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青虽然出面组织了广城县委会的娱乐中心,但对自己参加游戏的时间也给了限制,一般是每天上下午各一小时。其余时间他或者在家完成自己预定的学习和训练计划,或者在县委会毫无意义的闲逛。
领袖的寂寞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
姚青的确是喜欢玩这些已经消失很久的游戏。童真是一方面原因,喜欢是一方面原因,培养自己的领袖气质也是一方面原因。
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是情商eq的两个重要组成要素,领袖气质培养正好是体现这俩大要素的突出表现。所以,每天的游戏对姚青而言,一半是工作,一半是快乐。
然而,姚青那雏嫩的身体内包藏的是一颗成熟的心灵,它不可能长期满意于同这些小p孩一起游戏。所以毫无疑问,加入游戏,保持距离,就是姚青的计划。
1967年2月4日,立春。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其实,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关于过年现代人有一个误区。
现代人都将阴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但古代人春节不是这一天,古代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天过节,也就是今天过节,相当于现代的“春节”,阴历正月初一只是“元旦”。
1913年(民国二年)7月,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拟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第二年(1914年)起开始实行。从这一年开始,阴历岁首称春节,一直沿用到21世纪。
所以说,现代人的春节并不是古人的春节。世俗权利之大,由此可见一斑。连过年这样的事也可变来变去,而百姓也都能安之若素。
更可笑的是21世纪,中国年轻人还过圣诞。
知否,知否,按基督教说法,没有听过福音的人必定下地狱。我们的列祖列宗肯定是都没听过福音的,那么在他们的眼中,下场可想而知。其实,姚青也奇怪,按这些基督教徒们的观点,基督教诞生之前,这些基督教徒们的祖宗是否听过福音?是否也会下地狱呢?
在娱乐中心玩了大约一个小时后,姚青又脱离出来。因为这一天的特殊性,姚青忍不住一个人背着手在县委会内溜达起来,脑子里是天马行空,信马由缰。
突然,一阵悦耳的歌声从身后传来,打扰了姚青的漫想,让姚青不仅止住脚步,还张大嘴巴,极没形象地侧首后仰望向歌声来源。经过表情训练以来,姚青很少这样没有形象。
doe,adeer,afemaledeer
ray,adropofgoldensun
me,anameicallmyself
far,along,longwaytorun
seullingthread
la,aofollowsew
tea,adrinkwithjamandbread
thatwillbringusbacktodoe,oh-oh-oh
do-re-mi-fa-so-la-ti-doso-do!
这是一首著名的歌曲,是曾获多项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音乐之声》(thesoundofmusic)里的歌曲,也是21世纪双语幼儿园里必教的一首歌曲。姚青当时虽然是乐盲,但依然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可是,现在不是21世纪,而是1967年,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了。英语不是被打倒了?怎么还会有人公然在县委会唱英语歌?难道她不怕被打倒?
姚青一头黑线,难道她也是穿越的?不对啊,穿越的更加不会犯这种禁忌啊。
这是一位十八、九的少女,一张平凡的脸上有一双灵动的大眼。
只一瞥,姚青就肯定自己以前没有见过这位少女,姚青对自己的观察术十分信任。少女脸上知性成分很重,一眼看上去和广城当地人有明显区别,姚青见惯了这个时代农民的淳朴、干部的朴素,倒真是少见知性的面容。
偏偏少女的行动显示出自如,表明她有可能是县委会的家属,至少她是常来县委会。不好奇、自信,这是一种主场架势。
那位少女偏头看到姚青的表情后,也露出一幅极为关心好奇的表情。要知道,2岁的姚青露出的震惊是极为自然的真实表情,配合2岁的身材、面容,是一幅真实的儿童震惊图像。
真实的才是感人的,用21世纪的语言是少女被姚青的一幅超萌儿童震惊图给感染了。少女不由得好奇姚青让什么给吓着了。
“小弟弟别怕,”少女在姚青面前蹲下来了,平视着姚青关心地说:“有事姐姐保护你哈。”
其实,经过初期的震惊后,姚青已经恢复了镇静,“姐姐,你刚才唱的是什么歌?”看到少女象是很关心自己似的,姚青顺势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我怎么好像听不懂呢?”
