,不然连个超车的地方也没有。”
东海商社别的地方扣,但是修路的时候可是从来……至少在规划上不扣的。随便一条路,就算是乡间小路,图纸上也至少留出了八车道的空地,各个主干道和城市要道更是十六车道起。当然,规划归规划,实践上还是要看成本的,大部分情况下只能修出中间的两车道或者四车道,把周围空着。
赵浩初一耸肩,说道:“谁让堵车堵怕了呢?不过这片也就是把地面整理了一下,离真正的道路还差得远呢。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在大沽河上修大桥。”
东海商社规划的内陆交通网络大体成个十字形,南北交通主要依赖大沽河水运带,而东西交通则依靠高密胶西中央市即墨东海这一条陆路,形成了一带一路的格局。不过目前仍然有不少限制,其中大沽河上缺乏桥梁就是个大问题。
现在他们走的这条胶西中央西的公路,虽然在这个规划中是主干道之一,但是由于大沽河的阻断,并不能直接通向东岸的中央市区,必须要换乘渡船才行。既然要坐船,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从胶西城南的云溪河坐船,一路到五角堡码头登陆呢。所以这条路目前的优先级并不高,没有进行铺装,不过还好原来的路面也算平,用徭役整理一下就能通行了,因此也成本低廉,直接整理了一个四车道出来。
张正义笑着说道:“加油吧,公路会有的,大桥也会有的。”
公交车继续前进,不久后,他们就到达了中央西站。
这里有一座标志性的建筑,也就是红墙飞檐的西岸堡。此堡由海军主导修建,是他们在内陆最大的基地之一,与大沽河东岸陆军的五角堡遥相呼应,共同守卫着中央市。
既然是海军就离不开船,西岸堡以北有着大片的码头,此时正停泊着不少船只,码头上工人们来来回回地忙碌着。更西方,还有几处工地在开工。
中央西站这两年迅速发展,一是得益于十字路口的优越位置,二是得益于新商路的开辟。
传统的北地贸易路线,是货物在胶西县集散之后,陆路转运至高密,再通过陆路或胶水河运往各地,当然反过来也能走通。而当初修建山河防线的时候,东海商社探出了一条新路,即船只在中央西站这里卸货,通过陆路向西运输到胶水河的拐角处,再由水运转运到北方各地,陆路全长十公里多一点,差不多也正是元朝胶莱运河的路线,比高密路线更短。
如果是南来的海船直接开到西站卸货,那么这条道路运输成本更低,但如果仍然去胶西交割的话,就又多了一遍装卸的程序,相比旧路并没有优势。所以大部分货物仍然是从老渠道运出去的,只有东海商社自营的部分货物,和某些调整了商业模式的商人选择从这里走,但逐渐增长到今天,规模也不可小觑了。
公交车到站,很快又接了几个客人回胶西了。张正义他们开始往西岸堡的方向走,赵浩初看着路上忙碌的各式车辆,指着地下说道:“唉,这么搬来搬去,效率真低。首席,要是我们把胶莱运河挖了,那得省多少力气啊?”
张正义看了看他,笑道:“浩初啊,修了条马壕,这就觉得能干了?别的可以,这个真不行,你还是研究一下有没有别的运河可挖吧。”
元朝开挖的胶莱运河,是工程史上一个著名的失败案例。胶莱运河把胶水河和大沽河连接在了一起,使得船只能直接从胶州湾开到莱州湾,看似意义重大。但是由于这一片都是平原,没有落差,水势不足,所以很容易淤积。历史上的胶莱运河,挖通之后运行没两年就淤塞了,不得不废弃。而且由于这条运河的开挖,极大地改变了这附近的水系,此后经常发生水患,高密北部的百脉湖被抽空,影响极为恶劣。
所以,东海商社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考虑开挖胶莱运河的,而且他们也没这能力,还是研究一下如何降低陆运成本吧。
……
“好,开始拉吧,你们也帮忙推一把,好,动了!”
此时在西站码头上,陆平正带着一帮建设交通部的干将忙碌着,将一列牛车运行了起来。
如果外人看了,定然会大吃一惊,因为这一头牛拉着一长串的货车,依然能健步而行。而且,它不是走在地上,而是走在两条铁轨之上的!
天哪,这得用多少铁啊!
“也就十吨吧,标准低到底了,用的是5kg/米的钢轨。初期就铺这一公里实验一下,主要作用不是运输,而是把码头上堆积的货物迅速疏散到货场上,提升装卸效率。”对着张正义的提问,陆平如此回答道。
原来今天张正义特意赶回来,是因为这是东海商社第一条商业铁路正式运营的日子!
这条铁路不怎么长,先是南北向沿着码头走了几百米,然后慢慢转向西,通向西边的一处仓库区。东海人搞不出火车头,但小规模铺设一些铁路还是可以的,毕竟并不需要多大的加工精度。虽然要耗费不少钢铁,但是可以大幅提升运输效率,算起来还是……咦,这个得怎么算?
嗯,不过这铁路有些寒碜,用的不是专门的铁轨,而是把大铁厂浇出来的地条钢……t字钢直接拿过来,铺设在了枕木上。下面也没铺石子什么的,就简单把地面整理了一下作为基础。
这么简陋的铁路,看得张正义都直皱眉头:“这也太糙了吧?当初你们说这个方案成本低,我也没在意,不过这么一看,真不会用着用着就断了?”
