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听,面色一紧,连忙问许士民,“真像你说的那样?”
他嗯了一声,也顾不上那么多,拉着王炯就走,我们几人迫不及待地跟了上来。
那许士民领我们去的地方是一处池塘,用许士民的话来说,他父母平日里在家没事,便会在池塘放些鱼,等过年时,捞上岸送到镇上去卖。
就在今天早上,他父母想着,办许士清的丧事,肯定得弄鱼,一大清早便招呼了几个亲戚,去了池塘,他父母差点没被吓死。
说是,一池塘水像是煮沸的开水了一般,滚滚冒泡,隐约有雾气从水面升起,更为怪异的是,那些鱼儿在水里却是游的甚是快活。
这才吩咐许士民来找王炯。
在去池塘的路上,那许士民告诉我们,他家这口池塘,自从分田到户那会,便一直是他一家在放,这些年来,从未出现过这种怪事。
由于我们一直想着池塘的事,也没人怎么询问具体情况。毕竟,无论是王炯还是我,都比较相信眼见为实。
当我们来到池塘时,就发现他这家这口池塘靠近后山,呈方形,就如诗人朱熹那句诗描写的一般,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池塘的四周布满了大小不异的树木,一条羊肠小道从池塘的东南方委婉地朝后山蔓延过去。
一看到那池塘,秦老三变得激动起来,死死地拽着我手臂,指着池塘说:“川子,你快看…”
我顺着他手指的地方看去,就发现这池塘就如许士民说的那般,满池水宛如煮开了一般,滚滚冒泡,不少鱼儿在池塘边上漫无目的地游荡着。
那王炯一见这情况,对我说:“你下去探探水温。”
我嗯了一声,也没多想,找了一处还算安全的地方,将手伸了进去,水温适中,说不上多烫,但比平常的水温却要高上几分。
我把这情况告诉王炯。
他听后,盯着池塘久而不语。
约摸过了一分钟的样子,他问许士民,“你父母呢?”
那许士民说:“我父母见池塘冒泡,说是龙王爷要光临了,去家里取黄纸蜡烛去了。”
听着这话,我跟王炯对视一眼,谁也没说话,不过,农村就这样,一般出现点怪事,都会误以为某个大神仙降临了,必取一些黄纸、蜡烛烧在这地方。
那王炯想了想,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陡然,池塘里的那些鱼儿好似受到莫大的惊吓一般,猛地在水面翻腾起来。
我一愣,莫不成水温升高了?
哪里敢犹豫,立马探了探水温,奇怪的是,这次的水温明显比上次要低了一些,但那些鱼儿却是翻腾的愈来愈欢快。
就在我们所有人想不明白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时,池面的水泡愈来愈大,若说我们先前过来时,池面冒出来的水泡约摸黄豆大小,那现在这水泡至少得有蚕豆那般大,而且冒泡的频率也越来越快,就好似有人在池塘底下加大了火苗一般。
“活见鬼了!”那王炯怒骂一句,就准备跳下池塘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偏偏在这个时候,池面那些鱼儿陡然停了下来,一条条地鱼儿悉数翻了白眼,漂浮在水面,乍一看,整整一池塘的鱼儿,在这一瞬间全部冒了出来。
起先,冒出来的是那些个小鱼小虾,到最后十斤重的草鱼也冒了出来。
这让我们所有人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咋回事,倒是王炯还算沉稳,他掏出手机,给派出所打了一个电话,意思是派几名医生过来。
挂断电话,那王炯吩咐许士民别把这事声张出去了,又让我陪着他下池塘,至于秦老三跟他的那两名手下,被他留在岸边。
下到池塘边,那王炯先是找了一条小木棍,削尖,又瞄准其中一条鱼儿插了进去。
不得不说,那王炯手法挺好的,一棍子下去,立马插中一条鱼儿,他先是放在鼻子前嗅了嗅,后是朝我递了过来,说:“你也嗅嗅!”
我也没客气,耸了耸鼻子,就发现这鱼身上泛着一股鱼腥味,倒也没有其它的气味。
那王炯估计是觉得情况不对劲,就问我:“你怎么看?”
