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谢书友“f663026”投的月票。
郑家水师被这不到半个时辰之间,被彻底打蒙了!
所有战船上的将领心中憋屈得要死。
这打得是什么仗?
从一开战起,就是一场窝囊仗。
除了在追击王一林时,打得稍稍顺手了些,可真正开战到现在,许多战船连一炮都没开过。
前有明朝,后有满清,无论鞑子在陆地上打得怎么样,但在海上,确实奈何不得这支水师。这对于心高气傲的郑家水师而言,是难以容忍的。
郑芝莞绝不是一个勇敢的人,之前紧咬着王一林不放,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稳赢。
可一旦身陷险境,他就会迅速转变成一个懦弱的人,而且极度的懦弱和无耻。
人性很难捉摸。
有些满口道义,有口皆碑的正人君子,一旦危难临头,甚至还不如屠狗之辈子,这种例子太多了,遍地都是。
譬如钱谦益,在柳如是的“敦促”下,来到池塘边,人家烟花女子都要跳水殉节了,他一正经科班出身,东林党的魁首之一,却因为水太凉而扭头就走,敢情还得先烧锅开水烫烫他不要老脸的皮。
郑芝莞好歹海盗出身,所以,他变得懦弱了,应该不难看。
可郑家之支老班底,可不是善茬。
这是一支骄兵悍将啊,扫荡南海,可谓是我称老二,谁敢居老大?
想想也是,老大郑芝龙早就降清了,麾下水师宁可追随郑成功一毛头小子,也死活不降。
这是骨气,也是脾气。
不是他们对明朝有多忠贞,而是利益使然,所谓宁为鸡头,不做凤尾。
自由自在惯了,打劫多爽,无本买卖,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哪怕换皇帝做也不舍得换啊。
这一下,就乱套了。
眼前还是密集的炮弹迎面砸来,郑家水师的旗舰和周围的各主力舰失去联络了。
郑芝莞投降命令一下,旗舰上一片哗然。
其中郑彩,反应尤为激烈。
他郑芝龙的族子,虽然辈份小了郑芝莞一辈,可他追随郑芝龙多年了,手下一大批,根基牢固。
之前郑芝龙被明朝招安后,也曾被授总兵官,虽然不是实缺,但官是正经官。
在郑芝龙降清后,郑彩与弟弟一直盘踞厦门沿海,郑家水师至少有三成,实际上是他们兄弟真正掌握的。
有军队、有地盘,俨然是个土皇帝,自然就不想跟着郑芝龙去北面居人篱下,受窝囊气了。
可郑彩兄弟怎么也料不到郑成功会冲他们动手。
原本郑成功举旗反清,郑彩兄弟名义上也投效的,但这种投效基本上就是名义上的,不听调更不听宣,连地盘的赋税,哪怕是土特产,也没郑成功的份。
郑成功自然不乐意了。
于是,郑成功在福州城外兵败,退回闽南之后,找了个借口,说郑联在厦门横征暴敛、使民不聊生。
这个借口非常拙劣,有道是兔子尚不吃窝边草呢,郑彩兄弟确实不是好鸟,但还不至于在自己一亩三分地横征暴敛、使民不聊生。
况且,郑彩兄弟占厦门不是一两年的事,而是从郑成功他爹没降之前,就已经占据厦门了,相当于郑家的封藩。
但奈何郑成功夺取厦门之意已决,管他借口合不合适,干就是了。
郑成功趁着郑彩独自一人,离开厦门的时机,亲自带着亲卫前往厦门拜访郑联,郑联心想族弟来了,又是名义上的上司,自然尽心款待。
于是,大意之下并未设防,在酒席间惨遭郑成功杀害。
郑彩得知弟弟的死讯,知道大势已去,不敢与郑成功作对,回到厦门主动将兵权都交了出来。郑成功自此接收了郑彩、郑联大部分的军队和水师,并且实际取得厦门、金门作为根据地。
所以,郑彩是卧薪尝胆啊。
有道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可眼下,郑彩觉得时机到了。
在郑彩看来,自己水师实力远胜于敌人,之所以打得如此被动,其实就是指挥欠当,一着错,步步错。
早在郑芝莞下投降令之前,郑彩就已经心中有了比较。
而郑芝莞不知道死活的下了投降令,激起了旗舰上除了他自己的心腹外,所有将领的愤慨。
死了这么多人,沉了这么多船。
己方现有的战舰数量还多于敌人,这种情况下,投降?
