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牧上前直接问道:“她在那里?”
熊娘子叫他问了个一头雾水,将碗搁在椅子上起身撩围裙擦拭着双手:“官家问谁?”
唐牧道:“韩覃,她在那里?”
巩兆和抢上来补了一句:“就是曾借宿于你家的那位小娘子。”
熊娘子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书学家的小娘子,也是个可怜人。她早走了,跟着一位官人走的。”
唐牧与巩兆和面面相望俱是一惊:“什么官人?”
熊娘子见过巩兆和,在他面前比划道:“就是你们一起来帮她治丧那个,瘦瘦高高的小官人。丧事办完次日五更就走了,听书学娘子的意思,那小官人怕是想要娶她为妻。”
她以为唐牧与巩兆和是韩覃家人,跳下台阶说道:“她还遗留了一头驴和一辆车在奴家这里。对了,还有样东西……”
她转身进卧房,见唐牧跟着进来有些吃惊,却也没敢阻止,指着窗子上一角小铜镜道:“我瞧她很珍爱这点小镜子,那天早起许是忘记没带走,若官家们识得她,烦请带给她呗。”
这是间连墙纸都不糊的陋室,架子床的四根柱子上满是岁月浸染而成的陈垢。连天下雨,屋子里一股霉潮气息。唐牧顺着熊娘子的手望到小窗台上,果然有一角巴掌大的小铜镜蒙尘竖在窗台上。
小轩窗,正梳妆。
她亦曾如别家闺秀一般盘腿坐在妆台前闭上眼睛,有小丫头顶盆,有大丫环净脸容面梳头。有许多次他就站在窗外看着,看她闭眼沉沉如入定的面容,直到今日,那面容依然纤毫毕的映在他脑海中,不过一念就能唤起。
唐牧走过去拈起那小片铜镜,心中浮起无处可话的凄凉之感。就算还能重逢,她永远也不会是自己的外甥女,那个娇娇弱弱啃着手指头的小姑娘。
他将那小半片铜镜揣入怀中,转身头也不回的出了院子,恰才出院门就见一个高高壮壮的年轻憨小子亦要往这门里冲进来。他开口蜀中方言:“老人家,请问李书学可住在这里过?”
唐牧也才二十六岁,又未曾须蓄,在六部中人人都要称得一声美侍郎,叫他张口叫成个老人家已在皱眉,偏他连基本的仪止都没有,摘掉头上软巾又是高叫:“李书学可是曾住在你家过?”
熊娘子几步赶出来应道:“住过,不过他已经死了,就埋在镇外那荒滩上。”
大壮一听双手拍着大腿就大哭起来:“我就说嘛,他有那个病,出外犯病就麻烦得喽,偏韩覃非得要带他出门,这下死喽可咋办呀。”
他直接闯到院中,抓住熊娘子就抖起来:“那韩覃到那里去喽?她该还在的嘛。”
唐牧本已在解缰,听到这话回头吩咐巩兆和道:“叫那憨小子出来,我问几句话。”
巩兆和进门调停几句,唐牧背手持鞭行到正街上仰面等着,不一会儿就见大壮老老实实勾着头跟巩兆和走了出来。此时他竟还知道规规矩矩跪下磕个头,叫道:“草民见过官老爷!”
唐牧点头:“起来,我有话问你。”
他背手持鞭往前走着,大壮就在后亦步亦趋跟着。跟得许久才听唐牧问道:“韩覃是什么时候嫁给李书学的?”
大壮又摘下头上软巾来,先有些震惊,随即叹了口气道:“论理还是草民先发现的她,那时候她就躺在集市口上,病病恹恹眼看就要死的样子。书学娘给了她两块香油米花,草民就把她背回我们龙头山了。至于嫁人,或者是到太原府以后的事情。”
唐牧又问:“她平常在家做些什么?”
大壮回道:“官老爷,她可是个勤快姑娘,会插秧会做饭,力气又大脚步又快,回回赶集都是草民跟她一起上山下山。”
唐牧停下脚步闭上眼睛,眉毛渐渐簇到一起,胸膛剧烈的起伏着。大壮不会看人眼色,见这大官人停下脚步,凑上前小声说道:“官老爷,方才听那家娘子说韩覃跟个小官人走了。草民就斗胆一句,她是我拗古村的人,我比书学还早一刻见到她,她又是我背回拗古村的,论理,她也该回拗古村的嘛!”
