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自赎身之后,便随着父母去了他们在城外所居之处。
王氏几乎日日来寻她,待她比亲生的都要亲近几分。
加之程潇模样生的不错,性子也好,黄菊便许了芳心。
没几日两人便正式定了亲。
说是定亲,但双方都不是帝京本地之人,程家还好,还有几个亲眷老友,黄家除了一加三口,便没有旁人了,不过这样倒也省事。
定亲当日,王氏便邀黄菊一家到她家去吃了一顿夜饭,席间连主带客,也没能满一桌人,但因为王氏健谈,程潇又端方有礼,加上黄贵富夫妇又有心要成这门亲事,也多有奉承,这顿饭倒也吃得其乐融融。
黄菊见过程家的大宅院之后,对这亲事更是心甘情愿。
定过亲之后,两家人就更亲近了,王氏经常叫黄菊一道去集市,每回出手也极为大方,给她买头面,做衣裳,那几日做的衣裳,黄菊活了这十多年加起来,也没这几天做的多。
加之程潇对她敬重有加,黄菊便交付了全部心思,黄贵富夫妇也一样,这么好的人家打着灯笼也找不着,虽然是去冲喜,他们也是心甘情愿的。
是以,在定亲之后半个月的功夫,王氏提出成亲,黄菊一家都没有反对,反而欣然应下了。
王氏早让人将嫁衣都预备好了,还给黄菊买了两个婢女。
这一下,黄菊便更有些飘飘然了,从前她是给人做婢女的,如今,她也是有婢女的人了,她一下子就觉得自己与从前不同了。
云娇从前也不过如此吧,秦少爷虽好,嫁给他做了姨娘,最多也不过就是这样的生活,而且还不是正妻,这样倒比跟着秦少爷好。
只是那两个婢女对她,也说不得多敬重,但也不敢反驳她,总之态度有些奇怪。
不过成亲在即,黄菊每日忙着买东西,也没有在意这些,大不了等成亲之后慢慢调教,她也不急这一时半会儿的,若是实在不听话就发卖了,到时候重新买两个就是。
她心里这样盘算一番之后,便将这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成亲的日子虽然没几个客人,但是程家在家门口办了一天的流水席,也就算是请了客人热闹了一番。
黄菊心里更加欢喜,这应该算是个积善之家吧?都说出嫁是女子第二次投胎,她觉得她这胎投的还不错。
成亲当晚,程潇来了,穿着大红喜袍,用秤杆挑了她的盖头,两人喝了合卺酒,黄菊一脸娇羞的坐着。
程潇却说要出去取一样东西,黄菊便靠在床头等他,不出片刻,她便头昏脑胀的,昏昏沉沉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次日起身,只见喜服一片凌乱,身上也是青一块紫一块的,她动了动只觉得浑身酸疼,像是被人打了一顿似的。
她看了看,新房里只有她一人,开口喊了一声,两个婢女便进来伺候了。
王氏过了片刻也来了,她还同之前一样和善,好说话的很,说黄菊累着了,连敬茶都免了。
黄菊过意不去,还是规规矩矩敬了茶。
又问起程潇。
王氏说程潇一向起的早,早起到铺子做生意去了。
黄菊也不曾在意,只当是程潇在房事上有些粗暴。
可思来想去的,昨夜之事,她半分也不记得,她想了半日,觉得应该是平时不大饮酒,吃了一盅酒便醉了吧。
新婚之夜便成这样过去了。
黄菊慢慢的得知了一件事,便是程潇的父亲虽然卧病在床,但他是老毛病了,已经躺在床上好几年了,冲喜什么的并不是这么着急。
她得知了之后,也不曾当回事,左右,程潇除了在那件事上有些粗暴,其他时候对她都是彬彬有礼的。
而婆母王氏更是如同定亲的时候所说的一般,拿她当亲生的一样疼爱,唯一叫她有些不满的是夫君程潇总是时常在铺子忙碌,却又不让她去。
他隔个两三日晚上才回来一回,还非要同她吃一盅酒才肯睡,她每回都醉了,醉的人事不省,什么也不知道。
