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门前,严格来说并不是一场战斗。
因为只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屠杀。
可玄津桥畔,却是一场激烈、残酷的搏杀。
这实际上是一场理念的火拼,确切地说,是一场新与旧的革命。
越来越多的京城民众投入到这场实力悬殊的搏杀中。
不为别的,为保卫自己的家园和利益,为吴王殿下替他们讨还了被朝廷钱庄骗去的钱财,为原本已经近在咫尺的北伐胜利……。
用郑一斤的话说,“狗x的,老子真是奇了怪了……明明是官军胜算大,可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民众却在不管不顾及地帮咱们……这样的仗,就算打上十八七场,老子都乐意!”
可郑一斤死了,为数不多的长林卫暗桩加上召集而来的普通民众,又怎能是正规军的对手,如果不是人数着实多,恐怕刘无根本无法护送二女去见吴争。
可人多,未必力量就大,所以,刘元赶到时,郑一斤还剩一口气。
郑一斤是死在刘元的怀里,他仅剩的胳膊耷拉在腰间,就剩一层皮连着。
刘元找到郑一斤时,看见这副惨状,直想杀尽……天下人!
郑一斤的话是他回光返照,在刘元怀里说的。
他之后还说了一句话,“二弟……见着王爷,替我告诉他……民心……在他这边……!”
当郑一斤的脑袋软软耷拉下时,嘴唇起泡的刘元发出如狼般地嘶吼,崩裂的唇皮和嘴角,迸出数缕鲜血,“杀……杀光这群畜生!”
黄昌平没拦,也不敢拦。
虽然他的职位高于刘元,但今日,此时,他愿意奉刘元之命……杀人!
河水被鲜血染红,有民众的,有京军的,分不清了。
……。
从承天门入奉天门,这条道吴争走过多次。
不管是上朝进,还是退朝出,所有人都只能走道路两旁,绝不能走中间,连迈错一步都不准。
当然,若有拼得一身剐的心理准备,也可踏上去试试。
可今日不同,吴争走得是正中间,踩着条石上的雕龙,说实话,真……没意思。
不平啊,软底靴根本无法挡住凹凸不平带来的脚底不适感。
如果在平日,该有御史出来大声呵斥,并弹劾。
可此时,已经失去了战意的禁军恭敬、忐忑、、惶恐地跪在道路两旁,恭顺得如同两列鹌鹑。
吴争走得很慢。
一是不急,都已经是这样了,还急什么?二是吴争需要安神,想想如何来了此残局。
吴争不急,太监急啊。
相较于正道两侧的鹌鹑们,从承天门到奉天门之间,正道两侧无数的太监、宫女在奔跑。
按马士英的意思,应该让王忠孝派兵控制这些……可怜人的。
但吴争没采纳,天,就要塌了,还为难这些喽蚁作甚?
……。
皇宫,真得很大。
从奉天殿到谨身殿,小跑得跑一柱半香的时间,何况是从承天门开始跑。
相隔距离太远,使得兵马司前剧烈的射击声,难以象火炮般传得远。
“……老臣之前已经知会过礼部……待此间事了,只须通告宗人府……便可拜祖祭庙……殿下就可择日登基了。”黄道周已经坐在了锦凳上,轻轻捶着他的老腿。
这锦凳是朱媺娖赐他的。
对于黄道周而言,已经,心满意足了。
心满意足的,不是朱媺娖赐他的锦凳,而是今日之事……从清军入关,黄道周辅佐三朝四帝……今日,总算是干成了一件……大功告成、功德圆满了。
读书人嘛,图得就是身后青史留名。
只要大长公主复辟,还有谁,能否定自己的拥立之功?
综观整个建兴朝,唯,石斋先生一人耳!
只是,黄道周心中有一丝隐隐的遗憾,吴王殿下……确实是个能臣、干臣,可惜了……人不能与天争啊,或许吴老爹给他的爱子取错了名字,取啥不好,非得争?!
虽然爱才,可私情不能盖过公义,就算再惜才……吴王也得死!
他不死,谁能安抚北伐军中那些骄兵悍将?
