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几人一听唐朝这话,当场都笑喷了。这人,怎么就这么逗呢。
“胡说,你就算是真想这么干,你家男人也肯听你的?”
唐朝一扬头,小模样骄傲臭屁的不得了。“他敢不听。我身后可是有老太太和太太们作主的。还能怕了他。”
几人摇头,多大的人了,还是这个性子。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李狗蛋要是真敢对唐朝有一丝不好,这贾家的主子,还真的不能看着不管。
无论于情于理,都要给唐朝仗腰杆子的。而且他们家最大的优点便是帮亲不帮理。
“呵呵,我怎么听说悍妇都是罚站,罚跪什么的呢?那个岂不是更好?”说完这句,张氏还特别看了一眼王氏。
王家教女,也算是奇葩了。木的木,悍的悍。听说王家有个闺女厉害的很呢。别说对府中的妾室了,就算是爷们哪里做不好了,也是一顿收拾的。
王氏自然也看到了张氏那个眼神,心中明白,大嫂子是想起了前几天自家族妹的事情了。
那件事,王氏也听说了。但王氏却不觉得哪里做错了。那么个穷酸书生,娶自家蹉跎了花季的大龄族妹,为的还不是王家的势和财吗?
既如此,他怎么敢拿着族妹的嫁妆钱去青楼,还要纳妾室。
不过族妹也是的,这么大点事,怎么还让人传得沸沸怏怏的。忒不走心了些。
王氏哪里知道,这是她族妹破罐子破摔了。当初还以为这么个男人,别看穷了些,至少也有些真才实料,哪想到不过是个秀花枕头。
中看不中用。
既是没了什么指望他出人头地的心,自然是怎么顺心怎么过了。没有偷人养面首都是顾虑了王氏女的名声了。
“唉,一听大太太这话,就知道你呀,不会过日子。”唐朝假装没有看到张氏看王氏的那一眼,笑着打趣张氏。
张氏一挑眉,微抬了一下下巴,对着史氏说道,“哎哟,老太太您快瞧瞧她那样,瞧把她能的,咱们快听听这丫头还能说出什么花来。”
史氏听了张氏的话,也笑着点头,催促她快点说。
唐朝清了清嗓子,一脸认真严肃地说道,“男人不听话或是没事找事。那都是闲出来的。这是‘闲病’,有了病那就得治。怎么治呢。自然是让他把精力和体力都找个方向发泄出来了,所以挑水,劈柴,下地种田,便是一种治法。当然了还有就是让他练武强身。但那对于我们小门小户,就有些浪费了劳动力。再一个,怎么说也要让他知道挣钱不容易,花钱需谨慎不是。”
停下来,喝了口茶,唐朝继续发挥自己说书的天份,“若是一味地让跪着,站着,除了能遮个光,挡个风外,还能干什么,磨薄了鞋底子,还不是家里给他纳。再一个若是跪得时间长了,再跪出什么毛病来,岂不是又要花钱治病。还得咱们在屋里屋外,床前榻后的侍疾呢。所以,”唐朝摸了摸,顺了顺并不存在的文士胡须,一脸郑重地向面前的诸人肯定到,“综上所述,这才是治病的良方。”
半天,屋里的众人都说不出话来,直到张氏先忍不住笑了出来。然后众人才纷纷地反应过来,指着唐朝笑她促狭。
不过张氏笑过后,却意味深长地拿眼瞧她。怎么感觉在映射她和她们家老爷呢?
是有口无心还是她做的太明显?
陪着史氏等人笑了一回后,唐朝突然想起那个原著中叫秦可卿的妹子。她不会真的是太子的私生女吧。
“大太太,您刚才说那个清倌人还为东宫生下了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
“好像是个女孩,约莫也有**岁了吧。”张氏想了一下她得到的消息,给了唐朝一个靠谱的回答。
“女孩?长得好看吗?”看这年纪,还真的有可能是秦可卿呢。
听了唐朝这话,张氏一乐。“这我可说不上来。估计差不了。东宫长的肖似其母,而那清倌,想来也是个绝色。两人的孩子,不是绝色,也不会差了。”除非这孩子长得似她的祖父。不然绝对丑不了。
“噢,年纪也不算是小了。也不知道东宫会给她说个什么样的亲事。”
“是呀,虽然母亲低贱,但也是皇室血脉。想来不能低了。”王氏插话进来。
在王氏看来,瑚哥儿的嫡妻不过一个宗氏女,便可以嫁到荣国府做长子嫡孙的原配妻子。那太子的亲生闺女不是应该嫁得过好吗?
