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桓公贤侯殿下:
请允许我把郑国发生的叛乱事情通报贤侯,请贤侯不要笑话。
近日寡人愚弟段依仗国母宠爱在其封地京城起兵发起政变,被寤生平息。寡人曾封段京城,地盘与寡人匹敌,寤生作为兄长对同胞弟弟已经是厚遇至极,不能说不友。可是段无视兄弟之情,不思兄长厚爱,无视朝廷礼制,起兵造反叛乱,实在是不友不忠。为了社稷安危,寡人不得不起兵对峙,平息叛乱。段逃入共城不降,自刎身亡,并不是寡人及手下所杀。寡人已经把他厚葬。国母姜氏怂恿段起事,事败心身不安,羞于和寡人相见,暂住颖谷供养。近日寡人已经将国母接回奉养。段的儿子滑帮助段反叛,编造谣言骗贤侯劳师,兵临下国。寡人反复反省自觉郑国没有得罪上国的事情,必然是因为逆侄的缘故。请贤侯三思,无伤两国的友谊。
寤生再拜致礼。”
卫桓公看完书信,非常惊讶:“原来是段贪心不足,没有兄弟之情,造反篡夺侯位,大逆不道。寡人兴兵这是帮助逆贼呀。”派人飞马通知已经派出的部队收兵回国。然而,公孙滑领兵并没有直接奔新郑,而是改道奔向廪延。卫国的传令使者到时,公孙滑已经占领廪延。
郑庄公得到消息大怒,命令大夫高渠弥领兵去争廪延。郑兵刚到,卫国兵马刚刚接到回国的命令,撤兵而去,公孙滑也随军而行。郑国军队打着周朝王师的旗号,以周王天子讨伐的名义,带着虢国、邾国的军队,一直追到卫国,占领了南鄙。
卫桓公召集群臣研究对策。公子州吁主张出战:“郑国兵马来到家门口,不能怕他,与他决战。”大夫石碏说:“这样不妥,这次郑国兵马到来,是因为我们帮助公孙滑占领他们的城池,这是不义之举。上次郑庄公给我们送来书信,我们没有回信,而且撤军晚了,是我们有失误。我们应该给郑伯写一份回信,解释一下,承认过错。郑国肯定退兵。”
卫桓公连连点头,当即指派石碏撰写书信。
信上写道:
“王卿士郑贤侯殿下:
寡人误听公孙滑的谎言,说上国杀弟囚母,他本人逃难。所以才出兵帮助他。收到您的来信,才知道事情的真伪,急令收兵。无奈路途遥远,令到迟缓,才误占上国的城池,真是罪过。现在卫国兵马已经全部收回,随后就把公孙滑绑了献给贤侯,恢复友好关系。”
郑庄公看了回信说:“卫国已经认错,这事就算了结。至于公孙滑,虽然借兵谋乱,也是为了他的父亲。我就这么一个侄子,如果杀了就断了弟弟的后,不杀又互相不好见面。就让他留在卫国思过吧,量他再也成不了气候。”就给卫桓公写了回信,传令郑国、虢国、邾国的兵马各自撤兵回国。
郑庄公寤生同他的父亲一样在朝廷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平王不可缺少的助手。过去他几乎每天都在朝廷,国内的事情就全权交给公子吕办理。自从太叔段入主京城以后,庄公在朝的时间越来越少,近期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到职。平王缺少得力的大臣佐理朝政,心中着急。虢公忌父经常到朝廷与平王相见,平王和他很谈得来,十分喜欢他。平王就对虢公说:“郑侯父子在朝多年,现在有半年时间都没来了,他国内一定有重要的事情脱离不开。朝廷也十分需要人。朕就让你代理郑伯在朝的职务,管理朝政,不要推辞。”
虢公赶紧跪下恳求:“这个万万不行,郑伯是朝廷重臣,一向尽心尽力,秉公办事,很负责任。近期郑伯不来朝,必然是国内有重要的事情必须亲自处理。事情处理完以后,他一定立即返回朝廷。臣如果代理他的职务,不仅坏了我们之间的关系,你们君臣之间也会互相失去信任。这对朝廷十分不利,臣不敢奉命。”虢公再三推辞,坚决不干。离开王宫急忙回国。
郑庄公是个聪明人,这段时间虽然没有去朝廷,但是他在朝廷中有许多朋友,并且他在洛阳的官邸留有心腹,朝中有什么消息他都能及时知道。这一段时间他能够安心留在新郑处理家中的事,因为他知道朝廷没有什么大事。平王打算重用虢公的事,庄公很快就知道了,他立即驱车赶到洛阳上朝面见周平王。朝拜之后庄公说:“臣下承蒙大王恩德和厚爱,父子二人相继在朝廷辅佐朝政。臣才能不强,时刻担心怕误了大事,尽不到应有的职责,请求辞去朝中的职务,回到自己的封地郑国,以保持臣下的晚节。”
平王说:“爱卿好长时间不在身边,朕总是担心朝中的事情处理不好。爱卿来到,朕才一块石头落了地,心中有了底,还指望爱卿为朝廷挑大梁呢。爱卿怎么能有辞职的想法呢?”
