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451章收精残不收赝全
张权为赵斌介绍到:“那位络腮胡子的大叔是邹方明,是个收藏大家,在整个华夏都很有名气,人称百宝眼,他那双眼鉴别过成千上万件珍宝,不管是什么奇珍异宝,在他眼皮子底下,真假立显。”
“那个身形消瘦仙风道骨的老者是刘忠老爷子,算是华夏鉴宝界的老古董了,在收藏界也是颇有名声,家里奇珍异宝可以开一个博物馆了,他见过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也正是丰富的阅历让他对这些古玩鉴定有了丰富的经验。”
张权介绍完之后,赵斌轻轻点了点头。
这两位鉴宝专家埋着脑袋仔仔细细的查探了一遍又一遍,而那些围在八仙桌一旁的人都是看着他们研究,倒也没有打扰。
甚至所有人脸上都没有丝毫不耐烦的神色,毕竟这张字画是张权中意的东西,因此他们都等得起。
赵斌尝试着查看了一下这些字画的细节,不过对于文玩字画收藏没有什么心得的他,完全就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他也就和周围看热闹的人一起凑上去看两眼罢了。
至于张权则是目光垂涎的盯着字画,之前听宋家拍卖的物件是《江庭阁序》的时候,他还并不在意,想着这江庭阁也不出名,和《滕王阁序》、《岳阳楼记》这些传世名篇根本没有比较的资格。
正因此,他在拍卖开始之前,一直对这个字画不放在心上。
甚至之前查看这些拍卖物件的时候,目光也只是在这字画上扫两眼,甚至都未曾铺展开来。
直到今天拍卖展出之后,他这才算是被彻底惊艳到了。
书法浑然天成,勾勒之间瑰丽多变,时而如同云卷云舒之慵懒,时而如同铁骑冲锋之雄壮,时而如同阳关迟暮之诡谲。
张权一向对于这些文人的物件十分感兴趣,比如这绿柳山庄就是最好的例子。
书画算是张权和张震爷孙俩之间为数不多的交集之一,正因为如此,这幅字画,他更是多了几分喜爱。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那满嘴络腮胡子的邹方明开口道:“这幅字画,当真是少见的瑰宝。”
削瘦老头也依依不舍的从八仙桌上站直了身子,将目光收了回来:“既然如此邹老弟先说说你的看法吧。”
邹方明看着宋浩爽朗的大笑了两声:“这幅字画的主人就在现场,我这时候越客为主,不会显得失礼了嘛!哈哈!”
宋浩似乎也不想在众人面前拿着幅字画来得意洋洋的炫耀,于是在一旁开口说道:“无妨,邹兄慧眼识珠,肯定有高论,小弟我洗耳恭听。”
矮矮胖胖的宋浩笑起来憨态可掬,脸上没有一丁点儿不满的意思。
邹方明这才开口说道:“哈哈,好,既然宋老弟给我这个机会,那我就却之不恭了,这《江庭阁序》是明朝书法家宋庆之所写,那宋庆之恐怕就是宋老弟的老祖宗了吧。”
宋浩倒也不在意邹方明的玩笑话,数道:“哈哈,不错,正是我本家人。”
邹方明接着道:“宋庆之是宋朝中后期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书法有苍松刚劲之力,当然这和二十多年的军营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过这幅字画,应该是宋庆之早起的作品,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书法风格,行文之中依旧能够隐约见到其他书法大家的痕迹。”
不少人听着邹方明的话,心中奇怪。
如果按照他这样说,这幅画岂不是就没有那样的价值了吗?
就好像名家的画作值钱,这很正常,但是名家的废稿也很值钱?这就说不过去了吧?
不少人开口笑道:“邹大胡子,你是说这幅画是宋庆之的废稿?”
“要是废稿的话收藏价值不就小多了嘛!”
也有不少人说道:“这宋庆之的名气小的很,和王羲之、颜真卿那些书法名家根本比不了,之前我记得在一个拍卖会上,见过宋庆之的墨宝《饮冰文集》,拍卖不过二十多万,还有很多人因为宋庆之的名气不大,甚至冷场了很久才低价卖了出去。”
“连完好的墨宝都不值钱,这个废稿能值几个钱?”
