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迩想定,便就放下茶碗,开口说道:“以崔瀚一身,而离为蒲茂所招揽到的北地诸多士人之心,长龄之策,不可谓不是妙策,但老傅说得也在理,崔瀚毕竟是我华人才士,虽然他委身於胡,可就这么看着他被害身死,说老实话,我亦於心不忍。”
    傅乔大喜,说道:“这么说,明公是不打算用张公之策了?”
    莘迩摇了摇头,说道:“非也。”
    傅乔愕然,问道:“那明公是何意思?”
    莘迩徐徐说道:“我有一法,既能达成长龄‘离心’之目的,也能如卿所愿,保证崔瀚不死。”
    傅乔问道:“敢问明公,是何高策?”
    莘迩说道:“我这办法就是,长龄,你传令那鄯善僧人及用得上的细作们,叫他们尽一切努力,帮助向赤斧,争取让崔瀚接受向赤斧的建议,刊刻其所撰之私史,树碑为林……。”
    傅乔惊道:“明公,这不是置崔瀚於死地么?又哪里来的保证崔瀚不死?”
    “老傅,你莫急,听我说完。”
    “是,是。下官斗胆,打断了明公的话,尚乞明公恕罪。”
    莘迩接着说道:“长龄,你同时指示在关中的细作们,叫他们提前於咸阳安排人手,选择路线,并做好沿途接应护送的准备,等到崔瀚的碑林建成,氐秦朝中的勋贵果然群起而攻他之时,秘密地把他救出咸阳,带来我定西。”说到这里,笑顾傅乔,“老傅,这不就保住崔瀚的命了么?你对崔瀚这般的看重、爱护,待他来到我谷阴以后,料你二人相见定若平生之欢!到的那个时候,我置酒设宴,请你两人同来,一面畅饮,一面听你两位大贤高谈,不亦美哉!”
    傅乔没有被莘迩后半段话所描绘出来的“美好景状”给糊弄住,他却不傻,手攥袖角,双眼圆睁,说道:“明公!咸阳是氐秦的伪都,且大批的慕容鲜卑等胡刚被蒲茂徙到咸阳,其而下之警备必然严谨,我定西距咸阳最近的是秦州,由咸阳至秦州,六七百里也!沿途需过五郡。又岂是能轻轻松松地把崔瀚从咸阳盗来到我谷阴的?明公,万一有个闪失,可如何是好!”
    “也是,老傅,你之所虑,不无道理。”莘迩转目黄荣,问道,“景桓,你说可该如何是好?”
    傅乔今天的表现,与往日截然不同,往日通常都是莘迩说什么,他听什么,不料今日为了一个崔瀚,他却居然敢有胆量,三番两次地忤莘迩之意,这倒是叫黄荣暗中称奇。
    听到莘迩的问话,黄荣微微一笑,说道:“回明公的话,好办。”
    “怎么个好办?”
    黄荣抚须,语气淡薄,说道:“崔瀚能不能被救到谷阴,以荣愚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定西派人救他了。如能把他救出,自然最好,若是不能救出,明公到时遥作祭奠便是。”
    傅乔大惊失色,说道:“这、这……,黄公,这不是在拿崔瀚的生死作儿戏么?”
    黄荣正色说道:“傅公,不闻‘死有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之言耶?崔瀚若因此而死,则其虽死,而为蒲茂、孟朗所招揽之北地诸士之心却必离於伪秦矣!是可谓崔瀚此死,死若泰山之重!并且他死后,还有明公为他遥作祭奠,又可谓哀荣至矣!怎能说是拿他生死作儿戏?”
    傅乔瞠目结舌,自知在歪理邪论上,说不过黄荣,便不与黄荣多说,急切地看向莘迩,说道:“明公,不可如此啊!”
    “老傅啊。”
    “明公?”
    “你可知我今天请你们来,是为何事么?”
    唐艾的那道上书,傅乔已经看过,他回答说道:“明公今召下官等来见,是为唐使君上书中‘南取上郡’的这条建言。”
    莘迩拍了下手,说道:“对呀,我召君等来,为的是就此事,听听君等的意见。这说来说去,说了半天,还没有话入正题,……堂外夜色已至,老傅,你是不是想在我这里混顿夜宵吃啊?”
    傅乔哭笑不得,说道:“明公,下官绝无此意!”