“哦,这首歌名字叫哆来咪”,少女轻描淡写的回答,“是我在学校里刚刚学到的。是首外国歌。”
这些话里透出的信息太多,姚青微微低头,眯上眼睛,心如电闪,嘴里却略带兴奋地说:“姐姐,我也会唱歌呢,多,来,咪,发,嗦,啦,西,多,可是我不会你唱的这首歌。”
看来21世纪的人对这个时代认知错误,就少女的口气,学英语不过是一件平常的事情,自己太过敏了。
姚青印象中,这个时代好好学习是个错误做法,学英语则是要挨批的事情,没想到哼唱英语歌曲竟是平常事情!
历史总是让人误导!姚青恼火地想。
也对,“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会abc,也当接班人。”这个事件是发生在七十年代,看来文化,大革命并没有否定外语的学习,至少前面阶段没有。姚青心中大定,这样看来,自己也可以利用儿时记忆不错时,把英语拿下?
英语,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姚青对它在中国教育上所占地位感到疑惑。它消耗太多中国学生精力,可以说,大部分中国学生中学以后花在英语的精力远远大于汉语,大学以后更是没有汉语课程,而英语是每个专业必修。
更何况还有什么四级、六级考试,很莫名其妙。实际上,一般中国人一生用到英语机会有多大?除开看看商标,教教小孩ok、bye-bye什么的,会不会英语有多大关系?
当然外企、对外贸易、科研等是需要有英语基础的,但普通工作对英语是完全不需要的。就像法语、德语、俄语,中国人一般都不会,好像也没影响与他们的交往。而学了英语的至少八成人这一生基本不用英语。
实际上,后世在中国,学习英语投入收获比例是完全不成比例的,而国家却非要强迫所有人学英语,有时候真是让人无语。
而且从感情上,姚青深恨为了贩卖**的私利强行发动**战争的英国政府。这个事件可以把英国政府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看看当时贩卖毒品的英国政府当时的借口是多么漂亮,为了自由贸易。
英国政府永远是那么高大,gentleman、人权、民主、自由。在高尚的名义下做着最丑陋的事情。实在说英国政府无论说什么,姚青都表示质疑。英国政府是姚青最厌恶的政府,没有之一。
姚青对英国政府的这种厌恶超过亚洲人普遍厌恶的另一政府。
看看这个政府做的恶心事?英国海军,英国海盗?阿根廷马岛事件,世界上的这线那线,无数民族争端的起点,大英帝国博物馆--。可以说,英国政府是世界上最恶心、最虚伪的政府,如果可能,无数有心人会将它碾成粉粹。
但是,姚青同样也知道英语在世界文化科技交流中的作用,而姚青今后无论做那行,肯定都会参与到世界人际交流,所以从这角度,英语对姚青而言却是必须掌握的。而学语言,是越早越好。
其实,姚青的英语水平应该是相当不错,看书、写作、演讲、基本听力,都有基础。但因为姚青没有在英语国家生活的经历,所以姚青知道自己英语最终还是缺少一环。
弹指一挥间,无数心思在姚青心中掠过。
“哦,这是一首新歌,一般人肯定不会唱,我们都是老师想办法才弄到的。你想学吗?”少女戏谑道。
“想。”姚青老老实实地回答。
“哦?”少女有意思地看看姚青,“先看看你会什么歌”。
姚青脆生生地来了一首“英雄王二小”,准确的旋律让少女小吃一惊。
“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是住在县委会吗?”少女这才开始正视姚青,并开始盘算自己的空闲时间。
注:1964年,**中央国务院批准颁布了由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国务院文教办公室、国家计划委员会、高等教育部和教育部提出申请的《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在学校教育中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大力调整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开设外语课的语种比例"。这是首次明确英语在学校教育中"第一外语"的地位。到1966年,全国高等院校开设英语专业的学校达74所。
“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会abc,也当接班人。”发生在1973年。看来,至少在此之前,学校是要求学习外文的,不然怎会发生这个事件?
