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老太爷大约瞧出了几分眉目,不让卫若兰投身军中做一呼百应之事。
从前卫若兰年纪轻不明白,为何有军中的人脉却不肯好生谋划前程,如今看了红楼梦,又知长泰帝的心思手段,卫若兰自然不会自寻死路。他知道,一旦太上皇驾崩,朝内朝外势必是一场无声的腥风血雨,这么说的原因是他清楚长泰帝没有心狠手辣到不是自己人就杀之后快的地步,只会选择罪有应得的人下手,至于未曾作恶的可能只是将之调离要职。
卫老太爷依旧让卫若兰和旧部以人情来往的原因则是,如若卫若兰有一天从军,多少能得到一些照应,不至于军中无人成为送死的小卒子。
瞅着祖母的霜发苍颜,这么大年纪还一心一意地为卫伯打算,卫若兰低声道:“以伯父的爵位来讲,如今已经极好了,不必在军中和人争权夺利。须知,咱们这样的百年世家,颓势渐露,反倒无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理应退后一步,转为守成之势。”
不独贾史王薛四家,其余王公之家都有这样的毛病,不过是或重或轻。倘若有能力倒还罢了,偏生没能力还占着高位,其家人皆倚仗权势,无所不为。
卫母沉默不语。
大概这是许多老人的通病,明知毛病却不肯治疗,宁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卫若兰心中对卫伯自无尊敬之意,但卫家毕竟是祖父留下来的卫家,家族之荣,在于每一个子孙,难以做到冷眼旁观。
卫三婶忽然从外面走进来,人未进屋,声音先到,乃云:“老太太,程家的大太太带着一群人气冲冲地赶过来了。我先过来跟老太太说一声,好歹叫兰哥儿避避,我瞧着她的模样竟是来寻兰哥儿的晦气,故选在兰哥儿休沐之日过来。”
卫三婶不掌家不理事,只管他们三房一干事务,兼卫若兰心性平和,待他们三房和大房无异,因而养成了爱凑热闹的性子。
卫若兰站起身对她行礼,道:“多谢三婶的通知,侄儿却不怕他们。”
卫三婶站住脚,想了想,拍手笑道:“可不就是这个道理,他们家的女儿寻死觅活,那是他们家的事情,他们家先前传出流言来就该想到一旦达不到目的会是这样的结果,和兰哥儿你有什么相干?你又不曾逼程大姑娘去死!”
一语未了,程太太已经进来了,听了她这番话,火冒三丈地道:“这是什么话?难道我们婉儿就该死不成?”
在卫伯府,卫三婶认为最值得她巴结的人就是卫若兰,自己儿子都没志气,也就是寻常纨绔,斗鸡走狗为乐,有人庇佑他们不受达官显贵的欺凌即可,横竖他们有自知之明也不会跑去欺男霸女,做违法之事,因此她处处护着卫若兰,高声道:“我又没说程大姑娘该死,我说程大姑娘寻死觅活是你们家的事情,难道错了?流言不是兰哥儿放出去,兰哥儿起先也无意和你们家结亲,你们为了逼他答应,行此昏招,怨得谁来?”
卫三婶挽了挽袖子,冷笑道:“我平时最瞧不起你们这样的算计,算计不成就是别人的罪过了,怎么不想想自己打的是什么主意?更可笑的是,世上有一干人明知被算计了,却因为清白二字受世俗束缚不得不忍气吞声接受结亲,殊不知越发助长了你们这些人的算计。我就赞同兰哥儿的意思,死与不死都是你们自己家作的,和他不相干!”
程太太说不过她,掉头看向卫若兰,怒声道:“兰哥儿,这是你的意思?你竟真的这样无情无义,看着婉儿去死?”
卫若兰冷漠地道:“府上散播流言逼迫我时,怎么就不想着情义二字?”
