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爱卿平身!适才温卿所言之状况确实令朕欣慰不已。现下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大明正在朝着一个更好之方向大步前进!而今日之所以能有此成就,皆赖诸卿以及全体官吏齐心协力、团结奋进之结果!新的一年还望诸卿戒骄戒躁,以更强之使命感、责任感作为动力,以为天下百姓谋福祉为目标,勤勉职事,勇于担当,早日将我大明建成民富国强之国度,使我汉家文明之光照亮此世界之每一处角落!诸卿,努力吧!”
    朱由检本想做一番让人血脉偾张的慷慨陈词,但毕竟前世身份的局限性摆在那里,脑子里缺乏相应的词汇,情感表达上也是乏善可陈,所以只能勉勉强强的发表了一通感言,心下却是尴尬不已。
    “臣等谨遵圣喻!”
    站立着的群臣却是个个表情沉肃,之后异常郑重地齐声应诺施礼,以示将皇帝的嘱托记在了心中。
    虽然朱由检觉得自己讲的不好,但在群臣的感知中,这番话已经是很能鼓舞人心了。
    大明历代皇帝从未有人用如此方式对群臣发表过这样的演讲,也从未有人说出过群臣们应该具有的使命和担当,更无人提及过要将汉家的文明照亮世界。
    虽然他们并不知道世界的概念,但并不妨碍他们能够明白这个词的意思,而且这句话听上去让人振奋不已。
    “崇祯十年已成过去,而新的一年最为重要之事当属两件:一为关外与建虏之会战,二仍为屯田安民之事;此两项一内一外,事关社稷江山之安危,故此须置于首要位置,诸卿可围绕此两件大事建言献策,统筹布局、全盘谋划,以使其早日功成!下面先由杨卿开始吧!”
    待群臣纷纷坐定,朱由检为今天的会商定下了调子,并点名兵部尚书杨嗣昌率先发言。
    “臣遵旨!”
    风度翩翩的杨嗣昌起身向朱由检行礼之后,来到御座前数步之外站定,左手自袖中摸出一份题本后双手展开,清咳一声后开始了讲说。
    “启奏圣上,臣等与关外会战一事已是屡次会商,现会战方略已大体成型。臣等以为,此次战事我军应采取以逸待劳、尽量拖长战事时间为基本策略,不与建虏正面决战,而是诱敌深入,迫其战线拉长至宁远镇前后,寻机以优势兵力聚歼小股建虏,积小胜为大胜,待其师老兵疲之际以精锐官军摧之!”
    杨嗣昌简单明了的将兵部的战略计划说出之后,停住话语静待朱由检的询问以及其他人的质疑。
    “兵部此策缘由何来?卿且细说一二!”
    朱由检对于杨嗣昌的发言颇感意外。
    对于即将展开的关外战事,他曾经数次召集过相关人等参与会商,而整个战役正面决战,两翼突袭、速战速决的主基调已经订下,没想到兵部居然做出了如此大的改动。
    在朱由检的设想中,以勇卫营车营为前锋,余下的人马与京营作为主力由正面推进,秦军居左、川兵居右,于义州锦州之间的开阔地带展开阵型,正面硬杠女真八旗以及蒙古骑兵和汉军旗,以明军占据优势的火器给建虏造成重大杀伤,随后根据战场态势再决定余下的战术。
    按照后世的普遍观点来看,建虏的战斗力并没有宣传中那样强大,依据明军现有的装备水平以及高昂的士气来看,就算无法正面击败建虏,也不会有历史上松锦大战中的溃败发生。
    他就是想以人命换人命,消耗掉建虏的有生力量,然后在其得知两个老巢都被偷袭而士气大沮的情形下,全军压上突击,争取一战将其彻底打残。
    这个作战计划已经在相关人员得到普遍认可,兵部也经常与那些统兵大将密切沟通,以研究制订相应的战术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启奏圣上,臣等之所以改变原先之策略,也是经过全面思考过后方才做出的修改,经再三确认后,臣等以为此策最佳!”
    杨嗣昌语气坚定的回禀道。
    “本兵之意,莫非是担心官军非建虏正面之敌,万一败阵便会气沮溃阵不成?”
    还未等朱由检接话,下坐的孙传庭率先将问题抛了出来,并且正好与朱由检的疑问相同。
    “夫战者、未虑胜先虑败,孙学士之疑确为其一也!启奏圣上,现下大明官军虽精锐云集于关外及京畿一带,但恕臣直言,我军大部俱未曾与建虏正面交锋过,对其阵型战法极为陌生。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我军此番既欲剿灭抑或重创建虏,那么知己知彼方为上策,而若想如此,须得与之多次交锋方能知之,否则胜负难料也!”
    面对陈奇瑜的发问,杨嗣昌神色坦然的承认,这确实是兵部改变战略的一个原因。
    现在的大明几乎已经爬到了泥潭的顶部,只要再一发力,就会从深达十余丈的大坑中彻底脱身,在这个关键时刻,每一次发力都要慎之又慎,否则很可能功亏一篑。
    一旦大军与建虏正面对决失败,后果将不堪想象,这是谁都承受不起的罪责,真要那样的话,等待兵部几位堂官的唯一下场只有斩首弃市。
    勇卫营已经几度与建虏正面交锋,但几场战斗都是在地势极为有利的条件下进行的,最后虽然都获胜,但自身伤亡也是不小。
    这从侧面反应了建虏的战斗力确实十分强悍,远非境内流贼所能比拟的。
    秦军虽然也是精锐之师,但若是正面与建虏相抗,胜负也是两说着,川军也是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正面大规模的会战,一旦两翼被敌突破,那正面的主力将会遭受到侧击,结果不言而喻。
    无论是勇卫营还是京营、秦军、川军,这都是大明仅有的精锐官军,若这些队伍遭受灭顶之灾,那刚刚好转的局面将会重新迅速恶化下来,到时候说不定山海关外的领土也将易手,建虏的兵锋会直抵关外,京师也会面临一日数惊的状况,人心惶惶之下,任何事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斟酌再三之后,兵部终于对原先的方略做了修正,选择了这个最为稳妥的作战方案上呈皇帝。
    这个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稳为主,尽量避免与建虏野战。
    兵部的方略是,自锦州向南直到宁远,在这条路线上的每个堡城都布置重兵防御,充分发挥火器的优势,固守堡城,然后在有把握的情况下重兵围杀兵力少的建虏。
    “杨部堂之方略总体而言无甚差错,只是十余万官军再加上数万民夫,近二十万人聚于关外之地,若是长久消耗下去,每日所费可是十分惊人,不知户部能支撑多少时日?饷银倒还好说,粮草可是万万不能欠缺,此一点还望圣上及诸位思之!”

章节目录

崇祯八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我爱肥猪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我爱肥猪猪并收藏崇祯八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