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沟河大概有二三十丈宽,在宋代白沟河是一条界河。围绕着这条河流,宋辽之间、宋金之间,曾经发生过许多或者可歌可泣,或者使人愤慨的战役。
不过宋人和金人绝对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宋人的子孙,会联合一群以金为名号,自诩女真之后的满洲人,来对付国内的起义军。
这听起来确实匪夷所思,不过仔细想,北宋末年那个掘开黄河来阻挡金人铁骑,最后自己却又投降了金国的杜充。
像这样的人物,在北宋的时候存在,那么到明季,自然也会存在。
这些人大概都拥有一种类似的思维模式,杜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几百年后,黄澍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历史上这种人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点,就是当他们以君臣大义要求黄泛区的人民做出牺牲以后,自己却很快就把大义丢到了地上,迅速地屈膝投降于异族的新主子。
而且似乎是一种巧合,历史往往证明掘开黄河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只能令人民更加地厌弃你罢了。
在开封掘河的三百年以后,还会又有一个人干出相同的事情来,并最终同样使得他的王朝走向覆亡。
吴三桂没有料想到闯军骑兵的动作是这样快,如果他早早听取了马绍愉的意见,更加重视一些闯军的战斗力,那就绝不会犯下在白沟河边放跑了马世耀的失误。
这一战虽然只是双方先头部队的一次小交锋,可是作为讨贼联军主力的关宁兵,以三千余骑追杀马世耀二千骑,居然让他毫发无损的全身而退。可以说是让明军在清军面前,又丧失了几分谈判的底气。
自从马绍愉在正月间谈和成功以后,据说京城官绅无不欢欣鼓舞,只有很少一些人出言反对,比如当时担任兵科给事中的光时亨就直斥陈新甲“引虏入关,势成海上之盟”,骂陈新甲是当朝的秦桧,是引虏入关。
光时亨自负东林君子正人,本无什么节操,他怒斥陈新甲其实是受到了首辅周延儒的暗中唆使。
而周延儒之所以指派这些东林君子们抨击陈新甲的联虏之策,则主要是因为崇祯和陈新甲同清军秘密谈判,这么大的一件事情,他居然事前一点都不知道!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自己的圣眷已经到头了啊。
何况陈新甲主持了对东虏的和议,只要联虏之策不倒,陈新甲的地位就再不会有丝毫动摇。他想夺取周延儒首辅大位,岂非也是轻而易举?
周延儒若真的是出于民族大义去反对联虏之策,或许还能争取到一些朝廷正派官员的支持。可惜他计不出此,到了这种时候还和陈新甲争权夺利。
因为要戒备联虏以后,虏骑如果使用诈计攻打北京,所以现在京城已经全面戒严了起来。那些从来只存在于名册上的京营士兵们,总算也稍稍动了两步脚这还是多亏了孙传庭之前驻军昌平时,重新训练了一批京营官兵。
京师的天气和保定等地一样寒冷,光时亨刚刚从周延儒的府上出来,他将缝在素锦上的貂裘围领紧急系在脖子上,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他坐上马车,对车夫轻声说:“走,我们直接去兵部。”
刚刚在周府上,周延儒因为今天早上朝议时皇上驳斥回了光时亨骂陈新甲是“当代秦桧”的说法,对于倒陈已经产生了疑虑。
皇上这样明显地偏袒陈新甲,事情就很棘手了。不过再和光时亨一番密议以后,周延儒还是决定再搏一搏,决心明天动员言官,全力攻击陈新甲暗和东虏,又损大明和皇上的清誉。
周延儒知道崇祯皇帝最看重的就是“名”,所以他想只要能把陈新甲和联虏之策彻底骂臭骂倒,皇上是一定会把陈新甲踢出来做替罪羊的。
可是光时亨却不是这样想的这么多年了,谁还不懂崇祯那点小心思?彻底骂臭骂倒陈新甲以后,皇上一定会找茬对自己泄愤的。
看过今天朝堂上崇祯对陈新甲的执意回护以后,站队嗅觉敏锐的光时亨就知道周延儒已经完蛋了。而自己没有及时看清楚局面,居然充当了周延儒的刀,那样羞辱了陈新甲,等周延儒完蛋了,自己不也要完蛋?