岂能不愤慨?
郑彩见军心可用,于是转身,面朝郑芝莞,抽出妥间佩刀,向前那么一捅,“噗哧”捅了个对穿。
这一招,就在众目睽睽之下,一瞬间的功夫,如行云流水一般,敢情是郑彩心中演练了无数遍了,竟熟练到如此地步。
剧变骤起,郑芝莞当场身亡,而郑芝莞心腹,连反应的时间也没有。
郑彩拎着滴血的钢刀,往郑芝莞心腹这么一指,厉喝道:“郑芝莞指挥失措,致我军水师惨败,已是大罪,眼下更是妄言向敌投降,就算延平王在此,也是杀无赦!”
说到这,站在身后的郑彩旧部,也开始抽刀向前进逼。
郑芝莞心腹张口结舌,见地板上郑芝莞已经断气,知道大势已去,于是束手就缚。
短短一眨眼的功夫,一场政变落幕。
这几分钟的时间里,郑家水师又是数条战船被击沉。
但依旧还有六十多艘,大部分是六十四门舷炮的主力舰。
郑彩取得了指挥权之后,迅速下令,向王一林那一艘战船冲击。
郑彩也是老水手了。
知道象这种战场局势下,想要全身而退已是不能。
唯一的方法,那就是在吴淞水师追上来之前,迅速朝着一个方向,不惜代价地强行突围。
那在吴淞水师和王一林残部之间选择,自然是选择王一林那个方向,那里实力薄弱,只有十一般战船,而且舷炮相对较少。
战场局势在郑彩的政变之后,迅速发生了变化。
郑家水师在郑彩旗舰的率领下,不惜代价地直逼王一林所部方向。
原本的长蛇阵也迅速散开,以漫长的船线阵型向东北方向突击。
可想而知,以王一林仅存的十一艘战船铁定是顶不住的,想挡也挡不了啊。
郑家水师被这不到半个时辰之间,被彻底打蒙了!
所有战船上的将领心中憋屈得要死。
这打得是什么仗?
从一开战起,就是一场窝囊仗。
除了在追击王一林时,打得稍稍顺手了些,可真正开战到现在,许多战船连一炮都没开过。
前有明朝,后有满清,无论鞑子在陆地上打得怎么样,但在海上,确实奈何不得这支水师。这对于心高气傲的郑家水师而言,是难以容忍的。
郑芝莞绝不是一个勇敢的人,之前紧咬着王一林不放,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稳赢。
可一旦身陷险境,他就会迅速转变成一个懦弱的人,而且极度的懦弱和无耻。
人性很难捉摸。
有些满口道义,有口皆碑的正人君子,一旦危难临头,甚至还不如屠狗之辈子,这种例子太多了,遍地都是。
譬如钱谦益,在柳如是的“敦促”下,来到池塘边,人家烟花女子都要跳水殉节了,他一正经科班出身,东林党的魁首之一,却因为水太凉而扭头就走,敢情还得先烧锅开水烫烫他不要老脸的皮。
郑芝莞好歹海盗出身,所以,他变得懦弱了,应该不难看。
可郑家之支老班底,可不是善茬。
这是一支骄兵悍将啊,扫荡南海,可谓是我称老二,谁敢居老大?