    “坐下吧。……长龄、景桓,你们过来,这是千里的上书,你俩看看。”
    莘迩的意思很明显,他不愿在“崔瀚”这个话题上继续说了,这也就是说,他接受了张龟、黄荣的建议。傅乔爱惜崔瀚的才名,心中十分不甘,然在莘迩的“积威”之下,此时此刻,却也不敢硬着脖子,再与莘迩顶牛了,呆站了片刻,垂头丧气地回到榻上,自去坐下了。
    只见他坐入榻上,低头弄襟,竟颇有些自怜自艾的哀怨模样,莘迩看在眼里,不觉好笑,一面将唐艾的上书递给到了案前的张龟、黄荣,一面心中想道:“老傅今虽掌礼部,六部尚书之一,亦朝廷之贵也,却到底仍是文人雅士的心性。老傅啊老傅,亏得你是跟了我,要不然,就凭你这至今改不掉的性子,莫说六部尚书,至多你也就能做个清客、帮闲!”对傅乔方才的顶牛,莘迩没有生气,这会儿看他“楚楚可怜”的样子,好笑之余,反倒起了两分怜悯。
    怜悯归怜悯,国家大事,事关定西前途,却不能由着傅乔的文人心性在中捣乱。
    莘迩想道:“推动崔瀚接受向赤斧的建议,以其一身,而离氐秦治下的北士之心,长龄此策,若果能成,值我正与蒲茂争关中、北地民心之此际,对我诚然将会是大有相助!上好之佳策也!且明日就叫他着手施行。唯一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事需得要极度保密,绝对不可走漏丝毫风声,否则,士心未得,我的名声反将大坏於北士中矣!不过长龄素来谨慎,保密这点却无须我过多嘱咐。……如最终能把崔瀚救来谷阴,当然好,如救不出,说不得,我也只能按景桓的提议,对他遥作祭奠,冲着咸阳,洒上三杯薄酒,作些哀恸给北士看看,如此罢了!”
    莘迩忖思间,黄荣、张龟把唐艾的上书分别看过,张龟是后一个看的,看完,他把上书还回。
    “你俩看完了?”
    张龟答道:“是。”
    “先落座吧,坐下说。”
    黄荣、张龟应诺,还榻坐下。
    莘迩问道:“就千里此道上书,我已问过老傅了,景桓、长龄,你俩以为何如?”
    张龟看了下傅乔,问莘迩,说道:“不知傅公,是何高见?”
    莘迩摆了摆手,说道:“老傅的‘高见’先不说,长龄、景桓,说说你俩的意见。”
    张龟沉吟稍顷,回答说道:“明公,龟窃以为,唐使君上书中所言之‘兵发朔方,南取上郡’,应是可行!”
    “哦?你具体说说,怎么个‘应是可行’?”
    张龟说道:“其实唐使君在这道上书中,已经分析得很明白清楚了。
    “形势而言,现下贺浑邪起兵於徐,此是氐秦外有兵患,合计十余万户、数十万口的慕容鲜卑、匈奴、北地杂夷等胡被蒲茂强迫迁入关中,势必会造成关中民间的不稳,此是氐秦内有民患,也就是说,氐秦现在是内外皆有患,那么这对我定西来说,的确是一个出兵的良机。
    “军事而言,上郡离朔方近,离关中腹地远,且上郡境内多漠、野,少山、川,这两点结合,就有利於我朔方的步骑急进奇袭;而上郡之伪太守杨满,现又不在上郡,此亦有利於我也!
    “打下之后的守御而言,也像唐使君分析的那样,并不是很困难。
    “是以,龟愚见,唐使君此议可以行之。”
    莘迩问黄荣,说道:“景桓,你以为呢?”
