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妹嘶声道:“可我终究不姓吴!”
吴争沉默起来,好久,吴争涩声道:“在哥心里,你就姓吴,你就是哥的亲妹妹,哥定会为你觅得良婿,此事……不许再提。”
说完,吴争果断地转身,大步朝外走去。
吴小妹突然大呼道:“……既然如此,我便……与李海岳一起自梳罢了……!”
吴争身形一顿,停了一下,再次动步,头也不回地走了。
背后吴小妹放声大哭起来。
……。
“废物!”
心中长满了草的吴争,第一次这么骂马士英,还有李颙。
这二人耍起阴谋诡计,都很有一套,可实在对吴争内院之事,挠破了头皮,也想不出个辙来。
吴争的骂,马士英听来还没什么,却引起了李颙的强烈反弹。
李颙气愤地道:“学生之前就劝过王爷,纳晋王女并非什么了不得的大事……王爷若心中对她毫无爱意,也无非是虚与委蛇罢了,给她一个名份留在王府内院任由自生自灭便是……帝王九夫人,王爷既然有逐鹿天下之心,就不必顾虑太多,到了关键之时,不得已与晋王反目……亦无不妥!”
吴争的脸色渐渐冷了下来。
马士英见状,知道不妙,连忙插嘴道:“其实我倒是有个主意,只是……。”
“讲!”
“是……此事的关键在于黄应运,若他能助王爷圆了这事……。”
吴争眉头一挑,问道:“你的意思是……让黄应运回去向晋王撒谎?”
“咳……咳……士英确是这个意思。”
吴争皱眉想了想,“可李海岳要自梳……。”
“这不难,派人看住就行……再不济……圈禁。”马士英想也不想的回答道,在他看来,圈禁一个晋王王女,竟如小菜一碟。
吴争瞪了马士英一眼,“那郡主……也须圈禁?”
“咳……。”马士英为难起来,吴小妹可是自家主公的妹妹,哪敢说圈禁二字?“王爷说笑了,郡主岂能圈禁?”
“你也知道?”吴争没好气地道,“这要是传出去……孤岂不得受家法?再说了,圈禁李海岳哪有这么容易,黄应运的嘴怎么堵?又怎么不让李溥兴知道……万一他来探视妹妹,怎么圆场?”
马士英被吴争一连串的问题问得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这时李颙在旁边轻声道:“学生倒是有个办法……以历练之名,将李溥兴调去江北,如此一来,他就没时间来探视了,再说,如今南北停战,此去历练并无风险。”
马士英一听大赞道:“此计甚妙。”
“妙个屁?”吴争沉声道,“能瞒多久?到时孤把你们扔出去作挡晋王怒火?”
马士英、李颙低头不再吭声。
吴争想了想道:“李溥兴在军校也不少时日了,是该出去历练历练……李海岳年纪尚小,又不识文断字,找几个德高望重的先生,好好学点文化……至于黄应运,去,把他找来,就说孤要请他吃酒。”
马士英、李颙古怪地互视一眼,抬袖掩嘴,偷笑起来。
吴争见了,怒道:“笑什么?”
马士英顿时正色道:“臣刚想到昨日大将军府补齐了四个月俸禄。”
吴争转头向李颙,“你也有四个月俸禄补了?”
李颙一本正经地道:“之前学生与马大人同往凤阳府,马大人向学生借了二十两,今日……还了。”
……。
黄应运兴高采烈而来。
他绝对没想过,吴王会拒绝纳个侧妃。
也对,无论是门楣还是官位,李海岳都堪称门当户对,甚至正妃都成。
再算上如今二王会盟,这更是喜上加喜的事。
黄应运都已经想好回去怎么找李定国讨赏了。
这次马士英亲自传话,请自己赴宴,黄应运就没想过,吴争会拒绝。
这现实很骨感,黄应运顿时愣住了。
“王爷是说……拒婚?”黄应运使劲地掏了掏耳朵,“这可是我皇赐婚!”