程婉之也跟着母亲过来了,薄棉斗篷裹着瘦削的身子,原本丰润的脸颊如同失了水的花瓣,黯淡无光,听了卫若兰的话,她身形颤了颤,一脸绝望,张口却无言语吐出,皆因她自缢时伤了嗓子,须得几日方能痊愈。
卫若兰正眼也不看她一眼,径自对卫母道:“祖母,孙儿心意已决,如今教孙儿读书的先生,以及孙儿奉旨收的徒弟都在别院等着孙儿,孙儿先行告退。”
卫母摆摆手,同意了。
程太太尖声大叫道:“不准走,卫若兰,你今儿非得给我们一个公道不可!”
卫若兰猛一抬头,目光如电,浑身气势大放,逼得程太太倒退两步才站稳,顿时脸色惨白,眼睁睁看着一句话都不说的卫若兰扬长而去。
只有卫三婶明白,卫若兰是懒得和这些愚人说话。
顾忌卫母,卫三婶不好表露出笑容,可她也不想饶了程家这些人,眼珠子转了转,伸手拉着程婉之的手,感慨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你这丫头既可怜,又可恨,明知传出流言不妥却依旧顺从而为,怕是当我们兰哥儿是那些不得不忍气吞声的人了罢?可惜我们兰哥儿不是。你是死是活,便是去衙门打官司,闹到天上,也没人说兰哥儿的错!若我是你的父母,趁早儿远离京城,你不仅有了活路,还能依旧嫁人生子,横竖你也就是在京城里没了名声,人物未损丝毫,而且路途遥远,通信不便,谁也不知这些流言蜚语。”
卫母接口对侄媳道:“是这么个理儿,兰哥儿是拿定了主意不肯迎娶婉儿,你们为了婉儿想,就不该来闹事,而是送她远离京城。外地便是有人听了几句闲话,你们就说是两家结亲不成,有人陷害婉儿不就完了?横竖别人也不知是你们放出来的流言蜚语。”
程太太和程婉之母女二人听了,知道两家联姻再无可能,遂低头沉思。
卫三婶道:“依我说,这事儿赶早不赶晚,你们越来闹,越叫别人笑话婉儿,倒不如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流言蜚语就会渐渐消停了。”
虽然卫三婶不在意程婉之是生是死,但世人不这么想,倘若程婉之真的死了,少不得就有一些人跳出来伸张正义,颠倒是非,或是同情程婉之,或是指责卫若兰,或是说他无情无义,辜负了一个闺阁千金的深情厚意,或是云他逼死了程婉之。
以讹传讹,名声有碍。
卫三婶最明白世人的想法了,不管善恶是非,他们永远同情最弱的一方,就像从前卫伯把卫若兰出继了,世人同情没有资格继承爵位的卫若兰,指责卫伯没有人父之慈,偏心继室次子;但是如今卫伯官场上不如意,而卫若兰却是长泰帝跟前的红人,极得恩宠,立刻便有许多人同情卫伯,痛斥卫若兰无情无义,不肯帮衬生父。
程家老大程昱舍不得自己在京城的基业,如何愿意远离?独程太太心疼女儿,忙忙地打点行李,安排心腹,送她去杭州老家,免受流言蜚语之扰。
程家之事就此了结。
卫若兰本就不曾放在心上,亦不打听程婉之命运如何,利用休沐时机,一面读书,一面教门下弟子习武,日子过得格外充实。
姜华因祖母大寿请了几日假,卫若兰更觉自在。
不想,休沐的第七日一早,姜华哭丧着脸出现在他家门口,彼时天尚未亮,门没开,他就蹲在大门口挠门,既不叩门,也不出声。
卫若兰早起练完拳法,练习轻功时在屋顶盘旋,不妨瞧见了这一幕,心里一阵好笑,他想看姜华到底想干什么,故意不作声,甚至吩咐门房晚些去开门,直到姜华蹲得腿脚发麻以头撞门,才示意候在门边许久的门房开门。
姜华没料到门就这么开了,他脚下一个趔趄,险些摔个跟头,幸而被门房拉住。
见到站在前院的卫若兰,姜华高呼道:“师父,师父,快救救徒儿!”