只要给一丝颜色,保管是开出一间染坊来……这险是万万冒不得的。
禁军出动时,已经叮嘱过了,见,则杀!
想到这,黄道周偷眼瞄了一下端坐在龙椅上脸色木然的朱媺娖。
殿下啥都好,就是太重情了。
可面南背北者,岂容私情?
斩断所有人间之情,方可为一朝圣君……不过已经不必担心了,只要吴争死于今日,殿下便会万念俱灰,此后定能清新寡欲,成为新朝明君的。
朱媺娖心里,绝不象她的脸容般木然。
心潮起伏,惊涛骇浪,非如此,不足以表达她此时的心情。
世间好物不坚牢,琉璃易碎彩云散。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吴争,别怨我!
不是我贪恋权柄,而是这一身与生俱来的责任。
为了今日,兄长死了,就在我的面前……。
我不能辜负,也不敢辜负。
好生地去吧,我定为你守此生,孤独……终老。
……。
吴争还在走,这一路行去,太多的往事浮上心头。
吴争不敢忘却,也不敢拂去。
回忆,是对亡者的尊重,无论是友、是敌,亦或者是那些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的阵亡者。
无数的官员从承天门涌入,追随在吴争身后,当然,是吴争身后的,两侧,以至于逼得那些跪伏的禁军士兵,不得不跪行倒退,为这些朝廷重臣空出上殿的走道来。
吴争走得洒脱,官员跟得恭敬。
在这个时候,已经再无什么往日嘴里的伦理纲常、正朔大义。
他们只做一件事,不,一个字……顺!
如果非要再加一个字,那就是……恭,合起来便为,恭顺!
吴争走得很慢,慢到一直等来了一身血渍斑斑的刘元、黄昌平。
等来了王翊,和他身后一行同样恭顺的宗室。
也对,此时整个应天府,除了禁中,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兵马司前那一场一边倒的战斗了,如果非要将它称为战斗的话。
也没有人不知道,玄津桥边,十多万民众硬撼数千京军,伤亡者上万,而最后,此部京军被吴王亲卫营射杀于河岸边,无一活口!
因为只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屠杀。
可玄津桥畔,却是一场激烈、残酷的搏杀。
这实际上是一场理念的火拼,确切地说,是一场新与旧的革命。
越来越多的京城民众投入到这场实力悬殊的搏杀中。
不为别的,为保卫自己的家园和利益,为吴王殿下替他们讨还了被朝廷钱庄骗去的钱财,为原本已经近在咫尺的北伐胜利……。
用郑一斤的话说,“狗x的,老子真是奇了怪了……明明是官军胜算大,可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民众却在不管不顾及地帮咱们……这样的仗,就算打上十八七场,老子都乐意!”
可郑一斤死了,为数不多的长林卫暗桩加上召集而来的普通民众,又怎能是正规军的对手,如果不是人数着实多,恐怕刘无根本无法护送二女去见吴争。
可人多,未必力量就大,所以,刘元赶到时,郑一斤还剩一口气。
郑一斤是死在刘元的怀里,他仅剩的胳膊耷拉在腰间,就剩一层皮连着。
刘元找到郑一斤时,看见这副惨状,直想杀尽……天下人!
郑一斤的话是他回光返照,在刘元怀里说的。
他之后还说了一句话,“二弟……见着王爷,替我告诉他……民心……在他这边……!”
当郑一斤的脑袋软软耷拉下时,嘴唇起泡的刘元发出如狼般地嘶吼,崩裂的唇皮和嘴角,迸出数缕鲜血,“杀……杀光这群畜生!”
黄昌平没拦,也不敢拦。
虽然他的职位高于刘元,但今日,此时,他愿意奉刘元之命……杀人!