领袖的寂寞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
姚青的确是喜欢玩这些已经消失很久的游戏。童真是一方面原因,喜欢是一方面原因,培养自己的领袖气质也是一方面原因。
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是情商eq的两个重要组成要素,领袖气质培养正好是体现这俩大要素的突出表现。所以,每天的游戏对姚青而言,一半是工作,一半是快乐。
然而,姚青那雏嫩的身体内包藏的是一颗成熟的心灵,它不可能长期满意于同这些小p孩一起游戏。所以毫无疑问,加入游戏,保持距离,就是姚青的计划。
1967年2月4日,立春。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其实,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关于过年现代人有一个误区。
现代人都将阴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但古代人春节不是这一天,古代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天过节,也就是今天过节,相当于现代的“春节”,阴历正月初一只是“元旦”。
1913年(民国二年)7月,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拟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第二年(1914年)起开始实行。从这一年开始,阴历岁首称春节,一直沿用到21世纪。
所以说,现代人的春节并不是古人的春节。世俗权利之大,由此可见一斑。连过年这样的事也可变来变去,而百姓也都能安之若素。
更可笑的是21世纪,中国年轻人还过圣诞。
知否,知否,按基督教说法,没有听过福音的人必定下地狱。我们的列祖列宗肯定是都没听过福音的,那么在他们的眼中,下场可想而知。其实,姚青也奇怪,按这些基督教徒们的观点,基督教诞生之前,这些基督教徒们的祖宗是否听过福音?是否也会下地狱呢?
在娱乐中心玩了大约一个小时后,姚青又脱离出来。因为这一天的特殊性,姚青忍不住一个人背着手在县委会内溜达起来,脑子里是天马行空,信马由缰。
突然,一阵悦耳的歌声从身后传来,打扰了姚青的漫想,让姚青不仅止住脚步,还张大嘴巴,极没形象地侧首后仰望向歌声来源。经过表情训练以来,姚青很少这样没有形象。
doe,adeer,afemaledeer
ray,adropofgoldensun
me,anameicallmyself
far,along,longwaytorun
seullingthread
la,aofollowsew
tea,adrinkwithjamandbread
thatwillbringusbacktodoe,oh-oh-oh
do-re-mi-fa-so-la-ti-doso-do!
这是一首著名的歌曲,是曾获多项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音乐之声》(thesoundofmusic)里的歌曲,也是21世纪双语幼儿园里必教的一首歌曲。姚青当时虽然是乐盲,但依然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可是,现在不是21世纪,而是1967年,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了。英语不是被打倒了?怎么还会有人公然在县委会唱英语歌?难道她不怕被打倒?
姚青一头黑线,难道她也是穿越的?不对啊,穿越的更加不会犯这种禁忌啊。
这是一位十八、九的少女,一张平凡的脸上有一双灵动的大眼。
只一瞥,姚青就肯定自己以前没有见过这位少女,姚青对自己的观察术十分信任。少女脸上知性成分很重,一眼看上去和广城当地人有明显区别,姚青见惯了这个时代农民的淳朴、干部的朴素,倒真是少见知性的面容。
偏偏少女的行动显示出自如,表明她有可能是县委会的家属,至少她是常来县委会。不好奇、自信,这是一种主场架势。
那位少女偏头看到姚青的表情后,也露出一幅极为关心好奇的表情。要知道,2岁的姚青露出的震惊是极为自然的真实表情,配合2岁的身材、面容,是一幅真实的儿童震惊图像。
真实的才是感人的,用21世纪的语言是少女被姚青的一幅超萌儿童震惊图给感染了。少女不由得好奇姚青让什么给吓着了。
“小弟弟别怕,”少女在姚青面前蹲下来了,平视着姚青关心地说:“有事姐姐保护你哈。”
其实,经过初期的震惊后,姚青已经恢复了镇静,“姐姐,你刚才唱的是什么歌?”看到少女象是很关心自己似的,姚青顺势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我怎么好像听不懂呢?”
