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1年10月11日,南海的某处岛屿。这座岛屿因为没有淡水,一直以来都没有人类居住。但是不久前,这一局面改变了,因为郑家在这座岛上发现了鸟粪石。为了开采岛上的鸟粪石,郑家在这座岛上建起了一个小据点,包括一座瞭望塔,一座码头,一些仓库、住房,以及一个专门用来储存淡水的储水池。战争爆发后,这个据点的工人大多都被调离了,只留下几个人看守这些设施。
剩下的这些人中,高老三是带头的。如今工人们都走了,几个人呆在这荒岛上也没什么事情,每日里除了聊天打屁,就只有到海边钓鱼了。这天上午,高老三和往常一样带着鱼竿,到了码头的栈桥上钓鱼。这里的水面相对平静,钓鱼也更方便一些。
下了钩,高老三坐在栈桥上,摸出了一支卷烟,这是台湾去年才出的新东西,吸烟的习惯在明朝就已经有了,但是卷烟却是一种新玩意儿,相比烟斗之类的,要方便不少,所以也很受欢迎。
陪在一边的刘家小子立刻凑过来,挥动火镰点燃了一点引火的东西,给高老三递了过去,高老三凑上去,点燃了卷烟,深深的吸了一口,然后悠悠然的吐出了一口烟雾。
刘家小子也在一边坐了下来,将脚伸到了海水里,对高老三道:“高三哥,你说那些西班牙人会不会打到我们这里来?”
“西班牙人又不闲得慌。”高老三右手夹着烟卷,又吸了一口,“他们要是打得赢,自然先和那些要紧的打,哪里有空来管我们。要是打不赢,他们又哪里还能有力气来管我们?”
两个人正这样说着话,突然看到远方的海面上出现了一队帆影。
“那是?”两个人顿时也顾不得鱼竿了,赶忙跑向瞭望塔。两人急急忙忙的登上瞭望塔,举起整个据点唯一的一具望远镜,向着那边望过去。
“小刘,你看好像是两队船在打仗呀!”高老三说。
“啥?三哥给我看看。”小刘立刻凑了过来。
“给你。”高老三把望远镜递给他,“看起来像是荷兰人在和西班牙人打仗。”
小刘忙不迭的接过望远镜望去,在望远镜里,他看到两条挂着荷兰东印度公司旗帜的军舰正在追赶两条挂着西班牙旗帜的商船。当初战争爆发前,郑家也经常雇佣西班牙或者荷兰的商船来运输鸟粪石,所以无论是高老三还是小刘都认得这两家的旗帜。
两条西班牙商船,在面对着荷兰人的军舰的时候,能做的事情其实很有限,一开始他们试图利用顺风航行的方式,摆脱这两条荷兰军舰,但是,荷兰人的航海水平可不是菜鸟,他们很快就追了上来,就在高老三他们的视野内,荷兰军舰开始向西班牙商船开炮警告。
“三哥,你看,那两条西班牙船落了帆。他们投降了!”小刘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海战中落帆等于放弃了逃走和作战,就等于是投降了。
没过多久,两条荷兰军舰就放下了小船,小船靠上了西班牙船,不久之后,这两条西班牙船就降下了主桅上的西班牙旗帜,升起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旗帜,然后,风帆再次扬起,四条船转了个方向,渐渐地远离了高老三他们的小岛。
“小刘,看来我们多半赢了,要不然,荷兰人不会对西班牙动手的。”高老三说。
……
就在荷兰人的军舰开始拦截西班牙船只一个星期之后,一支郑家的船队驶入了马尼拉湾。这几条船在一处华人控制区的海岸附近下了锚,接着几条小船从船上放了下来,将一些人员和物资运上了岸。