我摇了摇头,说了一句不知道咋回事,他也没再说话,便蹲下身,朝池塘内探了探,眉头紧锁,“怎么这么凉!”
我一听,不对啊,这水不凉啊,立马伸手探了探水温。
活见鬼了,就在几分钟前,我探了两次水温,虽说有点差别,但绝对没这么凉,而现在这池水完全就是寒意彻骨,就宛如从冰窟里倒出来的冰水一般。
当下,我面色一沉,莫不成是这地方的土壤有问题?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王炯,他立马对我说:“你们鬼匠不是有办法能测试土壤么?赶紧试试。”
我嗯了一声,掏出天之木,又大致上看了看池塘的方位,那王炯见我没动,就推了我一下,说:“愣着干吗吖,赶紧勘测!”
我没理他,这也是正常的事,像他这种门外汉,肯定不懂我们鬼匠的规矩,用天之木勘测土壤,倘若是勘测房屋的土壤,这天之木得插在大门附近,而勘测池塘的土壤,得插在池塘口。
所谓池塘口,一般逢年过节需要捞鱼,得将池塘水放尽,所以,在弄池塘时,都会留一道口子出来,再用树桩堵上。
而我之所以没动,是因为我在找池塘口,令我疑惑的是,我发现这池塘东西两面,居然各有一个池塘口。
这就奇了怪了,一般池塘都是一个池塘口,但这池塘弄两个池塘口干吗?
在我小时候,我父母曾放过一口池塘,用我父亲的话来说,这池塘口的位置管着池塘的兴旺,一般在弄池塘口时,甚至会烧黄纸、鸣鞭炮,还会在树桩上绑条红布,以此祈求池塘平平安安的。
说直白点也就是祈求池塘不要淹死人。
那王炯见我还没动,又推了我一下,说:“干吗呢!”
我说:“这池塘有两个池塘口。”
“哦,这有什么,只是两个池塘口罢了。”那王炯好似不太信这一套,语气颇为平淡。
(本章完)
他嗯了一声,也顾不上那么多,拉着王炯就走,我们几人迫不及待地跟了上来。
那许士民领我们去的地方是一处池塘,用许士民的话来说,他父母平日里在家没事,便会在池塘放些鱼,等过年时,捞上岸送到镇上去卖。
就在今天早上,他父母想着,办许士清的丧事,肯定得弄鱼,一大清早便招呼了几个亲戚,去了池塘,他父母差点没被吓死。
说是,一池塘水像是煮沸的开水了一般,滚滚冒泡,隐约有雾气从水面升起,更为怪异的是,那些鱼儿在水里却是游的甚是快活。
这才吩咐许士民来找王炯。
在去池塘的路上,那许士民告诉我们,他家这口池塘,自从分田到户那会,便一直是他一家在放,这些年来,从未出现过这种怪事。
由于我们一直想着池塘的事,也没人怎么询问具体情况。毕竟,无论是王炯还是我,都比较相信眼见为实。
当我们来到池塘时,就发现他这家这口池塘靠近后山,呈方形,就如诗人朱熹那句诗描写的一般,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池塘的四周布满了大小不异的树木,一条羊肠小道从池塘的东南方委婉地朝后山蔓延过去。
一看到那池塘,秦老三变得激动起来,死死地拽着我手臂,指着池塘说:“川子,你快看…”
我顺着他手指的地方看去,就发现这池塘就如许士民说的那般,满池水宛如煮开了一般,滚滚冒泡,不少鱼儿在池塘边上漫无目的地游荡着。
那王炯一见这情况,对我说:“你下去探探水温。”
我嗯了一声,也没多想,找了一处还算安全的地方,将手伸了进去,水温适中,说不上多烫,但比平常的水温却要高上几分。
我把这情况告诉王炯。
他听后,盯着池塘久而不语。
约摸过了一分钟的样子,他问许士民,“你父母呢?”
