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淑英怎么也没想到事情竟会是这样的展开,自家儿子居然和两位七老八十的老头老太太谈天谈得那么开心。
她不由得在心下嘀咕:臭小子是不一样了哈,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三五岁的小孩子,他都能与之聊上,还能让对方对他产生亲近之感。
可是,他是什么时候有这本事的?
作为许昂的母亲,方淑英很疑惑。
她这才发现自己对儿子的认知还停留在两年前,还在下意识的把他当做那个在读高中的孩子,殊不知现在的许昂早就成大人了。别看他的脸庞依旧是那样青涩,实则他比许多踏入社会的成年人都要成熟。
别的不说,单是许昂能把与他不同年代的人讲得笑逐颜开,让对方乐呵呵的答应下他开的价格,把农场卖给他,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
诶!
方淑英突然想到事情不对。
砍价这种事不该是她来做的吗,怎么活让许昂给抢去了,那她岂不是英雄……哦,不,是英雌无用武之地。
可惜我多年买菜练就的一身本事,竟然连发挥的机会都不给我。
方淑英的心里很是惆怅。
她在心里笑骂了一句:“这臭小子,长能耐了。”
许昂可不知道方淑英心里的想法,他只顾着与那对卖农场的老夫妇说着话,附和着对方的话语,让两位老人家谈话的兴致盎然。
“小伙子,你说米国人是怎么想的,他们法律制定的时候难道就不想想,要是主人家出门时间长了,遇到事情脱不开身,家里的地自然不可能由他来打理。时间久了,等主人回来后家产都是别人的了,那得多惨。”
“这一点我们华夏就不一样,有事要出远门,摆脱侗子里的乡亲帮忙看顾着,即使过了再多年,只要乡亲还在,你回家后地的主人依然是你。”
“米国人这么弄,乡邻还能放心托付吗?”
“这不得成仇人?”
“依我说,制定这条法律的人没安好心,明摆着是要挑拨乡邻关系,让大家谁也不敢信任谁。”
“你说说看,把世道弄成这样,他们想做什么呀?”
老人家这话问得许昂都要想一想才作答。
从说番话就能听出老夫妻二人虽然在米国生活了多年,对这个国家却是一点认同感都没有。在他们心里他们依旧是华夏人,身在米国是漂泊异乡,而不是某些人那样是依循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规律到发达国家享受皿煮与自由。
思索了片刻,许昂这才答道:“应该是米国与华夏的文化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在西方国家,他们不讲忠孝节义,也不提倡谦恭礼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比华夏淡漠。华夏人崇拜知识,而西方人崇拜金钱。两种完全不同的取向使得西方什么都向钱看,而不是如华夏那样在意乡情和亲情。”
“就是这么个理。”
老大爷拍着大腿给许昂点了个赞。
然后,他又问许昂:“说起华夏,你是从祖国来的,你给我们两个老头老太婆说一哈现在的华夏怎么样了。我们从电视和报纸上看到的都是华夏怎么怎么落后,怎么怎么不好,让人揪心得很。要是以前,我们还能等,想着等祖国变好了再回去。但现在嘛,我们年纪大了,再不回去我们怕自己就回不去了。”
这个回不去指的是不能活着回去的意思。
落叶归根的思想一直刻在华夏人的骨子里,这是从文明深处篆刻于灵魂上的基因,漂泊的游子只要有条件,都想着回家。
哪怕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也要嗅着故乡的空气,喝一口故乡水,长眠在故乡的土里,这才能闭上眼。
农场主老夫妻之所以要卖他们的农场,也是想着自己年纪大了,担心自己没几天活头,这才考虑把大半辈子的心血卖掉,拿着卖农场的钱回故乡,回到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像自己的祖辈们那样,在那片土地上回归永恒的沉眠。
许昂对两位老人家说道:“别听老米的媒体胡说,他们为了自己的目的极力的抹黑丑化我们,报道一点都不客观,也并不真实。诚然,我们确实没有米国发达,国家还在为实现工业化努力,但比起以前来想我们的进步非常大,至少大家不用担心饿肚子。”
不饿肚子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实际上却一点都不容易。
华夏历史五千年,真正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也就新中华。国家从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在这等程度才用了多少年,这还是在米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各种限制,各种围堵的环境下做到的。
纵观全世界,除了华夏有哪个国家能做到这样?
既然我们以前那么穷都能发展起来,如今条件好了,难道还能不如以前?
这便是许昂为什么一直对华夏能超过西方有信心的原因。
华夏人只要认真起来,以我们的高智商,西方那群平均智商不过百的家伙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那群靠着抢劫全世界才能享受现在的高福利的殖民者的后代,他们一旦没法抢了,你以为他们还能起来?
然而华夏就不一样了。
在历史上我们一直是吊打全世界的存在,而那些都不是靠抢掠得来的,是靠着我们的双手,以我们的勤劳创造出来的。
一个是靠抢,一个是靠自己创造,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说得好,说得好啊。”
老婆婆只是笑着,老大爷则拍着大腿直道许昂讲得好,把话讲到他心里去了。
“那些强盗,黑了心的蛆,哪可能跟我们比。你这小伙子人看着年轻,却很有见地,是个不错的小伙子,把农场卖给你我很放心。”
老大爷这话一说许昂就明白,人老两口找你唠嗑目的可不只是唠嗑,而是为了在你的言谈举止中观察你,看你是不是符合他们要求的买主。
果然,人老成精。
许昂暗暗感慨:你以为别人在第一层,实际上人家是在第五层。
能在异国他乡白手起家的人哪可能是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她不由得在心下嘀咕:臭小子是不一样了哈,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三五岁的小孩子,他都能与之聊上,还能让对方对他产生亲近之感。
可是,他是什么时候有这本事的?