这些物资并不是武器弹药,而是一些药物。这些上岸的人员也不是战斗人员,而是工程人员。因为在前不久,西班牙军舰用炮火摧毁了这些中国人控制的私港的栈桥。到了如今,修复这些栈桥就成了最为急需的事情。
就在这几条船在卸货的时候,另一组战船迅速靠近了甲米地军港。
甲米地在当时是西班牙在吕宋最重要的军港,在它的左右,陆地向海洋延伸,形成了一个“c”字形状的小港湾。在“c”字的开口的两端,西班牙人设置了炮台,这使得这座港口的防御力非常出色。但是在后世,这座港口在军事上的地位却明显的下降了。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这座港口也有不少明显的弱点。
这座港口的最主要的弱点就是这个海湾实在是太小了一点,容量有限,容不下后世的大舰队,以及配套的大量的设施。而在此时,这个港口一样存在容易被封锁的弱点。
后世的马汉在他的《海权论》中提到军港的时候,特别提出过这样的一个要求:有两个独立的出口,使得敌方舰队必须采用分兵的方式才能将一处军港封锁住。而甲米地军港这只有一个狭隘的出口,更是容易被封锁住。而西班牙人在镇远港的表演更是让甲米地的这个弱点更加的明显了。要用沉船堵住甲米地可比堵住镇远港要容易得多。
这次行动的指挥是是施大宣。不过这一次他所接受的任务却并不是堵住甲米地港口的出口,而是用一场火船攻势,彻底干掉还在甲米地港口紧急维修的那条西班牙巡防舰,为此后大规模的登陆行动扫清一切可能的障碍。
船队渐渐的靠近了甲米地炮台,在接近甲米地炮台大炮射程的地方停了下来,紧接着,几十条全新的火船从战船的后面绕了出来。
这些火船是专门为了远征马尼拉而设计的,也是郑家手中的第一种专用火船。在以前的时候,郑芝龙不止一次的靠火船战术击败过自己的对手。不过那时候的火船还都是利用了一下普通的小船或者是舢板改装而成。而这一次,郑家的火船却是专
(本章未完,请翻页)门设计的。这是一种采用铁骨架和皮革包成的船,船身狭长,长度达到了四十尺,但宽度却不过四尺。长宽比达到了一比十,样子像极了后世的奥运赛艇。只是为了保证在一定的海况下的稳定的航行能力,在狭窄的艇升两侧增加了两个用木棍连接起来的小型浮筒,构成了一个简陋的三体船。
在这条船的船头上装着一个铁制的倒钩,在撞击敌舰后,可以将火船牢牢地挂在敌舰上。在铁钩后面是一段长长的船舱,里面装满了用鲸油浸泡过的茅草,以及硫磺之类的东西。在这段船舱后面,就是一张可以转动的轻便纵帆,为了减轻重量,使得一个人就可以控制,帆布甚至采用了昂贵的丝绸。而在纵帆后面还有三个深深地埋入船身的座位,每个座位两旁都安置着两只划桨。如果风力合适,这种火船在短距离也可以跑出七八节的速度,比起原来的那些火船快了不少。
当然这些火船不适合远洋航行,甚至都不适合在稍微高一点的海况下航行。不过它重量相对较轻,体积也不大,所以用特制的,带起重滑轮的福船一船就能装好十几条,而施大宣一口气就放出了九十多条火船。
西班牙人在甲米地的炮台在建造时的假想敌主要是荷兰人,无论是荷兰人还是西班牙人,在远东都很少大规模使用火船战术(荷兰人和西班牙人都一样,人手不足,而火船战术中往往会伴随有大量的伤亡,这种消耗,对于本土远在万里之外的荷兰和西班牙来说都是难以支持的。)
西班牙人此时自然也已经注意到了郑家舰队的举动,炮台上的西班牙人也都做好了准备,然而蜂拥而来的火船还是让他们傻了眼。他们的炮台上总共只有十二门大炮,而且还都是相对较为老旧的大炮,虽然郑家的这种火船结构薄弱,基本上只要挨上一发炮弹,立刻就要完蛋,但是甲米地港的那个c形缺口的宽度却有大约四公里,两侧炮台上的大炮的射程虽然足以打击在这个范围内的目标,但那是在使用实心炮弹的前提下,而使用实心炮弹,要想打中这样小的目标却很不容易。