卫若兰问道:“怎么了?谁欺负你了?”较之前面十二个少年老成的徒弟,习武以后的姜华很快就露出了本性,淘气异常,常捉弄师兄们,被他狠罚了几回才略好些,姜华此时匆匆忙忙地跑过来,挠门蹲等,浑然没半分世家子弟的清贵。
姜华挠了挠头,道:“昨儿是祖母大寿,家里来了好些亲戚,远道而来,暂时在我们府里住些日子再回去。谁知,姑奶奶家和姨奶奶家早十年就是破落户了,平时连脸面都不要,靠奉承祖母过活,这一回来祝寿,见到了我,他们几家的表姊妹各出奇招,可苦了我。幸亏我和师兄们都听说了师父被人算计的事情,于是我面对她们或是在我跟前摔倒、或是在我跟前假装崴脚等我去搭救的行为,我都不理论。”
尤其他姑奶奶家的表姐打听到自己早起常去花园里练武,今儿就故意把丫鬟仆妇赶离身边,假装路过,然后失足落水,沉沉浮浮,娇声大呼,等他去救。他长于江南,确实精通水性,但是男女授受不亲,他也不想看到表姐湿衣裹体之状,免得被赖上,就远远走开了。
当然,他姜华心地纯良,不是那么无情无义的人,于是去上房请安时,顺便告诉了陪祖母说话的姑奶奶,让她赶紧打发婆子去水里捞人。
姜华哼了一声,道:“没想到,姑奶奶说我没有人情味儿。”
卫若兰闻声大笑,其他十二个弟子也忍不住露出一丝笑容,问道:“小师弟,这么冷的天,水凉得很,你没去救,又耽误了那么久,人淹死了没有?”
姜华没好气地道:“那水池只有两尺来深,十来岁的姑娘陷进淤泥里水也没没过脖颈。”那几家的姑娘都不是傻子,她们想的是荣华富贵,可不会真的跳进深水池里等救命,恐怕没等到救命的人赶过来,自己就真的没命了。
卫若兰笑道:“那你让我救你什么?”
姜华想了想,道:“收留徒儿在这里住几日,徒儿不回家了,祖母也是这个意思,免得她们一个个像狼见到肉,眼里冒绿光,我就是那块被她们垂涎欲滴又相互争抢的上等好肉!”
卫若兰点头答应了,随即问道:“倘若你不得已碰到了你那些表姊妹,该当如何?”
姜华嘻嘻一笑,道:“徒儿将会效仿师父,她们自作自受,是生是死都和我不相干。而且我祖母和娘亲心里明白得很,那些姊妹们可配我不上,也没想过从亲戚家挑选。我祖母向来疼我母亲,对我二婶却不假辞色,就是因为二婶赖上了二叔,二叔不得不娶,以致早逝。”
卫若兰倒是想起了这段久远的故事,也是听人说的。
姜华的二叔姜护少年英才,亦是皇后的二兄,他原本已有了谈婚论嫁的人家,刚提了亲女方的祖母就死了,亲事暂搁,两家约定等出了孝再过礼。不想太上皇母族白家的一个小姐瞧上了姜护人物风流,谈吐雅致,在上元节时借赏灯人者众多的情况故意扑到姜护怀里,又假装崴伤了脚紧拉着姜护不放,后来寻死觅活,闹得太上皇都出面了。
那时皇后尚未嫁进皇家,而姜老太爷亦不在京城,虽有姜老太夫人以及姜公、姜老夫人满口的不同意,但是太上皇亲自下旨赐婚,姜家不得不从。
原本和姜护谈婚论嫁的少女被白家逼得自缢身亡,姜护成婚之时也曾寻死,被发现了没有死成,但婚后日渐消沉,不足三十便郁郁而终,没留下一儿半女。可笑的是,姜护成亲后不与妻子同房,世人便都指责他不善待嫡妻,说他既然娶了白家小姐为妻,就该善待她。
姜家失去一双佳儿佳妇,恨极了白家小姐,他们拿太上皇没办法,可是却拿出了许多当时逼迫姜护就犯的世俗规矩,死活不放白小姐另嫁,如今白小姐还在姜家守寡受气。
