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虽然失火,但是似乎影响不大,反而是让城外的吴汉又感到了更多的压力;那便是因为此番大火,城中的百姓对吴汉的军队心生敌意,许多纷纷加入了朱鲔的军队中,一起与他们对抗吴汉所带领的汉军。本来这城中的朱鲔所带领的军队是并不受百姓们喜欢的,但是此番吴汉采用火攻的方式,可谓是激起民愤,反而是让他们变得更加的团结起来,人数也是不断的增多。这下也是给他们的攻城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说来,洛阳城三面开放,一面傍山,如今想要打开一面都十分困难,更何谈打开三面,如此连续半月有余,吴汉派大军连续攻城不下数十次,可惜最终皆是无功而返。
如此这般情况,冯异忙建议吴汉,“眼下既然攻城不利,我们就继续围困,他们与我们不同,城中还有许多百姓,时间久了,粮草不足,必定会有骚乱,那时军心不稳,我们再乘虚而入!”
“看来当下也只能如此了。”吴汉很是愧疚,随后他又修书一封派人送回长安呈于刘秀。
看过书信后,刘秀不禁皱起眉头。
“陛下,可是前方战况不佳?”邓禹忙问道。
刘秀点头道,“是啊,连续半个多月攻城不下,而且还造成了不小的损失,看来这洛阳城的确是一块儿‘难啃’的骨头啊!”
邓禹想了想,“若是如此,不如我们再派去些人手相助,毕竟人多力量大,多条计策也多条出路。”
转念思考片刻,刘秀点头道,“也罢,传朕旨意命大司空王梁、建义大将军朱祐随朕前往助战,务必将洛阳城拿下!”
王梁、朱祐接到圣旨后立即准备行囊等候第二天与刘秀一同前往离开。
数日后,刘秀带着王梁、朱祐已然赶到军中,吴汉将此番的情况尽数报告给了刘秀。
仔细查看过后,刘秀道,“现在伤亡怎样?”
吴汉道,“目前军中轻伤两万多人,重伤七千余人,死亡三千余人!”
刘秀叹道,“无论是这些受伤的还是阵亡的将士,我们此番都必须要拿下这座城池,不能让他们的鲜血白流。”话毕,当即又问,“王梁、朱祐,当下形势,你们二人有何见解?”
王梁道,“当下既然我们已经选择围困,那么最好就不要再轻举妄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朱祐则是道,“臣与王大人意见相同,只是这样下去并非长久之计,若是可以,我们可以适当采取些许的计谋,让他们产生嫌隙,这样只要他们内部矛盾被激化,那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消灭他们。”
刘秀很赞同朱祐的观点,“朱爱卿所言甚是,只是眼下双方战事吃紧,警备性都很强,此时派人前去定会被发现无疑,故此事也只能暂时搁置,静候佳音了。”
很快,又是半个多月过去了,此时距离洛阳被围困已经过去一个月有余,尽管连连防守成功,可是长此以往,城中将士们都很担心一旦粮草不足,那到时即将面临的问题就会更多,遂城中军心也变得摇摇欲坠,当中已经有人产生了逃离的心理,当中最高的,自然是以上东门坚镡为首的一批人,这队人又两千之多。尽管人数上并不算多,然他们所负责的上东门可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所在。
“老大,咱们再这么被围困下去,早晚有一天不被打死,也得被饿死啊!”
“是啊,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啊,整天这么担惊受怕的,日子过的真累。”
“谁说不是呢,我这腿上次受了伤还没好呢,又得上去守着,唉,这条老命算是要交代在这了……”
一群人围绕着坚镡而坐,属下的抱怨之声不断的在他的耳边萦绕着,这不禁让他的内心很是纠结;其实这个坚镡当初本是王匡的手下,后来因一次外出作战时决策的失误,导致他的手下尽数被杀,王匡一怒之下决定杀了他,要不是朱鲔求情,恐怕他早已经死了。可眼下他看到自己的手下整日没日没夜的守着城,许许多多都已经是满身伤痕,但是却被逼着不得不去守城,而此刻的洛阳城其实早已经是一座孤城,既没有援军,也没有盟友,这样苦苦的守着根本毫无意义可言。于是,他顿时心生他意,当晚,他将上东门城头的将士尽数换成自己的属下,然后又以绳索缠在腰间,缓缓的被吊下城池后,悄悄的赶到了对面的汉军大营,面见了吴汉。
听闻消息后,吴汉立即召集众将,并命人将其带了进来。
“大帅、各位将军,经过这些日子的连续作战,我的那些属下已然是伤亡过半,其实我知道洛阳城早已经被孤立了,再守下去也是没有任何的意义,身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将士,我不想看着我的那些兄弟们为了这场没有意义的战争而送了性命,所以,特前来向大帅投诚。”坚镡说的声泪俱下,让人看了不禁为之动容。
吴汉听了很是高兴,忙来到跟前将他扶起,“你能够这样想真的是太好了,那不知你有何打算呢?”
坚镡道,“明日四更时分,大帅可让一支队伍悄悄来到上东门,我会亲自命人打开城门,到时候我会提前将准备好的衣物拿出来给他们换上,然后我们再找机会杀入郡守府衙,把那朱鲔杀了,只要我们秘不发丧,就不会有人知道,到时候你们带着大军趁着夜色冲进城中,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听到这计划,早已经按捺不住的朱祐立即道,“那这先锋就由末将来做吧!”