“哦,这首歌名字叫哆来咪”,少女轻描淡写的回答,“是我在学校里刚刚学到的。是首外国歌。”
这些话里透出的信息太多,姚青微微低头,眯上眼睛,心如电闪,嘴里却略带兴奋地说:“姐姐,我也会唱歌呢,多,来,咪,发,嗦,啦,西,多,可是我不会你唱的这首歌。”
看来21世纪的人对这个时代认知错误,就少女的口气,学英语不过是一件平常的事情,自己太过敏了。
姚青印象中,这个时代好好学习是个错误做法,学英语则是要挨批的事情,没想到哼唱英语歌曲竟是平常事情!
历史总是让人误导!姚青恼火地想。
也对,“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会abc,也当接班人。”这个事件是发生在七十年代,看来文化,大革命并没有否定外语的学习,至少前面阶段没有。姚青心中大定,这样看来,自己也可以利用儿时记忆不错时,把英语拿下?
英语,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姚青对它在中国教育上所占地位感到疑惑。它消耗太多中国学生精力,可以说,大部分中国学生中学以后花在英语的精力远远大于汉语,大学以后更是没有汉语课程,而英语是每个专业必修。
更何况还有什么四级、六级考试,很莫名其妙。实际上,一般中国人一生用到英语机会有多大?除开看看商标,教教小孩ok、bye-bye什么的,会不会英语有多大关系?
当然外企、对外贸易、科研等是需要有英语基础的,但普通工作对英语是完全不需要的。就像法语、德语、俄语,中国人一般都不会,好像也没影响与他们的交往。而学了英语的至少八成人这一生基本不用英语。
实际上,后世在中国,学习英语投入收获比例是完全不成比例的,而国家却非要强迫所有人学英语,有时候真是让人无语。
而且从感情上,姚青深恨为了贩卖**的私利强行发动**战争的英国政府。这个事件可以把英国政府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看看当时贩卖毒品的英国政府当时的借口是多么漂亮,为了自由贸易。
英国政府永远是那么高大,gentleman、人权、民主、自由。在高尚的名义下做着最丑陋的事情。实在说英国政府无论说什么,姚青都表示质疑。英国政府是姚青最厌恶的政府,没有之一。
姚青对英国政府的这种厌恶超过亚洲人普遍厌恶的另一政府。
看看这个政府做的恶心事?英国海军,英国海盗?阿根廷马岛事件,世界上的这线那线,无数民族争端的起点,大英帝国博物馆--。可以说,英国政府是世界上最恶心、最虚伪的政府,如果可能,无数有心人会将它碾成粉粹。
但是,姚青同样也知道英语在世界文化科技交流中的作用,而姚青今后无论做那行,肯定都会参与到世界人际交流,所以从这角度,英语对姚青而言却是必须掌握的。而学语言,是越早越好。
其实,姚青的英语水平应该是相当不错,看书、写作、演讲、基本听力,都有基础。但因为姚青没有在英语国家生活的经历,所以姚青知道自己英语最终还是缺少一环。
弹指一挥间,无数心思在姚青心中掠过。
“哦,这是一首新歌,一般人肯定不会唱,我们都是老师想办法才弄到的。你想学吗?”少女戏谑道。
“想。”姚青老老实实地回答。
“哦?”少女有意思地看看姚青,“先看看你会什么歌”。
姚青脆生生地来了一首“英雄王二小”,准确的旋律让少女小吃一惊。
“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是住在县委会吗?”少女这才开始正视姚青,并开始盘算自己的空闲时间。
注:1964年,**中央国务院批准颁布了由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国务院文教办公室、国家计划委员会、高等教育部和教育部提出申请的《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在学校教育中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大力调整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开设外语课的语种比例"。这是首次明确英语在学校教育中"第一外语"的地位。到1966年,全国高等院校开设英语专业的学校达74所。
“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会abc,也当接班人。”发生在1973年。看来,至少在此之前,学校是要求学习外文的,不然怎会发生这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