所以当郑家的火船开始向着港内冲去的时候,两边的西班牙炮台开始疯狂开火,然而,这个时代的火炮的射速是非常捉鸡的,算起来两三分钟才能打出一炮。而使用实心炮弹在两公里左右的距离上,射击像火船这样的运动小目标,如果换成我大明或者我大清的炮手,正常状态下的命中率只怕连二十分之一都没有,所以他们的第一轮炮击的效果非常不理想,十二门大炮一起开火,结果却没有一发炮弹命中。
不过西班牙炮手的训练水平还是很不错的,至少比起我大明或者是满清还是要强出许多。到第二轮炮击的时候,他们就成功的击中了一条火船,炮弹轻而易举的就将这条船拦腰打成了两段,西班牙人的炮台上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
(本章完)
剩下的这些人中,高老三是带头的。如今工人们都走了,几个人呆在这荒岛上也没什么事情,每日里除了聊天打屁,就只有到海边钓鱼了。这天上午,高老三和往常一样带着鱼竿,到了码头的栈桥上钓鱼。这里的水面相对平静,钓鱼也更方便一些。
下了钩,高老三坐在栈桥上,摸出了一支卷烟,这是台湾去年才出的新东西,吸烟的习惯在明朝就已经有了,但是卷烟却是一种新玩意儿,相比烟斗之类的,要方便不少,所以也很受欢迎。
陪在一边的刘家小子立刻凑过来,挥动火镰点燃了一点引火的东西,给高老三递了过去,高老三凑上去,点燃了卷烟,深深的吸了一口,然后悠悠然的吐出了一口烟雾。
刘家小子也在一边坐了下来,将脚伸到了海水里,对高老三道:“高三哥,你说那些西班牙人会不会打到我们这里来?”
“西班牙人又不闲得慌。”高老三右手夹着烟卷,又吸了一口,“他们要是打得赢,自然先和那些要紧的打,哪里有空来管我们。要是打不赢,他们又哪里还能有力气来管我们?”
两个人正这样说着话,突然看到远方的海面上出现了一队帆影。
“那是?”两个人顿时也顾不得鱼竿了,赶忙跑向瞭望塔。两人急急忙忙的登上瞭望塔,举起整个据点唯一的一具望远镜,向着那边望过去。
“小刘,你看好像是两队船在打仗呀!”高老三说。
“啥?三哥给我看看。”小刘立刻凑了过来。
“给你。”高老三把望远镜递给他,“看起来像是荷兰人在和西班牙人打仗。”
小刘忙不迭的接过望远镜望去,在望远镜里,他看到两条挂着荷兰东印度公司旗帜的军舰正在追赶两条挂着西班牙旗帜的商船。当初战争爆发前,郑家也经常雇佣西班牙或者荷兰的商船来运输鸟粪石,所以无论是高老三还是小刘都认得这两家的旗帜。
两条西班牙商船,在面对着荷兰人的军舰的时候,能做的事情其实很有限,一开始他们试图利用顺风航行的方式,摆脱这两条荷兰军舰,但是,荷兰人的航海水平可不是菜鸟,他们很快就追了上来,就在高老三他们的视野内,荷兰军舰开始向西班牙商船开炮警告。
“三哥,你看,那两条西班牙船落了帆。他们投降了!”小刘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海战中落帆等于放弃了逃走和作战,就等于是投降了。
没过多久,两条荷兰军舰就放下了小船,小船靠上了西班牙船,不久之后,这两条西班牙船就降下了主桅上的西班牙旗帜,升起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旗帜,然后,风帆再次扬起,四条船转了个方向,渐渐地远离了高老三他们的小岛。