史氏也点头,她也觉得这位私生女将来嫁得不会太低。
张氏摇了摇头,却并不这样认为。“我到是觉得,如果这两年太子能够更进一步的话,倒还有可能,太子妃嫡出的那位小郡主不是才嫁给了镇国公府上的哥儿吗?”一个私生女又怎么可能嫁得比原配所出的嫡女更高呢。
除非这两年东宫能够登基。这样一来,还有些可能。不过估计就算是东宫登基了,也不过是嫁得跟嫡出女和其他姬妾所出的庶女差不多罢了。
其实张氏没有说的是,当初那位小郡主择亲时,太子是相中了她娘家大哥的嫡长子了。但她大嫂可不想弄个身份太高贵的儿媳妇回来当祖宗。再加上张氏的父亲和母亲也都对这件婚事并不看好,所以这才没有成。
而且就在张家对东宫的暗示明示拒绝没多久,当今便亲自给赐了婚,想来许婚镇国公府,应该是存在一些别的不为人知的政治因素吧!
张氏的话落,史氏和王氏都反应过来了。什么时候都是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的。若是现在那私生女嫁的高了,估计太子妃都不会容得下她。若是将来东宫登基后,再让那人嫁的高了,估计母仪天下的皇后,也会出手的。
女人一生都是在比较和争斗中度过的。在家时,比姐妹间谁更受宠爱。出嫁了,比夫家比夫婿,等到将来生了孩子,又要比孩子的数量,成才的程度。
太子妃是绝对不允许有人压她一头,压她女儿一头的。
这一点,在张氏说完后,大家伙就都明白了。
史氏虽然刚才听到时,也曾经想过要舍出个嫡孙出来,将来也是一种保证。但一想到太子妃有儿有女,娘家也给力。真要是荣国府的哥儿,就是不是长房长孙,也有跟太子妃一系打对台的嫌疑。东宫尚未登基,但嫡长子也以长大。想到这祖孙三代,寿数与将来,史氏觉得自家还是不要参与为好。
谁不知道女人,最是小心眼,而皇家的男人最爱装作孝顺的样子。
风险太大,与投资不成正比。
所以想明白以后,史氏倒是只当八卦来听,但是王氏倒有些可惜。虽然娘家的侄女很好,但若是有更好的选择,她也不是不能换一换儿媳妇人选的。
“那家里有年纪相等的哥儿的人家,可就要左右为难了”。话说这哪里是娶媳妇,这分明是让人在太子妃和太子间作选择。谁让皇家没有宠妾灭妻这个说法呢。
要知道也只有皇家以妾扶正,最是名正言顺了。而此时的东宫又恰好处在‘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的思想境界里,满京城谁不知道东宫对那位爱得死去活来。大有一登基便接入宫中的架势。
一个是心心念念的宠妾,一个是根基深厚的嫡妻,众人眼前仿佛都闻到了宫廷深处的硝烟。
这位太子的私生女,真真是一块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不,也许刚吃时,是无味,但入腹后,便是另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同样是四王八公,人家镇国公府便能娶到嫡出郡主,而他们荣国府却只能娶个宗氏女。贾家的实力与地位,再一次真实的呈现在众人面前。
从开国时一门两国公的一流世家,不过百年他们贾家已经退步到了中等家族了。
一时,众人倒对这个话题有些意兴阑珊。
唐朝准备换个话题,继续砍大山,八卦围观时,张氏突然问唐朝,“对了,你小叔回去跟你说了没有。过些日子便让他陪着哥们回金陵赴考去。”
“说了,说了。我们全家都不知道要如何感谢府里了。若不是主子们仁厚,我们家哪有这个奢望。说来当年也不过指望我那小叔多少认几个字,将来日子能过得好一些。再没想到会有今天了。”
唐朝是真的没有想到李漱能有今天,尤其是授业的夫子很肯定的说李漱此番考上秀才是十拿九稳的时候。
“你那小叔子是个好的,一有他带着我们琏儿也用功了些。家里都给他准备好出行用的了?若没有,府里也好多做了些准备。”
“都备下了,就为这,奴婢还特意在我们家的院子里搭建了一处考场呢。想着在走之前,多让他进里面去习惯习惯。”