那人声音落下之后,宋浩的脸上的确有些不太好看。
毕竟宋庆之也算是他宋家的名人了,这会儿被这人没礼貌的贬低成了这个样子,他哪能受得了,脸色一冷,小声嘀咕了一声“孤陋寡闻”之后,便不再说话了。
这时候刘忠老爷子则是沙哑的笑了两声:“呵呵,此言差矣,有些东西正因为其不完美而更加值钱。之前的收藏界有句话‘瓷器起毛,不值分毫’,但现在这时代那些收藏家不再追求完美,反而更加追求稀缺,再加上现在市场日益萎靡,又流行起来了‘收精残不收赝全’。”
“去年的时候,在欧洲时秋拍卖行,一个原本估价只有两千到三千欧元的华夏元青花釉里红大残罐,本来以一千六百欧元气派,最后竟然是以二十三万欧元成交,超出顾家一百二十多倍。”
“在近两年的古玩拍卖上,还远不止这些例子,在前两年,米国拍卖行估值十五到二十五万美元的清潜龙釉彩大瓶,身上修补密布,表面磨损和划痕眼中,还少了一个瓶儿,但因为有‘瓷母’之称,依旧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最终以两千四百七十多万美元的添加成交。”
“我这么说你应该明白了吧?这《江庭阁序》虽然是宋庆之的早期著作,虽然说那时候书法之中还有许多临摹模仿的痕迹,但正是如此,提高了他的收藏价值。”
“现在收藏字画的那些大家,收藏到的珍品不少,除了那些传世名作之外,其他的大多都没有什么名声,就算什么时候少了一副,也不会有什么声响。”
“那些名家的珍作易得,但是次作不易得呀。更何况宋庆之这幅名作虽然是早起作品,有临摹之嫌,但是笔力已经达成,只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因此收藏价值绝对不俗。”
第451章收精残不收赝全
张权为赵斌介绍到:“那位络腮胡子的大叔是邹方明,是个收藏大家,在整个华夏都很有名气,人称百宝眼,他那双眼鉴别过成千上万件珍宝,不管是什么奇珍异宝,在他眼皮子底下,真假立显。”
“那个身形消瘦仙风道骨的老者是刘忠老爷子,算是华夏鉴宝界的老古董了,在收藏界也是颇有名声,家里奇珍异宝可以开一个博物馆了,他见过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也正是丰富的阅历让他对这些古玩鉴定有了丰富的经验。”
张权介绍完之后,赵斌轻轻点了点头。
这两位鉴宝专家埋着脑袋仔仔细细的查探了一遍又一遍,而那些围在八仙桌一旁的人都是看着他们研究,倒也没有打扰。
甚至所有人脸上都没有丝毫不耐烦的神色,毕竟这张字画是张权中意的东西,因此他们都等得起。
赵斌尝试着查看了一下这些字画的细节,不过对于文玩字画收藏没有什么心得的他,完全就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他也就和周围看热闹的人一起凑上去看两眼罢了。
至于张权则是目光垂涎的盯着字画,之前听宋家拍卖的物件是《江庭阁序》的时候,他还并不在意,想着这江庭阁也不出名,和《滕王阁序》、《岳阳楼记》这些传世名篇根本没有比较的资格。
正因此,他在拍卖开始之前,一直对这个字画不放在心上。
甚至之前查看这些拍卖物件的时候,目光也只是在这字画上扫两眼,甚至都未曾铺展开来。
直到今天拍卖展出之后,他这才算是被彻底惊艳到了。
书法浑然天成,勾勒之间瑰丽多变,时而如同云卷云舒之慵懒,时而如同铁骑冲锋之雄壮,时而如同阳关迟暮之诡谲。
张权一向对于这些文人的物件十分感兴趣,比如这绿柳山庄就是最好的例子。
书画算是张权和张震爷孙俩之间为数不多的交集之一,正因为如此,这幅字画,他更是多了几分喜爱。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那满嘴络腮胡子的邹方明开口道:“这幅字画,当真是少见的瑰宝。”
削瘦老头也依依不舍的从八仙桌上站直了身子,将目光收了回来:“既然如此邹老弟先说说你的看法吧。”
邹方明看着宋浩爽朗的大笑了两声:“这幅字画的主人就在现场,我这时候越客为主,不会显得失礼了嘛!哈哈!”
