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诗仙李慕白游览西川,看到那三大奇景之一的垂天瀑时即兴所作的诗句,很贴切很生动得形容出了垂天瀑的壮阔。西川有千里绵延倒挂于山壁的栈道,过了栈道,便是清明山,垂天瀑便是此山中之景。
李慕白自称诗仙,才情横溢,世间多有他的名篇流传,却少有他自己的事迹,因此整个人很神秘。垂天瀑不像八百里竹海位于西川之边,之所以能名扬天下,跟李慕白的这首《望西川垂天瀑》有很大关系。
夏季多雨,垂天瀑水源丰富,还未走近也未看到那飞瀑,便先是能听到“轰隆隆”的震天声响,抬头望去,水幕连天,正午时若阳光明媚,则可看到一片片七彩氤氲虹光弥漫天际,甚是绚烂美丽。
清明山中有开天涧,涧由一山分为两峰形成,真个是宛如开了天空。垂天瀑由两峰间垂落而下,如一挂银河,河水汹涌波澜,以摧枯拉朽之势冲进开天涧下的青龙潭中,击起几丈高的水峰。青龙谭内锦鲤成群,每每这种季节,鱼儿都是欢呼跳跃出水面,齐齐朝天。
青龙潭因传说是潭内盘踞着一条青龙王而得名,潭深几许不得知,但潭水碧绿,让人见之便不觉能感受到一股凉意。潭内是否真有青龙王还有待考究,可有关这青龙潭内青龙的传说四十年间却从未停止过。
传闻里,云山尽三十岁刚接任云氏剑谷宗主时,曾一袭青衫仗剑来过这青龙潭。那时候正值壮年,也是刚获得第一剑道宗师的云山尽看到那波澜垂天瀑,心有所感,低头再看青龙潭时,满潭碧水莫名翻腾汹涌而起,最后形成了一条青鳞大龙。云山尽直对大龙,面不改色,背后长剑骤然出鞘,下一刻,只见那浩瀚垂天瀑与青鳞大龙一瞬间都被拦腰截断!云山尽一直被世人津津乐道的一剑斩青龙的故事,也由此传开。
另一件有关垂天瀑的传说,则是来自木真青。二十年前,那时的木真青虽然接任了木家剑阁阁主,但在中原江湖上,尤其剑道领域内,依旧是个寂寂无名的晚辈。传说里当天,只二十出头的木真青,身穿麻衣,头戴高帽,站在垂天瀑下,缓缓拔出无水剑,由上而下慢慢划过飞瀑。异象横生,垂天瀑竟神奇得一分为二,被一股秘力牵引各自向两边反方向流去。这种神奇景象,持续了整整一刻钟才恢复原状。木真青也由此名震中原,年轻剑神的称号也是那时候兴起的。
新老两代剑神都来过这垂天瀑,也都留下过各自的神奇故事。宋逸安既然来了西川,又怎会错过。
也不知是不是有意为之,宋家年轻宗主今天也穿了一身青衫。绿鱼因为王依山给他讲了云山尽那一剑斩青龙的故事,所以一直在后面腹诽宋逸安脸皮厚,不知羞耻。
到了开天涧,垂天瀑前的山壁上有一块突起岩石,那里是二十年前木真青一剑平分飞瀑站立的地方。
宋家年轻宗主走上岩石。
林空竹自然是被眼前景致吸引,心神激荡。宋逸安见状,笑道:“其实这清明山也不止这垂天瀑一处景儿,林空竹你带着绿鱼四处逛逛去,本宗主估计要在这多待一些时间。”
末了,宋家年轻宗主又对宋三说了句:“你跟着她们去。”
待宋三,林空竹,绿鱼三人走后,宋逸安横剑在膝盘腿坐下,眼睛盯着垂天瀑的落水,神色饶有兴致,不自觉咂咂嘴。
老罗对于这种风雅之景难以泛起兴趣,所以找了棵树倚着又闭眼休息起来。有时宋逸安很好奇,自己的罗叔究竟是怎样有了如今的境界修为的。
难得没有跟绿鱼而去的王依山这时嗤笑道:“咋的,宋小子是想学云山尽的那一剑斩青龙?不是老夫打击你,想斩龙得先能聚成龙才行。对此,宋小子你还差的远。”
宋逸安不禁问道:“云山尽那一剑该是有剑仙的境界了吧?”
云山尽没来由发火道:“屁!云老头那一剑撑死了也就剑道大成,甚至还不如老夫武道境的实力。宋小子你这见识还是不行,剑仙岂是那般容易做成的?”