    黄荣深沉多思,早在知道莘迩今天只召他、张龟、傅乔三人来见的时候,他就存了疑惑,随之,在看完了唐艾的上书,确定了莘迩今天召他们来,是为了议论军事后,他更是疑心,想那傅乔对军事一窍不通,莘迩为何却把他召来?而不召本应召的羊髦?他隐约感觉到了一些什么,但一下子没有想通透。借着张龟回话的这空当,他再三落目哀怨坐榻的傅乔,细细思索,猛然如茅塞顿开,一下子猜出了莘迩今天为何会召傅乔来参加军议的缘故。
    他心道:“方下王城舆论,朝野臣、士中不乏畏秦如虎者,乃至有人因为担心引火烧身,害怕会引来秦虏的大规模反击报复,而与日前进言朝中,称说时下已经不宜再管南阳那边的战事,唐艾在秦州,攻扰天水近有一月,我朝对桓荆州,也算是仁至义尽,该做的、能做的,都已经做了,目前到了抽身於外的时候了,建议朝廷,应该立即传令唐艾,命他从天水撤军。
    “舆论如此,却唐千里於这时,上书明公、上书朝廷,建言兵出朔方,南取上郡,可以想见,这件事情一旦被那些畏秦如虎的朝臣、士人们得知后,他们肯定是会极力反对的。
    “我观明公态度,对唐艾此议,似有采纳之意,明公决策下来,那些朝臣、士人们就算不敢明着与明公对着干,但背后的腹诽、非议,恐怕却会不少。非议固然不能阻明公用兵,然亦不可纵之,不然,势将会不利我定西朝野之安也!傅乔是我定西清谈的领袖,颇得些朝野臣、士的崇仰,明公召他参与今天的议事,如我所料不差,应该就是为了解决‘非议’这块儿。
    “……,明公召傅乔来的原因,必是此个。却还有一点疑惑,涉及军事,明公今日为何不召羊髦?”
    一时想不明白,也就算了。
    听到莘迩的点名提问,黄荣止住思考,赶忙应声,说道:“明公,荣的意见与张公一样,也认为唐使君此议,可以行之!”顿了下,却也不看傅乔,说道,“唯是有一点,不可不虑。”
    “哪一点?”
    “便是於今朝野臣、士,稍有畏秦如虎者,明公知道的,就在前几天,甚至还有人进言朝中,建议从天水撤兵,这么个背景下,唐使君此议,下官担心,或会激起彼辈之反对、非议啊。”
    莘迩颔首,说道:“千里此议,确然可行,不过景桓,你的担心也很有道理。说实话,我也有此忧。那么景桓,你对此可有解决之法?”
    “解决之法,近在眼前。”
    “哦?”
    黄荣顾对傅乔,笑道:“傅公,你先把你的非议说来给明公听他吧?”
    先是崔瀚、继而用兵上郡,在这两件事,傅乔的观点都是与黄荣、张龟,还有莘迩相悖的,他这会儿的心思颇乱,一时没反应过来,随便接口,说道:“好,好。”话方出口,反应过来了,慌忙又说道,“黄公,你勿要戏弄下官!我哪里有什么‘非议’?”
    “对唐使君建言用兵上郡此事,傅公,你是怎么看的?”
    “……下官的浅见,已经禀给明公了。”
    “你一定是不以为然的,对不对?”
    当前局势,定西是应该对蒲秦改而采取完全的守势,还是应该如往昔一样,防御的同时,抓住任何可用的有利时机,大胆施行局部的进攻?当此氐秦兵威几乎盛到极点的关头,这一守、一攻的选择,还是那话,实在是关系到了定西日后的前途,往大里说,关系到了定西的国运。
    傅乔的意见,他虽已经大体向莘迩表达过了,并且张龟、黄荣赞同唐艾此个提议的表态,傅乔也听到了耳中,及莘迩像是也赞同唐艾此议的意思,他也看出了端倪,但为了定西的命运,傅乔思来想去,最终还是一咬牙,再度说道:“唐使君此议,诚然高明,下官岂会不以为然?但是明公,下官仍还是以为,‘尺蠖之屈,以求伸也’。此下官之陋见,当否,敢请明公斟酌。”
    莘迩叹道:“老傅,今日一会,我对你刮目相看。”
    “啊?”
    “你爱士、忠国,更难得是,还有勇气。很好啊,老傅,这样我放心把重任委托给你了!”
    傅乔迷茫说道:“敢问明公,什么重任?”
    “景桓适才所言‘解决之法,近在眼前’八字,老傅,你没有听到么?”
    “下官听到了。”
    “我交给你的重任就是‘解决’王城士流可能会出现的反对千里此议之声。”
    “啊?”
    莘迩笑道:“当然了,老傅,舆论也是个战场,我不会让你赤手空拳的上战场,去解决此事。”点了点案上右侧最上页写着“持久论”三字的那叠纸,说道,“此论我久欲写之,今虽才落笔,而全文我已有腹稿矣!明天我上书请朝中批允千里此议,檄令张韶即日南下,取上郡以后,会抽出几天的时间,尽快把之写成。这,就是我送给你用来打此一仗的刀甲兵械!”

章节目录

即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赵子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赵子曰并收藏即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