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翰的这一声“嫂子”,将梁玉琢结结实实吓了一跳。
但她很快就弄清楚了钟赣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到底是什么性格。说白了,不过是个正准备脱离中二期的少年。或者,十□□岁的这个年纪,在大雍已经不能称之为少年,而是青年了。
钟翰并没有像梁玉琢想象中的那样,一上来就给她一个下马威。反倒是恭恭敬敬地喊了嫂子,还请她落座聊了几句。
言谈中,梁玉琢很快发现,钟翰其实对钟赣,充满了某种程度上的崇拜。尽管是同父异母,关系也并不亲密,可从小生活在别人议论下的钟翰,对被父亲疏远,母亲嫉恨的兄长充满了敬意。只是这股子敬意,压在心底,并没有流露出来,只在同她说话时,忍不住多问了几句关于钟赣的事情,眼底是想藏却有些藏不住的期盼。
梁玉琢想想如今还在下川村的二郎,再看看跟前的钟翰,只觉得这孩子也有趣的很。于是乎,说话时,也忍不住亲切了起来。
饶是如此,对梁玉琢而言,她更好奇地仍旧是那个叫汤殊的青年。
同样都姓汤,容貌上还有那几分的相似,叫她如何不把这个青年同汤九爷联系到一起。
好不容易送走了这帮小祖宗,梁玉琢一个转身,就撞见了不知何时已经和赵巩回来的汤九爷。
九爷就站在身后,半边身子被门挡着,目光远远注视着骑马远走的汤殊。
青年身姿挺拔,坐在枣红大马上,面上还挂着洒脱的笑意,走远了还回头看了两眼衡楼。也不知他有没有看见汤九爷,梁玉琢远远觉得青年似乎皱了皱眉头,却很快又回过头去,同并行的钟翰说着什么话。
“九爷,那是你的……”
“是我兄长的孙子。一晃眼,都这么大了……”
最后的声音化作一声叹息,带着百般过往,缓缓地落入尘。
汤九爷的出身,极其显赫。
他行九,本名汤允,字献生。头上还有八个同父异母或同父同母的兄长,底下也有其他弟弟妹妹。如若再算上分家的那些堂兄弟,汤氏一族可谓是香火兴旺。
汤氏本是前朝世族,族中出过多位一品大员,也出过皇后贵妃。前朝末位皇帝戎顺帝的身上就流淌着一半汤氏血脉,尽管如此,当年□□皇帝领兵于楠山大败戎顺帝时,为□□皇帝充当先锋的便是汤氏一族的子弟。
其中就有汤九爷的手足兄弟。
□□皇帝登基称帝后,保留了汤氏的满门荣耀,并允诺他们可世袭爵位。那时,汤氏为了□□皇帝的大业,多位子孙战死沙场,其中就有汤九爷的手足兄弟。
汤氏本家的这个定国侯从战死的汤九爷大哥身上,直直落到了汤六郎的头上。
如果说汤九爷是汤氏的一朵奇葩,汤六郎就更像是从外头捡来的孩子。
作为本家嫡出子,汤六郎不似其余兄弟,能文能武,他生性怯弱,如果不是头顶上嫡出的兄长皆已战死,大概等三辈子也轮不到他当这个侯爷。然而,有当时娶妻生子后,却一心只扑在灯笼上的九爷作对比,汤六郎实在是一位守成的侯爷的不二人选。
也因此,那年不过才三十余岁的汤九爷,烧了汤氏准备进贡给皇帝的贡灯后,汤六郎心惊胆战,惧怕汤氏一族因此出事,直接把九爷及其妻儿逐出门去。
哪怕事后,在烧毁的贡灯里发现了足以满门抄斩的东西,汤六郎也始终不敢找回汤九爷,反而将事情推诿到了他的身上,为汤氏满门求得了苟且的机会。
比起特立独行,不愿从仕的弟弟,他更愿意保全自己和那些能够为汤氏带来荣华的族人。
而这一驱逐,就过去了许多年。对盛京里的所有人来说,汤氏的那位九郎早已因为谋反不成自刎而死了,就连汤氏的小辈们也忘记了当年族中还有这么一位乖张的长辈。
“我本不打算回京。”
这是汤九爷第一次同梁玉琢讲起自己的事。锦衣卫能查到很多事,可只要顶上那一位不去过问,他们也不会主动把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说出来。更何况,钟赣那人看着冷面冷心,实则是个再妥当不过的人,念在梁玉琢的面上,并未将当年涉及谋反明明已经死了却分明还活着的他的存在告诉任何人。汤九爷知道,梁玉琢如今对自己的身份已经产生怀疑,终于决定不再继续隐瞒。