所以光时亨一出了周府,立即就驱车前往兵部找到陈新甲。
陈新甲对光时亨主动上门倒不意外,反而赞叹道:“羽圣刚直,我早知你绝非是玉绳一党。周宜兴明知联虏之策,是目下救时唯一办法,可出于私心,居然宁毁公器,也要干犯皇上中兴大业。”
光时亨看到连内阁次辅陈演居然都在兵部时,很明显愣了一下,他没想到陈演换船的速度也这样快。看来周延儒的确是完蛋了,还好自己识时务啊……
“有肃代中兴之君,自有肃代中兴之臣。大司马以此奇策,足可以彪炳国史,后世望之,当不下于郭汾阳。周相公是耽于一己之私,才看不明白时局真相啊。”
次辅陈演看着光时亨的表演,笑道:“羽圣来兵部,想来必有杀手锏?”
光时亨嗯嗯了两声,便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道:“这是周相公亲笔书信,辱骂大司马为秦桧之语,悉在其中。”
陈新甲马上将书信取来拆解阅读,看到周延儒真的白纸黑字骂自己是秦桧,大喜道:“周玉绳晚节不保!有此信在,圣眷必无啊!”
陈新甲获得此信,当然是如得至宝。周延儒骂他是秦桧,这难道不是指着桑树骂槐树?
那重用秦桧之臣的崇祯是不是就是赵构?
居然留下白纸黑字的证据,暗中讥讽皇上是赵构!
陈新甲和陈演两人均获信大笑,光时亨看到这个样子,心里终于喘了一口气,知道自己不至于因为站队错误而完蛋了。
他小心问道:“大司马,此事之后,兵部将由何人主持?”
现在兵部尚书就是陈新甲,光时亨问这个话,其实就是默认了周延儒垮台以后,陈新甲势必再进一步,坐到更高的位置上。
陈新甲则把书信放到桌上,说:“周宜兴这回必死无疑,首辅肯定要发圣负责,我做好次辅的差事就好。现在兵凶战危的,兵部还是暂时不要大动。”
发圣是陈演的表字,看来陈新甲的计划是推倒周延儒以后,先让陈演做首辅过度一下,等到时机成熟自己再上位做首辅。
而他说的兵部大要大动,则似乎是在暗示光时亨暂时不要升官的事情了。光时亨心中略感失望,不过他又觉得自己站错队,能及时跳船已经殊为不易,只要抱紧“当朝秦桧”的大腿……不是,只要抱紧“当朝郭子仪”的大腿,不愁没有前途。
就在当天晚上,陈新甲亲自把周延儒的那封书信送入宫中。崇祯皇帝拆解一阅,果然雷霆暴怒,皇帝本来就因为自己联虏平寇的战略很不光彩,时时都担心朝臣会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对他有什么不好的看法。
今天早上光时亨骂陈新甲,已经让崇祯心里压着一股火了。没想到光时亨居然还是受到周延儒的指使!
“周玉绳!朕两度拔你为相,讥朕为宋高宗还算小事,可是竟然暗中结党!最恨周延儒对朕玩弄计谋欺瞒!”
当晚崇祯就命令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传诏,勒令周延儒自尽,籍没其家。
当周延儒还在费尽心机盘算,到底怎么样才能骂倒骂臭联虏平寇之策的时候,他家的房门突然被锦衣卫敲响了……
“周延儒机械欺蔽,比匿容私,滥用匪人,封疆已误,……姑念首辅一品大臣……”
周延儒作为首辅大臣,当然认识骆养性,而且还和骆养性有些交情,可算十分熟悉。他不敢置信,怎么都没想到自己还没对陈新甲出招呢,怎么就要被锦衣卫惩处了?
直到周延儒听到“姑念首辅一品大臣”这句话时,心里才升起一丝希望。他觉得或许是崇祯因为今天朝堂上光时亨的事情,震怒了起来,所以就要随便先找个人泄愤再说。
周延儒自觉得自己最了解崇祯性情,现在接受惩处,席蒿待罪,自请流放戌边。等到皇上火气小一些以后,再发动群臣,让大家给自己求情,肯定就可以让崇祯收回诏命了。
可他没想到骆养性带来的太监接着念道:“姑念首辅一品大臣,著锦衣卫会同法司官,于寓所敕令自裁,准其棺殓回籍。”
周延儒本以为是要从宽发落,还想着退路时,却又听到“敕令自裁”四个字,一时把持不住,竟然拔腿要逃。让骆养性派卫卒花费了好大功夫,才将他押送回房,留一个被“自杀”的体面。
直到最后被卫卒强行套上绳索,吊到房梁上的时候,周延儒才似乎突然醒悟了起来,他拼命抓住脖子上的绳索,鼓起生命中的最后一口气喊道:
“虏必有诈!”