庄公知道平王软弱无能,但是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够使用大臣,对使用顺手的人有依赖。他也知道自己的为人还算可以,在朝中是个顶梁柱。平王用他比用别人更放心,目前还没有谁的品行和能力超过自己,平王离不了他。所以就极力要条件,提高自己的地位。想通过撂挑子胁迫平王更加依赖自己。庄公接着说:“臣下国中刚刚发生了一件大事,臣的弟弟叛逆造反篡权,臣刚刚平息这件事,就星夜返回朝廷,生怕耽误了朝廷的大事。路上听说大王要启用虢公。虢公的能力比我强,有他辅佐,臣下就可以安心的回国了。”
平王听庄公说到虢公,脸腾的红了,解释说:“爱卿长期不来,朝廷上的事务需要人办理,所以朕是有过在你回朝之前让虢公入朝临时佐理政事的打算。可是虢公死活不肯,已经回归。爱卿又有什么疑心呢?”
庄公说:“朝政是大王的朝政,并不是臣下一人的朝政。用人的大权掌握在大王手中,虢公具有佐政的才能,臣下应当拱让退避。不然,大家会以为臣下贪恋权位,不知进退,请大王考虑。”
平王坦诚地说:“爱卿父祖两代对朝廷立下大功,朕信任你们父子的忠心,所以委以重任,四、五十年来,君臣一致,朕得心应手。现在你怀疑朕对你不信任,朕就让太子狐到郑国做人质,你看怎么样?”
庄公这才知道拿把拿大了。赶忙说:“供职辞职是臣下的自由,那有天子在臣国留人质的规矩?世人会说是臣下要挟天子,臣就是死一万次也不敢应允!”
天子说话是不能收回的,平王赶忙解释说:“爱卿治国有方,朕早就想让太子到郑国观摩学习你的治国方略和治国经验,提高他的才能。你要是坚决不答应,那就是怪罪朕了。”
庄公再三不敢接受。话已经说到这种份上,平王和庄公都是骑虎难下。大臣们赶紧和稀泥,一齐说:“大王如果不派送人质,觉得无法使郑伯丢掉疑心;郑伯接受人质又觉得对大王不敬。不如这样,大王派太子到郑国观政学习,郑伯派世子到周国做人质,以表示君臣互相信任。”
平王说:“好,就这么办!”
