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面战场的局势,逐渐明朗。
虽然岳乐所率清军与北伐军相峙于黄河没线。
岳乐虽有心将北伐军赶回黄河以南,但因西路大军在凤阳府大败,岳乐也不敢再冒险了。
这就使得奉命由江都及周边北赶的第一军,有了足够的时间,与鲁之域吴淞卫、池二憨部会师。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备日趋完善。
有道是万事俱备,唯缺东风了。
而吴争在杭州府的隐而不发,让事态渐渐平息,极大地保证了战备后勤,按计划顺利地推进。
民众的注意力逐渐被即将到来的胜利所吸引,全身心地投入这场战争。
吴争的目光开始向西转移,那儿有着华夏最广阔的土地,更有一个必须除之的人……吴三桂!
……。
云华阁。
小楼六角飞檐,高三层,傍西湖而建。
它属于西湖山庄的一部分。
原本是朱媺娖的大长公主府。
此时站在云华阁的顶层,迎着湖风,望着鳞鳞波光的西湖。
自有百般滋味在心头。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佳人已去,逝者不可追!
宋安在吴争背后,轻声禀报道:“从汝州府传来的消息,晋王已经就任永历朝监国位。”
吴争微微点头,这是题中之意,永历朝远在云贵,就算是自己将永历帝血诏公之于众,亦是鞭长莫及。
反而,无数人会因为希望破灭,而引发不可测的祸乱。
只有李定国接任监国位,才可以迅速团结起永历朝各方势力,毕竟,晋王在之前,实权已经相当于不加冠冕的监国了。
所以,接任监国位并不突兀。
“只是……。”宋安欲言又止。
吴争轻轻叹息一声,转过头来,“小安,你我之间的情份,已经浅薄到话都不敢说了吗?”
宋安跪下,轻泣道:“是我办事不力,祸及老爷……更因我有不务实的绮念,才给了陈贼可趁之机……!”
吴争伸手,拉起宋安,“这么多年了,还动不动就跪?”
“这事怪不到你。”吴争和声道,“人嘛,心中总会有些贪念,而且这贪念会随着地位的提高而不断增加……可心里想是一回事,去做是另一回事……都说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圣人,你家少爷这点心胸总还是有的……你啊,错在于太不信你家少爷了……还跑去我爹那哭诉……道少爷我不知道吗?”
宋安脸赫地低着嘟哝道:“我……我这不是怕少爷误会嘛……。”
“那现在呢?”
“现在……。”宋安抬起头来,眼神清澈地对视着吴争,“都……过去了!”
“好了。”吴争满意地点点头道,“收拾起心情,咱还有大事要办……说吧,什么事让你吞吞吐吐的?”
宋安答道:“是……按理说,晋王率军至汝州府,攻略洛阳之后,该向西进军才是。”
吴争“唔”了一声,“清廷这些年虽然将兵力向东收缩,可西北方向,仍滞留了大量零散的军队……晋王此去,正是清剿残敌……怎么,有什么不对吗?”
“倒也没什么不对的……。”宋安思忖道,“只是晋王大军在洛阳滞留时间……有些过长了吧,感觉是不想西进的意思……。”
吴争闻听,疑惑地看向宋安,“你人不在洛阳,自知晋王作何想法……说吧,是不是李过派人给你送信了?”
宋安忙道:“李国公也是没有确凿证据,只是心中怀疑……这才没有向王爷禀报,只是怕有闪失,就送信给我,希望长林卫能侦知洛阳发生了何事,使得晋王滞留多日,没有行动?”
吴争闻听,心头突地一跳,问道:“李过现在何处?”
“李李万才率军已至荥阳附近……离洛阳也就两天的路程。”
吴争点点头,沉默了一会,“晋王滞留洛阳……多久了?”
“若是按大西军前锋算,已经过了十日之久。”
十日?
