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致远的话,令黄驼子眼睛一亮,“大人的意思是……此次引岳乐至兴化,是让岳乐被我军南北合击?”
沈致远笑而不语。
黄驼子有些兴奋起来,“大人眼下不能自己动手杀岳乐,于是便将岳乐引向兴化,借兴化我军之手歼灭他……好计啊,属下佩服!”
沈致远微笑着,再次拍拍黄驼子的肩膀,道:“如今你放心了?去,传我将令,大军天亮集结,留下三千人守城,余者随我南下。”
黄驼子一愣,“大人,难道真要攻和皋、通州?”
沈致远皱眉道:“没完没了了?传令去,听命行事!”
黄驼子稍一犹豫,转身传令去了。
……。
举世伐清。
天下举世伐清的格局,就在吴争这样不经意地挥洒中形成了。
准确地说,恐怕吴争战前也无法预料到,最后会是这样一种结果。
很难想象,天下纷乱之际,会出现这样“齐心”的一幕,几乎是全天下汉人伐清的局面。
吴争以一己之力,渡江攻扬州府,落入多尔衮算计始,这场战争就偏离了事先的设想。
北伐军从二卫参战,直到整个大将军府辖下全民动员,新征召十五万精壮(征召还在继续),至今已经参战的人数,达到十万余人,这还不算非正式战斗人员,在江北各府县的长林卫和数战中的归降人员,譬如淮安、大河二卫及祖大弼部。
而廖仲平和夏完淳二部的“异动”,粉碎了张同敞“坐享其成”的计策,彻底打乱、粉碎了张同敞和朱媺娖想要借此战削弱北伐军、整固皇权的设想,因为如果廖仲平、夏完淳这二部人马脱离朝廷,那义兴朝也就剩个空架子了,这导致了义兴朝迅速颁布国战诏令,举国伐清。
而此时,李定国的大西军虽然无法按原计划全军北攻湖广,那是因为清廷命定南王孔有德由桂林出河池,进攻贵州,命吴三桂由嘉定(乐山)出叙州(宜昌)进攻川南(之前被孙可望攻下的各府,如今成了永历朝掌控的地盘)。
清廷的目的是要用两路夹击之策,实现对大西军的合围。
事实上,清廷这个部署,还要略微早于吴争发动扬州战役,而让清廷下决心动手的,正是被李定国放走,北上湖广投清的孙可望,是他向清廷献的计。
当然,那个时候,多尔衮为吴争挖的坑,已经“完工”,但孙可望的归降,一样让清廷动心,所以,多尔衮原本想在扬州歼灭二卫,切实削弱北伐军的有生力量,这样吴争就无法在短期内威胁江北,清廷可以从容解决西南、西北战事。
可不想,原本估算三、五天就解决的扬州战事,因无法攻破淮安城,而僵持下来,至今已近一月,清廷无法承受同时三面开战(清廷还有同时在围剿肃甘周边大顺军残部),这才有了弃多尔衮,准备与义兴朝重新和谈,集中一切力量,平定西北、西南战事的决策。
当然,多尔衮树敌太多,又不被福临待见,也算是借此扳倒权臣吧。
原本打算送独女与吴王联姻,并率军北伐的李定国,不得不临时改变既定战术,分兵应对。
好在因为原本就打算举旗北伐,经过这些日子对大西军的整肃,原本孙可望的军队已基本对李定国俯首听命。
历史带着巨大的纠偏力,生生朝着该发生的,慢慢回到原有的轨道。
李定国随即将大西军分为两路,以刘文秀为北路军主将,白文选、王复臣为副将,迎击北面吴三桂大军,李定国亲率东路军,以马进忠、冯双礼为副将,向东北方向进攻湖南。
李定国的出战阵容非常强大,步骑十万,战象二百头,得益于吴争的资助,从江南商会辗转而至的第一批火枪、火炮得以及时补充,李定国出战阵容中,有了一支独立的八千人的火器军。
自此,大西军正式以明军身份,开始与清军主力正面交锋。
虽说义兴朝、北伐军、大顺军及大西军几方势力的初衷各不相同,但各方势力几乎就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向清廷坚起了中指,一个“举世反清”的北伐战争,就此拉开了帷幕,也宣告着,清廷对黄河以北的控制力渐渐丧失,怕从此难以过上好日了。
……。
多尔衮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部署有了漏洞。
但多尔衮无法、也无力改变。
一个主帅无论怎么有军事才能,要是无法有效控制手下诸将之心,那也是白搭。
因为此时,原本被刚林、祁充格拖延的朝廷旨意,已经正式宣读,几乎所有参战清军,都已经知道朝廷要与义兴朝和谈了,旨意明令,就地防御、攻击即止。
清廷同时派出的钦使及和谈使团,已经渡过黄河。
这对于多尔衮而言,就是釜底抽薪啊。
试想,除非举旗造反,多尔衮还有什么应对之策?