她们家的院子本来就不大,为了弄这个伪考场,生生地将放柴火的矮棚子拆了呢。现在柴火又都堆在厨房一角了。
“考场?你搭什么考场?”史氏一听就愣了。这丫头就能作妖。
“说来好叫老太太,太太知道。咱们府后面隔了两条街,住着一个先生。奴婢和他们家的娘子倒是能说的来。曾听她说过,书生考试的时候,童生试还罢了,不过考上几个字,念上几段书。考秀才时,虽是要着些个罪,那也没什么,不过是在大太阳下,与所有应考的学子一起坐在场院里考试。
但那乡试,也太折磨了。我听说呀,后街的那个先生一进考棚,三魂吓掉了两魂半,一排排的小矮屋子,每排都有几十或上百个号舍,号舍的大小,”唐朝顿了顿,看到屋里的三个女人都是注意力集中的听着自己的话,这才又接着说了下去。
“号舍的大小,不过是两把椅子并排那么宽,长度还没有三尺长呢。不但如此,屋子也要低得多,个子高的站在里面要低头弯腰的。里面最最让人难受的便是满满的蜘蛛网和灰尘。时不时的,还可以看到蜘蛛和瓢虫爬过。
这么个破屋子,门口还没有门,坐进去拿一块板安放在面前,就算是写字桌了,睡起觉来不用说,就得坐在那里睡。这一熬便是三天。”
刚刚还有些欢快的气氛,一下子便荡然无存了。
张氏是知道号舍条件不好的,毕竟她们家就是以此出道的。但没有人跟她这么详细地说过那号舍竟然会差到那个份上。
再加上之前贾瑚下场时,她也只想着备一些考场上能带的物件,却是真没有想到这里去,此时到有些心疼儿子了。
史氏和王氏,这两人都是军功起家的勋贵出身。更是不知道这世上,读书人还要着上这么一回罪,才能晋身庙堂。
这要是一次不过,那就还要等到下次再来。
“奴婢已经告诉我那小叔了,进去后,先是尽自己可能地去打扫一遍号舍的卫生。毕竟身处的地方干净了,心情也能好一些。还好他是个奴才出身,做这些倒是无妨,可怜咱们家噎金咽玉长大的哥们,何时见过这个呢。”
“老太太,要不,捐官吧。”那样的情况,王氏只是想一想,就觉得她的珠儿受不了。大家公子,都是生**洁的。读书做学问,本来就是静下心来的。那样的环境,如何受得?
她们家也不是没有钱,没有门路的。捐官不也是一条出路吗?
“弟妹糊涂了。捐出来的官和自己考出来的官,哪里能比呢。同进士如夫人,连三榜出来的进士,都让人瞧不起。何况是捐官呢。捐的官,是没有实权的。考不出来,还有下一次。但是捐了官,一辈子便定了性。
咱们家的哥儿,身子骨都是好的。缺的也不过是没经过,没见过这种场面。想来世间种种,总是要有付出,才会等到。前人不也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话吗?只要不会误了孩子们的身子,嫂子觉得,还是要去试一试的。弟妹的心情,我也能理解,毕竟我有三个儿子,都是要经历这一遭的。”
王氏还是那个笨嘴拙腮的样子。很多的话,都是要想一想,才能说出来的。这会儿子功夫,还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回张氏的话。
张氏也知道自己这位弟媳妇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心思,但却说不出来。
“咱们一天天的老去,若此时不让他们兄弟立起来。将来又怎么支撑门面,庇护儿孙呢。咱们现在享受到的,也是祖宗们流血流汗换下来的富贵日子。只是祖宗留下来的,总有耗尽的一天,趁着我们还能给他们助力,让他们去拼一拼也是好的。再一个,别人能考得,咱们家的孩子就更应该考得,难道还不如那寒门学子了。”
“可是大嫂,这如何能比呢?咱们什么样的门第。”
“弟妹信嫂子一句话吧。若是不让他们哥几个现在辛苦些。将来瑚哥的孙子,就算不是寒门学子,也不过是富足白衣罢了。有祖上传下爵位的瑚哥一房都这样了,其他人岂不是更要没落。再一个,学得文武艺,卖予帝五家。从来晋身之道都是要么从文,要么从武。咱们家是以武起家。且不说现在天下太平,便是多年后,可能会有些战乱波折,你难道还舍得让哥儿真的去从武,上战场?