河水被鲜血染红,有民众的,有京军的,分不清了。
……。
从承天门入奉天门,这条道吴争走过多次。
不管是上朝进,还是退朝出,所有人都只能走道路两旁,绝不能走中间,连迈错一步都不准。
当然,若有拼得一身剐的心理准备,也可踏上去试试。
可今日不同,吴争走得是正中间,踩着条石上的雕龙,说实话,真……没意思。
不平啊,软底靴根本无法挡住凹凸不平带来的脚底不适感。
如果在平日,该有御史出来大声呵斥,并弹劾。
可此时,已经失去了战意的禁军恭敬、忐忑、、惶恐地跪在道路两旁,恭顺得如同两列鹌鹑。
吴争走得很慢。
一是不急,都已经是这样了,还急什么?二是吴争需要安神,想想如何来了此残局。
吴争不急,太监急啊。
相较于正道两侧的鹌鹑们,从承天门到奉天门之间,正道两侧无数的太监、宫女在奔跑。
按马士英的意思,应该让王忠孝派兵控制这些……可怜人的。
但吴争没采纳,天,就要塌了,还为难这些喽蚁作甚?
……。
皇宫,真得很大。
从奉天殿到谨身殿,小跑得跑一柱半香的时间,何况是从承天门开始跑。
相隔距离太远,使得兵马司前剧烈的射击声,难以象火炮般传得远。
“……老臣之前已经知会过礼部……待此间事了,只须通告宗人府……便可拜祖祭庙……殿下就可择日登基了。”黄道周已经坐在了锦凳上,轻轻捶着他的老腿。
这锦凳是朱媺娖赐他的。
对于黄道周而言,已经,心满意足了。
心满意足的,不是朱媺娖赐他的锦凳,而是今日之事……从清军入关,黄道周辅佐三朝四帝……今日,总算是干成了一件……大功告成、功德圆满了。
读书人嘛,图得就是身后青史留名。
只要大长公主复辟,还有谁,能否定自己的拥立之功?
综观整个建兴朝,唯,石斋先生一人耳!
只是,黄道周心中有一丝隐隐的遗憾,吴王殿下……确实是个能臣、干臣,可惜了……人不能与天争啊,或许吴老爹给他的爱子取错了名字,取啥不好,非得争?!
虽然爱才,可私情不能盖过公义,就算再惜才……吴王也得死!
他不死,谁能安抚北伐军中那些骄兵悍将?
只要给一丝颜色,保管是开出一间染坊来……这险是万万冒不得的。
禁军出动时,已经叮嘱过了,见,则杀!
想到这,黄道周偷眼瞄了一下端坐在龙椅上脸色木然的朱媺娖。
殿下啥都好,就是太重情了。
可面南背北者,岂容私情?
斩断所有人间之情,方可为一朝圣君……不过已经不必担心了,只要吴争死于今日,殿下便会万念俱灰,此后定能清新寡欲,成为新朝明君的。
朱媺娖心里,绝不象她的脸容般木然。
心潮起伏,惊涛骇浪,非如此,不足以表达她此时的心情。
世间好物不坚牢,琉璃易碎彩云散。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吴争,别怨我!
不是我贪恋权柄,而是这一身与生俱来的责任。
为了今日,兄长死了,就在我的面前……。
我不能辜负,也不敢辜负。
好生地去吧,我定为你守此生,孤独……终老。
……。
吴争还在走,这一路行去,太多的往事浮上心头。
吴争不敢忘却,也不敢拂去。
回忆,是对亡者的尊重,无论是友、是敌,亦或者是那些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的阵亡者。
无数的官员从承天门涌入,追随在吴争身后,当然,是吴争身后的,两侧,以至于逼得那些跪伏的禁军士兵,不得不跪行倒退,为这些朝廷重臣空出上殿的走道来。
吴争走得洒脱,官员跟得恭敬。
在这个时候,已经再无什么往日嘴里的伦理纲常、正朔大义。
他们只做一件事,不,一个字……顺!
如果非要再加一个字,那就是……恭,合起来便为,恭顺!
吴争走得很慢,慢到一直等来了一身血渍斑斑的刘元、黄昌平。
等来了王翊,和他身后一行同样恭顺的宗室。
也对,此时整个应天府,除了禁中,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兵马司前那一场一边倒的战斗了,如果非要将它称为战斗的话。
也没有人不知道,玄津桥边,十多万民众硬撼数千京军,伤亡者上万,而最后,此部京军被吴王亲卫营射杀于河岸边,无一活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