这确实是久了些,按吴争之前与李定国的商议,李定国应该早就率军西向,此时前锋兵锋应至陕州一线才是。
宋安见吴争沉默,轻声道:“会不会是……军中出了问题,亦或者是永历朝堂对晋王西进有异议?”
吴争微微摇头,“永历朝堂应该不会出问题……它远在数千里之外,岂能左右得了晋王?晋王早在永历帝活着时,就已经大权在握……不至于!再则说了,如今大西军西进的粮饷,皆有我朝来提供,永历朝堂也无法拖滞大西军西进啊!”
“那……难道真是军中出了问题?”宋安有些急了,“晋王与少爷的关系,想来不会因别的事而毁诺……!”
吴争心里突然一跳,这次他想到了一事,急喝道:“糟糕!”
宋安茫然问道:“少爷想到了什么?”
吴争不答反问,“新附的吴三桂所部,可有异动?”
宋安这时也急了起来,“……这……这事我还得回去查查!”
“快去!”吴争是真急了,“不,我和你一同回去!”
……。
回到小楼。
果然,已经有消息送来。
原本随大西军行军的原吴三桂所部,在过了汝州之后,有八千骑兵在登封滞留下来了。
就洛阳而言,登封在西南,这与李定国要去的目的地,正好南辕北辙。
吴争隐隐猜到了一丝不寻常了。
“小安,你立即传信李过,率广信卫赶往偃师,然后,亲自去见晋王……记住,必须见到晋王本人!”
“是!”
……。
洛阳城内,往日繁华的古都,此时显得一片凋零。
这十年间,洛阳城战火不断,先是大西、大顺军造反,后有明军剿乱,到最后,鞑子兵再来一场洗劫。
可谓是城头常换大王旗啊!
连年的征战,导致满城破败,人烟稀少。
更加不堪的,应该是原本该最庄重的府衙,此时也是破败地惨不忍睹。
不过这破败,还真不是鞑子造的孽,是当年张献忠造反,只要是沿路官府,皆砸个稀巴烂,凡是官员、宗室,被杀干净了事。
之后就一直没有得到修缮。
虽然岳乐所率清军与北伐军相峙于黄河没线。
岳乐虽有心将北伐军赶回黄河以南,但因西路大军在凤阳府大败,岳乐也不敢再冒险了。
这就使得奉命由江都及周边北赶的第一军,有了足够的时间,与鲁之域吴淞卫、池二憨部会师。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备日趋完善。
有道是万事俱备,唯缺东风了。
而吴争在杭州府的隐而不发,让事态渐渐平息,极大地保证了战备后勤,按计划顺利地推进。
民众的注意力逐渐被即将到来的胜利所吸引,全身心地投入这场战争。
吴争的目光开始向西转移,那儿有着华夏最广阔的土地,更有一个必须除之的人……吴三桂!
……。
云华阁。
小楼六角飞檐,高三层,傍西湖而建。
它属于西湖山庄的一部分。
原本是朱媺娖的大长公主府。
此时站在云华阁的顶层,迎着湖风,望着鳞鳞波光的西湖。
自有百般滋味在心头。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佳人已去,逝者不可追!
宋安在吴争背后,轻声禀报道:“从汝州府传来的消息,晋王已经就任永历朝监国位。”
吴争微微点头,这是题中之意,永历朝远在云贵,就算是自己将永历帝血诏公之于众,亦是鞭长莫及。
反而,无数人会因为希望破灭,而引发不可测的祸乱。
只有李定国接任监国位,才可以迅速团结起永历朝各方势力,毕竟,晋王在之前,实权已经相当于不加冠冕的监国了。
所以,接任监国位并不突兀。
“只是……。”宋安欲言又止。
吴争轻轻叹息一声,转过头来,“小安,你我之间的情份,已经浅薄到话都不敢说了吗?”
宋安跪下,轻泣道:“是我办事不力,祸及老爷……更因我有不务实的绮念,才给了陈贼可趁之机……!”
吴争伸手,拉起宋安,“这么多年了,还动不动就跪?”