多尔衮不是不想造反,可问题是,有多少人愿意去追随一个有今日无明日的主帅呢?
多尔衮真正感觉到了穷途末路的悲凉之意,看着站在自己榻前脸色惶惶的多尔博,和伏在榻边的东莪,多尔衮长吸一口气,喝道:“来人……传刚林、祁充格来见。”
……。
刚林、祁充格一副急匆匆的表情,火急火燎地三步并成一步赶来。
“禀王爷,刚刚得到消息,义兴朝向我朝宣战了……义兴朝卫国公夏完淳率建阳卫三万六千人,攻破和州,正向滁州进发。义兴朝左营都指挥使廖仲平率军渡江救援仪真,得手后北攻天长……”刚林气都没喘均匀,就说出了一连串的坏消息,显然,这时刚林已经不在顾忌,会不会造成多尔衮一时气急,再次咯血,“王爷,战局不妙啊!”
祁充格决定再“补刀”,他接着刚林的话头急道:“禀王爷,吴争率二卫攻破沭阳后,兵分两路,一路西攻宿迁,一路北攻海州……王爷,海州守军不足,难以抵挡敌人强攻,若海州一失,后果不堪设想啊!”
沈致远笑而不语。
黄驼子有些兴奋起来,“大人眼下不能自己动手杀岳乐,于是便将岳乐引向兴化,借兴化我军之手歼灭他……好计啊,属下佩服!”
沈致远微笑着,再次拍拍黄驼子的肩膀,道:“如今你放心了?去,传我将令,大军天亮集结,留下三千人守城,余者随我南下。”
黄驼子一愣,“大人,难道真要攻和皋、通州?”
沈致远皱眉道:“没完没了了?传令去,听命行事!”
黄驼子稍一犹豫,转身传令去了。
……。
举世伐清。
天下举世伐清的格局,就在吴争这样不经意地挥洒中形成了。
准确地说,恐怕吴争战前也无法预料到,最后会是这样一种结果。
很难想象,天下纷乱之际,会出现这样“齐心”的一幕,几乎是全天下汉人伐清的局面。
吴争以一己之力,渡江攻扬州府,落入多尔衮算计始,这场战争就偏离了事先的设想。
北伐军从二卫参战,直到整个大将军府辖下全民动员,新征召十五万精壮(征召还在继续),至今已经参战的人数,达到十万余人,这还不算非正式战斗人员,在江北各府县的长林卫和数战中的归降人员,譬如淮安、大河二卫及祖大弼部。
而廖仲平和夏完淳二部的“异动”,粉碎了张同敞“坐享其成”的计策,彻底打乱、粉碎了张同敞和朱媺娖想要借此战削弱北伐军、整固皇权的设想,因为如果廖仲平、夏完淳这二部人马脱离朝廷,那义兴朝也就剩个空架子了,这导致了义兴朝迅速颁布国战诏令,举国伐清。
而此时,李定国的大西军虽然无法按原计划全军北攻湖广,那是因为清廷命定南王孔有德由桂林出河池,进攻贵州,命吴三桂由嘉定(乐山)出叙州(宜昌)进攻川南(之前被孙可望攻下的各府,如今成了永历朝掌控的地盘)。
清廷的目的是要用两路夹击之策,实现对大西军的合围。
事实上,清廷这个部署,还要略微早于吴争发动扬州战役,而让清廷下决心动手的,正是被李定国放走,北上湖广投清的孙可望,是他向清廷献的计。
当然,那个时候,多尔衮为吴争挖的坑,已经“完工”,但孙可望的归降,一样让清廷动心,所以,多尔衮原本想在扬州歼灭二卫,切实削弱北伐军的有生力量,这样吴争就无法在短期内威胁江北,清廷可以从容解决西南、西北战事。
