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萧纲正在看舆图,图上画的是淮南地区。
    鄱阳王萧范已经率军收复寿阳、钟离,耗时极短,伤亡极小,捷报传来,让萧纲激动不已。
    官军收复寿阳、钟离,将淮水沿岸(南岸)要地牢牢掌握在手中,这对于盘踞广陵及谯州的侯景叛军而言,北边的“门”关上了。
    南面,西昌侯萧渊藻坐镇京口,把“南门”关上了,如今“关门”之势已成,接下来,就是“打狗”。
    但不能急着打狗,因为这条狗如同恶狼,实力尚在,逼急了会咬人,所以要熬。
    用封官、封爵、赦免、既往不咎的办法,分化叛军,瓦解士气,让侯景众叛亲离。
    这才是上策,否则贸然用兵,一旦出了差池,那好不容易扭转的局势,就会再度恶化。
    萧纲又收到消息,说东魏权臣、齐王高澄亲自督战攻下颍川,随后回师邺城,并未就近南下,攻略淮南。
    这就意味着己方抓住了机遇,趁着东魏无暇南顾之际,收复寿阳、钟离,靠一个“快”,保住了淮南。
    想着想着,萧纲想到了李笠,这个年轻人出的主意果然不错,而且协助官军速下寿阳、钟离,赶在魏国增兵淮南之前,将淮南的“门”关上。
    既挡住东魏南下的脚步,也挡住侯逆及党羽北上的希望。
    他不由得感慨: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识,莫非,真是奇人?
    鄱阳王的第十一子萧勤,和李笠相熟,萧纲特地找萧勤问过李笠的事情。
    又找来当年发生在鄱阳的两起案件的卷宗,大概了解了李笠的情况,越琢磨,越觉得父亲说得没错。
    这位“鄱阳李笠”,异于常人。
    如果雕琢、历练一番,说不定就是第二个陶侃。
    晋时名臣陶侃,年幼丧父,家境拮据,曾为鱼梁吏,后来经过不断努力,得人赏识、提拔,才逐步展露才华。
    任郡守、刺史,安抚百姓、镇守地方,后来又屡次平叛,为一代名臣。
    而这样的名臣,终身未入中枢,无法造成威胁。
    原因何在?在于出身。
    陶侃的出身较低、宗族暗弱,决定了他不会被高门士族接受,也没有办法将宗族蜕变为士族,所以即便再有能力,也无法进入中枢。
    无法威胁最高权力。
    而李笠的出身,比陶侃差多了,甚至没有宗亲可以依靠。
    陶侃之父,是东吴将军,李笠之父是鱼梁吏。
    陶侃之母谌氏,好歹出身豫章大姓,李笠的母亲,不过寻常民女;李笠的姻亲,不过是鄱阳城里一个开赌档的赌徒。
    萧纲看得出来,以李笠这样卑微的出身,决定了此人即便日后高升,也绝不会被士族亲近,不会被士族子弟认可,甚至连豪族都必然看不起他。
    即便日后有所作为,也不过是孤臣的境遇。
    若李笠真有才干,对于萧纲来说,就是再好不过的人选:有能力,却无法和士族、豪族勾连,只能做一个依附天子的孤臣。
    没有天子撑腰,随时会被别人踩在脚下。
    这样的人,用起来才放心。
    前提是有真才实干,而不是小聪明。
    萧纲正思索间,一男一女入内,却是皇太子萧大器,以及溧阳公主萧妙淽。
    因为侯景还占据着广陵,有可能再次渡江,所以先帝梓宫目前停在同泰寺,萧大器今日前往同泰寺查看,溧阳公主同行。
    兄妹回宫,向父亲复命,萧妙淽进来时,还从宫女手中接过一碗鸡汤,给父亲端来。
    萧纲接过鸡汤,放在案上,见子女关心的问候自己,嘱咐起来:“如今建康百废待兴,各色人等往来繁杂,可不能轻易出宫,以免出事。”
    萧大器和萧妙淽点点头:“孩儿知道的。”
    “宫里呆久了,觉得闷,那也得忍着,等时局好转,城里稳定了,再出去走走也不迟。”萧纲特地交代女儿。
    “同泰寺如今在重建,乱糟糟的,去了,也没意思。”
    “孩儿知道,会在宫里好好看书。”
    貌美如花的萧妙淽笑起来,如同一朵绽放的鲜花,见父亲交代兄长一些事情,却不涉及政务,便在一旁听着。
    她是大梁公主,长得亭亭玉立、国色天香,已到了出嫁的年纪,而按惯例,她的驸马,必然是王谢高门子弟,亦或是贵戚子弟。
    只是祖父大行,婚事自然就要延后,今年是不可能了。
    萧妙淽经历了台城之围,一直待在宫中,半年时间里,无处可去,看书之余,自然东想西想,然后想到婚事。
    所以她在猜想,未来驸马会是琅琊王氏的哪位郎君。
    祖父还在时,萧妙淽就已经听到了风声,她的未来驸马,如无意外,会是琅琊王氏子弟,不过适婚的琅琊王氏子弟有不少,光靠猜,无法确定是谁。
    婚姻大事,全由父亲做主,但能嫁做王家妇,这让萧妙淽憧憬不已。
    萧纲正和皇太子说事情,无意瞥见女儿在走神,便问:“溧阳在想什么事情?如此高兴?”