所以,卫若兰愈加坚定心思,绝不会受这等行为的威胁。
姜华暂住卫家别院,和十二位师兄一同读书习武,卫若兰径自进宫当差,转眼间进了十月,距离黛玉出孝日期越来越近,而荣国府忽然来了几家客人,皆远道而来。
第048章
彼时已经入冬了,黄花落尽,枯枝萧瑟。
见到这几家来的姊妹们,皆生得水葱一般人物,尤以宝钗的堂妹名唤薛宝琴者最出色,明眸皓齿,娇艳无伦,真乃第一等绝色人物。黛玉心里亦觉欢喜,次后又觉悲伤,旁人都有亲戚或是投奔、或是作客,泣笑叙阔,何等热闹,独她孑然一身,好不孤单,不免暗中垂泪。
刘嬷嬷劝了好一番,道:“姑娘快别伤悲了,虽然姑娘没了父母,但是比起那无父无母又连寄居地方都没有、连饭都吃不起的人,却又强了百倍。”
黛玉破涕为笑,道:“听嬷嬷这么一说,我倒觉得自己矫情了似的。”
拿起绣了兰草的手帕正欲拭泪,经人通报后,宝玉匆匆地从贾母房中过来,见状就拍手大叹,道:“我就知道,见到这么些人,妹妹又躲在房里哭了。妹妹快别伤心了,他们有亲眷,难道我不是妹妹的哥哥?和妹妹比他们还亲呢!”
一句话说得满屋人都笑出声来。
黛玉拭尽泪痕,道:“你不在外祖母房里和他们说话,过来作什么?”
从前卫若兰年纪轻不明白,为何有军中的人脉却不肯好生谋划前程,如今看了红楼梦,又知长泰帝的心思手段,卫若兰自然不会自寻死路。他知道,一旦太上皇驾崩,朝内朝外势必是一场无声的腥风血雨,这么说的原因是他清楚长泰帝没有心狠手辣到不是自己人就杀之后快的地步,只会选择罪有应得的人下手,至于未曾作恶的可能只是将之调离要职。
卫老太爷依旧让卫若兰和旧部以人情来往的原因则是,如若卫若兰有一天从军,多少能得到一些照应,不至于军中无人成为送死的小卒子。
瞅着祖母的霜发苍颜,这么大年纪还一心一意地为卫伯打算,卫若兰低声道:“以伯父的爵位来讲,如今已经极好了,不必在军中和人争权夺利。须知,咱们这样的百年世家,颓势渐露,反倒无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理应退后一步,转为守成之势。”
不独贾史王薛四家,其余王公之家都有这样的毛病,不过是或重或轻。倘若有能力倒还罢了,偏生没能力还占着高位,其家人皆倚仗权势,无所不为。
卫母沉默不语。
大概这是许多老人的通病,明知毛病却不肯治疗,宁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卫若兰心中对卫伯自无尊敬之意,但卫家毕竟是祖父留下来的卫家,家族之荣,在于每一个子孙,难以做到冷眼旁观。
卫三婶忽然从外面走进来,人未进屋,声音先到,乃云:“老太太,程家的大太太带着一群人气冲冲地赶过来了。我先过来跟老太太说一声,好歹叫兰哥儿避避,我瞧着她的模样竟是来寻兰哥儿的晦气,故选在兰哥儿休沐之日过来。”
卫三婶不掌家不理事,只管他们三房一干事务,兼卫若兰心性平和,待他们三房和大房无异,因而养成了爱凑热闹的性子。
卫若兰站起身对她行礼,道:“多谢三婶的通知,侄儿却不怕他们。”
卫三婶站住脚,想了想,拍手笑道:“可不就是这个道理,他们家的女儿寻死觅活,那是他们家的事情,他们家先前传出流言来就该想到一旦达不到目的会是这样的结果,和兰哥儿你有什么相干?你又不曾逼程大姑娘去死!”
