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名片上的第一地址,秦月月很快便来到红桥北路三合家园。
“你到了吗?”那个中年男人又发过来一条手机短信问道。
“我到了,就在三合家园小区的门口,我穿蓝色工装裙,背一个大挎包。”月月很快发了过去。心里面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必要的话也献一次爱心呗。
“我看到你了,我就在大门口你左手边,戴着顶白色太阳帽。”那人回道。同时,转过头去的月月也看到了他。
“你好,我叫秦月月。”月月友好地向那个走过来的中年男人打了声招呼。
“你好。”那人走到月月的跟前,上下打量了她一下:“小姐,你找我是献血吗?”他直接地问道,并不寒喧。
“嗯,有这意思。”月月模棱两可地回答,看那人再怎么说。
“行,跟李重生一样,献完血六百元现金,我从中抽取一百元,给你提五百元。如果你同意的话,我现在就带你去。”中年男子说道。
原本,月月打算直接说明自己的身份,想对这个人进行实况采访一下这个献血报酬的内幕。但凭借她丰富的工作经验,与人打交道所练就的一种直觉,她明显得看出这个中年男人对自己持有怀疑的态度:这个小姐献血?看她那样不象。
因为之前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于是月月很干脆地冲那人点头道:“可以,我们现在就走吧。”这,就是她要献的一次爱心,只有这样,她才能获得第一手采访资料。
那男人听了不再多说什么,领着秦月月转身朝三合家园的小区里走去,几乎与上一次李重生的情况一样,也是走到一个小区的广场上,那里停着一辆献血车。
“陈护士,我给你们领来了一位献血的小姐。”那个中年男人走到献血车旁,对着车里面喊道。
“好的,让她上来吧。”里面回应了一声。
“上去吧,我在下面等你。”那个男人回头对月月说。
那么,下面的情况自然也同李重生一样,里面负责采血的两位年轻女护士接待了这位献血者,当然,因为体检的结果很健康,月月是第一次献这份爱心,所以她的采血量比李重生多了一百毫升--四百毫升。
“这是献血证,你拿好,以后每采一次血,都会在上面有记录,谢谢您。”献血完毕后,那个负责登记的陈护士递给月月一本印有红十字字样的献血本。
月月把献血证接在手中看了下,然后客气地微笑道:“不用谢,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随即又象是很随意地问了一句:“我可以请问一下,每天来这献血的人多吗?”
那个被问的陈护士略微顿了一下,可能是没人这样问过这个问题,便回答道:“这个不一定,有时多,有时少。”
这种答案自然让人无语,月月只好客气地向她点了下头便出了献血车。“小姐,这是给你的五百元献血报酬,以后要献血或者介绍别人的话,可以再联系我。”那个中年男人把验看过的献血本连同钱一起递还给秦月月,即而转身便离开了。
望了一眼那个中年男人离去的背影,月月翻开那本献血证,那男人刚才在她今天献血的日期后面画了一个圆圈,这表示,报酬已付。
嗯,李重生应该也有这样一个小本子。她把钱和献血证收好,一边走一边在考虑,下一步该如何进行跟踪调查这件关于组织献血,实则是一种变相让人卖血的内幕。
最后她决定,还是从这个三合家园社区开始查起。于是,她走到小区门口,向看门的保安打听小区的居委会在什么地方。
“你问居委会啊,从这门一直往前走,第二个岔路口左拐,你就能看到三合家园居委会的牌子了。”那个保安热情地给美女指着路。
“好的,谢谢您。”
月月向他道了谢,便按照他指的方向朝社区里走去,到了第二个岔路口向左一拐,果然看见“三合家园居委会”的挂牌。
“你好,我是本城时尚杂志的采编,我想找一下你们这儿的负责人。”月月推开闭合着的玻璃大门,走进去向里面的一个管理员模样的人说道。
“你从这上二楼,过道的最后一间主任办公室就是。”那个人向左边的楼梯口伸了一下手。
谢过那位管理人员,月月便上了二楼,走到最后一间办公室,门牌上正写有“主任办公室”的字样。于是,她抬手轻轻地敲了两下门。
“进来。”里面响起一个浑厚的男中音。
月月应声推门而入,见里面坐着两个人,凭她的眼力判断,坐在窗下的那个身着青色西装的中年男人便是主任。
“您有事吗?”坐在主任对面的另一位稍显岁数的男人抬眼看着进来的人。
“你好,我是本城时尚杂志社的采编秦月月,这是我的采访工作证。”秦月月落落大方地走到那两人的办公桌前,向他们出示了自己的证件。
“哦,记者同志,请坐。”岁数大一点的男人向月月客气地让坐:“请问秦记者,你要采访什么?”
“我想请问一下,您是......”月月在一旁的沙发上坐定,然后从容地向那人问道。
“哦,”那人又哦了一声,即而回答:“你可以叫我老朱,他是我们居委会的唐主任。”伸手朝对面着西装的男人介绍道。
着西装的男人也正在关注着进门来的这位自称是杂志社采编的美女记者,听老朱这么一介绍,也朝月月点了下头:“你好,请问你需要采访有关哪方面的内容?”