“当初我被赶住家门,妻儿都陪在身边,因为逼得急,除了一些零星的首饰和盘缠,我们什么也没带。当时我的两个儿子已经快成年,两个儿媳都怀着孩子,还有一个长孙刚两岁。”汤九爷说起这些时,满眼怀念,然而梁玉琢的心底却没来由觉得悲凉。
当初离开盛京,也算是一家人同甘共苦,可兜兜转转到最后在下川村叫她遇上时,废园之中,只有不过才五十多岁,却已经满头华发的汤九爷。
他的妻子,他的儿子儿媳,还有小小的乖孙……都不在身边。
“从盛京出来,我们原本打算去陪都。然而那年陪都地动,大儿媳死在了那里。我们又去了临城,长孙染上天花。又过几年,我的两个儿子去从军,结果遇上了营啸,俩人……都死在了发疯的兵士手里……消息传回来后,小儿媳投缳自杀,两个孙子也受到了惊吓,我夫人……我那婆娘从此一病不起。”
汤九爷越说,声音越颤。梁玉琢有些不忍再听,就连从始至终都沉默地坐在边上的赵巩,也忍不住劝他伤心事不要再提,可汤九爷却摆了摆手。
“人老了,有些事藏在心里头反倒容易憋出病来。我婆娘走了之后,我就一直在熬日子。我想过死,可死都不怕了,为什么却不能活。我还盼着有一天,能堂堂正正回盛京,也许那时候,汤氏已经落寞了。什么世族,到头来不过是依附着皇帝过日子的狗罢了。”
汤九爷还有些话没同梁玉琢说。他很想问问跟前的丫头,问问她是不是也是穿越的,问问她来自几几年,知不知道一个同样姓汤,叫汤允的他的家人怎么样了。
可最后,他到底没有去问这些。他们已经留在了这个世界,只等着百年后睁开眼看一看,是去了阴曹地府,还是回到了父母身边。
“我这次回来,是来拿回被抢走的东西的。”
“什么……东西?”
梁玉琢以为,汤九爷要的或许是定国侯的爵位,可他却长长叹了口气,说:“他们拿了我婆娘的嫁妆。别的可以不要,她的嫁妆不能丢。”最后的声音,轻若蚊吟,却透着沉沉的眷念,“丢了她要不理我哩。”
和梁玉琢这边情况截然相反的,是从衡楼出来后各自回府的那群小祖宗。汤殊有没有瞧见汤九爷,这事另说,单说钟翰这边,骑着马回了开国侯府,前头侍奉的仆役就赶紧迎了上来,更有早就候着的丫鬟,见人回来,忙道夫人要见他。
钟翰如今满脑子想的还是衡楼里的那几道菜,还有那位能说会道的未来大嫂,得知母亲要见他,忙回院子里换了身衣裳,这才不急不慢地去见她。
马氏膝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对钟翰从小就宠爱有加,愣是将这个儿子养成了小霸王。可饶是如此,马氏丝毫不如,小霸王面上瞧着对离府的长兄不屑一顾,心里却崇拜不已。
“你今日又跑去了哪里?”见钟翰面带喜色,马氏忍不住打趣,“难不成在外头遇上了哪家小姐?快说说,阿娘好去提亲。”
钟翰尚未娶妻,院子里只有几个上不得台面的通房,容貌倒是好,可惜出身太低,马氏隔三差五就要敲打敲打生怕蛊惑了宝贝儿子。这要是上个街遇见了哪个大家闺秀,她倒是乐意去提个亲。即便不是大户人家出身,那先说定了等正妻进门后再抬来做妾也是可以的。
钟翰自然晓得马氏心里在想些什么。可他对婚事一点儿都不着急,嘴上没好气地回道:“没瞧见什么小姐,就是去了趟衡楼,见了见跟那人提亲的姑娘。”
梁玉琢的年纪比钟翰要小上几岁,在衡楼他能自在地喊几声嫂子,可到了马氏面前,他当即就改了口:“那厨娘生得不错,手艺也好,难怪能叫那人欢喜……”
“呸,什么欢喜。”想起当初被自己派去下川村,却被捆着送回来的婆子,马氏一阵咬牙,“那就是个乡下丫头,嘴巴可利索了。”
见钟翰皱眉,马氏伸手抓着他的胳膊,担忧道:“你去见她做什么?那个丫头有没有欺负你?我可是听说她连家里的长辈都能抡起扫帚打下去!”