宋浩似乎也不想在众人面前拿着幅字画来得意洋洋的炫耀,于是在一旁开口说道:“无妨,邹兄慧眼识珠,肯定有高论,小弟我洗耳恭听。”
矮矮胖胖的宋浩笑起来憨态可掬,脸上没有一丁点儿不满的意思。
邹方明这才开口说道:“哈哈,好,既然宋老弟给我这个机会,那我就却之不恭了,这《江庭阁序》是明朝书法家宋庆之所写,那宋庆之恐怕就是宋老弟的老祖宗了吧。”
宋浩倒也不在意邹方明的玩笑话,数道:“哈哈,不错,正是我本家人。”
邹方明接着道:“宋庆之是宋朝中后期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书法有苍松刚劲之力,当然这和二十多年的军营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过这幅字画,应该是宋庆之早起的作品,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书法风格,行文之中依旧能够隐约见到其他书法大家的痕迹。”
不少人听着邹方明的话,心中奇怪。
如果按照他这样说,这幅画岂不是就没有那样的价值了吗?
就好像名家的画作值钱,这很正常,但是名家的废稿也很值钱?这就说不过去了吧?
不少人开口笑道:“邹大胡子,你是说这幅画是宋庆之的废稿?”
“要是废稿的话收藏价值不就小多了嘛!”
也有不少人说道:“这宋庆之的名气小的很,和王羲之、颜真卿那些书法名家根本比不了,之前我记得在一个拍卖会上,见过宋庆之的墨宝《饮冰文集》,拍卖不过二十多万,还有很多人因为宋庆之的名气不大,甚至冷场了很久才低价卖了出去。”
“连完好的墨宝都不值钱,这个废稿能值几个钱?”
那人声音落下之后,宋浩的脸上的确有些不太好看。
毕竟宋庆之也算是他宋家的名人了,这会儿被这人没礼貌的贬低成了这个样子,他哪能受得了,脸色一冷,小声嘀咕了一声“孤陋寡闻”之后,便不再说话了。
这时候刘忠老爷子则是沙哑的笑了两声:“呵呵,此言差矣,有些东西正因为其不完美而更加值钱。之前的收藏界有句话‘瓷器起毛,不值分毫’,但现在这时代那些收藏家不再追求完美,反而更加追求稀缺,再加上现在市场日益萎靡,又流行起来了‘收精残不收赝全’。”
“去年的时候,在欧洲时秋拍卖行,一个原本估价只有两千到三千欧元的华夏元青花釉里红大残罐,本来以一千六百欧元气派,最后竟然是以二十三万欧元成交,超出顾家一百二十多倍。”
“在近两年的古玩拍卖上,还远不止这些例子,在前两年,米国拍卖行估值十五到二十五万美元的清潜龙釉彩大瓶,身上修补密布,表面磨损和划痕眼中,还少了一个瓶儿,但因为有‘瓷母’之称,依旧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最终以两千四百七十多万美元的添加成交。”
“我这么说你应该明白了吧?这《江庭阁序》虽然是宋庆之的早期著作,虽然说那时候书法之中还有许多临摹模仿的痕迹,但正是如此,提高了他的收藏价值。”
“现在收藏字画的那些大家,收藏到的珍品不少,除了那些传世名作之外,其他的大多都没有什么名声,就算什么时候少了一副,也不会有什么声响。”
“那些名家的珍作易得,但是次作不易得呀。更何况宋庆之这幅名作虽然是早起作品,有临摹之嫌,但是笔力已经达成,只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因此收藏价值绝对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