唐牧回头看了这憨壮的年轻人一眼,不过一瞬间即明了这年轻人的暗示,不知为何心中块垒越甚,转身大步行到熊娘子家门外,自解下缰绳对追过来满脸疑惑的巩兆和说道:“走,回东明!”
京城,陈启宇家小院内。韩覃包着个小包袱坐在正房外的小椅子,边翻边皱着眉头听屋内小孩子吱吱呀呀的哭声并一个老妇人不停的叨叨声与哭嚎声。陈启宇仍在小声争执,媒婆在旁边起哄瞎劝。
他一个读书人,叫那媒婆一口一个孝道一口一个仁义逼着声音越来越低。陈老太太抱着哭声不断的小孙女摇着:“无论你千说百说,野路子来的妇人休想进我陈家门。”
媒婆接过话头:“也不是老太太这个说法,外面那妇人容样相貌千里挑一。可咱们先订了太常寺梁少卿府的二小姐。少卿大人正四品的官儿,深闺秀户里养出的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样样在行,这样的好姑娘也不过嫁了一回成个再蘸,若是陈官人再拒了亲事,叫她又如何应对。老太太,您说,我说的可对?”
陈老太太接过话头:“我年少守寡,一生叫宗族压迫着无法抬头,好容易跟你到京城享两天清福,媳妇年级轻轻就过身。如今抱着这嗷嗷直啜的稚儿,仍是过不完的苦日子,你要果真执意要娶外面那女子,我索性出门抱着孩子跳井里淹死算了!”
陈启宇先妻亡故刚满一年,他满心踌躇带着韩覃回家,谁知才进家门就听到母亲替他订了太常寺梁少卿家的二女儿做继室。
那梁少卿家的二女儿亦是个再蘸,但她自己有一份巨额嫁妆全带着不说,亡故的前夫又是个战死沙场的武将,身后更有一笔抚恤金做嫁,如此好的一座金山眼看要来,陈老太太便不等儿子自己满盘应承了下来。
熊娘子叫他问了个一头雾水,将碗搁在椅子上起身撩围裙擦拭着双手:“官家问谁?”
唐牧道:“韩覃,她在那里?”
巩兆和抢上来补了一句:“就是曾借宿于你家的那位小娘子。”
熊娘子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书学家的小娘子,也是个可怜人。她早走了,跟着一位官人走的。”
唐牧与巩兆和面面相望俱是一惊:“什么官人?”
熊娘子见过巩兆和,在他面前比划道:“就是你们一起来帮她治丧那个,瘦瘦高高的小官人。丧事办完次日五更就走了,听书学娘子的意思,那小官人怕是想要娶她为妻。”
她以为唐牧与巩兆和是韩覃家人,跳下台阶说道:“她还遗留了一头驴和一辆车在奴家这里。对了,还有样东西……”
她转身进卧房,见唐牧跟着进来有些吃惊,却也没敢阻止,指着窗子上一角小铜镜道:“我瞧她很珍爱这点小镜子,那天早起许是忘记没带走,若官家们识得她,烦请带给她呗。”
这是间连墙纸都不糊的陋室,架子床的四根柱子上满是岁月浸染而成的陈垢。连天下雨,屋子里一股霉潮气息。唐牧顺着熊娘子的手望到小窗台上,果然有一角巴掌大的小铜镜蒙尘竖在窗台上。
小轩窗,正梳妆。
她亦曾如别家闺秀一般盘腿坐在妆台前闭上眼睛,有小丫头顶盆,有大丫环净脸容面梳头。有许多次他就站在窗外看着,看她闭眼沉沉如入定的面容,直到今日,那面容依然纤毫毕的映在他脑海中,不过一念就能唤起。
唐牧走过去拈起那小片铜镜,心中浮起无处可话的凄凉之感。就算还能重逢,她永远也不会是自己的外甥女,那个娇娇弱弱啃着手指头的小姑娘。
他将那小半片铜镜揣入怀中,转身头也不回的出了院子,恰才出院门就见一个高高壮壮的年轻憨小子亦要往这门里冲进来。他开口蜀中方言:“老人家,请问李书学可住在这里过?”