自那日马娇娘的事闹大了之后,马氏就被钟轶给冷落了下来。回回下朝,除了吃饭,钟轶绝不会出现在她的面前,即便是入了夜,也宿在侍妾的房里。哪怕马氏拿钟翰当了几次借口,都不曾叫钟轶往自己面前站上一站。
于是不过几天功夫,马氏就觉得钟赣那事她是真管不着了。爱娶就娶吧,反正门第低了丢人现眼的不是她,进了门哪怕不住在一个宅子里,她这个做婆婆的多的是磋磨媳妇的手段,不怕拿捏不住那个乡下来的丫头片子。
可即便如此,得知宝贝儿子跑去见了梁玉琢,马氏心里头仍然一阵慌:“你可少去见她!你得好好的,等那人成了亲,娶了没门第的媳妇,遭今上厌弃后,阿娘就让你阿爹进宫给你请世子去!”
她越看儿子越觉得宝贝。这个让她偷偷怀上,又冒险生下的儿子,虽然背负了风言风语,可嘴皮子上的那些话说了又有什么关系,世子之位才是最重要的。
等成了世子,离继承侯位也就不远了。
钟翰最是瞧不得他娘满眼谋算的样子。他一方面觉得后院里的那些女人卑躬屈膝,只盼着能让夫君垂帘的模样看多了心底生厌,另一方面却又觉得像他娘这样工于心计的高门大户的夫人,更令人反感。每每到这种时候,他就觉得有必要找别的话题,躲开他娘藏不住贪欲的眼。
“阿爹还未回府?”
像是被儿子这么一问才想起事来,马氏随口答道:“可能路上耽搁了,按理这个时辰是该回来了……”
话音还没落下,门外一路传来下人的问安声,等马氏和钟翰抬起头来,只见钟轶铁青着脸进了门,手里还握着一个黄色的卷轴。
是圣旨。
马氏只顾得着他手里的圣旨,压根没去细看丈夫的脸色,急道:“难不成这是封翰儿为世子的……”
“今上赐婚景吾,明年开春即让景吾同那个梁家姑娘成亲。”
马氏愣怔。钟翰的脸上却流露出了羡慕。
“夫人,”钟轶蹙眉,“明日起,还请夫人为这门亲事做好准备。”
但她很快就弄清楚了钟赣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到底是什么性格。说白了,不过是个正准备脱离中二期的少年。或者,十□□岁的这个年纪,在大雍已经不能称之为少年,而是青年了。
钟翰并没有像梁玉琢想象中的那样,一上来就给她一个下马威。反倒是恭恭敬敬地喊了嫂子,还请她落座聊了几句。
言谈中,梁玉琢很快发现,钟翰其实对钟赣,充满了某种程度上的崇拜。尽管是同父异母,关系也并不亲密,可从小生活在别人议论下的钟翰,对被父亲疏远,母亲嫉恨的兄长充满了敬意。只是这股子敬意,压在心底,并没有流露出来,只在同她说话时,忍不住多问了几句关于钟赣的事情,眼底是想藏却有些藏不住的期盼。
梁玉琢想想如今还在下川村的二郎,再看看跟前的钟翰,只觉得这孩子也有趣的很。于是乎,说话时,也忍不住亲切了起来。
饶是如此,对梁玉琢而言,她更好奇地仍旧是那个叫汤殊的青年。
同样都姓汤,容貌上还有那几分的相似,叫她如何不把这个青年同汤九爷联系到一起。
好不容易送走了这帮小祖宗,梁玉琢一个转身,就撞见了不知何时已经和赵巩回来的汤九爷。
九爷就站在身后,半边身子被门挡着,目光远远注视着骑马远走的汤殊。
青年身姿挺拔,坐在枣红大马上,面上还挂着洒脱的笑意,走远了还回头看了两眼衡楼。也不知他有没有看见汤九爷,梁玉琢远远觉得青年似乎皱了皱眉头,却很快又回过头去,同并行的钟翰说着什么话。
“九爷,那是你的……”
“是我兄长的孙子。一晃眼,都这么大了……”
最后的声音化作一声叹息,带着百般过往,缓缓地落入尘。
汤九爷的出身,极其显赫。
他行九,本名汤允,字献生。头上还有八个同父异母或同父同母的兄长,底下也有其他弟弟妹妹。如若再算上分家的那些堂兄弟,汤氏一族可谓是香火兴旺。
