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真是越来越佩服杨家的这位家主了,居然能把所有闲置的资源全部用上,一丁点的浪费都没有,竟然连老人和孩子也不放过,让这些老弱发挥余热,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
如此精明和善于算计的人,在整个大唐只怕都不是很多,别人就算精明也不能算计的如此精妙,更没有能力维持如此平和的局面,甚至让很多被剥削的佃农感恩戴德,心中毫无怨恨。
这种既要盘剥别人,同时还能让人感恩戴德的做法是非常高明的,这说明这位家主深谙驭人之道,是一个不简单的人,他知道如何能拿捏佃农,如何能在拿捏佃农,让佃农一直为他服务的同时,还能对他感恩戴德,至少,不会那么讨厌他。
这里面既有威慑的成分,也有依赖和照顾,当然,还有与周边佃农的对比,以及一些说不清的现实问题。
一个地主将自己的粮食全部分给佃农,未必能得到佃农的感谢,甚至还有可能会引起仇恨,而一个地主盘剥和控制佃农,有时候反而能让佃农服服帖帖,心中不敢有丝毫的怨恨,这就是所谓的手段,有手段的人就算欺负人也能让人觉得有到底,而一个没有手段的人,就算处处为人着想,还很有可能会得罪人。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有的人发财了之后,家乡的村民挨个找过来借钱,借出去一大堆的钱,就没有一个还钱的,而且,还会觉得别人给的太少了,应该给更多一些才是,处处为乡亲百姓,却一点也不落好,这就是一种悲哀,不了解人性的贪婪。
而很多人发财了之后,是不会马上返回家乡的,为的就是避免花钱不讨好,花费了大量好心和钱财,最终却让人嫉恨,这样就太得不偿失了,而就算照顾家乡邻居,一般也通过不接触和少接触来做好事,避免长期接触引起怨恨,毕竟,发财之后,与之前的邻居就不属于同一阶级了,是不可能再回到之前的状态了,哪怕之前关系再好也没有用。
古代的王者都是自称寡人的,因为地位高了之后,为了维持这份地位,就必须要做孤家寡人,否则,自己的王者之位就很有可能会失去,太考虑感情,很多政令就没法正常执行,这会极大的危害一个王国的正常运转,变成孤家寡人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总之,要想更好的驭下,就必须有足够好的手段,一种让人虽有不满,但却无可奈何不得不接受的手段,这种手段既不能太强硬,同时也不能太软弱,要适合而止。
比如,曾经有一个很贫穷的地区,百姓几乎没有收入,除了农忙时节,大部分时间就是没事散步晒太阳,过着非常贫苦的生活。
有一天来了一个工坊,征召这些无事可做的百姓干活,给予一定的报酬,这些百姓刚开始的时候,自然是非常高兴了,干活就有额外收入了,就能有钱买东西了,可不久之后,他们听说这个工坊在别的地区工资是这里的两三倍,顿时就感觉自己被剥削了,于是就闹了起来。
可这些无知的百姓哪里会知道,这个地区太闭塞了,交通运输不方便,生产的成本太高了,若是工资与外面一样就亏本了,之所以建在这里就是为了节约成本,在无可奈何之下,工坊主人只能被迫选择关闭工坊,离开了这个闭塞的村落。
如此,这些原本打算多拿一倍报酬的百姓,一下子就傻眼了,工坊关闭之后,他们又回到了那个农闲时节晒太阳的生活,收入一夜回到解放前,对于如此境况,他们自然是有些后悔的,不过,后悔也是无用,工坊已经撤走了,他们也只能无奈的叹息,叹息几个月之后,几个脸皮厚的村民又跑去找工坊的主人,向人家提出再次开办工坊的要求,并表示这一次绝对不会再闹事了,一定好好干活。
经历过一次教训的工坊主人,自然不敢轻易答应,不过,只要有挣钱的机会,那还是要考虑一下的,但之前的建设和撤厂额外消耗了不少资金,工坊闹腾的时候也产生了不少损失,总之,他也算是损失惨重,若是这些村民不守信用,再来一次闹腾,那就真的够他们受的了,所以,他只能提出让村民弥补之前的损失,否则不会考虑再次建设工坊。