一语未了,程太太已经进来了,听了她这番话,火冒三丈地道:“这是什么话?难道我们婉儿就该死不成?”
在卫伯府,卫三婶认为最值得她巴结的人就是卫若兰,自己儿子都没志气,也就是寻常纨绔,斗鸡走狗为乐,有人庇佑他们不受达官显贵的欺凌即可,横竖他们有自知之明也不会跑去欺男霸女,做违法之事,因此她处处护着卫若兰,高声道:“我又没说程大姑娘该死,我说程大姑娘寻死觅活是你们家的事情,难道错了?流言不是兰哥儿放出去,兰哥儿起先也无意和你们家结亲,你们为了逼他答应,行此昏招,怨得谁来?”
卫三婶挽了挽袖子,冷笑道:“我平时最瞧不起你们这样的算计,算计不成就是别人的罪过了,怎么不想想自己打的是什么主意?更可笑的是,世上有一干人明知被算计了,却因为清白二字受世俗束缚不得不忍气吞声接受结亲,殊不知越发助长了你们这些人的算计。我就赞同兰哥儿的意思,死与不死都是你们自己家作的,和他不相干!”
程太太说不过她,掉头看向卫若兰,怒声道:“兰哥儿,这是你的意思?你竟真的这样无情无义,看着婉儿去死?”
卫若兰冷漠地道:“府上散播流言逼迫我时,怎么就不想着情义二字?”
程婉之也跟着母亲过来了,薄棉斗篷裹着瘦削的身子,原本丰润的脸颊如同失了水的花瓣,黯淡无光,听了卫若兰的话,她身形颤了颤,一脸绝望,张口却无言语吐出,皆因她自缢时伤了嗓子,须得几日方能痊愈。
卫若兰正眼也不看她一眼,径自对卫母道:“祖母,孙儿心意已决,如今教孙儿读书的先生,以及孙儿奉旨收的徒弟都在别院等着孙儿,孙儿先行告退。”
卫母摆摆手,同意了。
程太太尖声大叫道:“不准走,卫若兰,你今儿非得给我们一个公道不可!”
卫若兰猛一抬头,目光如电,浑身气势大放,逼得程太太倒退两步才站稳,顿时脸色惨白,眼睁睁看着一句话都不说的卫若兰扬长而去。
只有卫三婶明白,卫若兰是懒得和这些愚人说话。
顾忌卫母,卫三婶不好表露出笑容,可她也不想饶了程家这些人,眼珠子转了转,伸手拉着程婉之的手,感慨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你这丫头既可怜,又可恨,明知传出流言不妥却依旧顺从而为,怕是当我们兰哥儿是那些不得不忍气吞声的人了罢?可惜我们兰哥儿不是。你是死是活,便是去衙门打官司,闹到天上,也没人说兰哥儿的错!若我是你的父母,趁早儿远离京城,你不仅有了活路,还能依旧嫁人生子,横竖你也就是在京城里没了名声,人物未损丝毫,而且路途遥远,通信不便,谁也不知这些流言蜚语。”
卫母接口对侄媳道:“是这么个理儿,兰哥儿是拿定了主意不肯迎娶婉儿,你们为了婉儿想,就不该来闹事,而是送她远离京城。外地便是有人听了几句闲话,你们就说是两家结亲不成,有人陷害婉儿不就完了?横竖别人也不知是你们放出来的流言蜚语。”
程太太和程婉之母女二人听了,知道两家联姻再无可能,遂低头沉思。
卫三婶道:“依我说,这事儿赶早不赶晚,你们越来闹,越叫别人笑话婉儿,倒不如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流言蜚语就会渐渐消停了。”