汤氏本是前朝世族,族中出过多位一品大员,也出过皇后贵妃。前朝末位皇帝戎顺帝的身上就流淌着一半汤氏血脉,尽管如此,当年□□皇帝领兵于楠山大败戎顺帝时,为□□皇帝充当先锋的便是汤氏一族的子弟。
其中就有汤九爷的手足兄弟。
□□皇帝登基称帝后,保留了汤氏的满门荣耀,并允诺他们可世袭爵位。那时,汤氏为了□□皇帝的大业,多位子孙战死沙场,其中就有汤九爷的手足兄弟。
汤氏本家的这个定国侯从战死的汤九爷大哥身上,直直落到了汤六郎的头上。
如果说汤九爷是汤氏的一朵奇葩,汤六郎就更像是从外头捡来的孩子。
作为本家嫡出子,汤六郎不似其余兄弟,能文能武,他生性怯弱,如果不是头顶上嫡出的兄长皆已战死,大概等三辈子也轮不到他当这个侯爷。然而,有当时娶妻生子后,却一心只扑在灯笼上的九爷作对比,汤六郎实在是一位守成的侯爷的不二人选。
也因此,那年不过才三十余岁的汤九爷,烧了汤氏准备进贡给皇帝的贡灯后,汤六郎心惊胆战,惧怕汤氏一族因此出事,直接把九爷及其妻儿逐出门去。
哪怕事后,在烧毁的贡灯里发现了足以满门抄斩的东西,汤六郎也始终不敢找回汤九爷,反而将事情推诿到了他的身上,为汤氏满门求得了苟且的机会。
比起特立独行,不愿从仕的弟弟,他更愿意保全自己和那些能够为汤氏带来荣华的族人。
而这一驱逐,就过去了许多年。对盛京里的所有人来说,汤氏的那位九郎早已因为谋反不成自刎而死了,就连汤氏的小辈们也忘记了当年族中还有这么一位乖张的长辈。
“我本不打算回京。”
这是汤九爷第一次同梁玉琢讲起自己的事。锦衣卫能查到很多事,可只要顶上那一位不去过问,他们也不会主动把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说出来。更何况,钟赣那人看着冷面冷心,实则是个再妥当不过的人,念在梁玉琢的面上,并未将当年涉及谋反明明已经死了却分明还活着的他的存在告诉任何人。汤九爷知道,梁玉琢如今对自己的身份已经产生怀疑,终于决定不再继续隐瞒。
“当初我被赶住家门,妻儿都陪在身边,因为逼得急,除了一些零星的首饰和盘缠,我们什么也没带。当时我的两个儿子已经快成年,两个儿媳都怀着孩子,还有一个长孙刚两岁。”汤九爷说起这些时,满眼怀念,然而梁玉琢的心底却没来由觉得悲凉。
当初离开盛京,也算是一家人同甘共苦,可兜兜转转到最后在下川村叫她遇上时,废园之中,只有不过才五十多岁,却已经满头华发的汤九爷。
他的妻子,他的儿子儿媳,还有小小的乖孙……都不在身边。
“从盛京出来,我们原本打算去陪都。然而那年陪都地动,大儿媳死在了那里。我们又去了临城,长孙染上天花。又过几年,我的两个儿子去从军,结果遇上了营啸,俩人……都死在了发疯的兵士手里……消息传回来后,小儿媳投缳自杀,两个孙子也受到了惊吓,我夫人……我那婆娘从此一病不起。”
汤九爷越说,声音越颤。梁玉琢有些不忍再听,就连从始至终都沉默地坐在边上的赵巩,也忍不住劝他伤心事不要再提,可汤九爷却摆了摆手。
“人老了,有些事藏在心里头反倒容易憋出病来。我婆娘走了之后,我就一直在熬日子。我想过死,可死都不怕了,为什么却不能活。我还盼着有一天,能堂堂正正回盛京,也许那时候,汤氏已经落寞了。什么世族,到头来不过是依附着皇帝过日子的狗罢了。”
汤九爷还有些话没同梁玉琢说。他很想问问跟前的丫头,问问她是不是也是穿越的,问问她来自几几年,知不知道一个同样姓汤,叫汤允的他的家人怎么样了。
可最后,他到底没有去问这些。他们已经留在了这个世界,只等着百年后睁开眼看一看,是去了阴曹地府,还是回到了父母身边。
“我这次回来,是来拿回被抢走的东西的。”
“什么……东西?”