与其那时候再努力,我宁愿儿子们此时辛苦一些。”
从来就没有一直太平的年月,和平,不过是为了储备战争资源罢了。
张氏的一番话,听得唐朝那是一个心潮澎湃呀。
有见识的女人,和没见识的女人就是不一样。
这贾家也不知道到底是祖上积了德,还是祖上欠了功德。这有见识的媳妇偏偏带着聪慧的长子早早没了。这没见识的媳妇,却带着欠调理的贾宝玉活了下来。
贾家的幸与不幸,便都在这里了。
说来,也许真是贾家欠王家的。当家夫人见识浅薄。袭爵的当家奶奶,无法无天,心狠手辣,逞威弄权、滥施刑罚。说是不懂律法,却知道指使别人状告自己的丈夫。说是懂律法,却是连利子钱,包揽诉讼这样的事情,都干得理所当然。
为了三千两银子便能逼死一对小情侣,这样的事情还是书中说到的。那没有说到的,还不知有多少呢。
娶媳,娶贤。古人诚不欺人。
唉,都是有儿子的人,看到张氏和王氏这样,她儿媳妇可上哪找呢。
...
几人一听唐朝这话,当场都笑喷了。这人,怎么就这么逗呢。
“胡说,你就算是真想这么干,你家男人也肯听你的?”
唐朝一扬头,小模样骄傲臭屁的不得了。“他敢不听。我身后可是有老太太和太太们作主的。还能怕了他。”
几人摇头,多大的人了,还是这个性子。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李狗蛋要是真敢对唐朝有一丝不好,这贾家的主子,还真的不能看着不管。
无论于情于理,都要给唐朝仗腰杆子的。而且他们家最大的优点便是帮亲不帮理。
“呵呵,我怎么听说悍妇都是罚站,罚跪什么的呢?那个岂不是更好?”说完这句,张氏还特别看了一眼王氏。
王家教女,也算是奇葩了。木的木,悍的悍。听说王家有个闺女厉害的很呢。别说对府中的妾室了,就算是爷们哪里做不好了,也是一顿收拾的。
王氏自然也看到了张氏那个眼神,心中明白,大嫂子是想起了前几天自家族妹的事情了。
那件事,王氏也听说了。但王氏却不觉得哪里做错了。那么个穷酸书生,娶自家蹉跎了花季的大龄族妹,为的还不是王家的势和财吗?