“没事,”陆平很自信地挥着手,又看了看附近,小声说道:“当年我看过一部小电影,美国人修的早期铁路,铁轨都没连接在一起,上下起伏颠簸几乎要散架,不也连火车头都能跑?我们这就跑个几吨的牛车,肯定没问题。呃,当然了,这是实验铁路,如果真有什么问题,也是实验预期之内……”
张正义皱了皱眉头,但后面看到牛车平稳地将货物拉出了码头,引发周围商人和力工的围观和一片惊呼,心情还是愉悦了起来。
这一头牛后面拉了三个长条板车,上面装了差不多有五吨的货物。若是换了平地,那这个载重量肯定是想也不敢想的,但是现在这头牛似乎却仍然有余力的样子。单单这么一个车组,就相当于十匹马五辆车的运力,运能和性价比都惊人,要是……
他回想一下,拉着陆平说道:“我看你们报上来的预算,这铁路修起来也不比高等级公路贵啊。不过你这条实验路也就是小打小闹,意思不大,不如,干脆,直接一路修到胶水河岸如何?”
陆平眼前一亮,拍着他说道:“说的好啊,首席!果然英雄所见略同!咱们就不该被后世经验束缚,后世铁路难修,那是因为征地太贵,还要钻山架桥,但是论修建成本,其实铁路是要比公路低的。我觉得嘛,咱现在这情况,地广人稀,应该参考美国的经验才对,你看,美国在十九世纪就修了几十万公里的铁路,但是到了二十世纪才开始大规模建设公路,这不说明问题吗?”
张正义一笑,说道:“你小子蹬鼻子上脸啊,别忘了,公路也是你的活啊!”
陆平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说道:“当然,公路也是重要的,不过,得分情况看嘛。像胶西、即墨那样的情况,人口众多,居住点分散,就还是修更灵活的公路比较好。但是就西站这运行模式,周围没什么居民,绝大多数运输需求都是两点之间的来回运输,简直是再适合铁路不过了!也别用这窄轨了,直接上一米五的标准轨吧!”
现在这条实验铁路,用的轨距是750mm,算是相当窄的。
当初建设交通部提出修建铁路计划的时候,大会里有不少人曾经为轨距争执过一番。有人认为应该延续后世的标准规矩1435mm;有人则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是“两匹马屁股决定的距离”,应该使用1500或者更宽的轨距,以适应未来的发展;甚至还有人主张宽达1800的,声称它因数多、好计算,而且泽被后世;有人则从成本考虑,认为现在条件所限,还是修一米左右的窄轨道比较现实。
嗯……最后这个方案居然一度占了上风,毕竟省钱才是最重要啊。铁道宅们一看不好,要是被这帮外行定下了标准,以后这米轨上了规模,那新修的铁路岂不是还是要向它兼容?这是误国啊!
于是,他们联合提出了一个更省的方案,也就是现在这个750mm的半轨方案。虽然现在成本低,但是未来一定会遇到无可妥协的瓶颈,只能修建更宽的轨道,那时就能顺理成章采用一米五甚至更宽的轨距了。
张正义点头道:“有道理啊,那你提个方案,报上来吧。”
只是陆平脸一苦,说道:“不过,首席,这可得用二百吨钢啊,能批吗?上次我申请这十吨,都费了不少事呢。”
张正义又皱了皱眉头。大铁厂虽然月产百吨看上去不少,但是自己就得吃掉将近一半,各部门又都抢着要。尤其最近舰用的龙吟炮开始量产,又是一个吃铁大户,额度早早就分完了,该给谁不给谁呢?
他思索了一会儿,突然想到了什么,向陆平问道:“你预计这铁路修成之后,能有多少收益?”
陆平一听,开始绞尽脑汁地思考了起来:“先参考一下当前公路陆运的成本,就拿公交车说吧,一日营业额二百五十文,如果拿来拉货,一天就算能在这条线路上来回三趟,也不过运过去三吨货,每吨运费八十文。如果铁路运费低一些,每吨五十文,一月有一万吨的话,就是……六百五十贯!”
张正义轻轻一笑,说道:“算得有点粗,不过大差不差。保守点估计,就算一年六千贯吧,也不少了,那既然这样,也能撑得起来了。你去申请一个乙类项目,专营这铁路项目,然后去跟大铁厂买铁,就算以民用价一公斤二百钱,二百吨花上五万多贯也就够了吧?再跟季国风要点优惠,我看一百五十钱也能拿下,那就更省了。这么运营个几年,成本也就收回来了。左手倒右手,这方案很容易通过的。钢铁产能还在扩产,未来也没这么紧了。”
五龙河大铁厂有一个人力锻造车间,大规模锻造铁器向外出售,由于用的是钢材,质量极佳,每公斤出厂价却只有二百文,只有普通铁器的两三倍,所以很受市场欢迎。去年销量逐月上涨,估计今年能倾销二三百吨,是一个超过了十万贯的巨大单一市场,商社最大的收入来源之一,所以即使这些钢材没用于商社自身建设,也没有人质疑。
张正义的意思是,让建设部以昂贵的民用价去争夺这个用钢份额,虽然相比无偿划拨的内部额度要耗费大量的账面资金,但是也能用无可辩驳的盈利来证明这个项目的可行性。
陆平初听,还被吓了一跳,但是越想越觉得其中有深意,不禁对张正义更加佩服起来:“首席,还是你有办法!”
张正义叹了口气,看了看东边中央市的方向,目光深邃地说道:“唉,也只能有一点做一点了,全面改革还不是时候啊,只能交给后人来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