自知说错了话的宋逸安赶紧告罪道:“对对对,小子想也是,剑仙百年难遇,那云山尽与老前辈相差那么多,肯定也不该是才对。”
王依山对这话很受用,说道:“云山尽不如老夫这件事是事实不错,但也不得不承认他确实在剑道一途上取得的不凡建树。”
宋逸安在心里嘀咕了一句老不要脸,嘴上依然是恭敬笑道:“王老前辈觉得小子在此悟剑有无益处?”
王依山想了想,道:“悟剑在哪悟都是一样的,主要还是得历练,那西北木真青如今不也是在走云老头的老路?都说云老头是天下第一剑道宗师,境界高,那是因为他年轻时走遍了大明江湖,挑战了无数剑道大家。如今世人都只知道云山尽一剑斩青龙的传说,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一夜连折七剑的壮举。”
宋逸安闻言眉毛一挑,好奇道:“本宗主也不知道这回事,老前辈说来听听?”
王依山似乎很不情愿,也是,又不是自己的故事,像这种涨他人志气的事,王依山向来不喜欢做。
宋逸安猜出了那老匹夫的心思,暗骂了一句,还得笑言道:“王老前辈不愧是一代剑仙,真是见多识广,不是小子吹嘘我宋家剑炉,如果这世上真有什么事连剑炉都不知道,那肯定是天大的秘密。”
王依山哈哈笑道:“宋小子这话老夫爱听。”
宋家年轻宗主赶紧趁热打铁:“那老前辈赶紧跟小子说说呗。”
明显高兴过头的王依山又吊起了胃口,道:“其实也没什么,那件事让老夫来做,也是轻而易举。”
宋逸安无奈至极,强忍怒意说道:“这个自然,老前辈做什么都应该是轻而易举的。”
王依山老神在在,终于说到了正题:“云山尽由南入北,挑战北地一些剑法大家,当时好像有个挺有名的门派,叫什么名字老夫也不记得了,总之是那个门派对云老头这种行为很反感,所以便约其晚上切磋,并且还说了要以剑阵与云老头对战。云老头当时年轻气盛,竟答应了。那个不要脸的门派出战七人,组成了一座叫什么‘天门七剑’的剑阵。哦!老夫想起来了,那个门派好像就叫做‘天门剑派’,有百年传承,那剑阵还是他们的镇派绝学。后来云老头苦战一夜,最后是用手折断了与他对战的天门剑派七位师叔伯的手中佩剑。”
宋逸安瞠目结舌。
天山剑派他自然听说过,那可是中原北地的一个江湖巨擎。京州往北,有山名曰天山,山高入天,相传百年前有仙人在此立教“天门”,享誉四方,在北地素有“山上天门,山下武当”一说。当然,说天门剑派能与武当并驾齐驱,则是有些夸大了。天门剑派如今越来越没落的原因,世间没有流传,只是有小道消息说四十年前天门剑派中可称中流砥柱的七位师叔伯突然宣布退隐,这无疑直接导致了整个天门剑派的衰落。到今天,宋逸安才明白了为什么。
宋家年轻宗主蓦的想起了云山尽那一声“剑起”,心神向往。
王依山见宋逸安那副模样,心里醋意大发,又看到宋逸安那身青衫,更是气不打一出来,嚷嚷道:“宋小子谁让你学那云老头穿这一袭青衫了,那云老头有什么好,老夫比他强了不知多少倍,你都不知道该学谁?”
四十年前,江湖上确实有因为云山尽青衫仗剑行走江湖,而兴起的大穿青衣的热潮。
宋逸安愣了一下,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衣衫,赶紧起身脱下外衣,整齐叠放在一边。宋家年轻宗主这般突兀行径,反倒是王依山看呆了,心里纳闷这宋小子什么时候这么有觉悟了?
宋逸安手捧双剑,犹豫少许后,放下若水单提楚子走向垂天瀑。只见他先是深吸口气,右手握紧楚子剑,猛然发力,挥剑斩向流水威势如滚雷的垂天瀑。
“嘶!”宋逸安倒吸凉气。
垂天瀑预料之中冲击力惊人,他的楚子剑刚一插进瀑布中,右手就宛如被压上了一座山峰。剑被冲飞脱手了不说,自己也是一个趔趄,还险些跌下岩石。
宋逸安低头看着自己虎口裂开的右手,一阵唏嘘。
这时,王依山隔空对着青龙潭一抓,楚子剑顿时破水而出。他没有将剑还给宋家年轻宗主,而是提剑走向垂天瀑,然后奇怪的由下而上,使了羚羊挂角一般的一剑。
整片垂天瀑顿时逆流而上!