既如此,他怎么敢拿着族妹的嫁妆钱去青楼,还要纳妾室。
不过族妹也是的,这么大点事,怎么还让人传得沸沸怏怏的。忒不走心了些。
王氏哪里知道,这是她族妹破罐子破摔了。当初还以为这么个男人,别看穷了些,至少也有些真才实料,哪想到不过是个秀花枕头。
中看不中用。
既是没了什么指望他出人头地的心,自然是怎么顺心怎么过了。没有偷人养面首都是顾虑了王氏女的名声了。
“唉,一听大太太这话,就知道你呀,不会过日子。”唐朝假装没有看到张氏看王氏的那一眼,笑着打趣张氏。
张氏一挑眉,微抬了一下下巴,对着史氏说道,“哎哟,老太太您快瞧瞧她那样,瞧把她能的,咱们快听听这丫头还能说出什么花来。”
史氏听了张氏的话,也笑着点头,催促她快点说。
唐朝清了清嗓子,一脸认真严肃地说道,“男人不听话或是没事找事。那都是闲出来的。这是‘闲病’,有了病那就得治。怎么治呢。自然是让他把精力和体力都找个方向发泄出来了,所以挑水,劈柴,下地种田,便是一种治法。当然了还有就是让他练武强身。但那对于我们小门小户,就有些浪费了劳动力。再一个,怎么说也要让他知道挣钱不容易,花钱需谨慎不是。”
停下来,喝了口茶,唐朝继续发挥自己说书的天份,“若是一味地让跪着,站着,除了能遮个光,挡个风外,还能干什么,磨薄了鞋底子,还不是家里给他纳。再一个若是跪得时间长了,再跪出什么毛病来,岂不是又要花钱治病。还得咱们在屋里屋外,床前榻后的侍疾呢。所以,”唐朝摸了摸,顺了顺并不存在的文士胡须,一脸郑重地向面前的诸人肯定到,“综上所述,这才是治病的良方。”
半天,屋里的众人都说不出话来,直到张氏先忍不住笑了出来。然后众人才纷纷地反应过来,指着唐朝笑她促狭。
不过张氏笑过后,却意味深长地拿眼瞧她。怎么感觉在映射她和她们家老爷呢?
是有口无心还是她做的太明显?
陪着史氏等人笑了一回后,唐朝突然想起那个原著中叫秦可卿的妹子。她不会真的是太子的私生女吧。
“大太太,您刚才说那个清倌人还为东宫生下了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
“好像是个女孩,约莫也有**岁了吧。”张氏想了一下她得到的消息,给了唐朝一个靠谱的回答。
“女孩?长得好看吗?”看这年纪,还真的有可能是秦可卿呢。
听了唐朝这话,张氏一乐。“这我可说不上来。估计差不了。东宫长的肖似其母,而那清倌,想来也是个绝色。两人的孩子,不是绝色,也不会差了。”除非这孩子长得似她的祖父。不然绝对丑不了。
“噢,年纪也不算是小了。也不知道东宫会给她说个什么样的亲事。”
“是呀,虽然母亲低贱,但也是皇室血脉。想来不能低了。”王氏插话进来。
在王氏看来,瑚哥儿的嫡妻不过一个宗氏女,便可以嫁到荣国府做长子嫡孙的原配妻子。那太子的亲生闺女不是应该嫁得过好吗?
史氏也点头,她也觉得这位私生女将来嫁得不会太低。
张氏摇了摇头,却并不这样认为。“我到是觉得,如果这两年太子能够更进一步的话,倒还有可能,太子妃嫡出的那位小郡主不是才嫁给了镇国公府上的哥儿吗?”一个私生女又怎么可能嫁得比原配所出的嫡女更高呢。
除非这两年东宫能够登基。这样一来,还有些可能。不过估计就算是东宫登基了,也不过是嫁得跟嫡出女和其他姬妾所出的庶女差不多罢了。
其实张氏没有说的是,当初那位小郡主择亲时,太子是相中了她娘家大哥的嫡长子了。但她大嫂可不想弄个身份太高贵的儿媳妇回来当祖宗。再加上张氏的父亲和母亲也都对这件婚事并不看好,所以这才没有成。
而且就在张家对东宫的暗示明示拒绝没多久,当今便亲自给赐了婚,想来许婚镇国公府,应该是存在一些别的不为人知的政治因素吧!