吴争微笑着,亲自为黄应运斟了杯酒,邀道:“来,孤先敬黄先生一杯。”
“荒唐!”黄应运一端酒杯,“非外臣对殿下不敬,这……这……水到渠成之事,殿下何必要拒人于千里之外?”
吴争慢慢将手中酒杯放下,看着黄应运道:“孤与晋王之会盟,并非因联姻而起,实为联盟于双方皆有益、也于国于民有益……如果天下大事,可以用一个女子联姻来定,那数千年来,就不该再有战争……先生以为然否?”
黄应运越听越心里越惊,“殿下此话……是说与我王之会盟,只是相互利用,之后……便会分道扬镳?”
吴争心中一叹,面前这个“破落秀才”确实不是一般人。
“不。”吴争摇头道,“孤的意思是说,联盟合乎双方的利益……而巩固联盟的有效方法,并非只有联姻一条道,在本王看来,让双方利益更为重叠、更为一致,方为巩固联盟最有效的方法……譬如,北伐!”
黄应运惊愕地看着吴争,他呐呐道:“殿下是不信任我王……不,不,我王是雄主,顶天立地的汉子……。”
“我同意。”吴争点头道,“在孤心中,这天下能让孤敬佩的人中,晋王必首屈一指……可正因为晋王是磊落之人,本王更不能接受……成为他的女婿。”
黄应运不理解吴争的话,他吃惊地看着吴争。
吴争轻叹道:“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晋王,必与孤为敌。”
黄应运突然懂了,他理解了吴争的为难之处。
李定国出身义军,本与明为死敌,可外敌入侵之时,他遵从他的义父遗命,调转枪口反清复明,这其实不是李定国真正护民,而是为了汉人天下。
如果仅从这一点上来看,李定国几乎与吴争是同心同德的。
可往往天不从人愿,永历受孙可望挟持,不得不仰仗李定国,这就造成了永历几乎将皇权倾囊相授,如果说李定国已经成为永历朝另一个“摄政王”,一点都不夸张。
这样一来,换作是吴三桂之流想要与自己联姻,那么,吴争就可以毫无心理障碍地与之虚于委蛇了。
吴争沉默起来,好久,吴争涩声道:“在哥心里,你就姓吴,你就是哥的亲妹妹,哥定会为你觅得良婿,此事……不许再提。”
说完,吴争果断地转身,大步朝外走去。
吴小妹突然大呼道:“……既然如此,我便……与李海岳一起自梳罢了……!”
吴争身形一顿,停了一下,再次动步,头也不回地走了。
背后吴小妹放声大哭起来。
……。
“废物!”
心中长满了草的吴争,第一次这么骂马士英,还有李颙。
这二人耍起阴谋诡计,都很有一套,可实在对吴争内院之事,挠破了头皮,也想不出个辙来。
吴争的骂,马士英听来还没什么,却引起了李颙的强烈反弹。
李颙气愤地道:“学生之前就劝过王爷,纳晋王女并非什么了不得的大事……王爷若心中对她毫无爱意,也无非是虚与委蛇罢了,给她一个名份留在王府内院任由自生自灭便是……帝王九夫人,王爷既然有逐鹿天下之心,就不必顾虑太多,到了关键之时,不得已与晋王反目……亦无不妥!”
吴争的脸色渐渐冷了下来。
马士英见状,知道不妙,连忙插嘴道:“其实我倒是有个主意,只是……。”
“讲!”
“是……此事的关键在于黄应运,若他能助王爷圆了这事……。”
吴争眉头一挑,问道:“你的意思是……让黄应运回去向晋王撒谎?”
“咳……咳……士英确是这个意思。”
吴争皱眉想了想,“可李海岳要自梳……。”
“这不难,派人看住就行……再不济……圈禁。”马士英想也不想的回答道,在他看来,圈禁一个晋王王女,竟如小菜一碟。
吴争瞪了马士英一眼,“那郡主……也须圈禁?”
“咳……。”马士英为难起来,吴小妹可是自家主公的妹妹,哪敢说圈禁二字?“王爷说笑了,郡主岂能圈禁?”