这个要求着实不低,但村民们意识到错误之后,也只能咬牙答应了,他们提出可以免费干活几个月,以弥补之前闹腾给工坊造成的损失,之后的工资也是与之前一样,只要工坊能够重新回来,他们愿意接受这个比较低的工资。
如此折腾岂不是犯贱么,难道这些百姓都是坏人,都是十足的刁民,不是的,这些百姓都是普通人,并不是什么坏人,也不是什么刁民,他们之所以会如此折腾,完全就是无知导致的,也就是看不清自己所处的位置,看不清自己所拥有的能力,容易被少数别有用心之人鼓动,不经过打击是无法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若要驾驭这样的普通百姓,就必须要使点小手段,要时不时的打击一下,打一巴掌给块糖,就是最好的驾驭手段,要让他们明白自己需要付出多少,能得到多少利益。
就比如杨家的牛车运输队,以每天两顿饱饭的前提,让老弱过来驾车,若是这些老弱不同意,那就只能在家里闲逛,不但没有任何收入,还浪费家里的粮食,去别的地方找活并不容易,大概率是找不到的,两种情况二选一,自然就不得不接受这份收入很低的活计。
这主要是因为蜀中的工作机会太少了,若是在京城就不会如此了,那里很容易找到活计,任何人都不是傻子,有收入高的工作,是不会选择没有收入工作的,而在蜀中这里,由于工坊还是太少了,选人的时候都会优先选择健壮的男人,对于老弱一般不会考虑。
当然了,这种情况以后会慢慢好转的,随着铁路的修筑,日后大唐京城与蜀中的联系就会更加的频繁,更多的工坊很有可能会向蜀中转移,如此一来,蜀中的工作机会就更多了,佃农被盘剥的程度肯定会大大的好转,像这种只给两顿饱饭就把人给打发了的情况,怕是不会再发生了。
不过,杨家的家主是一个聪明人,就算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会有太大的担心,到时候他一定会想出新的办法来应对这一状况,照样能赚的盆满钵满,照样能把很多人控制的服服帖帖的。
“这黄牛看着倒是挺健壮的,平时都喂什么?”
李安开口问道。
中年男人说道:“还能喂什么,当然是草了,有三成都是去年的秸秆,还有新鲜的嫩草,路上遇到新鲜的树叶也会喂点,这不,这些黄牛已经开始吃草了。”
说着看向旁边正在吃草的几只黄牛,这道路的两侧是有嫩草的,虽然此时的嫩草长的并不是很好,但对于牛来说,这些是足够食用的,耐心一点去吃就是了。每次停车的时候,只要路边有嫩草和嫩树叶的,他们都会让牛吃一会,只要吃的好了,牛才能更有力气拉车。
黄牛吃的是不要钱的草,而干起活来却颇为卖力,是一种非常实惠的家畜,更是很多地主的最爱,古代土地非常重要,而土地是离不开耕牛的,只要有耕牛,人干活就能节省不少体力。
继续寒暄一番之后,李安与一行人离开了,继续往大塔山行去,而牛车队伍则继续休息了一段时间,然后,向着益州城行去。
大塔山已经越来越近了,道路两旁的树木也变得越来越密集,气氛似乎显得更加的紧张了,不过,李安与麾下之人,并没有看到任何的山贼活动,道路上连个鬼影子都看不到,就好像进入了无人区似的。
这些山贼虽然人马众多,但也并不是每天都出来打劫,商人更是能避免走危险的山道就不走了,所以,打劫发生的并不频繁,山贼只需要打劫成功一次,就能好吃好喝几个月,所以,也不需要打劫的太频繁,而且,打劫的太频繁了,商人的损失太大,属于竭泽而渔,以后就没有人敢走这条道了,山贼也就再也打劫不到任何商队了。
沿着山路走了一阵子之后,终于又遇到了一支商队,这支商队足够三十多头驴马,运输的货物满满的,运输的人员也比较多,还有专门的护卫,手持长枪负责押运,所有负责赶车的都是成年人,有年纪偏大的,但不是很大,年轻的也多,就算遇到山贼,也是有一战之力的,比如遇到小股山贼,是完全有能力与之对抗的,但若是遇到大批山贼,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所以,他们才会选择在大白天的时候走这条山道,因为晚上走更危险,虽然晚上是睡觉的时间,但晚上更有利于山贼的隐藏和逃遁,商队反而会更加的不安全。