宋逸安看的心神激荡。
四十年前云山尽一剑断瀑,四十年后王依山也是一剑断瀑。
只是,此断非彼断。
王依山收剑回身,将剑抛给宋家年轻宗主后,说了一句让后者吐血的话:“跟老夫学。”
这是诗仙李慕白游览西川,看到那三大奇景之一的垂天瀑时即兴所作的诗句,很贴切很生动得形容出了垂天瀑的壮阔。西川有千里绵延倒挂于山壁的栈道,过了栈道,便是清明山,垂天瀑便是此山中之景。
李慕白自称诗仙,才情横溢,世间多有他的名篇流传,却少有他自己的事迹,因此整个人很神秘。垂天瀑不像八百里竹海位于西川之边,之所以能名扬天下,跟李慕白的这首《望西川垂天瀑》有很大关系。
夏季多雨,垂天瀑水源丰富,还未走近也未看到那飞瀑,便先是能听到“轰隆隆”的震天声响,抬头望去,水幕连天,正午时若阳光明媚,则可看到一片片七彩氤氲虹光弥漫天际,甚是绚烂美丽。
清明山中有开天涧,涧由一山分为两峰形成,真个是宛如开了天空。垂天瀑由两峰间垂落而下,如一挂银河,河水汹涌波澜,以摧枯拉朽之势冲进开天涧下的青龙潭中,击起几丈高的水峰。青龙谭内锦鲤成群,每每这种季节,鱼儿都是欢呼跳跃出水面,齐齐朝天。
青龙潭因传说是潭内盘踞着一条青龙王而得名,潭深几许不得知,但潭水碧绿,让人见之便不觉能感受到一股凉意。潭内是否真有青龙王还有待考究,可有关这青龙潭内青龙的传说四十年间却从未停止过。
传闻里,云山尽三十岁刚接任云氏剑谷宗主时,曾一袭青衫仗剑来过这青龙潭。那时候正值壮年,也是刚获得第一剑道宗师的云山尽看到那波澜垂天瀑,心有所感,低头再看青龙潭时,满潭碧水莫名翻腾汹涌而起,最后形成了一条青鳞大龙。云山尽直对大龙,面不改色,背后长剑骤然出鞘,下一刻,只见那浩瀚垂天瀑与青鳞大龙一瞬间都被拦腰截断!云山尽一直被世人津津乐道的一剑斩青龙的故事,也由此传开。
另一件有关垂天瀑的传说,则是来自木真青。二十年前,那时的木真青虽然接任了木家剑阁阁主,但在中原江湖上,尤其剑道领域内,依旧是个寂寂无名的晚辈。传说里当天,只二十出头的木真青,身穿麻衣,头戴高帽,站在垂天瀑下,缓缓拔出无水剑,由上而下慢慢划过飞瀑。异象横生,垂天瀑竟神奇得一分为二,被一股秘力牵引各自向两边反方向流去。这种神奇景象,持续了整整一刻钟才恢复原状。木真青也由此名震中原,年轻剑神的称号也是那时候兴起的。
新老两代剑神都来过这垂天瀑,也都留下过各自的神奇故事。宋逸安既然来了西川,又怎会错过。
也不知是不是有意为之,宋家年轻宗主今天也穿了一身青衫。绿鱼因为王依山给他讲了云山尽那一剑斩青龙的故事,所以一直在后面腹诽宋逸安脸皮厚,不知羞耻。
到了开天涧,垂天瀑前的山壁上有一块突起岩石,那里是二十年前木真青一剑平分飞瀑站立的地方。
宋家年轻宗主走上岩石。
林空竹自然是被眼前景致吸引,心神激荡。宋逸安见状,笑道:“其实这清明山也不止这垂天瀑一处景儿,林空竹你带着绿鱼四处逛逛去,本宗主估计要在这多待一些时间。”
末了,宋家年轻宗主又对宋三说了句:“你跟着她们去。”
待宋三,林空竹,绿鱼三人走后,宋逸安横剑在膝盘腿坐下,眼睛盯着垂天瀑的落水,神色饶有兴致,不自觉咂咂嘴。
老罗对于这种风雅之景难以泛起兴趣,所以找了棵树倚着又闭眼休息起来。有时宋逸安很好奇,自己的罗叔究竟是怎样有了如今的境界修为的。
难得没有跟绿鱼而去的王依山这时嗤笑道:“咋的,宋小子是想学云山尽的那一剑斩青龙?不是老夫打击你,想斩龙得先能聚成龙才行。对此,宋小子你还差的远。”
宋逸安不禁问道:“云山尽那一剑该是有剑仙的境界了吧?”
云山尽没来由发火道:“屁!云老头那一剑撑死了也就剑道大成,甚至还不如老夫武道境的实力。宋小子你这见识还是不行,剑仙岂是那般容易做成的?”