“你也知道?”吴争没好气地道,“这要是传出去……孤岂不得受家法?再说了,圈禁李海岳哪有这么容易,黄应运的嘴怎么堵?又怎么不让李溥兴知道……万一他来探视妹妹,怎么圆场?”
马士英被吴争一连串的问题问得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这时李颙在旁边轻声道:“学生倒是有个办法……以历练之名,将李溥兴调去江北,如此一来,他就没时间来探视了,再说,如今南北停战,此去历练并无风险。”
马士英一听大赞道:“此计甚妙。”
“妙个屁?”吴争沉声道,“能瞒多久?到时孤把你们扔出去作挡晋王怒火?”
马士英、李颙低头不再吭声。
吴争想了想道:“李溥兴在军校也不少时日了,是该出去历练历练……李海岳年纪尚小,又不识文断字,找几个德高望重的先生,好好学点文化……至于黄应运,去,把他找来,就说孤要请他吃酒。”
马士英、李颙古怪地互视一眼,抬袖掩嘴,偷笑起来。
吴争见了,怒道:“笑什么?”
马士英顿时正色道:“臣刚想到昨日大将军府补齐了四个月俸禄。”
吴争转头向李颙,“你也有四个月俸禄补了?”
李颙一本正经地道:“之前学生与马大人同往凤阳府,马大人向学生借了二十两,今日……还了。”
……。
黄应运兴高采烈而来。
他绝对没想过,吴王会拒绝纳个侧妃。
也对,无论是门楣还是官位,李海岳都堪称门当户对,甚至正妃都成。
再算上如今二王会盟,这更是喜上加喜的事。
黄应运都已经想好回去怎么找李定国讨赏了。
这次马士英亲自传话,请自己赴宴,黄应运就没想过,吴争会拒绝。
这现实很骨感,黄应运顿时愣住了。
“王爷是说……拒婚?”黄应运使劲地掏了掏耳朵,“这可是我皇赐婚!”
吴争微笑着,亲自为黄应运斟了杯酒,邀道:“来,孤先敬黄先生一杯。”
“荒唐!”黄应运一端酒杯,“非外臣对殿下不敬,这……这……水到渠成之事,殿下何必要拒人于千里之外?”
吴争慢慢将手中酒杯放下,看着黄应运道:“孤与晋王之会盟,并非因联姻而起,实为联盟于双方皆有益、也于国于民有益……如果天下大事,可以用一个女子联姻来定,那数千年来,就不该再有战争……先生以为然否?”
黄应运越听越心里越惊,“殿下此话……是说与我王之会盟,只是相互利用,之后……便会分道扬镳?”
吴争心中一叹,面前这个“破落秀才”确实不是一般人。
“不。”吴争摇头道,“孤的意思是说,联盟合乎双方的利益……而巩固联盟的有效方法,并非只有联姻一条道,在本王看来,让双方利益更为重叠、更为一致,方为巩固联盟最有效的方法……譬如,北伐!”
黄应运惊愕地看着吴争,他呐呐道:“殿下是不信任我王……不,不,我王是雄主,顶天立地的汉子……。”
“我同意。”吴争点头道,“在孤心中,这天下能让孤敬佩的人中,晋王必首屈一指……可正因为晋王是磊落之人,本王更不能接受……成为他的女婿。”
黄应运不理解吴争的话,他吃惊地看着吴争。
吴争轻叹道:“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晋王,必与孤为敌。”
黄应运突然懂了,他理解了吴争的为难之处。
李定国出身义军,本与明为死敌,可外敌入侵之时,他遵从他的义父遗命,调转枪口反清复明,这其实不是李定国真正护民,而是为了汉人天下。
如果仅从这一点上来看,李定国几乎与吴争是同心同德的。
可往往天不从人愿,永历受孙可望挟持,不得不仰仗李定国,这就造成了永历几乎将皇权倾囊相授,如果说李定国已经成为永历朝另一个“摄政王”,一点都不夸张。
这样一来,换作是吴三桂之流想要与自己联姻,那么,吴争就可以毫无心理障碍地与之虚于委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