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了兵部之后,朱厚照坐在了主座上,刘大夏则是陪在一边,朱厚照好奇的四下看了看,然后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本宫这还是第一次到兵部来,等一下先生不如陪本宫四下转一转?”说着朱厚照看向了刘大夏。
“既然殿下有此雅兴,臣自然是愿意陪殿下在兵部转一转的。”刘大夏连忙笑着说道。
朱厚照点了点头,他也没有在继续绕弯子,如果在绕下去,估计刘大夏就该多想了。
事实上此时此刻,刘大夏已经多想了,太子亲自到兵部,这肯定不是什么小事情,刘大夏一再的在心里面提醒自己,小心,小心,千万要小心应付。
“先生,本宫前些日子听说先生曾经拒绝交出永乐年间对安南用兵的纪录?”朱厚照语气温和的说出了这句话,但是这话本身却是非常的不客气。拒绝交出永乐年间对安南用兵的纪录,这可不是臣子该干的事情,尤其这还是太子殿下问你。
刘大夏猝然而惊,这是谁在太子面前进的谗言,太坏了,别让老夫知道他是谁。
“回殿下,确有此事!”
刘大夏是兵部尚书,又久经宦海,虽然心里面很不爽,可是面上却丝毫没有变化,依旧很平和的回道,那种感觉就像是你在说“你吃了吗?”,然后他回答你“我吃了”一样,仿佛这就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
“那是成化年间的旧事了,那时候臣还是兵部郎中,汪直来到兵部要永乐年间的英国公南征的用兵记录,但是却不像外面说的那样被臣藏匿了起来,也不是像外面说的被臣焚毁了。”刘大夏笑着解释道“别说焚毁了,私藏那都是大罪。”
“臣只是没有将他交给汪直,而是去找了尚书大人,尚书大人去面见了皇上,后面也就不了了之了。”
朱厚照恍然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本宫还是不明白,征讨安南,扬我国威,这应该是好事情,为何先生要如此做呢?”
“殿下,那时候朝廷兵备不足,士卒也缺乏训练,国库又空虚,征讨安南何其困难?当初英国公征讨安南也是费了大力气的。”刘大夏说起这个,情绪就显有些激动了“汪直何德何能率军征讨安南,他能比的上英国公?”
“安南偏远,瘴气遍地,稍有不慎就会打败仗,安南之地又不是非要征讨不可,何苦增加国耗去征讨他们?战败了反而会造成云贵糜烂,得不偿失啊!”
“汪直想要邀功邀宠,可是他却不应该动这个心思,这是国事,不能让他邀功邀宠坏了国事。”
朱厚照看向刘大夏,表情也严肃了起来,然后开口说道“先生果然大义,本宫受教了!”
刘大夏连忙摆手道“殿下,这些不过是为臣子的本分罢了,算不得什么,这些都是一些陈年旧事了,难得殿下感兴趣。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如果不是殿下提起,臣都快忘记了,殿下切记,不可妄动刀兵啊!”
“本宫晓得!”朱厚照连忙摆出了一副受教的模样,然后恭敬的道“本宫近些日子也在学这些东西,原本是想等先生到东宫之时在请教的,只是实在是难忍心中好奇,先生勿怪!”
“能为殿下解惑,是臣的荣幸!”刘大夏也笑着捋着自己的胡子,心中大慰。
朱厚照见气氛差不多了,心里面多少也有了一点底了,便直接开口说道“先生,今日本宫过来除了这件事情之外,还有一件事情。”
刘大夏一愣,随后眯着眼睛笑着说道“太子殿下有什么事情尽管问!”
虽然表现的不怎么在乎,很淡然,可是刘大夏的心还是提了起来,小心翼翼的准备应付朱厚照刁钻的问题。
“本宫想要找太宗年间的一些旧档,关于三宝太监下南洋的旧档,本宫前些日子听人说起了这件事情,本宫想看看,了解一下南洋风物,了解一些包船和下南洋的事情。”朱厚照看着刘大夏,语气温和的笑着说道。
刘大夏听了朱厚照的话顿时就是一愣,随后想了想说道“这恐怕是要找一找了!”
