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城,战火已经持续了近半个月。
    从开始北伐军进攻,到如今北伐军守城。
    主客易位,战斗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城外,从临淮、凤阳城赶来的清军,已经高达二万之众,可城内,池二憨、史坤、黄大洪三部分加起来,此时已不满六千人。
    城外清军集结了不下十门三千斤红夷大炮,对盱眙西门是日夜狂轰滥炸。
    好在黄大洪见机快,早下令用土木封堵死了城门。
    而清军红夷大炮是直射炮,就算抬高炮口,也无法象曲射炮那样对城内进行准确射击。
    这就使得城外大炮,也仅仅只能轰击城楼、城门、城墙,无法对城内守军的有生力量进行杀伤,更多的,是对城内守军的威慑。
    西城门在连续的战火荼毒下,早已伤痕累累、残破不堪。
    可六千对二万,近半个月愣是没让敌军攻入城内,这不得不说说两军的对比了。
    守军这边不用多说,池二憨、史坤所率的是号称北伐军最精锐的第一军。
    这支军队,一直被吴争视为“禁脔”,向来不轻易示人。
    清廷想要了解它,往往只能旁敲侧击,从细微处去猜测和预判。
    譬如兵员的组成,粮饷的多少,火器的普及程度等等。
    但这次,第一军在盱眙城牛刀小试,仅半天功夫,轻松拿下了有二千清兵防守的城池,火力之密集、士兵之勇悍,已经被赶来增援清军获知。
    而之后长达十多天的搏杀,让城外清军越来越没自信,能轻易攻下这座并不大、也并不坚固的小城池。
    那么,城外清军真敢无视阿济格帅令,消极殆战吗?
    这还得从这支清军的主将说起。
    众所周知,阿济格此时拥有的十万大军,最大的组成部分是原徐州八万驻军。
    这八万驻军良莠不齐,其实是一个当时降清明军的大杂烩。
    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以及湖广、江浙,只要没什么意外,清廷就将这些降军往徐州囤积。
    自古以来,徐州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清廷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徐州离京畿不远,万一有事,便于弹压。
    二则,清廷当时已经有了蚕食整个华夏的打算,将这些军队囤于徐州,便于向各个方向派兵。
    而这八万人中,并不包括象姜瓖这样追随阿济格多年的降军。
    譬如,这八万人中,兵力最多的就莫过于清廷一等精奇尼哈番(相当于子爵)的左梦庚所部。
    左梦庚,原明名将左良玉之子。
    在他爹左良玉死后,愣是率他爹二十万旧部降了清。
    从他为恶的程度,完全不下于臭名卓著的“大汉奸”吴三桂。
    吴三桂降清,多少是因为他当时所处的位置很尴尬,崇祯已经上吊,他夹在李自成和清军之间,虽然同是汉人,但是毕竟大顺军逼死崇祯皇帝,算起来是吴三桂的仇敌。
    在吴三桂看来,大顺军是远不及清军的,与其与“仇敌”合流,那还不如投降清军呢。
    至于什么“冲冠一怒为红颜”,那是戏说,听听也就算了,不能太当回事。
    但左梦庚却不同,崇祯上吊,他爹左良玉还是大明忠臣,时为宁南伯的左良玉,还为弘光朝镇守武昌。
    二十万大军哪,说它是当时弘光朝最强大的军队,一点都不夸张。
    可为何左良玉要“反”?
    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左良玉的成名,不是在关外与清军作战,而是镇压农民军起义,以农民军将士的人头,不断累积战功,先被拜为平贼将军,后来又被封为宁南伯。
    这么一说,脉络就清晰起来了。
    左良玉为弘光朝镇守武昌之时,正是李自成被清军赶出顺天府,一路溃退南下之时。
    大顺军好退不退,偏偏往左良玉辖地退。
    要知道,这两方之间的仇恨是巨大的,刚才也说了,左良玉的发迹,那完全是靠杀农民军的。
    可问题是,在崇祯最后几年,大顺军实力不断壮大,原本杀“贼”杀顺手的左良玉,在面对大顺军时,已经败多胜少。
    也就是说,被大顺军打出心理阴影了。
    而那时大顺军虽说是向南溃退,可毕竟有三十万人马,兵力远胜于左良玉。
    加上李自成那时还活着,左良玉确实是怕了。
    他急中生智,趁着弘光朝当时正在发生了“假太子”案,于是便假称奉“崇祯太子”旨意,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率领他自己的全部军队,向当时南明的首都应天府进发。
    事情很明显,左良玉并不想真“反”,他只是想换个地,避避李自成的风头。
    可这支弘光朝最强的军队倾巢而来,确实吓坏了当时的弘光帝和一应群臣,心想,这还没亡于鞑子之手呢,倒先亡于自己臣子之手了。
    如果左良玉当时真率兵进入应天府,或许弘明还未必这么快玩完。
    因为这二十万大军毕竟不是纸糊的。
    可惜,老天不答应啊,大军刚到九江,左良玉就病死了。
    树倒猢狲虽然没散,但人心、军心散了。
    之后,弘光朝从江西调来靖国公黄得功,两军一场火拼,左部大败。
    那么问题更加严重,这二十万大军面临着在弘光朝和清军之间抉择。
    可叹的是,左良玉好歹自称大明忠臣,可他的儿子左梦庚,却是个孬种。
    左梦庚犹豫再三,愣是头也不回地率军投清,而他当时的投降对象,就是英亲王阿济格。
    这么一来,号称拥有百万大军的弘光朝,一朝之间,就折损了原本实力最强的军队。
    这可不是在战场上与敌人厮杀的折损,那是成建制地投降了敌人。
    此消彼涨啊!
    这直接引发了弘光朝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迅速败亡。
    从而印证了一句话,坚固的堡垒,永远是在内部被攻破。
    左梦庚,其罪,当诛!
    其实左良玉的“清君侧”行动,虽然被皇权所忌,但并非是罪不可恕,特别是在这样的乱世之中,连民军、义军,隆武帝都能联络,何况本就是自己的臣子?
    而左梦庚最多算个从犯,他爹死了,不管是归附还是被朝廷“招安”,有功无过啊,至少也是功过相抵。
    可惜,左梦庚愣是一条道走到了黑,连累弘光朝防务迅速崩溃,更连累了江南无数汉人惨遭鞑子屠戮。

章节目录

汉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八无和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八无和尚并收藏汉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