虽然卫三婶不在意程婉之是生是死,但世人不这么想,倘若程婉之真的死了,少不得就有一些人跳出来伸张正义,颠倒是非,或是同情程婉之,或是指责卫若兰,或是说他无情无义,辜负了一个闺阁千金的深情厚意,或是云他逼死了程婉之。
以讹传讹,名声有碍。
卫三婶最明白世人的想法了,不管善恶是非,他们永远同情最弱的一方,就像从前卫伯把卫若兰出继了,世人同情没有资格继承爵位的卫若兰,指责卫伯没有人父之慈,偏心继室次子;但是如今卫伯官场上不如意,而卫若兰却是长泰帝跟前的红人,极得恩宠,立刻便有许多人同情卫伯,痛斥卫若兰无情无义,不肯帮衬生父。
程家老大程昱舍不得自己在京城的基业,如何愿意远离?独程太太心疼女儿,忙忙地打点行李,安排心腹,送她去杭州老家,免受流言蜚语之扰。
程家之事就此了结。
卫若兰本就不曾放在心上,亦不打听程婉之命运如何,利用休沐时机,一面读书,一面教门下弟子习武,日子过得格外充实。
姜华因祖母大寿请了几日假,卫若兰更觉自在。
不想,休沐的第七日一早,姜华哭丧着脸出现在他家门口,彼时天尚未亮,门没开,他就蹲在大门口挠门,既不叩门,也不出声。
卫若兰早起练完拳法,练习轻功时在屋顶盘旋,不妨瞧见了这一幕,心里一阵好笑,他想看姜华到底想干什么,故意不作声,甚至吩咐门房晚些去开门,直到姜华蹲得腿脚发麻以头撞门,才示意候在门边许久的门房开门。
姜华没料到门就这么开了,他脚下一个趔趄,险些摔个跟头,幸而被门房拉住。
见到站在前院的卫若兰,姜华高呼道:“师父,师父,快救救徒儿!”
卫若兰问道:“怎么了?谁欺负你了?”较之前面十二个少年老成的徒弟,习武以后的姜华很快就露出了本性,淘气异常,常捉弄师兄们,被他狠罚了几回才略好些,姜华此时匆匆忙忙地跑过来,挠门蹲等,浑然没半分世家子弟的清贵。
姜华挠了挠头,道:“昨儿是祖母大寿,家里来了好些亲戚,远道而来,暂时在我们府里住些日子再回去。谁知,姑奶奶家和姨奶奶家早十年就是破落户了,平时连脸面都不要,靠奉承祖母过活,这一回来祝寿,见到了我,他们几家的表姊妹各出奇招,可苦了我。幸亏我和师兄们都听说了师父被人算计的事情,于是我面对她们或是在我跟前摔倒、或是在我跟前假装崴脚等我去搭救的行为,我都不理论。”
尤其他姑奶奶家的表姐打听到自己早起常去花园里练武,今儿就故意把丫鬟仆妇赶离身边,假装路过,然后失足落水,沉沉浮浮,娇声大呼,等他去救。他长于江南,确实精通水性,但是男女授受不亲,他也不想看到表姐湿衣裹体之状,免得被赖上,就远远走开了。
当然,他姜华心地纯良,不是那么无情无义的人,于是去上房请安时,顺便告诉了陪祖母说话的姑奶奶,让她赶紧打发婆子去水里捞人。
姜华哼了一声,道:“没想到,姑奶奶说我没有人情味儿。”
卫若兰闻声大笑,其他十二个弟子也忍不住露出一丝笑容,问道:“小师弟,这么冷的天,水凉得很,你没去救,又耽误了那么久,人淹死了没有?”