自古以来,打劫更多的是发生在光线不足的晚上和夜间,因为打劫是一件罪恶的事情,在大白天的时候,他们担心被发现,而到了夜间,因为可以借助光线的不足去做坏事,所以,贼人的胆子也会变得更大一些,所谓月黑风高的夜晚,正是山贼打劫的好时间。
而商人又为何要在夜间运输货物呢?大白天运输货物自然更好,可有些商品是有时效性的,要日夜不停的运输,中途不能有过多停顿,一旦运输时间耗损太大,很有可能会出现货物腐败变质的情况,而一旦货物腐败变质,那损失可就太大了,另外,商品的价格也会有很大的变动,当某处出现某种商品短缺的时候,尽快将所需商品运输过去,可以得到不错的价格,而一旦运输时间耗费太多,则会出现商品运到目的地之后,商品已经不缺了,价格很有可能会大跌,如此,商人就会损失惨重了,所以,为了利润就必须尽快把商品运到,冒险在夜间运输也就不可避免了。
商人对于运输货物是会权衡利弊的,有时候会冒险一些,而有时候会选择稳妥,当一个地区山贼活动频繁的时候,他们会选择稳妥,而活动不多的时候,他们会有更多的侥幸心理,还有一些更干脆,直接与山贼签订协议,每次路过都送上一部分商品作为见面礼,或者直接给钱也行,部分山贼是同意的,毕竟,这样虽然收入少一点,但可以长期收钱,其实也是挺不错的。
这支商队运输的是江南的海产品,属于干货,都是晒干的海带,海鱼,海虾乌贼之类的,并没有活的,这也是因为江南距离蜀中太远了,若是运输活的海产品,半路上肯定早就死掉了,根本就没法运输,毕竟,蜀中的铁路才刚开始修筑,江南到蜀中只能走水路,时间上太慢了,海鱼是很难被活着运输到蜀中的,而干货的运输就相对要容易的多了,尤其是乌贼和海带,是蜀中百姓非常喜爱的海产品,在益州城能够获得非常不错的市场。
此时,走水路将海产品运输到蜀中还有市场,而等到京城通往蜀中的铁路修通之后,走水路就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了,大量商人很有可能会走铁路运输,直接将莱州附近的海产品一路直接运到蜀中。
因为距离海边更远,交通更加的不发达,所以,蜀中的海带和乌贼的价格,是比京城还要昂贵的,京城人口虽然很多,但由于海边的大量海产品都可以非常迅速且大量的运输到京城,而进入蜀中的运输成本更高,所以,蜀中的海产品价格,自然而然就会变得更高一些了,以后随着交通运输的方便,与京城的价格会逐步缩小,然后回归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上。
如此精明和善于算计的人,在整个大唐只怕都不是很多,别人就算精明也不能算计的如此精妙,更没有能力维持如此平和的局面,甚至让很多被剥削的佃农感恩戴德,心中毫无怨恨。
这种既要盘剥别人,同时还能让人感恩戴德的做法是非常高明的,这说明这位家主深谙驭人之道,是一个不简单的人,他知道如何能拿捏佃农,如何能在拿捏佃农,让佃农一直为他服务的同时,还能对他感恩戴德,至少,不会那么讨厌他。
这里面既有威慑的成分,也有依赖和照顾,当然,还有与周边佃农的对比,以及一些说不清的现实问题。
一个地主将自己的粮食全部分给佃农,未必能得到佃农的感谢,甚至还有可能会引起仇恨,而一个地主盘剥和控制佃农,有时候反而能让佃农服服帖帖,心中不敢有丝毫的怨恨,这就是所谓的手段,有手段的人就算欺负人也能让人觉得有到底,而一个没有手段的人,就算处处为人着想,还很有可能会得罪人。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有的人发财了之后,家乡的村民挨个找过来借钱,借出去一大堆的钱,就没有一个还钱的,而且,还会觉得别人给的太少了,应该给更多一些才是,处处为乡亲百姓,却一点也不落好,这就是一种悲哀,不了解人性的贪婪。
而很多人发财了之后,是不会马上返回家乡的,为的就是避免花钱不讨好,花费了大量好心和钱财,最终却让人嫉恨,这样就太得不偿失了,而就算照顾家乡邻居,一般也通过不接触和少接触来做好事,避免长期接触引起怨恨,毕竟,发财之后,与之前的邻居就不属于同一阶级了,是不可能再回到之前的状态了,哪怕之前关系再好也没有用。