</br>
</br>
不过宋人和金人绝对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宋人的子孙,会联合一群以金为名号,自诩女真之后的满洲人,来对付国内的起义军。
这听起来确实匪夷所思,不过仔细想,北宋末年那个掘开黄河来阻挡金人铁骑,最后自己却又投降了金国的杜充。
像这样的人物,在北宋的时候存在,那么到明季,自然也会存在。
这些人大概都拥有一种类似的思维模式,杜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几百年后,黄澍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历史上这种人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点,就是当他们以君臣大义要求黄泛区的人民做出牺牲以后,自己却很快就把大义丢到了地上,迅速地屈膝投降于异族的新主子。
而且似乎是一种巧合,历史往往证明掘开黄河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只能令人民更加地厌弃你罢了。
在开封掘河的三百年以后,还会又有一个人干出相同的事情来,并最终同样使得他的王朝走向覆亡。
吴三桂没有料想到闯军骑兵的动作是这样快,如果他早早听取了马绍愉的意见,更加重视一些闯军的战斗力,那就绝不会犯下在白沟河边放跑了马世耀的失误。
这一战虽然只是双方先头部队的一次小交锋,可是作为讨贼联军主力的关宁兵,以三千余骑追杀马世耀二千骑,居然让他毫发无损的全身而退。可以说是让明军在清军面前,又丧失了几分谈判的底气。
自从马绍愉在正月间谈和成功以后,据说京城官绅无不欢欣鼓舞,只有很少一些人出言反对,比如当时担任兵科给事中的光时亨就直斥陈新甲“引虏入关,势成海上之盟”,骂陈新甲是当朝的秦桧,是引虏入关。
光时亨自负东林君子正人,本无什么节操,他怒斥陈新甲其实是受到了首辅周延儒的暗中唆使。
而周延儒之所以指派这些东林君子们抨击陈新甲的联虏之策,则主要是因为崇祯和陈新甲同清军秘密谈判,这么大的一件事情,他居然事前一点都不知道!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自己的圣眷已经到头了啊。
何况陈新甲主持了对东虏的和议,只要联虏之策不倒,陈新甲的地位就再不会有丝毫动摇。他想夺取周延儒首辅大位,岂非也是轻而易举?
周延儒若真的是出于民族大义去反对联虏之策,或许还能争取到一些朝廷正派官员的支持。可惜他计不出此,到了这种时候还和陈新甲争权夺利。
因为要戒备联虏以后,虏骑如果使用诈计攻打北京,所以现在京城已经全面戒严了起来。那些从来只存在于名册上的京营士兵们,总算也稍稍动了两步脚这还是多亏了孙传庭之前驻军昌平时,重新训练了一批京营官兵。
京师的天气和保定等地一样寒冷,光时亨刚刚从周延儒的府上出来,他将缝在素锦上的貂裘围领紧急系在脖子上,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他坐上马车,对车夫轻声说:“走,我们直接去兵部。”
刚刚在周府上,周延儒因为今天早上朝议时皇上驳斥回了光时亨骂陈新甲是“当代秦桧”的说法,对于倒陈已经产生了疑虑。
皇上这样明显地偏袒陈新甲,事情就很棘手了。不过再和光时亨一番密议以后,周延儒还是决定再搏一搏,决心明天动员言官,全力攻击陈新甲暗和东虏,又损大明和皇上的清誉。
周延儒知道崇祯皇帝最看重的就是“名”,所以他想只要能把陈新甲和联虏之策彻底骂臭骂倒,皇上是一定会把陈新甲踢出来做替罪羊的。
可是光时亨却不是这样想的这么多年了,谁还不懂崇祯那点小心思?彻底骂臭骂倒陈新甲以后,皇上一定会找茬对自己泄愤的。
看过今天朝堂上崇祯对陈新甲的执意回护以后,站队嗅觉敏锐的光时亨就知道周延儒已经完蛋了。而自己没有及时看清楚局面,居然充当了周延儒的刀,那样羞辱了陈新甲,等周延儒完蛋了,自己不也要完蛋?