到次日醒来的时候,程潇却又不在了。
她就算是再有心机,再有盘算,这样的房事也不好拿出来说,只好忍着,就当是满足程潇这么个奇怪的癖好吧。
日子一过就是半年,这半年黄菊过的确实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生活,王氏更是每日叫厨房变着花样的给她做吃的,黄菊本就有些丰润,这一下养尊处优,又圆润了一些,倒比从前看着多了几分富贵之气。
期间,两个婢女也叫她调教的千依百顺,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一日,她吃东西忽然开始反胃,半点荤腥也见不得。
王氏听了婢女报信,欢天喜地的来了,命人去请了大夫,一诊脉果然是有喜了。
这一下,黄菊更是被王氏捧上了天,几乎要什么给什么,连黄菊父母那处,王氏都命人送了不少好东西去。
黄菊仗着肚子里有货,更加高高在上起来,对家里的下人更加苛求,颇有几分小人得志的意思。
尤其是她跟前的两个婢女,过的战战兢兢,苦不堪言,每日被她颐指气使,不敢顶半句嘴。
这一日,她因为一点琐事,打骂了其中一个婢女,将她二人都骂出房之后,忽然心血来潮,想去听听那两个婢女在背后说如何说她的。
她轻手轻脚的去了外间,就听两个婢女在廊下小声说话。
“你别哭了,她就那德行,小人得志,也不是一日两日了。”一个小声劝说。
“她算个什么东西,还真拿自己当少夫人了,要不是夫人,家里谁会听她的?”另一个啜泣着抱怨。
“想想她晚上被谁压着,不就解气了吗?”劝说的那个吃吃的笑了起来。
啜泣的也不哭了,咬着牙道:“是想想就解气了,等孩子生下来夫人就不用装了,看她到时候还能翻起什么浪来。”
“行了。”先开口的那个道:“咱们快去将衣裳洗了,免得她等会儿又揪着一点错处不放。”
外头,脚步声渐渐远去,黄菊却听出了这里头的不对劲。
王氏几乎日日来寻她,待她比亲生的都要亲近几分。
加之程潇模样生的不错,性子也好,黄菊便许了芳心。
没几日两人便正式定了亲。
说是定亲,但双方都不是帝京本地之人,程家还好,还有几个亲眷老友,黄家除了一加三口,便没有旁人了,不过这样倒也省事。
定亲当日,王氏便邀黄菊一家到她家去吃了一顿夜饭,席间连主带客,也没能满一桌人,但因为王氏健谈,程潇又端方有礼,加上黄贵富夫妇又有心要成这门亲事,也多有奉承,这顿饭倒也吃得其乐融融。
黄菊见过程家的大宅院之后,对这亲事更是心甘情愿。
定过亲之后,两家人就更亲近了,王氏经常叫黄菊一道去集市,每回出手也极为大方,给她买头面,做衣裳,那几日做的衣裳,黄菊活了这十多年加起来,也没这几天做的多。
加之程潇对她敬重有加,黄菊便交付了全部心思,黄贵富夫妇也一样,这么好的人家打着灯笼也找不着,虽然是去冲喜,他们也是心甘情愿的。
是以,在定亲之后半个月的功夫,王氏提出成亲,黄菊一家都没有反对,反而欣然应下了。
王氏早让人将嫁衣都预备好了,还给黄菊买了两个婢女。
这一下,黄菊便更有些飘飘然了,从前她是给人做婢女的,如今,她也是有婢女的人了,她一下子就觉得自己与从前不同了。
云娇从前也不过如此吧,秦少爷虽好,嫁给他做了姨娘,最多也不过就是这样的生活,而且还不是正妻,这样倒比跟着秦少爷好。
只是那两个婢女对她,也说不得多敬重,但也不敢反驳她,总之态度有些奇怪。
不过成亲在即,黄菊每日忙着买东西,也没有在意这些,大不了等成亲之后慢慢调教,她也不急这一时半会儿的,若是实在不听话就发卖了,到时候重新买两个就是。
她心里这样盘算一番之后,便将这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成亲的日子虽然没几个客人,但是程家在家门口办了一天的流水席,也就算是请了客人热闹了一番。