古代的王者都是自称寡人的,因为地位高了之后,为了维持这份地位,就必须要做孤家寡人,否则,自己的王者之位就很有可能会失去,太考虑感情,很多政令就没法正常执行,这会极大的危害一个王国的正常运转,变成孤家寡人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总之,要想更好的驭下,就必须有足够好的手段,一种让人虽有不满,但却无可奈何不得不接受的手段,这种手段既不能太强硬,同时也不能太软弱,要适合而止。
比如,曾经有一个很贫穷的地区,百姓几乎没有收入,除了农忙时节,大部分时间就是没事散步晒太阳,过着非常贫苦的生活。
有一天来了一个工坊,征召这些无事可做的百姓干活,给予一定的报酬,这些百姓刚开始的时候,自然是非常高兴了,干活就有额外收入了,就能有钱买东西了,可不久之后,他们听说这个工坊在别的地区工资是这里的两三倍,顿时就感觉自己被剥削了,于是就闹了起来。
可这些无知的百姓哪里会知道,这个地区太闭塞了,交通运输不方便,生产的成本太高了,若是工资与外面一样就亏本了,之所以建在这里就是为了节约成本,在无可奈何之下,工坊主人只能被迫选择关闭工坊,离开了这个闭塞的村落。
如此,这些原本打算多拿一倍报酬的百姓,一下子就傻眼了,工坊关闭之后,他们又回到了那个农闲时节晒太阳的生活,收入一夜回到解放前,对于如此境况,他们自然是有些后悔的,不过,后悔也是无用,工坊已经撤走了,他们也只能无奈的叹息,叹息几个月之后,几个脸皮厚的村民又跑去找工坊的主人,向人家提出再次开办工坊的要求,并表示这一次绝对不会再闹事了,一定好好干活。
经历过一次教训的工坊主人,自然不敢轻易答应,不过,只要有挣钱的机会,那还是要考虑一下的,但之前的建设和撤厂额外消耗了不少资金,工坊闹腾的时候也产生了不少损失,总之,他也算是损失惨重,若是这些村民不守信用,再来一次闹腾,那就真的够他们受的了,所以,他只能提出让村民弥补之前的损失,否则不会考虑再次建设工坊。
这个要求着实不低,但村民们意识到错误之后,也只能咬牙答应了,他们提出可以免费干活几个月,以弥补之前闹腾给工坊造成的损失,之后的工资也是与之前一样,只要工坊能够重新回来,他们愿意接受这个比较低的工资。
如此折腾岂不是犯贱么,难道这些百姓都是坏人,都是十足的刁民,不是的,这些百姓都是普通人,并不是什么坏人,也不是什么刁民,他们之所以会如此折腾,完全就是无知导致的,也就是看不清自己所处的位置,看不清自己所拥有的能力,容易被少数别有用心之人鼓动,不经过打击是无法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若要驾驭这样的普通百姓,就必须要使点小手段,要时不时的打击一下,打一巴掌给块糖,就是最好的驾驭手段,要让他们明白自己需要付出多少,能得到多少利益。
就比如杨家的牛车运输队,以每天两顿饱饭的前提,让老弱过来驾车,若是这些老弱不同意,那就只能在家里闲逛,不但没有任何收入,还浪费家里的粮食,去别的地方找活并不容易,大概率是找不到的,两种情况二选一,自然就不得不接受这份收入很低的活计。
这主要是因为蜀中的工作机会太少了,若是在京城就不会如此了,那里很容易找到活计,任何人都不是傻子,有收入高的工作,是不会选择没有收入工作的,而在蜀中这里,由于工坊还是太少了,选人的时候都会优先选择健壮的男人,对于老弱一般不会考虑。
当然了,这种情况以后会慢慢好转的,随着铁路的修筑,日后大唐京城与蜀中的联系就会更加的频繁,更多的工坊很有可能会向蜀中转移,如此一来,蜀中的工作机会就更多了,佃农被盘剥的程度肯定会大大的好转,像这种只给两顿饱饭就把人给打发了的情况,怕是不会再发生了。
不过,杨家的家主是一个聪明人,就算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会有太大的担心,到时候他一定会想出新的办法来应对这一状况,照样能赚的盆满钵满,照样能把很多人控制的服服帖帖的。
“这黄牛看着倒是挺健壮的,平时都喂什么?”