所以光时亨一出了周府,立即就驱车前往兵部找到陈新甲。
陈新甲对光时亨主动上门倒不意外,反而赞叹道:“羽圣刚直,我早知你绝非是玉绳一党。周宜兴明知联虏之策,是目下救时唯一办法,可出于私心,居然宁毁公器,也要干犯皇上中兴大业。”
光时亨看到连内阁次辅陈演居然都在兵部时,很明显愣了一下,他没想到陈演换船的速度也这样快。看来周延儒的确是完蛋了,还好自己识时务啊……
“有肃代中兴之君,自有肃代中兴之臣。大司马以此奇策,足可以彪炳国史,后世望之,当不下于郭汾阳。周相公是耽于一己之私,才看不明白时局真相啊。”
次辅陈演看着光时亨的表演,笑道:“羽圣来兵部,想来必有杀手锏?”
光时亨嗯嗯了两声,便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道:“这是周相公亲笔书信,辱骂大司马为秦桧之语,悉在其中。”
陈新甲马上将书信取来拆解阅读,看到周延儒真的白纸黑字骂自己是秦桧,大喜道:“周玉绳晚节不保!有此信在,圣眷必无啊!”
陈新甲获得此信,当然是如得至宝。周延儒骂他是秦桧,这难道不是指着桑树骂槐树?
那重用秦桧之臣的崇祯是不是就是赵构?
居然留下白纸黑字的证据,暗中讥讽皇上是赵构!
陈新甲和陈演两人均获信大笑,光时亨看到这个样子,心里终于喘了一口气,知道自己不至于因为站队错误而完蛋了。
他小心问道:“大司马,此事之后,兵部将由何人主持?”
现在兵部尚书就是陈新甲,光时亨问这个话,其实就是默认了周延儒垮台以后,陈新甲势必再进一步,坐到更高的位置上。
陈新甲则把书信放到桌上,说:“周宜兴这回必死无疑,首辅肯定要发圣负责,我做好次辅的差事就好。现在兵凶战危的,兵部还是暂时不要大动。”
发圣是陈演的表字,看来陈新甲的计划是推倒周延儒以后,先让陈演做首辅过度一下,等到时机成熟自己再上位做首辅。
而他说的兵部大要大动,则似乎是在暗示光时亨暂时不要升官的事情了。光时亨心中略感失望,不过他又觉得自己站错队,能及时跳船已经殊为不易,只要抱紧“当朝秦桧”的大腿……不是,只要抱紧“当朝郭子仪”的大腿,不愁没有前途。
就在当天晚上,陈新甲亲自把周延儒的那封书信送入宫中。崇祯皇帝拆解一阅,果然雷霆暴怒,皇帝本来就因为自己联虏平寇的战略很不光彩,时时都担心朝臣会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对他有什么不好的看法。
今天早上光时亨骂陈新甲,已经让崇祯心里压着一股火了。没想到光时亨居然还是受到周延儒的指使!
“周玉绳!朕两度拔你为相,讥朕为宋高宗还算小事,可是竟然暗中结党!最恨周延儒对朕玩弄计谋欺瞒!”
当晚崇祯就命令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传诏,勒令周延儒自尽,籍没其家。
当周延儒还在费尽心机盘算,到底怎么样才能骂倒骂臭联虏平寇之策的时候,他家的房门突然被锦衣卫敲响了……
“周延儒机械欺蔽,比匿容私,滥用匪人,封疆已误,……姑念首辅一品大臣……”
周延儒作为首辅大臣,当然认识骆养性,而且还和骆养性有些交情,可算十分熟悉。他不敢置信,怎么都没想到自己还没对陈新甲出招呢,怎么就要被锦衣卫惩处了?
直到周延儒听到“姑念首辅一品大臣”这句话时,心里才升起一丝希望。他觉得或许是崇祯因为今天朝堂上光时亨的事情,震怒了起来,所以就要随便先找个人泄愤再说。
周延儒自觉得自己最了解崇祯性情,现在接受惩处,席蒿待罪,自请流放戌边。等到皇上火气小一些以后,再发动群臣,让大家给自己求情,肯定就可以让崇祯收回诏命了。
可他没想到骆养性带来的太监接着念道:“姑念首辅一品大臣,著锦衣卫会同法司官,于寓所敕令自裁,准其棺殓回籍。”
周延儒本以为是要从宽发落,还想着退路时,却又听到“敕令自裁”四个字,一时把持不住,竟然拔腿要逃。让骆养性派卫卒花费了好大功夫,才将他押送回房,留一个被“自杀”的体面。
直到最后被卫卒强行套上绳索,吊到房梁上的时候,周延儒才似乎突然醒悟了起来,他拼命抓住脖子上的绳索,鼓起生命中的最后一口气喊道:
“虏必有诈!”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