于是,郑庄公赶紧把世子忽送到周国作为人质,接着平王把太子狐送到郑国。
大臣们背后议论说,这是什么事呀,天子不像天子,臣子不像臣子,王道衰微,诸侯主政。天子一点权威也没有。后人左丘明在《左传》中评述说:“信不由中,质无疑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
(郑庄公独揽朝纲快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小霸,很精彩)
(故事已经展开,欢迎收藏阅读,迫切需要推荐票,需要评价票欢迎写几句评论)
;
请允许我把郑国发生的叛乱事情通报贤侯,请贤侯不要笑话。
近日寡人愚弟段依仗国母宠爱在其封地京城起兵发起政变,被寤生平息。寡人曾封段京城,地盘与寡人匹敌,寤生作为兄长对同胞弟弟已经是厚遇至极,不能说不友。可是段无视兄弟之情,不思兄长厚爱,无视朝廷礼制,起兵造反叛乱,实在是不友不忠。为了社稷安危,寡人不得不起兵对峙,平息叛乱。段逃入共城不降,自刎身亡,并不是寡人及手下所杀。寡人已经把他厚葬。国母姜氏怂恿段起事,事败心身不安,羞于和寡人相见,暂住颖谷供养。近日寡人已经将国母接回奉养。段的儿子滑帮助段反叛,编造谣言骗贤侯劳师,兵临下国。寡人反复反省自觉郑国没有得罪上国的事情,必然是因为逆侄的缘故。请贤侯三思,无伤两国的友谊。
寤生再拜致礼。”
卫桓公看完书信,非常惊讶:“原来是段贪心不足,没有兄弟之情,造反篡夺侯位,大逆不道。寡人兴兵这是帮助逆贼呀。”派人飞马通知已经派出的部队收兵回国。然而,公孙滑领兵并没有直接奔新郑,而是改道奔向廪延。卫国的传令使者到时,公孙滑已经占领廪延。
郑庄公得到消息大怒,命令大夫高渠弥领兵去争廪延。郑兵刚到,卫国兵马刚刚接到回国的命令,撤兵而去,公孙滑也随军而行。郑国军队打着周朝王师的旗号,以周王天子讨伐的名义,带着虢国、邾国的军队,一直追到卫国,占领了南鄙。
卫桓公召集群臣研究对策。公子州吁主张出战:“郑国兵马来到家门口,不能怕他,与他决战。”大夫石碏说:“这样不妥,这次郑国兵马到来,是因为我们帮助公孙滑占领他们的城池,这是不义之举。上次郑庄公给我们送来书信,我们没有回信,而且撤军晚了,是我们有失误。我们应该给郑伯写一份回信,解释一下,承认过错。郑国肯定退兵。”
卫桓公连连点头,当即指派石碏撰写书信。
信上写道:
“王卿士郑贤侯殿下:
寡人误听公孙滑的谎言,说上国杀弟囚母,他本人逃难。所以才出兵帮助他。收到您的来信,才知道事情的真伪,急令收兵。无奈路途遥远,令到迟缓,才误占上国的城池,真是罪过。现在卫国兵马已经全部收回,随后就把公孙滑绑了献给贤侯,恢复友好关系。”
郑庄公看了回信说:“卫国已经认错,这事就算了结。至于公孙滑,虽然借兵谋乱,也是为了他的父亲。我就这么一个侄子,如果杀了就断了弟弟的后,不杀又互相不好见面。就让他留在卫国思过吧,量他再也成不了气候。”就给卫桓公写了回信,传令郑国、虢国、邾国的兵马各自撤兵回国。
郑庄公寤生同他的父亲一样在朝廷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平王不可缺少的助手。过去他几乎每天都在朝廷,国内的事情就全权交给公子吕办理。自从太叔段入主京城以后,庄公在朝的时间越来越少,近期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到职。平王缺少得力的大臣佐理朝政,心中着急。虢公忌父经常到朝廷与平王相见,平王和他很谈得来,十分喜欢他。平王就对虢公说:“郑侯父子在朝多年,现在有半年时间都没来了,他国内一定有重要的事情脱离不开。朝廷也十分需要人。朕就让你代理郑伯在朝的职务,管理朝政,不要推辞。”
虢公赶紧跪下恳求:“这个万万不行,郑伯是朝廷重臣,一向尽心尽力,秉公办事,很负责任。近期郑伯不来朝,必然是国内有重要的事情必须亲自处理。事情处理完以后,他一定立即返回朝廷。臣如果代理他的职务,不仅坏了我们之间的关系,你们君臣之间也会互相失去信任。这对朝廷十分不利,臣不敢奉命。”虢公再三推辞,坚决不干。离开王宫急忙回国。
郑庄公是个聪明人,这段时间虽然没有去朝廷,但是他在朝廷中有许多朋友,并且他在洛阳的官邸留有心腹,朝中有什么消息他都能及时知道。这一段时间他能够安心留在新郑处理家中的事,因为他知道朝廷没有什么大事。平王打算重用虢公的事,庄公很快就知道了,他立即驱车赶到洛阳上朝面见周平王。朝拜之后庄公说:“臣下承蒙大王恩德和厚爱,父子二人相继在朝廷辅佐朝政。臣才能不强,时刻担心怕误了大事,尽不到应有的职责,请求辞去朝中的职务,回到自己的封地郑国,以保持臣下的晚节。”
平王说:“爱卿好长时间不在身边,朕总是担心朝中的事情处理不好。爱卿来到,朕才一块石头落了地,心中有了底,还指望爱卿为朝廷挑大梁呢。爱卿怎么能有辞职的想法呢?”