黄菊心里更加欢喜,这应该算是个积善之家吧?都说出嫁是女子第二次投胎,她觉得她这胎投的还不错。
成亲当晚,程潇来了,穿着大红喜袍,用秤杆挑了她的盖头,两人喝了合卺酒,黄菊一脸娇羞的坐着。
程潇却说要出去取一样东西,黄菊便靠在床头等他,不出片刻,她便头昏脑胀的,昏昏沉沉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次日起身,只见喜服一片凌乱,身上也是青一块紫一块的,她动了动只觉得浑身酸疼,像是被人打了一顿似的。
她看了看,新房里只有她一人,开口喊了一声,两个婢女便进来伺候了。
王氏过了片刻也来了,她还同之前一样和善,好说话的很,说黄菊累着了,连敬茶都免了。
黄菊过意不去,还是规规矩矩敬了茶。
又问起程潇。
王氏说程潇一向起的早,早起到铺子做生意去了。
黄菊也不曾在意,只当是程潇在房事上有些粗暴。
可思来想去的,昨夜之事,她半分也不记得,她想了半日,觉得应该是平时不大饮酒,吃了一盅酒便醉了吧。
新婚之夜便成这样过去了。
黄菊慢慢的得知了一件事,便是程潇的父亲虽然卧病在床,但他是老毛病了,已经躺在床上好几年了,冲喜什么的并不是这么着急。
她得知了之后,也不曾当回事,左右,程潇除了在那件事上有些粗暴,其他时候对她都是彬彬有礼的。
而婆母王氏更是如同定亲的时候所说的一般,拿她当亲生的一样疼爱,唯一叫她有些不满的是夫君程潇总是时常在铺子忙碌,却又不让她去。
他隔个两三日晚上才回来一回,还非要同她吃一盅酒才肯睡,她每回都醉了,醉的人事不省,什么也不知道。
到次日醒来的时候,程潇却又不在了。
她就算是再有心机,再有盘算,这样的房事也不好拿出来说,只好忍着,就当是满足程潇这么个奇怪的癖好吧。
日子一过就是半年,这半年黄菊过的确实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生活,王氏更是每日叫厨房变着花样的给她做吃的,黄菊本就有些丰润,这一下养尊处优,又圆润了一些,倒比从前看着多了几分富贵之气。
期间,两个婢女也叫她调教的千依百顺,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一日,她吃东西忽然开始反胃,半点荤腥也见不得。
王氏听了婢女报信,欢天喜地的来了,命人去请了大夫,一诊脉果然是有喜了。
这一下,黄菊更是被王氏捧上了天,几乎要什么给什么,连黄菊父母那处,王氏都命人送了不少好东西去。
黄菊仗着肚子里有货,更加高高在上起来,对家里的下人更加苛求,颇有几分小人得志的意思。
尤其是她跟前的两个婢女,过的战战兢兢,苦不堪言,每日被她颐指气使,不敢顶半句嘴。
这一日,她因为一点琐事,打骂了其中一个婢女,将她二人都骂出房之后,忽然心血来潮,想去听听那两个婢女在背后说如何说她的。
她轻手轻脚的去了外间,就听两个婢女在廊下小声说话。
“你别哭了,她就那德行,小人得志,也不是一日两日了。”一个小声劝说。
“她算个什么东西,还真拿自己当少夫人了,要不是夫人,家里谁会听她的?”另一个啜泣着抱怨。
“想想她晚上被谁压着,不就解气了吗?”劝说的那个吃吃的笑了起来。
啜泣的也不哭了,咬着牙道:“是想想就解气了,等孩子生下来夫人就不用装了,看她到时候还能翻起什么浪来。”
“行了。”先开口的那个道:“咱们快去将衣裳洗了,免得她等会儿又揪着一点错处不放。”
外头,脚步声渐渐远去,黄菊却听出了这里头的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