“没关系,本宫今日得空!”说着朱厚照对身后的刘瑾说道“你带几个人去和兵部的人一起找。”
听到朱厚照这话,刘大夏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了,但是他依旧是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啊?不过刘大夏可以确定,这是有人在背后给自己下了黑手了。太子殿下先问征讨安南的旧档,现在又问郑和下西洋的旧档,这肯定是有关联的。
现在派人跟着去找,这摆明是不相信自己,刘大夏心情能好才奇怪了,简直就是糟透了。
朱厚照自然是看到了刘大夏的脸色,可是此时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虽然朱厚照相信刘大夏没有藏匿郑和的档案,但是朱厚照还是不敢冒险,万一现在刘大夏藏起来呢?现在这个时候,朱厚照是谁都不相信,事情太大了。
通过刚刚的对话,朱厚照可以确认刘大夏隐匿安南的事情是真的,但是也不是真的藏起来了,而只是暂时没交出去而已,这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从刘大夏的反应来看,他也没藏过或者烧毁过海图,现在是弘治年间,距离成化年间也不远,朱厚照查过,成化年间根本就没掀起过从新下西洋的风潮,压根就没这回事,显然这又是后世杜撰的。
要知道刘大夏早年最著名的事迹,是藏匿档案来对抗权阉汪直。随着时间流逝,口口相传,事实被传颂者按照自己的误解或喜欢来重新上色,对扛一名很早就倒台的太监?怎么比得上对抗皇帝的索求更加痛快?安南?没人听说过的地方,怎么比得上就修建在南京城里的宝船厂!
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刘大夏就莫明其妙的变成了比他本来事迹更加伟大且戏剧化的英雄,勇敢地用违反大明律的行为,来阻止皇帝轻浮的妄行,并因此赢得尊重,被认为是真正的重臣之器。
刘大夏和大多数明臣还不一样,他是雍正年间认定有资格增祀历代帝王庙的七位朱明臣子,与李文忠、杨士奇、于谦们并列,你仔细去看就会发现,杨士奇对抗的是嘉靖皇帝,于谦对抗的是英宗皇帝,大肆宣传臣子,提高臣子的地位,从而达到黑皇帝的目地,这根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套路。
8.。.8.
“既然殿下有此雅兴,臣自然是愿意陪殿下在兵部转一转的。”刘大夏连忙笑着说道。
朱厚照点了点头,他也没有在继续绕弯子,如果在绕下去,估计刘大夏就该多想了。
事实上此时此刻,刘大夏已经多想了,太子亲自到兵部,这肯定不是什么小事情,刘大夏一再的在心里面提醒自己,小心,小心,千万要小心应付。
“先生,本宫前些日子听说先生曾经拒绝交出永乐年间对安南用兵的纪录?”朱厚照语气温和的说出了这句话,但是这话本身却是非常的不客气。拒绝交出永乐年间对安南用兵的纪录,这可不是臣子该干的事情,尤其这还是太子殿下问你。
刘大夏猝然而惊,这是谁在太子面前进的谗言,太坏了,别让老夫知道他是谁。
“回殿下,确有此事!”
刘大夏是兵部尚书,又久经宦海,虽然心里面很不爽,可是面上却丝毫没有变化,依旧很平和的回道,那种感觉就像是你在说“你吃了吗?”,然后他回答你“我吃了”一样,仿佛这就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
“那是成化年间的旧事了,那时候臣还是兵部郎中,汪直来到兵部要永乐年间的英国公南征的用兵记录,但是却不像外面说的那样被臣藏匿了起来,也不是像外面说的被臣焚毁了。”刘大夏笑着解释道“别说焚毁了,私藏那都是大罪。”
“臣只是没有将他交给汪直,而是去找了尚书大人,尚书大人去面见了皇上,后面也就不了了之了。”
朱厚照恍然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本宫还是不明白,征讨安南,扬我国威,这应该是好事情,为何先生要如此做呢?”
“殿下,那时候朝廷兵备不足,士卒也缺乏训练,国库又空虚,征讨安南何其困难?当初英国公征讨安南也是费了大力气的。”刘大夏说起这个,情绪就显有些激动了“汪直何德何能率军征讨安南,他能比的上英国公?”