“是这样,我们时尚杂志社前一期刊登出了一篇‘我们向献血者致敬’的文章。”说着,月月从随身的挎包里取出最新一刊的时尚杂志,翻到第一页头版头条,起身放到桌上供两位男士观看。即而又道:“这篇文章刊出来之后社会反应很好,所以我们想再继续追踪采访,报道一下这方面更具体的内容。”
“你到了吗?”那个中年男人又发过来一条手机短信问道。
“我到了,就在三合家园小区的门口,我穿蓝色工装裙,背一个大挎包。”月月很快发了过去。心里面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必要的话也献一次爱心呗。
“我看到你了,我就在大门口你左手边,戴着顶白色太阳帽。”那人回道。同时,转过头去的月月也看到了他。
“你好,我叫秦月月。”月月友好地向那个走过来的中年男人打了声招呼。
“你好。”那人走到月月的跟前,上下打量了她一下:“小姐,你找我是献血吗?”他直接地问道,并不寒喧。
“嗯,有这意思。”月月模棱两可地回答,看那人再怎么说。
“行,跟李重生一样,献完血六百元现金,我从中抽取一百元,给你提五百元。如果你同意的话,我现在就带你去。”中年男子说道。
原本,月月打算直接说明自己的身份,想对这个人进行实况采访一下这个献血报酬的内幕。但凭借她丰富的工作经验,与人打交道所练就的一种直觉,她明显得看出这个中年男人对自己持有怀疑的态度:这个小姐献血?看她那样不象。
因为之前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于是月月很干脆地冲那人点头道:“可以,我们现在就走吧。”这,就是她要献的一次爱心,只有这样,她才能获得第一手采访资料。
那男人听了不再多说什么,领着秦月月转身朝三合家园的小区里走去,几乎与上一次李重生的情况一样,也是走到一个小区的广场上,那里停着一辆献血车。
“陈护士,我给你们领来了一位献血的小姐。”那个中年男人走到献血车旁,对着车里面喊道。
“好的,让她上来吧。”里面回应了一声。
“上去吧,我在下面等你。”那个男人回头对月月说。
那么,下面的情况自然也同李重生一样,里面负责采血的两位年轻女护士接待了这位献血者,当然,因为体检的结果很健康,月月是第一次献这份爱心,所以她的采血量比李重生多了一百毫升--四百毫升。
“这是献血证,你拿好,以后每采一次血,都会在上面有记录,谢谢您。”献血完毕后,那个负责登记的陈护士递给月月一本印有红十字字样的献血本。
月月把献血证接在手中看了下,然后客气地微笑道:“不用谢,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随即又象是很随意地问了一句:“我可以请问一下,每天来这献血的人多吗?”
那个被问的陈护士略微顿了一下,可能是没人这样问过这个问题,便回答道:“这个不一定,有时多,有时少。”
这种答案自然让人无语,月月只好客气地向她点了下头便出了献血车。“小姐,这是给你的五百元献血报酬,以后要献血或者介绍别人的话,可以再联系我。”那个中年男人把验看过的献血本连同钱一起递还给秦月月,即而转身便离开了。
望了一眼那个中年男人离去的背影,月月翻开那本献血证,那男人刚才在她今天献血的日期后面画了一个圆圈,这表示,报酬已付。
嗯,李重生应该也有这样一个小本子。她把钱和献血证收好,一边走一边在考虑,下一步该如何进行跟踪调查这件关于组织献血,实则是一种变相让人卖血的内幕。
最后她决定,还是从这个三合家园社区开始查起。于是,她走到小区门口,向看门的保安打听小区的居委会在什么地方。
“你问居委会啊,从这门一直往前走,第二个岔路口左拐,你就能看到三合家园居委会的牌子了。”那个保安热情地给美女指着路。
“好的,谢谢您。”
月月向他道了谢,便按照他指的方向朝社区里走去,到了第二个岔路口向左一拐,果然看见“三合家园居委会”的挂牌。
“你好,我是本城时尚杂志的采编,我想找一下你们这儿的负责人。”月月推开闭合着的玻璃大门,走进去向里面的一个管理员模样的人说道。
“你从这上二楼,过道的最后一间主任办公室就是。”那个人向左边的楼梯口伸了一下手。
谢过那位管理人员,月月便上了二楼,走到最后一间办公室,门牌上正写有“主任办公室”的字样。于是,她抬手轻轻地敲了两下门。
“进来。”里面响起一个浑厚的男中音。
月月应声推门而入,见里面坐着两个人,凭她的眼力判断,坐在窗下的那个身着青色西装的中年男人便是主任。
“您有事吗?”坐在主任对面的另一位稍显岁数的男人抬眼看着进来的人。
“你好,我是本城时尚杂志社的采编秦月月,这是我的采访工作证。”秦月月落落大方地走到那两人的办公桌前,向他们出示了自己的证件。
“哦,记者同志,请坐。”岁数大一点的男人向月月客气地让坐:“请问秦记者,你要采访什么?”
“我想请问一下,您是......”月月在一旁的沙发上坐定,然后从容地向那人问道。
“哦,”那人又哦了一声,即而回答:“你可以叫我老朱,他是我们居委会的唐主任。”伸手朝对面着西装的男人介绍道。
着西装的男人也正在关注着进门来的这位自称是杂志社采编的美女记者,听老朱这么一介绍,也朝月月点了下头:“你好,请问你需要采访有关哪方面的内容?”
“是这样,我们时尚杂志社前一期刊登出了一篇‘我们向献血者致敬’的文章。”说着,月月从随身的挎包里取出最新一刊的时尚杂志,翻到第一页头版头条,起身放到桌上供两位男士观看。即而又道:“这篇文章刊出来之后社会反应很好,所以我们想再继续追踪采访,报道一下这方面更具体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