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第九回空幻情解石桥禅

    题记:

    金风慕念玉露时,七巧河边意痴痴。

    两情若是有尘缘,石桥禅意来解释。

    菩提树道场;空幻尊者净坛高诵《金刚经-第三十一品:知见不生分》云:“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见:注释1]

    讲义曰;真知无知,无所不知。真见无见,无所不见。凡夫不悟般若之理,不能降伏妄心。凡有知见,外不能离六尘,内不能离缘影,知见愈多,而尘劳愈甚。终日为知见所迷,不堕于能知障,即堕于所知障。不迷于所见之相分,即迷于能见之见分。妄境薰妄心,妄心取妄境,总是心外取法,于自己本性上加添障碍。所谓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若能直下不生知见,了明涅槃生死,皆如空花,则本源清净心体,当时圆明普照,故佛言我于菩提实无所得。恐人不信此理,故引五眼所见,五语所言,真实不虚以证明之。然所云知见者,亦非全无知见,若全无知见,即成断灭。所云不生者,不生邪知见也,非无正知见也。若深明般若之用,不离知见,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则即了悟本心。如是知,如是见,不生法相矣。

    众人听到动情处,个个是心花怒放,空幻尊者最后道出那一佛谒云:

    见闻觉知不是道,知见不生在观妙。

    持经闻法为修心,破相显真为圆明。

    思想意识真如表,真空妙有靠说教。

    开发般若智慧妙,诸佛诚真同一道。[见:注释2]

    众人顿时议论纷纷,就在空幻尊者饮下杯茶水之际,忽而人群中站起一位青衣女子,声如浑金击玉,幽谷莺歌,清脆有声:“如是我闻,闻说《石桥禅》乃佛门经典,但弟子笨拙,不知佛祖所言,是让阿难尊者爱自己心仪的女子,还是让阿难尊者绝情于自己心仪的女子;尊者既坐坛授法,必有独到之见解,弟子就请尊者为小女子解此佛祖心中所言之禅意迷津。”

    众人闻的此声,向那提问者看去,却原来是二排第四坐轩辕山凤鸣宫门人。但奇怪的是,这位以竹笠为饰,青纱蔽面而不以容颜示人的青衣女子却玉立在凤鸣宫门下凤鸣九琴坊弟子之玉指琵琶姚九琴身边,却没有独立的名额和坐次。

    空幻尊者闻《石桥禅》三字,冰封的心却不由的一震,正是:尘封十年事,何必再相忆?

    《石桥禅》

    (你已成为他的妻子,而我的誓言将永不改变,我要让你送给我的耳坠陪着我,让它知道;为了你,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雨打,五百年日晒的煎熬,只愿修行等到你从桥上走过,让时间证明,让你知道,我爱你。)

    禅钟辞暮鼓,月上柳梢头。

    着一袭僧衣,捧经书今夜月下共读。

    梵音空幽幽,谁将禅心偷?

    那一眸回媚,我愿化身石桥来等候。

    五百年风吹,相思之苦。

    五百年雨打,我情依旧。

    五百年等待,你可曾再次回眸?

    透过竹笠青纱,隐隐觉的这位女子的种眼神让自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到底是不是红尘故人,空幻尊者却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已经被佛心泯灭了的尘性来想起,在去回忆那如烟的往事。但寄予有所问必有所答,空幻尊者却向这位青衣女子及众宾谦辞道:“小僧虽不是十分能将《石桥禅》解的通透,但亦可浅识禅意说得二三真言。”复饮茶一杯,忽而旧事如烟,笼上心头,便开讲如是真言:

    从前;有个年轻貌美的女孩,多才多艺,出身豪门世家,日子过得很好。上门说媒的婆婆都快把她家的门槛给踩烂了,但她一直不想结婚,因为她觉得,自己还没见到自己真正想要嫁的那个男孩。

    偶然一天,她去一座寺院逛庙会散心,却于拥挤的人群中,无意中却看见了一个年轻的男孩,冥冥之中,女孩却有一种识曾相识的感觉,并十分坚信的觉得,那个男孩就是自己苦苦等待的情人。但可惜,庙会太挤了,女孩无法走到那个男孩的身边,就这样女孩却眼睁睁的看着那个男孩消失在人群中。