姜华没好气地道:“那水池只有两尺来深,十来岁的姑娘陷进淤泥里水也没没过脖颈。”那几家的姑娘都不是傻子,她们想的是荣华富贵,可不会真的跳进深水池里等救命,恐怕没等到救命的人赶过来,自己就真的没命了。
卫若兰笑道:“那你让我救你什么?”
姜华想了想,道:“收留徒儿在这里住几日,徒儿不回家了,祖母也是这个意思,免得她们一个个像狼见到肉,眼里冒绿光,我就是那块被她们垂涎欲滴又相互争抢的上等好肉!”
卫若兰点头答应了,随即问道:“倘若你不得已碰到了你那些表姊妹,该当如何?”
姜华嘻嘻一笑,道:“徒儿将会效仿师父,她们自作自受,是生是死都和我不相干。而且我祖母和娘亲心里明白得很,那些姊妹们可配我不上,也没想过从亲戚家挑选。我祖母向来疼我母亲,对我二婶却不假辞色,就是因为二婶赖上了二叔,二叔不得不娶,以致早逝。”
卫若兰倒是想起了这段久远的故事,也是听人说的。
姜华的二叔姜护少年英才,亦是皇后的二兄,他原本已有了谈婚论嫁的人家,刚提了亲女方的祖母就死了,亲事暂搁,两家约定等出了孝再过礼。不想太上皇母族白家的一个小姐瞧上了姜护人物风流,谈吐雅致,在上元节时借赏灯人者众多的情况故意扑到姜护怀里,又假装崴伤了脚紧拉着姜护不放,后来寻死觅活,闹得太上皇都出面了。
那时皇后尚未嫁进皇家,而姜老太爷亦不在京城,虽有姜老太夫人以及姜公、姜老夫人满口的不同意,但是太上皇亲自下旨赐婚,姜家不得不从。
原本和姜护谈婚论嫁的少女被白家逼得自缢身亡,姜护成婚之时也曾寻死,被发现了没有死成,但婚后日渐消沉,不足三十便郁郁而终,没留下一儿半女。可笑的是,姜护成亲后不与妻子同房,世人便都指责他不善待嫡妻,说他既然娶了白家小姐为妻,就该善待她。
姜家失去一双佳儿佳妇,恨极了白家小姐,他们拿太上皇没办法,可是却拿出了许多当时逼迫姜护就犯的世俗规矩,死活不放白小姐另嫁,如今白小姐还在姜家守寡受气。
所以,卫若兰愈加坚定心思,绝不会受这等行为的威胁。
姜华暂住卫家别院,和十二位师兄一同读书习武,卫若兰径自进宫当差,转眼间进了十月,距离黛玉出孝日期越来越近,而荣国府忽然来了几家客人,皆远道而来。
第048章
彼时已经入冬了,黄花落尽,枯枝萧瑟。
见到这几家来的姊妹们,皆生得水葱一般人物,尤以宝钗的堂妹名唤薛宝琴者最出色,明眸皓齿,娇艳无伦,真乃第一等绝色人物。黛玉心里亦觉欢喜,次后又觉悲伤,旁人都有亲戚或是投奔、或是作客,泣笑叙阔,何等热闹,独她孑然一身,好不孤单,不免暗中垂泪。
刘嬷嬷劝了好一番,道:“姑娘快别伤悲了,虽然姑娘没了父母,但是比起那无父无母又连寄居地方都没有、连饭都吃不起的人,却又强了百倍。”
黛玉破涕为笑,道:“听嬷嬷这么一说,我倒觉得自己矫情了似的。”
拿起绣了兰草的手帕正欲拭泪,经人通报后,宝玉匆匆地从贾母房中过来,见状就拍手大叹,道:“我就知道,见到这么些人,妹妹又躲在房里哭了。妹妹快别伤心了,他们有亲眷,难道我不是妹妹的哥哥?和妹妹比他们还亲呢!”
一句话说得满屋人都笑出声来。
黛玉拭尽泪痕,道:“你不在外祖母房里和他们说话,过来作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