自知说错了话的宋逸安赶紧告罪道:“对对对,小子想也是,剑仙百年难遇,那云山尽与老前辈相差那么多,肯定也不该是才对。”
王依山对这话很受用,说道:“云山尽不如老夫这件事是事实不错,但也不得不承认他确实在剑道一途上取得的不凡建树。”
宋逸安在心里嘀咕了一句老不要脸,嘴上依然是恭敬笑道:“王老前辈觉得小子在此悟剑有无益处?”
王依山想了想,道:“悟剑在哪悟都是一样的,主要还是得历练,那西北木真青如今不也是在走云老头的老路?都说云老头是天下第一剑道宗师,境界高,那是因为他年轻时走遍了大明江湖,挑战了无数剑道大家。如今世人都只知道云山尽一剑斩青龙的传说,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一夜连折七剑的壮举。”
宋逸安闻言眉毛一挑,好奇道:“本宗主也不知道这回事,老前辈说来听听?”
王依山似乎很不情愿,也是,又不是自己的故事,像这种涨他人志气的事,王依山向来不喜欢做。
宋逸安猜出了那老匹夫的心思,暗骂了一句,还得笑言道:“王老前辈不愧是一代剑仙,真是见多识广,不是小子吹嘘我宋家剑炉,如果这世上真有什么事连剑炉都不知道,那肯定是天大的秘密。”
王依山哈哈笑道:“宋小子这话老夫爱听。”
宋家年轻宗主赶紧趁热打铁:“那老前辈赶紧跟小子说说呗。”
明显高兴过头的王依山又吊起了胃口,道:“其实也没什么,那件事让老夫来做,也是轻而易举。”
宋逸安无奈至极,强忍怒意说道:“这个自然,老前辈做什么都应该是轻而易举的。”
王依山老神在在,终于说到了正题:“云山尽由南入北,挑战北地一些剑法大家,当时好像有个挺有名的门派,叫什么名字老夫也不记得了,总之是那个门派对云老头这种行为很反感,所以便约其晚上切磋,并且还说了要以剑阵与云老头对战。云老头当时年轻气盛,竟答应了。那个不要脸的门派出战七人,组成了一座叫什么‘天门七剑’的剑阵。哦!老夫想起来了,那个门派好像就叫做‘天门剑派’,有百年传承,那剑阵还是他们的镇派绝学。后来云老头苦战一夜,最后是用手折断了与他对战的天门剑派七位师叔伯的手中佩剑。”
宋逸安瞠目结舌。
天山剑派他自然听说过,那可是中原北地的一个江湖巨擎。京州往北,有山名曰天山,山高入天,相传百年前有仙人在此立教“天门”,享誉四方,在北地素有“山上天门,山下武当”一说。当然,说天门剑派能与武当并驾齐驱,则是有些夸大了。天门剑派如今越来越没落的原因,世间没有流传,只是有小道消息说四十年前天门剑派中可称中流砥柱的七位师叔伯突然宣布退隐,这无疑直接导致了整个天门剑派的衰落。到今天,宋逸安才明白了为什么。
宋家年轻宗主蓦的想起了云山尽那一声“剑起”,心神向往。
王依山见宋逸安那副模样,心里醋意大发,又看到宋逸安那身青衫,更是气不打一出来,嚷嚷道:“宋小子谁让你学那云老头穿这一袭青衫了,那云老头有什么好,老夫比他强了不知多少倍,你都不知道该学谁?”
四十年前,江湖上确实有因为云山尽青衫仗剑行走江湖,而兴起的大穿青衣的热潮。
宋逸安愣了一下,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衣衫,赶紧起身脱下外衣,整齐叠放在一边。宋家年轻宗主这般突兀行径,反倒是王依山看呆了,心里纳闷这宋小子什么时候这么有觉悟了?
宋逸安手捧双剑,犹豫少许后,放下若水单提楚子走向垂天瀑。只见他先是深吸口气,右手握紧楚子剑,猛然发力,挥剑斩向流水威势如滚雷的垂天瀑。
“嘶!”宋逸安倒吸凉气。
垂天瀑预料之中冲击力惊人,他的楚子剑刚一插进瀑布中,右手就宛如被压上了一座山峰。剑被冲飞脱手了不说,自己也是一个趔趄,还险些跌下岩石。
宋逸安低头看着自己虎口裂开的右手,一阵唏嘘。
这时,王依山隔空对着青龙潭一抓,楚子剑顿时破水而出。他没有将剑还给宋家年轻宗主,而是提剑走向垂天瀑,然后奇怪的由下而上,使了羚羊挂角一般的一剑。
整片垂天瀑顿时逆流而上!
宋逸安看的心神激荡。
四十年前云山尽一剑断瀑,四十年后王依山也是一剑断瀑。
只是,此断非彼断。
王依山收剑回身,将剑抛给宋家年轻宗主后,说了一句让后者吐血的话:“跟老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