想想也是,老大郑芝龙早就降清了,麾下水师宁可追随郑成功一毛头小子,也死活不降。
这是骨气,也是脾气。
不是他们对明朝有多忠贞,而是利益使然,所谓宁为鸡头,不做凤尾。
自由自在惯了,打劫多爽,无本买卖,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哪怕换皇帝做也不舍得换啊。
这一下,就乱套了。
眼前还是密集的炮弹迎面砸来,郑家水师的旗舰和周围的各主力舰失去联络了。
郑芝莞投降命令一下,旗舰上一片哗然。
其中郑彩,反应尤为激烈。
他郑芝龙的族子,虽然辈份小了郑芝莞一辈,可他追随郑芝龙多年了,手下一大批,根基牢固。
之前郑芝龙被明朝招安后,也曾被授总兵官,虽然不是实缺,但官是正经官。
在郑芝龙降清后,郑彩与弟弟一直盘踞厦门沿海,郑家水师至少有三成,实际上是他们兄弟真正掌握的。
有军队、有地盘,俨然是个土皇帝,自然就不想跟着郑芝龙去北面居人篱下,受窝囊气了。
可郑彩兄弟怎么也料不到郑成功会冲他们动手。
原本郑成功举旗反清,郑彩兄弟名义上也投效的,但这种投效基本上就是名义上的,不听调更不听宣,连地盘的赋税,哪怕是土特产,也没郑成功的份。
郑成功自然不乐意了。
于是,郑成功在福州城外兵败,退回闽南之后,找了个借口,说郑联在厦门横征暴敛、使民不聊生。
这个借口非常拙劣,有道是兔子尚不吃窝边草呢,郑彩兄弟确实不是好鸟,但还不至于在自己一亩三分地横征暴敛、使民不聊生。
况且,郑彩兄弟占厦门不是一两年的事,而是从郑成功他爹没降之前,就已经占据厦门了,相当于郑家的封藩。
但奈何郑成功夺取厦门之意已决,管他借口合不合适,干就是了。
郑成功趁着郑彩独自一人,离开厦门的时机,亲自带着亲卫前往厦门拜访郑联,郑联心想族弟来了,又是名义上的上司,自然尽心款待。
于是,大意之下并未设防,在酒席间惨遭郑成功杀害。
郑彩得知弟弟的死讯,知道大势已去,不敢与郑成功作对,回到厦门主动将兵权都交了出来。郑成功自此接收了郑彩、郑联大部分的军队和水师,并且实际取得厦门、金门作为根据地。
所以,郑彩是卧薪尝胆啊。
有道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可眼下,郑彩觉得时机到了。
在郑彩看来,自己水师实力远胜于敌人,之所以打得如此被动,其实就是指挥欠当,一着错,步步错。
早在郑芝莞下投降令之前,郑彩就已经心中有了比较。
而郑芝莞不知道死活的下了投降令,激起了旗舰上除了他自己的心腹外,所有将领的愤慨。
死了这么多人,沉了这么多船。
己方现有的战舰数量还多于敌人,这种情况下,投降?
岂能不愤慨?
郑彩见军心可用,于是转身,面朝郑芝莞,抽出妥间佩刀,向前那么一捅,“噗哧”捅了个对穿。
这一招,就在众目睽睽之下,一瞬间的功夫,如行云流水一般,敢情是郑彩心中演练了无数遍了,竟熟练到如此地步。
剧变骤起,郑芝莞当场身亡,而郑芝莞心腹,连反应的时间也没有。
郑彩拎着滴血的钢刀,往郑芝莞心腹这么一指,厉喝道:“郑芝莞指挥失措,致我军水师惨败,已是大罪,眼下更是妄言向敌投降,就算延平王在此,也是杀无赦!”
说到这,站在身后的郑彩旧部,也开始抽刀向前进逼。
郑芝莞心腹张口结舌,见地板上郑芝莞已经断气,知道大势已去,于是束手就缚。
短短一眨眼的功夫,一场政变落幕。
这几分钟的时间里,郑家水师又是数条战船被击沉。
但依旧还有六十多艘,大部分是六十四门舷炮的主力舰。
郑彩取得了指挥权之后,迅速下令,向王一林那一艘战船冲击。
郑彩也是老水手了。
知道象这种战场局势下,想要全身而退已是不能。
唯一的方法,那就是在吴淞水师追上来之前,迅速朝着一个方向,不惜代价地强行突围。
那在吴淞水师和王一林残部之间选择,自然是选择王一林那个方向,那里实力薄弱,只有十一般战船,而且舷炮相对较少。
战场局势在郑彩的政变之后,迅速发生了变化。
郑家水师在郑彩旗舰的率领下,不惜代价地直逼王一林所部方向。
原本的长蛇阵也迅速散开,以漫长的船线阵型向东北方向突击。
可想而知,以王一林仅存的十一艘战船铁定是顶不住的,想挡也挡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