梁玉琢以为,汤九爷要的或许是定国侯的爵位,可他却长长叹了口气,说:“他们拿了我婆娘的嫁妆。别的可以不要,她的嫁妆不能丢。”最后的声音,轻若蚊吟,却透着沉沉的眷念,“丢了她要不理我哩。”
和梁玉琢这边情况截然相反的,是从衡楼出来后各自回府的那群小祖宗。汤殊有没有瞧见汤九爷,这事另说,单说钟翰这边,骑着马回了开国侯府,前头侍奉的仆役就赶紧迎了上来,更有早就候着的丫鬟,见人回来,忙道夫人要见他。
钟翰如今满脑子想的还是衡楼里的那几道菜,还有那位能说会道的未来大嫂,得知母亲要见他,忙回院子里换了身衣裳,这才不急不慢地去见她。
马氏膝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对钟翰从小就宠爱有加,愣是将这个儿子养成了小霸王。可饶是如此,马氏丝毫不如,小霸王面上瞧着对离府的长兄不屑一顾,心里却崇拜不已。
“你今日又跑去了哪里?”见钟翰面带喜色,马氏忍不住打趣,“难不成在外头遇上了哪家小姐?快说说,阿娘好去提亲。”
钟翰尚未娶妻,院子里只有几个上不得台面的通房,容貌倒是好,可惜出身太低,马氏隔三差五就要敲打敲打生怕蛊惑了宝贝儿子。这要是上个街遇见了哪个大家闺秀,她倒是乐意去提个亲。即便不是大户人家出身,那先说定了等正妻进门后再抬来做妾也是可以的。
钟翰自然晓得马氏心里在想些什么。可他对婚事一点儿都不着急,嘴上没好气地回道:“没瞧见什么小姐,就是去了趟衡楼,见了见跟那人提亲的姑娘。”
梁玉琢的年纪比钟翰要小上几岁,在衡楼他能自在地喊几声嫂子,可到了马氏面前,他当即就改了口:“那厨娘生得不错,手艺也好,难怪能叫那人欢喜……”
“呸,什么欢喜。”想起当初被自己派去下川村,却被捆着送回来的婆子,马氏一阵咬牙,“那就是个乡下丫头,嘴巴可利索了。”
见钟翰皱眉,马氏伸手抓着他的胳膊,担忧道:“你去见她做什么?那个丫头有没有欺负你?我可是听说她连家里的长辈都能抡起扫帚打下去!”
自那日马娇娘的事闹大了之后,马氏就被钟轶给冷落了下来。回回下朝,除了吃饭,钟轶绝不会出现在她的面前,即便是入了夜,也宿在侍妾的房里。哪怕马氏拿钟翰当了几次借口,都不曾叫钟轶往自己面前站上一站。
于是不过几天功夫,马氏就觉得钟赣那事她是真管不着了。爱娶就娶吧,反正门第低了丢人现眼的不是她,进了门哪怕不住在一个宅子里,她这个做婆婆的多的是磋磨媳妇的手段,不怕拿捏不住那个乡下来的丫头片子。
可即便如此,得知宝贝儿子跑去见了梁玉琢,马氏心里头仍然一阵慌:“你可少去见她!你得好好的,等那人成了亲,娶了没门第的媳妇,遭今上厌弃后,阿娘就让你阿爹进宫给你请世子去!”
她越看儿子越觉得宝贝。这个让她偷偷怀上,又冒险生下的儿子,虽然背负了风言风语,可嘴皮子上的那些话说了又有什么关系,世子之位才是最重要的。
等成了世子,离继承侯位也就不远了。
钟翰最是瞧不得他娘满眼谋算的样子。他一方面觉得后院里的那些女人卑躬屈膝,只盼着能让夫君垂帘的模样看多了心底生厌,另一方面却又觉得像他娘这样工于心计的高门大户的夫人,更令人反感。每每到这种时候,他就觉得有必要找别的话题,躲开他娘藏不住贪欲的眼。
“阿爹还未回府?”
像是被儿子这么一问才想起事来,马氏随口答道:“可能路上耽搁了,按理这个时辰是该回来了……”
话音还没落下,门外一路传来下人的问安声,等马氏和钟翰抬起头来,只见钟轶铁青着脸进了门,手里还握着一个黄色的卷轴。
是圣旨。
马氏只顾得着他手里的圣旨,压根没去细看丈夫的脸色,急道:“难不成这是封翰儿为世子的……”
“今上赐婚景吾,明年开春即让景吾同那个梁家姑娘成亲。”
马氏愣怔。钟翰的脸上却流露出了羡慕。
“夫人,”钟轶蹙眉,“明日起,还请夫人为这门亲事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