“安南偏远,瘴气遍地,稍有不慎就会打败仗,安南之地又不是非要征讨不可,何苦增加国耗去征讨他们?战败了反而会造成云贵糜烂,得不偿失啊!”
“汪直想要邀功邀宠,可是他却不应该动这个心思,这是国事,不能让他邀功邀宠坏了国事。”
朱厚照看向刘大夏,表情也严肃了起来,然后开口说道“先生果然大义,本宫受教了!”
刘大夏连忙摆手道“殿下,这些不过是为臣子的本分罢了,算不得什么,这些都是一些陈年旧事了,难得殿下感兴趣。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如果不是殿下提起,臣都快忘记了,殿下切记,不可妄动刀兵啊!”
“本宫晓得!”朱厚照连忙摆出了一副受教的模样,然后恭敬的道“本宫近些日子也在学这些东西,原本是想等先生到东宫之时在请教的,只是实在是难忍心中好奇,先生勿怪!”
“能为殿下解惑,是臣的荣幸!”刘大夏也笑着捋着自己的胡子,心中大慰。
朱厚照见气氛差不多了,心里面多少也有了一点底了,便直接开口说道“先生,今日本宫过来除了这件事情之外,还有一件事情。”
刘大夏一愣,随后眯着眼睛笑着说道“太子殿下有什么事情尽管问!”
虽然表现的不怎么在乎,很淡然,可是刘大夏的心还是提了起来,小心翼翼的准备应付朱厚照刁钻的问题。
“本宫想要找太宗年间的一些旧档,关于三宝太监下南洋的旧档,本宫前些日子听人说起了这件事情,本宫想看看,了解一下南洋风物,了解一些包船和下南洋的事情。”朱厚照看着刘大夏,语气温和的笑着说道。
刘大夏听了朱厚照的话顿时就是一愣,随后想了想说道“这恐怕是要找一找了!”
“没关系,本宫今日得空!”说着朱厚照对身后的刘瑾说道“你带几个人去和兵部的人一起找。”
听到朱厚照这话,刘大夏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了,但是他依旧是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啊?不过刘大夏可以确定,这是有人在背后给自己下了黑手了。太子殿下先问征讨安南的旧档,现在又问郑和下西洋的旧档,这肯定是有关联的。
现在派人跟着去找,这摆明是不相信自己,刘大夏心情能好才奇怪了,简直就是糟透了。
朱厚照自然是看到了刘大夏的脸色,可是此时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虽然朱厚照相信刘大夏没有藏匿郑和的档案,但是朱厚照还是不敢冒险,万一现在刘大夏藏起来呢?现在这个时候,朱厚照是谁都不相信,事情太大了。
通过刚刚的对话,朱厚照可以确认刘大夏隐匿安南的事情是真的,但是也不是真的藏起来了,而只是暂时没交出去而已,这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从刘大夏的反应来看,他也没藏过或者烧毁过海图,现在是弘治年间,距离成化年间也不远,朱厚照查过,成化年间根本就没掀起过从新下西洋的风潮,压根就没这回事,显然这又是后世杜撰的。
要知道刘大夏早年最著名的事迹,是藏匿档案来对抗权阉汪直。随着时间流逝,口口相传,事实被传颂者按照自己的误解或喜欢来重新上色,对扛一名很早就倒台的太监?怎么比得上对抗皇帝的索求更加痛快?安南?没人听说过的地方,怎么比得上就修建在南京城里的宝船厂!
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刘大夏就莫明其妙的变成了比他本来事迹更加伟大且戏剧化的英雄,勇敢地用违反大明律的行为,来阻止皇帝轻浮的妄行,并因此赢得尊重,被认为是真正的重臣之器。
刘大夏和大多数明臣还不一样,他是雍正年间认定有资格增祀历代帝王庙的七位朱明臣子,与李文忠、杨士奇、于谦们并列,你仔细去看就会发现,杨士奇对抗的是嘉靖皇帝,于谦对抗的是英宗皇帝,大肆宣传臣子,提高臣子的地位,从而达到黑皇帝的目地,这根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套路。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