唐牧也才二十六岁,又未曾须蓄,在六部中人人都要称得一声美侍郎,叫他张口叫成个老人家已在皱眉,偏他连基本的仪止都没有,摘掉头上软巾又是高叫:“李书学可是曾住在你家过?”
熊娘子几步赶出来应道:“住过,不过他已经死了,就埋在镇外那荒滩上。”
大壮一听双手拍着大腿就大哭起来:“我就说嘛,他有那个病,出外犯病就麻烦得喽,偏韩覃非得要带他出门,这下死喽可咋办呀。”
他直接闯到院中,抓住熊娘子就抖起来:“那韩覃到那里去喽?她该还在的嘛。”
唐牧本已在解缰,听到这话回头吩咐巩兆和道:“叫那憨小子出来,我问几句话。”
巩兆和进门调停几句,唐牧背手持鞭行到正街上仰面等着,不一会儿就见大壮老老实实勾着头跟巩兆和走了出来。此时他竟还知道规规矩矩跪下磕个头,叫道:“草民见过官老爷!”
唐牧点头:“起来,我有话问你。”
他背手持鞭往前走着,大壮就在后亦步亦趋跟着。跟得许久才听唐牧问道:“韩覃是什么时候嫁给李书学的?”
大壮又摘下头上软巾来,先有些震惊,随即叹了口气道:“论理还是草民先发现的她,那时候她就躺在集市口上,病病恹恹眼看就要死的样子。书学娘给了她两块香油米花,草民就把她背回我们龙头山了。至于嫁人,或者是到太原府以后的事情。”
唐牧又问:“她平常在家做些什么?”
大壮回道:“官老爷,她可是个勤快姑娘,会插秧会做饭,力气又大脚步又快,回回赶集都是草民跟她一起上山下山。”
唐牧停下脚步闭上眼睛,眉毛渐渐簇到一起,胸膛剧烈的起伏着。大壮不会看人眼色,见这大官人停下脚步,凑上前小声说道:“官老爷,方才听那家娘子说韩覃跟个小官人走了。草民就斗胆一句,她是我拗古村的人,我比书学还早一刻见到她,她又是我背回拗古村的,论理,她也该回拗古村的嘛!”
唐牧回头看了这憨壮的年轻人一眼,不过一瞬间即明了这年轻人的暗示,不知为何心中块垒越甚,转身大步行到熊娘子家门外,自解下缰绳对追过来满脸疑惑的巩兆和说道:“走,回东明!”
京城,陈启宇家小院内。韩覃包着个小包袱坐在正房外的小椅子,边翻边皱着眉头听屋内小孩子吱吱呀呀的哭声并一个老妇人不停的叨叨声与哭嚎声。陈启宇仍在小声争执,媒婆在旁边起哄瞎劝。
他一个读书人,叫那媒婆一口一个孝道一口一个仁义逼着声音越来越低。陈老太太抱着哭声不断的小孙女摇着:“无论你千说百说,野路子来的妇人休想进我陈家门。”
媒婆接过话头:“也不是老太太这个说法,外面那妇人容样相貌千里挑一。可咱们先订了太常寺梁少卿府的二小姐。少卿大人正四品的官儿,深闺秀户里养出的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样样在行,这样的好姑娘也不过嫁了一回成个再蘸,若是陈官人再拒了亲事,叫她又如何应对。老太太,您说,我说的可对?”
陈老太太接过话头:“我年少守寡,一生叫宗族压迫着无法抬头,好容易跟你到京城享两天清福,媳妇年级轻轻就过身。如今抱着这嗷嗷直啜的稚儿,仍是过不完的苦日子,你要果真执意要娶外面那女子,我索性出门抱着孩子跳井里淹死算了!”
陈启宇先妻亡故刚满一年,他满心踌躇带着韩覃回家,谁知才进家门就听到母亲替他订了太常寺梁少卿家的二女儿做继室。
那梁少卿家的二女儿亦是个再蘸,但她自己有一份巨额嫁妆全带着不说,亡故的前夫又是个战死沙场的武将,身后更有一笔抚恤金做嫁,如此好的一座金山眼看要来,陈老太太便不等儿子自己满盘应承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