吴汉当即答应了下来。
既然已经谋划完毕,坚镡自然也得悄悄的赶回城去。
就在坚镡赶回城中后,恰巧碰到朱鲔的副官正在对城楼之上的士兵进行查岗,虽说现在敌人没有进攻,但是依旧不能松懈。
检查到上东门的时候,忽然那副官发现这里的士兵都是坚镡的人,他很是奇怪,立即来到门房当中查看牌子,发现坚镡的人乃是五更时分的岗,想不到他们现在就都上来了,这不禁让人倍感奇怪,遂立即返回府上,将此事报告给朱鲔。
(本章完)
说来,洛阳城三面开放,一面傍山,如今想要打开一面都十分困难,更何谈打开三面,如此连续半月有余,吴汉派大军连续攻城不下数十次,可惜最终皆是无功而返。
如此这般情况,冯异忙建议吴汉,“眼下既然攻城不利,我们就继续围困,他们与我们不同,城中还有许多百姓,时间久了,粮草不足,必定会有骚乱,那时军心不稳,我们再乘虚而入!”
“看来当下也只能如此了。”吴汉很是愧疚,随后他又修书一封派人送回长安呈于刘秀。
看过书信后,刘秀不禁皱起眉头。
“陛下,可是前方战况不佳?”邓禹忙问道。
刘秀点头道,“是啊,连续半个多月攻城不下,而且还造成了不小的损失,看来这洛阳城的确是一块儿‘难啃’的骨头啊!”
邓禹想了想,“若是如此,不如我们再派去些人手相助,毕竟人多力量大,多条计策也多条出路。”
转念思考片刻,刘秀点头道,“也罢,传朕旨意命大司空王梁、建义大将军朱祐随朕前往助战,务必将洛阳城拿下!”
王梁、朱祐接到圣旨后立即准备行囊等候第二天与刘秀一同前往离开。
数日后,刘秀带着王梁、朱祐已然赶到军中,吴汉将此番的情况尽数报告给了刘秀。
仔细查看过后,刘秀道,“现在伤亡怎样?”
吴汉道,“目前军中轻伤两万多人,重伤七千余人,死亡三千余人!”
刘秀叹道,“无论是这些受伤的还是阵亡的将士,我们此番都必须要拿下这座城池,不能让他们的鲜血白流。”话毕,当即又问,“王梁、朱祐,当下形势,你们二人有何见解?”
王梁道,“当下既然我们已经选择围困,那么最好就不要再轻举妄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朱祐则是道,“臣与王大人意见相同,只是这样下去并非长久之计,若是可以,我们可以适当采取些许的计谋,让他们产生嫌隙,这样只要他们内部矛盾被激化,那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消灭他们。”
刘秀很赞同朱祐的观点,“朱爱卿所言甚是,只是眼下双方战事吃紧,警备性都很强,此时派人前去定会被发现无疑,故此事也只能暂时搁置,静候佳音了。”
很快,又是半个多月过去了,此时距离洛阳被围困已经过去一个月有余,尽管连连防守成功,可是长此以往,城中将士们都很担心一旦粮草不足,那到时即将面临的问题就会更多,遂城中军心也变得摇摇欲坠,当中已经有人产生了逃离的心理,当中最高的,自然是以上东门坚镡为首的一批人,这队人又两千之多。尽管人数上并不算多,然他们所负责的上东门可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所在。
“老大,咱们再这么被围困下去,早晚有一天不被打死,也得被饿死啊!”
“是啊,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啊,整天这么担惊受怕的,日子过的真累。”
“谁说不是呢,我这腿上次受了伤还没好呢,又得上去守着,唉,这条老命算是要交代在这了……”
一群人围绕着坚镡而坐,属下的抱怨之声不断的在他的耳边萦绕着,这不禁让他的内心很是纠结;其实这个坚镡当初本是王匡的手下,后来因一次外出作战时决策的失误,导致他的手下尽数被杀,王匡一怒之下决定杀了他,要不是朱鲔求情,恐怕他早已经死了。可眼下他看到自己的手下整日没日没夜的守着城,许许多多都已经是满身伤痕,但是却被逼着不得不去守城,而此刻的洛阳城其实早已经是一座孤城,既没有援军,也没有盟友,这样苦苦的守着根本毫无意义可言。于是,他顿时心生他意,当晚,他将上东门城头的将士尽数换成自己的属下,然后又以绳索缠在腰间,缓缓的被吊下城池后,悄悄的赶到了对面的汉军大营,面见了吴汉。
听闻消息后,吴汉立即召集众将,并命人将其带了进来。
“大帅、各位将军,经过这些日子的连续作战,我的那些属下已然是伤亡过半,其实我知道洛阳城早已经被孤立了,再守下去也是没有任何的意义,身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将士,我不想看着我的那些兄弟们为了这场没有意义的战争而送了性命,所以,特前来向大帅投诚。”坚镡说的声泪俱下,让人看了不禁为之动容。
吴汉听了很是高兴,忙来到跟前将他扶起,“你能够这样想真的是太好了,那不知你有何打算呢?”
坚镡道,“明日四更时分,大帅可让一支队伍悄悄来到上东门,我会亲自命人打开城门,到时候我会提前将准备好的衣物拿出来给他们换上,然后我们再找机会杀入郡守府衙,把那朱鲔杀了,只要我们秘不发丧,就不会有人知道,到时候你们带着大军趁着夜色冲进城中,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听到这计划,早已经按捺不住的朱祐立即道,“那这先锋就由末将来做吧!”
吴汉当即答应了下来。
既然已经谋划完毕,坚镡自然也得悄悄的赶回城去。
就在坚镡赶回城中后,恰巧碰到朱鲔的副官正在对城楼之上的士兵进行查岗,虽说现在敌人没有进攻,但是依旧不能松懈。
检查到上东门的时候,忽然那副官发现这里的士兵都是坚镡的人,他很是奇怪,立即来到门房当中查看牌子,发现坚镡的人乃是五更时分的岗,想不到他们现在就都上来了,这不禁让人倍感奇怪,遂立即返回府上,将此事报告给朱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