    在后来的几年庙会上,女孩四处去寻找那个男孩,但男孩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却无影无踪。女孩因为坚信自己的感觉不会错,也十分坚信那个男孩就是自己苦苦等待的情人。为此;女孩每天都向佛祖祈祷,希望能再见到那个男孩。

    但女孩的真诚打动了佛祖,佛祖显灵了,并对女孩说;你想再看到那个男孩吗?女孩动情的说;我只想再看他一眼。佛祖说;我能实现你的愿望,但你能放弃你现在美好的一切,包括爱你的家人和幸福的生活吗?女孩却答应了;我能放弃。佛祖又说;想再见他一眼,你需钵依我佛,修炼五百年,才有缘换得见他一面。你不后悔么?女孩肯定的说;我不后悔。

    于是;佛祖点化女孩变成了一块大石头,躺在荒郊野外,四百九十九年的风吹日晒,让女孩苦不堪言,但女孩觉得为了自己所爱,在难受也值。

    在最后一年里,一个采石队正在城里建一座石桥,在荒郊野外看中了她的巨大,把她凿成一块巨大的条石,运进了城里,于是女孩变成了石桥的护栏。就在石桥建成的第一天,女孩就看见了那个让她等待了五百年的男孩。但男孩行色匆匆,像有什么急事,很快便从石桥的正中走过。当然,男孩不会发觉有一块石头正目不转睛地望着他。男孩又一次消失了。佛祖却再次出现在女孩面前,将女孩化了真身;你满意了吗?

    女孩很失望;为什么我只是桥的护栏?如果我被铺在桥的正中,我就能碰到他了,我就能摸他一下。

    佛祖却笑道;你想摸他一下可以,但你还得在修炼五百年,才有缘换得在见他一面。女孩十分的愿意。佛祖却语重心长的说;你遭受了前世五百年的风吹日晒之苦,才换得今生一顾,在修行五百年,你不后悔?女孩诚心的说;不后悔。于是;佛祖点化女孩变成了一棵大树,立在一条人来人往的官道上,这里每天都有很多人经过,女孩每天都在近处观望,但这更难受,因为无数次满怀希望的看见一个人走来,又无数次希望破灭。如果不是有前五百年的修行,相信女孩早就崩溃了!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女孩的心逐渐平静了,她知道,不到最后一天,他是不会出现的。

    只到又是一个五百年的最后一天,女孩知道他会来了,但她的心中竟然不再激动。当男孩还是穿着他最喜欢的白色长衫,脸还是那么俊美,女孩只是痴痴地望着他。这一次,男孩却出人意料的停留了下来,因为天太热了,男孩注意到路边那棵女孩所变的大树,那浓密的树荫很诱人,男孩走到大树脚下,靠着树根,微微的闭上双眼,很快便睡着了。女孩摸到了男孩,此时的男孩就靠在她的身边。但是,女孩无法告诉男孩,这千年的相思。女孩只有尽力把树荫聚集起来,为男孩挡住毒辣的阳光。

    一千年的柔情,一千年的等待,一千年的无奈!

    然而;男孩人只是小睡了一刻,醒来拍拍长衫上的灰尘,在动身的前一刻,冥冥之中,抬头看了看这棵大树,又微微地抚摸了一下树干,应是出与感谢大树为他带来清凉吧。然后,他头也不回地走了!就在他消失在她的视线的那一刻,佛祖出现了,然后对女孩说;五百年修行,换来一次盼顾,五百年修行,换得伊人向顾。如果你想做他的妻子,那你还得修行五百年……