那许士民说:“我父母见池塘冒泡,说是龙王爷要光临了,去家里取黄纸蜡烛去了。”
听着这话,我跟王炯对视一眼,谁也没说话,不过,农村就这样,一般出现点怪事,都会误以为某个大神仙降临了,必取一些黄纸、蜡烛烧在这地方。
那王炯想了想,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陡然,池塘里的那些鱼儿好似受到莫大的惊吓一般,猛地在水面翻腾起来。
我一愣,莫不成水温升高了?
哪里敢犹豫,立马探了探水温,奇怪的是,这次的水温明显比上次要低了一些,但那些鱼儿却是翻腾的愈来愈欢快。
就在我们所有人想不明白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时,池面的水泡愈来愈大,若说我们先前过来时,池面冒出来的水泡约摸黄豆大小,那现在这水泡至少得有蚕豆那般大,而且冒泡的频率也越来越快,就好似有人在池塘底下加大了火苗一般。
“活见鬼了!”那王炯怒骂一句,就准备跳下池塘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偏偏在这个时候,池面那些鱼儿陡然停了下来,一条条地鱼儿悉数翻了白眼,漂浮在水面,乍一看,整整一池塘的鱼儿,在这一瞬间全部冒了出来。
起先,冒出来的是那些个小鱼小虾,到最后十斤重的草鱼也冒了出来。
这让我们所有人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咋回事,倒是王炯还算沉稳,他掏出手机,给派出所打了一个电话,意思是派几名医生过来。
挂断电话,那王炯吩咐许士民别把这事声张出去了,又让我陪着他下池塘,至于秦老三跟他的那两名手下,被他留在岸边。
下到池塘边,那王炯先是找了一条小木棍,削尖,又瞄准其中一条鱼儿插了进去。
不得不说,那王炯手法挺好的,一棍子下去,立马插中一条鱼儿,他先是放在鼻子前嗅了嗅,后是朝我递了过来,说:“你也嗅嗅!”
我也没客气,耸了耸鼻子,就发现这鱼身上泛着一股鱼腥味,倒也没有其它的气味。
那王炯估计是觉得情况不对劲,就问我:“你怎么看?”
我摇了摇头,说了一句不知道咋回事,他也没再说话,便蹲下身,朝池塘内探了探,眉头紧锁,“怎么这么凉!”
我一听,不对啊,这水不凉啊,立马伸手探了探水温。
活见鬼了,就在几分钟前,我探了两次水温,虽说有点差别,但绝对没这么凉,而现在这池水完全就是寒意彻骨,就宛如从冰窟里倒出来的冰水一般。
当下,我面色一沉,莫不成是这地方的土壤有问题?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王炯,他立马对我说:“你们鬼匠不是有办法能测试土壤么?赶紧试试。”
我嗯了一声,掏出天之木,又大致上看了看池塘的方位,那王炯见我没动,就推了我一下,说:“愣着干吗吖,赶紧勘测!”
我没理他,这也是正常的事,像他这种门外汉,肯定不懂我们鬼匠的规矩,用天之木勘测土壤,倘若是勘测房屋的土壤,这天之木得插在大门附近,而勘测池塘的土壤,得插在池塘口。
所谓池塘口,一般逢年过节需要捞鱼,得将池塘水放尽,所以,在弄池塘时,都会留一道口子出来,再用树桩堵上。
而我之所以没动,是因为我在找池塘口,令我疑惑的是,我发现这池塘东西两面,居然各有一个池塘口。
这就奇了怪了,一般池塘都是一个池塘口,但这池塘弄两个池塘口干吗?
在我小时候,我父母曾放过一口池塘,用我父亲的话来说,这池塘口的位置管着池塘的兴旺,一般在弄池塘口时,甚至会烧黄纸、鸣鞭炮,还会在树桩上绑条红布,以此祈求池塘平平安安的。
说直白点也就是祈求池塘不要淹死人。
那王炯见我还没动,又推了我一下,说:“干吗呢!”
我说:“这池塘有两个池塘口。”
“哦,这有什么,只是两个池塘口罢了。”那王炯好似不太信这一套,语气颇为平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