李安开口问道。
中年男人说道:“还能喂什么,当然是草了,有三成都是去年的秸秆,还有新鲜的嫩草,路上遇到新鲜的树叶也会喂点,这不,这些黄牛已经开始吃草了。”
说着看向旁边正在吃草的几只黄牛,这道路的两侧是有嫩草的,虽然此时的嫩草长的并不是很好,但对于牛来说,这些是足够食用的,耐心一点去吃就是了。每次停车的时候,只要路边有嫩草和嫩树叶的,他们都会让牛吃一会,只要吃的好了,牛才能更有力气拉车。
黄牛吃的是不要钱的草,而干起活来却颇为卖力,是一种非常实惠的家畜,更是很多地主的最爱,古代土地非常重要,而土地是离不开耕牛的,只要有耕牛,人干活就能节省不少体力。
继续寒暄一番之后,李安与一行人离开了,继续往大塔山行去,而牛车队伍则继续休息了一段时间,然后,向着益州城行去。
大塔山已经越来越近了,道路两旁的树木也变得越来越密集,气氛似乎显得更加的紧张了,不过,李安与麾下之人,并没有看到任何的山贼活动,道路上连个鬼影子都看不到,就好像进入了无人区似的。
这些山贼虽然人马众多,但也并不是每天都出来打劫,商人更是能避免走危险的山道就不走了,所以,打劫发生的并不频繁,山贼只需要打劫成功一次,就能好吃好喝几个月,所以,也不需要打劫的太频繁,而且,打劫的太频繁了,商人的损失太大,属于竭泽而渔,以后就没有人敢走这条道了,山贼也就再也打劫不到任何商队了。
沿着山路走了一阵子之后,终于又遇到了一支商队,这支商队足够三十多头驴马,运输的货物满满的,运输的人员也比较多,还有专门的护卫,手持长枪负责押运,所有负责赶车的都是成年人,有年纪偏大的,但不是很大,年轻的也多,就算遇到山贼,也是有一战之力的,比如遇到小股山贼,是完全有能力与之对抗的,但若是遇到大批山贼,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所以,他们才会选择在大白天的时候走这条山道,因为晚上走更危险,虽然晚上是睡觉的时间,但晚上更有利于山贼的隐藏和逃遁,商队反而会更加的不安全。
自古以来,打劫更多的是发生在光线不足的晚上和夜间,因为打劫是一件罪恶的事情,在大白天的时候,他们担心被发现,而到了夜间,因为可以借助光线的不足去做坏事,所以,贼人的胆子也会变得更大一些,所谓月黑风高的夜晚,正是山贼打劫的好时间。
而商人又为何要在夜间运输货物呢?大白天运输货物自然更好,可有些商品是有时效性的,要日夜不停的运输,中途不能有过多停顿,一旦运输时间耗损太大,很有可能会出现货物腐败变质的情况,而一旦货物腐败变质,那损失可就太大了,另外,商品的价格也会有很大的变动,当某处出现某种商品短缺的时候,尽快将所需商品运输过去,可以得到不错的价格,而一旦运输时间耗费太多,则会出现商品运到目的地之后,商品已经不缺了,价格很有可能会大跌,如此,商人就会损失惨重了,所以,为了利润就必须尽快把商品运到,冒险在夜间运输也就不可避免了。
商人对于运输货物是会权衡利弊的,有时候会冒险一些,而有时候会选择稳妥,当一个地区山贼活动频繁的时候,他们会选择稳妥,而活动不多的时候,他们会有更多的侥幸心理,还有一些更干脆,直接与山贼签订协议,每次路过都送上一部分商品作为见面礼,或者直接给钱也行,部分山贼是同意的,毕竟,这样虽然收入少一点,但可以长期收钱,其实也是挺不错的。
这支商队运输的是江南的海产品,属于干货,都是晒干的海带,海鱼,海虾乌贼之类的,并没有活的,这也是因为江南距离蜀中太远了,若是运输活的海产品,半路上肯定早就死掉了,根本就没法运输,毕竟,蜀中的铁路才刚开始修筑,江南到蜀中只能走水路,时间上太慢了,海鱼是很难被活着运输到蜀中的,而干货的运输就相对要容易的多了,尤其是乌贼和海带,是蜀中百姓非常喜爱的海产品,在益州城能够获得非常不错的市场。
此时,走水路将海产品运输到蜀中还有市场,而等到京城通往蜀中的铁路修通之后,走水路就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了,大量商人很有可能会走铁路运输,直接将莱州附近的海产品一路直接运到蜀中。
因为距离海边更远,交通更加的不发达,所以,蜀中的海带和乌贼的价格,是比京城还要昂贵的,京城人口虽然很多,但由于海边的大量海产品都可以非常迅速且大量的运输到京城,而进入蜀中的运输成本更高,所以,蜀中的海产品价格,自然而然就会变得更高一些了,以后随着交通运输的方便,与京城的价格会逐步缩小,然后回归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