可不想,原本估算三、五天就解决的扬州战事,因无法攻破淮安城,而僵持下来,至今已近一月,清廷无法承受同时三面开战(清廷还有同时在围剿肃甘周边大顺军残部),这才有了弃多尔衮,准备与义兴朝重新和谈,集中一切力量,平定西北、西南战事的决策。
当然,多尔衮树敌太多,又不被福临待见,也算是借此扳倒权臣吧。
原本打算送独女与吴王联姻,并率军北伐的李定国,不得不临时改变既定战术,分兵应对。
好在因为原本就打算举旗北伐,经过这些日子对大西军的整肃,原本孙可望的军队已基本对李定国俯首听命。
历史带着巨大的纠偏力,生生朝着该发生的,慢慢回到原有的轨道。
李定国随即将大西军分为两路,以刘文秀为北路军主将,白文选、王复臣为副将,迎击北面吴三桂大军,李定国亲率东路军,以马进忠、冯双礼为副将,向东北方向进攻湖南。
李定国的出战阵容非常强大,步骑十万,战象二百头,得益于吴争的资助,从江南商会辗转而至的第一批火枪、火炮得以及时补充,李定国出战阵容中,有了一支独立的八千人的火器军。
自此,大西军正式以明军身份,开始与清军主力正面交锋。
虽说义兴朝、北伐军、大顺军及大西军几方势力的初衷各不相同,但各方势力几乎就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向清廷坚起了中指,一个“举世反清”的北伐战争,就此拉开了帷幕,也宣告着,清廷对黄河以北的控制力渐渐丧失,怕从此难以过上好日了。
……。
多尔衮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部署有了漏洞。
但多尔衮无法、也无力改变。
一个主帅无论怎么有军事才能,要是无法有效控制手下诸将之心,那也是白搭。
因为此时,原本被刚林、祁充格拖延的朝廷旨意,已经正式宣读,几乎所有参战清军,都已经知道朝廷要与义兴朝和谈了,旨意明令,就地防御、攻击即止。
清廷同时派出的钦使及和谈使团,已经渡过黄河。
这对于多尔衮而言,就是釜底抽薪啊。
试想,除非举旗造反,多尔衮还有什么应对之策?
多尔衮不是不想造反,可问题是,有多少人愿意去追随一个有今日无明日的主帅呢?
多尔衮真正感觉到了穷途末路的悲凉之意,看着站在自己榻前脸色惶惶的多尔博,和伏在榻边的东莪,多尔衮长吸一口气,喝道:“来人……传刚林、祁充格来见。”
……。
刚林、祁充格一副急匆匆的表情,火急火燎地三步并成一步赶来。
“禀王爷,刚刚得到消息,义兴朝向我朝宣战了……义兴朝卫国公夏完淳率建阳卫三万六千人,攻破和州,正向滁州进发。义兴朝左营都指挥使廖仲平率军渡江救援仪真,得手后北攻天长……”刚林气都没喘均匀,就说出了一连串的坏消息,显然,这时刚林已经不在顾忌,会不会造成多尔衮一时气急,再次咯血,“王爷,战局不妙啊!”
祁充格决定再“补刀”,他接着刚林的话头急道:“禀王爷,吴争率二卫攻破沭阳后,兵分两路,一路西攻宿迁,一路北攻海州……王爷,海州守军不足,难以抵挡敌人强攻,若海州一失,后果不堪设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