庄公知道平王软弱无能,但是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够使用大臣,对使用顺手的人有依赖。他也知道自己的为人还算可以,在朝中是个顶梁柱。平王用他比用别人更放心,目前还没有谁的品行和能力超过自己,平王离不了他。所以就极力要条件,提高自己的地位。想通过撂挑子胁迫平王更加依赖自己。庄公接着说:“臣下国中刚刚发生了一件大事,臣的弟弟叛逆造反篡权,臣刚刚平息这件事,就星夜返回朝廷,生怕耽误了朝廷的大事。路上听说大王要启用虢公。虢公的能力比我强,有他辅佐,臣下就可以安心的回国了。”
平王听庄公说到虢公,脸腾的红了,解释说:“爱卿长期不来,朝廷上的事务需要人办理,所以朕是有过在你回朝之前让虢公入朝临时佐理政事的打算。可是虢公死活不肯,已经回归。爱卿又有什么疑心呢?”
庄公说:“朝政是大王的朝政,并不是臣下一人的朝政。用人的大权掌握在大王手中,虢公具有佐政的才能,臣下应当拱让退避。不然,大家会以为臣下贪恋权位,不知进退,请大王考虑。”
平王坦诚地说:“爱卿父祖两代对朝廷立下大功,朕信任你们父子的忠心,所以委以重任,四、五十年来,君臣一致,朕得心应手。现在你怀疑朕对你不信任,朕就让太子狐到郑国做人质,你看怎么样?”
庄公这才知道拿把拿大了。赶忙说:“供职辞职是臣下的自由,那有天子在臣国留人质的规矩?世人会说是臣下要挟天子,臣就是死一万次也不敢应允!”
天子说话是不能收回的,平王赶忙解释说:“爱卿治国有方,朕早就想让太子到郑国观摩学习你的治国方略和治国经验,提高他的才能。你要是坚决不答应,那就是怪罪朕了。”
庄公再三不敢接受。话已经说到这种份上,平王和庄公都是骑虎难下。大臣们赶紧和稀泥,一齐说:“大王如果不派送人质,觉得无法使郑伯丢掉疑心;郑伯接受人质又觉得对大王不敬。不如这样,大王派太子到郑国观政学习,郑伯派世子到周国做人质,以表示君臣互相信任。”
平王说:“好,就这么办!”
于是,郑庄公赶紧把世子忽送到周国作为人质,接着平王把太子狐送到郑国。
大臣们背后议论说,这是什么事呀,天子不像天子,臣子不像臣子,王道衰微,诸侯主政。天子一点权威也没有。后人左丘明在《左传》中评述说:“信不由中,质无疑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
(郑庄公独揽朝纲快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小霸,很精彩)
(故事已经展开,欢迎收藏阅读,迫切需要推荐票,需要评价票欢迎写几句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