作为许昂的母亲,方淑英很疑惑。
她这才发现自己对儿子的认知还停留在两年前,还在下意识的把他当做那个在读高中的孩子,殊不知现在的许昂早就成大人了。别看他的脸庞依旧是那样青涩,实则他比许多踏入社会的成年人都要成熟。
别的不说,单是许昂能把与他不同年代的人讲得笑逐颜开,让对方乐呵呵的答应下他开的价格,把农场卖给他,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
诶!
方淑英突然想到事情不对。
砍价这种事不该是她来做的吗,怎么活让许昂给抢去了,那她岂不是英雄……哦,不,是英雌无用武之地。
可惜我多年买菜练就的一身本事,竟然连发挥的机会都不给我。
方淑英的心里很是惆怅。
她在心里笑骂了一句:“这臭小子,长能耐了。”
许昂可不知道方淑英心里的想法,他只顾着与那对卖农场的老夫妇说着话,附和着对方的话语,让两位老人家谈话的兴致盎然。
“小伙子,你说米国人是怎么想的,他们法律制定的时候难道就不想想,要是主人家出门时间长了,遇到事情脱不开身,家里的地自然不可能由他来打理。时间久了,等主人回来后家产都是别人的了,那得多惨。”
“这一点我们华夏就不一样,有事要出远门,摆脱侗子里的乡亲帮忙看顾着,即使过了再多年,只要乡亲还在,你回家后地的主人依然是你。”
“米国人这么弄,乡邻还能放心托付吗?”
“这不得成仇人?”
“依我说,制定这条法律的人没安好心,明摆着是要挑拨乡邻关系,让大家谁也不敢信任谁。”
“你说说看,把世道弄成这样,他们想做什么呀?”
老人家这话问得许昂都要想一想才作答。
从说番话就能听出老夫妻二人虽然在米国生活了多年,对这个国家却是一点认同感都没有。在他们心里他们依旧是华夏人,身在米国是漂泊异乡,而不是某些人那样是依循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规律到发达国家享受皿煮与自由。
思索了片刻,许昂这才答道:“应该是米国与华夏的文化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在西方国家,他们不讲忠孝节义,也不提倡谦恭礼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比华夏淡漠。华夏人崇拜知识,而西方人崇拜金钱。两种完全不同的取向使得西方什么都向钱看,而不是如华夏那样在意乡情和亲情。”
“就是这么个理。”
老大爷拍着大腿给许昂点了个赞。
然后,他又问许昂:“说起华夏,你是从祖国来的,你给我们两个老头老太婆说一哈现在的华夏怎么样了。我们从电视和报纸上看到的都是华夏怎么怎么落后,怎么怎么不好,让人揪心得很。要是以前,我们还能等,想着等祖国变好了再回去。但现在嘛,我们年纪大了,再不回去我们怕自己就回不去了。”
这个回不去指的是不能活着回去的意思。
落叶归根的思想一直刻在华夏人的骨子里,这是从文明深处篆刻于灵魂上的基因,漂泊的游子只要有条件,都想着回家。
哪怕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也要嗅着故乡的空气,喝一口故乡水,长眠在故乡的土里,这才能闭上眼。
农场主老夫妻之所以要卖他们的农场,也是想着自己年纪大了,担心自己没几天活头,这才考虑把大半辈子的心血卖掉,拿着卖农场的钱回故乡,回到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像自己的祖辈们那样,在那片土地上回归永恒的沉眠。
许昂对两位老人家说道:“别听老米的媒体胡说,他们为了自己的目的极力的抹黑丑化我们,报道一点都不客观,也并不真实。诚然,我们确实没有米国发达,国家还在为实现工业化努力,但比起以前来想我们的进步非常大,至少大家不用担心饿肚子。”
不饿肚子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实际上却一点都不容易。
华夏历史五千年,真正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也就新中华。国家从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在这等程度才用了多少年,这还是在米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各种限制,各种围堵的环境下做到的。
纵观全世界,除了华夏有哪个国家能做到这样?
既然我们以前那么穷都能发展起来,如今条件好了,难道还能不如以前?
这便是许昂为什么一直对华夏能超过西方有信心的原因。
华夏人只要认真起来,以我们的高智商,西方那群平均智商不过百的家伙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那群靠着抢劫全世界才能享受现在的高福利的殖民者的后代,他们一旦没法抢了,你以为他们还能起来?
然而华夏就不一样了。
在历史上我们一直是吊打全世界的存在,而那些都不是靠抢掠得来的,是靠着我们的双手,以我们的勤劳创造出来的。
一个是靠抢,一个是靠自己创造,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说得好,说得好啊。”
老婆婆只是笑着,老大爷则拍着大腿直道许昂讲得好,把话讲到他心里去了。
“那些强盗,黑了心的蛆,哪可能跟我们比。你这小伙子人看着年轻,却很有见地,是个不错的小伙子,把农场卖给你我很放心。”
老大爷这话一说许昂就明白,人老两口找你唠嗑目的可不只是唠嗑,而是为了在你的言谈举止中观察你,看你是不是符合他们要求的买主。
果然,人老成精。
许昂暗暗感慨:你以为别人在第一层,实际上人家是在第五层。
能在异国他乡白手起家的人哪可能是看起来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