    “啊?孩儿、孩儿在想...”萧妙淽有些紧张,赶紧“孩儿在想,等时局稳定,孩儿要去玄武湖泛舟。”
    “嗯,那确实不错,待时局稳定,我们一同去玄武湖泛舟。”
    萧纲笑道,其实他看出女儿心思,却不说破。
    父亲去世,女儿的婚事自然要推后,至于驸马人选,其实已经定了:琅琊王氏,为荆州长史王冲之子。
    王冲有二十多个儿子,现在适婚却未娶的儿子就有几个,具体选谁,还得仔细考虑。
    但是,荆州如今不太平,湘东王和河东王、岳阳王的矛盾,已经激化了。
    不过,萧纲不担心,因为他已经派人去雍州调解,确保岳阳王平安卸任、返回建康,又派人去湘州,安抚河东王。
    这两兄弟在想什么,可能要做什么,萧纲当然清楚,不过现在只能安抚,免得横生枝节,他刚即位,需要时间缓和局势,所以急不得。
    至于坐镇益州的八弟、武陵王萧纪,也得安抚,萧纪已经坐镇蜀地十年,若是要求回京,那么新任益州刺史人选,也是需要仔细选择的。
    毕竟,西魏也是一头猛虎,即便不对汉沔有想法,也会对蜀地有想法,坐镇蜀地的益州刺史,必须有能力,又不能有太多的野心。
    这时,有宦者匆匆而来,入殿时有些惊慌,萧纲见状觉得奇怪:“何事如此惊慌?”
    “陛下!”宦者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说话有些结巴:“陛下!京口失守,京口失守,逆贼渡江了!!”
    “什么!”
    萧纲闻言大惊,萧大器和妹妹也惊得目瞪口呆。
    “怎么会失守?怎么会失守的!”萧纲站起,几乎要咆哮起来:“朕安排重兵守着京口,怎么会让逆贼渡江攻击得手?江面上不是还有广陵潮么!”
    “陛下,奴婢听说,听说是逆贼扮做建康调拨的官军,走陆路偷袭京口得逞了!”
    ......
    上午,京口,平安登岸的侯景,回首眺望江面,只见江水汹涌、风浪大作,船只宛若一张树叶随波逐流,不由得后怕:
    万一船在江面上翻了,那可就完了。
    再看看周边,己方兵马大多平安抵达京口,侯景放心许多。
    已经提前一步登岸的王伟匆匆而来,向侯景汇报一些事情:京口已经完全拿下,驻守京口的梁军已经溃败,不过守将、西昌侯萧渊藻跑了。
    一切如事前策划的那样,当初撤离建康时留下的人,如今扮做梁军,成功进入京口,然后发难,将猝不及防的梁军击溃。
    现在,己方兵马顺利渡江,不过因为风浪较大,大概有二成损失,这在预料之内。
    而建康方面,因为驻扎着不少兵马,所以相比去年十月底,攻入建康会难一些,因为梁军很可能会在建康东北郊的蒋山一带布防。
    大军要突破蒋山守军的拦截,才能近抵建康,至于攻进外廓、围困台城,恐怕不能像上一次那么轻松。
    “无妨,他们不设防才奇怪。”侯景不以为意,因为此次南下,他已经有了周密准备:“就按之前议定的办,趁着梁军龟缩建康,我们...”
    侯景把手一抬,指向东南方:“我们去三吴,攻其必救!”
    众将称是,各自去安排所部兵马,这几个月在广陵一番休整后,又可以烧杀抢掠了。
    王伟回头看看江北,有些遗憾:“没想到,梁军居然这么快就攻下寿阳、钟离,真是好险。”
    “但他们快,我军也不慢。”
    侯景笑起来:“他们想把北面的们关上,来个关门打狗?奈何,南面的门守不住!”
    “对,如此一来,梁国君臣怕是要焦头烂额了。”
    王伟也笑起来,随侯景一同向前走去。
    京口失守的消息传到建康,梁国君臣必然如临大敌,将兵马聚集建康加强防御,然而,王伟的计策不是进攻建康,而是进攻三吴之地。
    三吴,最初是指晋时吴郡、吴兴郡、会稽郡地区,之后变成泛指,如今是梁国扬州(东部)、东扬州地界。
    这是江南最富庶的地区,有大量良田、人口以及财富,还有大大小小的士族、寒族及其庄园、产业。
    但兵力分散,又有一部分兵马驻防建康,所以极易被逐个击破。
    王伟知道己方必须赶在各地勤王兵马聚集建康之前,攻破台城,控制皇帝,否则时间拖得越久越危险。
    但是,如今建康驻扎有不少梁军,所以,要想办法将其引出来、歼灭,才能扑向门户大开的建康。
    所以,王伟要来个‘攻其必救’,攻打富庶的三吴地区。
    如今秋天将至,军队可以在三吴‘就食’,好好折腾一番,如此一来,建康的梁军,是出击还是不出击?
    出击,王伟有把握将其歼灭,那么没了兵的建康,再次拿下不成问题,即便攻不破台城,也能折腾得梁国够呛。
    若建康梁军不出击,那么三吴各地驻军各自为战,很容易击破,于是乎,一座座城池,一座座村落,就是大军眼中的粮仓、钱库。
    丰厚的战利品,足以让将士们疯狂,足以让众将对侯王的敬佩之意,提升到顶点。
    如此一来,王伟很想知道,刚即位的萧纲,要如何应对这局面,又能召集多少勤王之师来保卫建康,保卫三吴。
    若萧纲真的调集兵马东进,那么各地豪强们,会不会趁机发难呢?
    大量外地兵马入京,必然导致梁国北部边境空虚,宇文氏和高氏难道不会趁火打劫?
    王伟真想看看,新君萧纲得知“三吴危急”后,要如何应对。

章节目录

乱世栋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米糕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米糕羊并收藏乱世栋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