    女孩不等佛祖在说下去,平静地打断了佛祖的话说;我是很想,但是不必了。佛祖却欣然的微微一笑,女孩却说;这一千年的等待,我已经能证明我很爱他了,但爱他并不一定要做他的妻子。佛祖却含笑道;那你不觉得一千年的等待,换来的只是回眸一顾,却不是太屈曲自己了吗?女孩说;他现在的妻子也像我这样受过苦吗?佛祖微微地点点头,然后笑了。女孩也微微一笑;那个女孩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但是做她的妻子,我是很愿意,但有一千年的等待就够了。就在这一刻,女孩发现佛祖微微地叹了一口气,或者说是佛祖轻轻地松了一口气。女孩有几分诧异,便问佛祖为什么叹气,佛祖的脸上却绽放开了一个欣慰的笑容;他对女孩说,有个男孩可以少等一千年了,因为他亦曾对我说过;为了你,他我愿化成一座石桥,经受五百年的风吹,五百年的日晒,五百年的雨打,只求她从桥上走过。他为了能够看你一眼,已经修炼了一千年。女孩听了佛祖之言,顿时大震。

    空幻尊者讲完《石桥禅》之千年等待的故事,然后解说道:“女孩和等待女孩的男孩不明所以,不知因果,不懂因缘巧合,不识生灭,却痴迷华而不实之爱情幻想是可叹的。如果两人放下执着与痴迷,不要执迷不悟的沉迷于自己坚信爱情的信仰而知道随缘,懂得放下,那么这一千年里,他将结下无数因缘。众生都震撼千年石桥等待,皆因执迷。对于执迷者,是让人十分痛惜的。因为他浪费了千年的时间,却让别人为了他也浪费了千年的时间。如果他从一开始就懂得随缘的爱情,知道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虚幻,而不被一时欢愉与快乐而迷惑,也不为爱情的离去而痛苦,如果能够平淡地对待,当爱人来了,好好地把握;当爱人要走,坦然地面对。这才是《石桥禅》真正的含意。如果众生一味执着的追求,没有理性的思考问题,这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反之;不管是对别人,或者说是对自己,心将带来无尽的伤害。”

    空幻尊者方讲完此禅,那青衣女子却长叹一口气:“真是人如其名;空空如是,幻影之者。看来尊者枉为禅大师!此禅竟还没有小女子解的通透。若尊者不耻下问,小女子到是有心授教真言,不知尊者静室,可接女客?”有道是一言出口,语惊四座;空幻尊者与众宾闻的此言,却为之一惊。

    那有好舌之徒却议论说;好狂妄的妇人,竟大言不惭指点起一代名僧的修行了。又有好色之徒却□□说;不是解禅,怕是宽衣解带吧;哈哈……

    却说这位女子此言一出,岂不是有意让空幻尊者在众人面前难下台阶,非得请教她不可?然而;空幻尊者却早看出此意,心下自思必有事相告也未可知,一时竟不为众口非议,却微微一笑:“女施主诚心向佛,有真字相授,小僧自当领教。佛门不拒女客,僧舍必焚香恭迎。”便命身边的小沙弥:“且渡女施主静室看茶。”便起身来向女衣女子稽首道:“请女施主随小僧弟子静室随喜。”那青衣女子也不理会那讥谑邪笑,却为之一笑,随那位小沙弥自去。

    注释1:须菩提乎!若人言佛说我人等四见,你的意思怎么样?以为此人果解我所说的道理否?须菩提答曰:世尊!佛说四见,乃超乎其外而为此说,非囿于其中而存此见也。这种人,岂能解如来所说的道理呢?世尊所说的四见,只为凡夫,拔去病根而说也。不过借此四见之名而已!若真性中般若之妙,如太阳当空,洞达无碍,即非我人众生寿者之妄见也。佛又曰:须菩提乎!凡发正等正觉心者,既悟了无相妙理,自然行无相妙行。如此以为知,则知无所蔽,如此以为见,则见无所障,如此信解,即为妙悟,而不生法相。不生法相,永不退转,斯得真空无相之妙。佛又曰:须菩提乎!法相本空,即非法相也。空中有相,是名法相也。才是真空法相,非妄见者可比。

    注释2:此文为曹溪六祖大师惠能解义亦曰口诀并序原文,非作者之赞同观点。

章节目录

九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雯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雯歌并收藏九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