张氏的话落,史氏和王氏都反应过来了。什么时候都是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的。若是现在那私生女嫁的高了,估计太子妃都不会容得下她。若是将来东宫登基后,再让那人嫁的高了,估计母仪天下的皇后,也会出手的。
女人一生都是在比较和争斗中度过的。在家时,比姐妹间谁更受宠爱。出嫁了,比夫家比夫婿,等到将来生了孩子,又要比孩子的数量,成才的程度。
太子妃是绝对不允许有人压她一头,压她女儿一头的。
这一点,在张氏说完后,大家伙就都明白了。
史氏虽然刚才听到时,也曾经想过要舍出个嫡孙出来,将来也是一种保证。但一想到太子妃有儿有女,娘家也给力。真要是荣国府的哥儿,就是不是长房长孙,也有跟太子妃一系打对台的嫌疑。东宫尚未登基,但嫡长子也以长大。想到这祖孙三代,寿数与将来,史氏觉得自家还是不要参与为好。
谁不知道女人,最是小心眼,而皇家的男人最爱装作孝顺的样子。
风险太大,与投资不成正比。
所以想明白以后,史氏倒是只当八卦来听,但是王氏倒有些可惜。虽然娘家的侄女很好,但若是有更好的选择,她也不是不能换一换儿媳妇人选的。
“那家里有年纪相等的哥儿的人家,可就要左右为难了”。话说这哪里是娶媳妇,这分明是让人在太子妃和太子间作选择。谁让皇家没有宠妾灭妻这个说法呢。
要知道也只有皇家以妾扶正,最是名正言顺了。而此时的东宫又恰好处在‘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的思想境界里,满京城谁不知道东宫对那位爱得死去活来。大有一登基便接入宫中的架势。
一个是心心念念的宠妾,一个是根基深厚的嫡妻,众人眼前仿佛都闻到了宫廷深处的硝烟。
这位太子的私生女,真真是一块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不,也许刚吃时,是无味,但入腹后,便是另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同样是四王八公,人家镇国公府便能娶到嫡出郡主,而他们荣国府却只能娶个宗氏女。贾家的实力与地位,再一次真实的呈现在众人面前。
从开国时一门两国公的一流世家,不过百年他们贾家已经退步到了中等家族了。
一时,众人倒对这个话题有些意兴阑珊。
唐朝准备换个话题,继续砍大山,八卦围观时,张氏突然问唐朝,“对了,你小叔回去跟你说了没有。过些日子便让他陪着哥们回金陵赴考去。”
“说了,说了。我们全家都不知道要如何感谢府里了。若不是主子们仁厚,我们家哪有这个奢望。说来当年也不过指望我那小叔多少认几个字,将来日子能过得好一些。再没想到会有今天了。”
唐朝是真的没有想到李漱能有今天,尤其是授业的夫子很肯定的说李漱此番考上秀才是十拿九稳的时候。
“你那小叔子是个好的,一有他带着我们琏儿也用功了些。家里都给他准备好出行用的了?若没有,府里也好多做了些准备。”
“都备下了,就为这,奴婢还特意在我们家的院子里搭建了一处考场呢。想着在走之前,多让他进里面去习惯习惯。”
她们家的院子本来就不大,为了弄这个伪考场,生生地将放柴火的矮棚子拆了呢。现在柴火又都堆在厨房一角了。
“考场?你搭什么考场?”史氏一听就愣了。这丫头就能作妖。
“说来好叫老太太,太太知道。咱们府后面隔了两条街,住着一个先生。奴婢和他们家的娘子倒是能说的来。曾听她说过,书生考试的时候,童生试还罢了,不过考上几个字,念上几段书。考秀才时,虽是要着些个罪,那也没什么,不过是在大太阳下,与所有应考的学子一起坐在场院里考试。
但那乡试,也太折磨了。我听说呀,后街的那个先生一进考棚,三魂吓掉了两魂半,一排排的小矮屋子,每排都有几十或上百个号舍,号舍的大小,”唐朝顿了顿,看到屋里的三个女人都是注意力集中的听着自己的话,这才又接着说了下去。
“号舍的大小,不过是两把椅子并排那么宽,长度还没有三尺长呢。不但如此,屋子也要低得多,个子高的站在里面要低头弯腰的。里面最最让人难受的便是满满的蜘蛛网和灰尘。时不时的,还可以看到蜘蛛和瓢虫爬过。
这么个破屋子,门口还没有门,坐进去拿一块板安放在面前,就算是写字桌了,睡起觉来不用说,就得坐在那里睡。这一熬便是三天。”
刚刚还有些欢快的气氛,一下子便荡然无存了。
张氏是知道号舍条件不好的,毕竟她们家就是以此出道的。但没有人跟她这么详细地说过那号舍竟然会差到那个份上。
再加上之前贾瑚下场时,她也只想着备一些考场上能带的物件,却是真没有想到这里去,此时到有些心疼儿子了。
史氏和王氏,这两人都是军功起家的勋贵出身。更是不知道这世上,读书人还要着上这么一回罪,才能晋身庙堂。
这要是一次不过,那就还要等到下次再来。
“奴婢已经告诉我那小叔了,进去后,先是尽自己可能地去打扫一遍号舍的卫生。毕竟身处的地方干净了,心情也能好一些。还好他是个奴才出身,做这些倒是无妨,可怜咱们家噎金咽玉长大的哥们,何时见过这个呢。”
“老太太,要不,捐官吧。”那样的情况,王氏只是想一想,就觉得她的珠儿受不了。大家公子,都是生**洁的。读书做学问,本来就是静下心来的。那样的环境,如何受得?