“这事怪不到你。”吴争和声道,“人嘛,心中总会有些贪念,而且这贪念会随着地位的提高而不断增加……可心里想是一回事,去做是另一回事……都说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圣人,你家少爷这点心胸总还是有的……你啊,错在于太不信你家少爷了……还跑去我爹那哭诉……道少爷我不知道吗?”
宋安脸赫地低着嘟哝道:“我……我这不是怕少爷误会嘛……。”
“那现在呢?”
“现在……。”宋安抬起头来,眼神清澈地对视着吴争,“都……过去了!”
“好了。”吴争满意地点点头道,“收拾起心情,咱还有大事要办……说吧,什么事让你吞吞吐吐的?”
宋安答道:“是……按理说,晋王率军至汝州府,攻略洛阳之后,该向西进军才是。”
吴争“唔”了一声,“清廷这些年虽然将兵力向东收缩,可西北方向,仍滞留了大量零散的军队……晋王此去,正是清剿残敌……怎么,有什么不对吗?”
“倒也没什么不对的……。”宋安思忖道,“只是晋王大军在洛阳滞留时间……有些过长了吧,感觉是不想西进的意思……。”
吴争闻听,疑惑地看向宋安,“你人不在洛阳,自知晋王作何想法……说吧,是不是李过派人给你送信了?”
宋安忙道:“李国公也是没有确凿证据,只是心中怀疑……这才没有向王爷禀报,只是怕有闪失,就送信给我,希望长林卫能侦知洛阳发生了何事,使得晋王滞留多日,没有行动?”
吴争闻听,心头突地一跳,问道:“李过现在何处?”
“李李万才率军已至荥阳附近……离洛阳也就两天的路程。”
吴争点点头,沉默了一会,“晋王滞留洛阳……多久了?”
“若是按大西军前锋算,已经过了十日之久。”
十日?
这确实是久了些,按吴争之前与李定国的商议,李定国应该早就率军西向,此时前锋兵锋应至陕州一线才是。
宋安见吴争沉默,轻声道:“会不会是……军中出了问题,亦或者是永历朝堂对晋王西进有异议?”
吴争微微摇头,“永历朝堂应该不会出问题……它远在数千里之外,岂能左右得了晋王?晋王早在永历帝活着时,就已经大权在握……不至于!再则说了,如今大西军西进的粮饷,皆有我朝来提供,永历朝堂也无法拖滞大西军西进啊!”
“那……难道真是军中出了问题?”宋安有些急了,“晋王与少爷的关系,想来不会因别的事而毁诺……!”
吴争心里突然一跳,这次他想到了一事,急喝道:“糟糕!”
宋安茫然问道:“少爷想到了什么?”
吴争不答反问,“新附的吴三桂所部,可有异动?”
宋安这时也急了起来,“……这……这事我还得回去查查!”
“快去!”吴争是真急了,“不,我和你一同回去!”
……。
回到小楼。
果然,已经有消息送来。
原本随大西军行军的原吴三桂所部,在过了汝州之后,有八千骑兵在登封滞留下来了。
就洛阳而言,登封在西南,这与李定国要去的目的地,正好南辕北辙。
吴争隐隐猜到了一丝不寻常了。
“小安,你立即传信李过,率广信卫赶往偃师,然后,亲自去见晋王……记住,必须见到晋王本人!”
“是!”
……。
洛阳城内,往日繁华的古都,此时显得一片凋零。
这十年间,洛阳城战火不断,先是大西、大顺军造反,后有明军剿乱,到最后,鞑子兵再来一场洗劫。
可谓是城头常换大王旗啊!
连年的征战,导致满城破败,人烟稀少。
更加不堪的,应该是原本该最庄重的府衙,此时也是破败地惨不忍睹。
不过这破败,还真不是鞑子造的孽,是当年张献忠造反,只要是沿路官府,皆砸个稀巴烂,凡是官员、宗室,被杀干净了事。
之后就一直没有得到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