她们家也不是没有钱,没有门路的。捐官不也是一条出路吗?
“弟妹糊涂了。捐出来的官和自己考出来的官,哪里能比呢。同进士如夫人,连三榜出来的进士,都让人瞧不起。何况是捐官呢。捐的官,是没有实权的。考不出来,还有下一次。但是捐了官,一辈子便定了性。
咱们家的哥儿,身子骨都是好的。缺的也不过是没经过,没见过这种场面。想来世间种种,总是要有付出,才会等到。前人不也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话吗?只要不会误了孩子们的身子,嫂子觉得,还是要去试一试的。弟妹的心情,我也能理解,毕竟我有三个儿子,都是要经历这一遭的。”
王氏还是那个笨嘴拙腮的样子。很多的话,都是要想一想,才能说出来的。这会儿子功夫,还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回张氏的话。
张氏也知道自己这位弟媳妇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心思,但却说不出来。
“咱们一天天的老去,若此时不让他们兄弟立起来。将来又怎么支撑门面,庇护儿孙呢。咱们现在享受到的,也是祖宗们流血流汗换下来的富贵日子。只是祖宗留下来的,总有耗尽的一天,趁着我们还能给他们助力,让他们去拼一拼也是好的。再一个,别人能考得,咱们家的孩子就更应该考得,难道还不如那寒门学子了。”
“可是大嫂,这如何能比呢?咱们什么样的门第。”
“弟妹信嫂子一句话吧。若是不让他们哥几个现在辛苦些。将来瑚哥的孙子,就算不是寒门学子,也不过是富足白衣罢了。有祖上传下爵位的瑚哥一房都这样了,其他人岂不是更要没落。再一个,学得文武艺,卖予帝五家。从来晋身之道都是要么从文,要么从武。咱们家是以武起家。且不说现在天下太平,便是多年后,可能会有些战乱波折,你难道还舍得让哥儿真的去从武,上战场?
与其那时候再努力,我宁愿儿子们此时辛苦一些。”
从来就没有一直太平的年月,和平,不过是为了储备战争资源罢了。
张氏的一番话,听得唐朝那是一个心潮澎湃呀。
有见识的女人,和没见识的女人就是不一样。
这贾家也不知道到底是祖上积了德,还是祖上欠了功德。这有见识的媳妇偏偏带着聪慧的长子早早没了。这没见识的媳妇,却带着欠调理的贾宝玉活了下来。
贾家的幸与不幸,便都在这里了。
说来,也许真是贾家欠王家的。当家夫人见识浅薄。袭爵的当家奶奶,无法无天,心狠手辣,逞威弄权、滥施刑罚。说是不懂律法,却知道指使别人状告自己的丈夫。说是懂律法,却是连利子钱,包揽诉讼这样的事情,都干得理所当然。
为了三千两银子便能逼死一对小情侣,这样的事情还是书中说到的。那没有说到的,还不知有多少呢。
娶媳,娶贤。古人诚不欺人。
唉,都是有儿子的人,看到张氏和王氏这样,她儿媳妇可上哪找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