“小刘,看来我们多半赢了,要不然,荷兰人不会对西班牙动手的。”高老三说。
……
就在荷兰人的军舰开始拦截西班牙船只一个星期之后,一支郑家的船队驶入了马尼拉湾。这几条船在一处华人控制区的海岸附近下了锚,接着几条小船从船上放了下来,将一些人员和物资运上了岸。
这些物资并不是武器弹药,而是一些药物。这些上岸的人员也不是战斗人员,而是工程人员。因为在前不久,西班牙军舰用炮火摧毁了这些中国人控制的私港的栈桥。到了如今,修复这些栈桥就成了最为急需的事情。
就在这几条船在卸货的时候,另一组战船迅速靠近了甲米地军港。
甲米地在当时是西班牙在吕宋最重要的军港,在它的左右,陆地向海洋延伸,形成了一个“c”字形状的小港湾。在“c”字的开口的两端,西班牙人设置了炮台,这使得这座港口的防御力非常出色。但是在后世,这座港口在军事上的地位却明显的下降了。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这座港口也有不少明显的弱点。
这座港口的最主要的弱点就是这个海湾实在是太小了一点,容量有限,容不下后世的大舰队,以及配套的大量的设施。而在此时,这个港口一样存在容易被封锁的弱点。
后世的马汉在他的《海权论》中提到军港的时候,特别提出过这样的一个要求:有两个独立的出口,使得敌方舰队必须采用分兵的方式才能将一处军港封锁住。而甲米地军港这只有一个狭隘的出口,更是容易被封锁住。而西班牙人在镇远港的表演更是让甲米地的这个弱点更加的明显了。要用沉船堵住甲米地可比堵住镇远港要容易得多。
这次行动的指挥是是施大宣。不过这一次他所接受的任务却并不是堵住甲米地港口的出口,而是用一场火船攻势,彻底干掉还在甲米地港口紧急维修的那条西班牙巡防舰,为此后大规模的登陆行动扫清一切可能的障碍。
船队渐渐的靠近了甲米地炮台,在接近甲米地炮台大炮射程的地方停了下来,紧接着,几十条全新的火船从战船的后面绕了出来。
这些火船是专门为了远征马尼拉而设计的,也是郑家手中的第一种专用火船。在以前的时候,郑芝龙不止一次的靠火船战术击败过自己的对手。不过那时候的火船还都是利用了一下普通的小船或者是舢板改装而成。而这一次,郑家的火船却是专
(本章未完,请翻页)门设计的。这是一种采用铁骨架和皮革包成的船,船身狭长,长度达到了四十尺,但宽度却不过四尺。长宽比达到了一比十,样子像极了后世的奥运赛艇。只是为了保证在一定的海况下的稳定的航行能力,在狭窄的艇升两侧增加了两个用木棍连接起来的小型浮筒,构成了一个简陋的三体船。
在这条船的船头上装着一个铁制的倒钩,在撞击敌舰后,可以将火船牢牢地挂在敌舰上。在铁钩后面是一段长长的船舱,里面装满了用鲸油浸泡过的茅草,以及硫磺之类的东西。在这段船舱后面,就是一张可以转动的轻便纵帆,为了减轻重量,使得一个人就可以控制,帆布甚至采用了昂贵的丝绸。而在纵帆后面还有三个深深地埋入船身的座位,每个座位两旁都安置着两只划桨。如果风力合适,这种火船在短距离也可以跑出七八节的速度,比起原来的那些火船快了不少。
当然这些火船不适合远洋航行,甚至都不适合在稍微高一点的海况下航行。不过它重量相对较轻,体积也不大,所以用特制的,带起重滑轮的福船一船就能装好十几条,而施大宣一口气就放出了九十多条火船。
西班牙人在甲米地的炮台在建造时的假想敌主要是荷兰人,无论是荷兰人还是西班牙人,在远东都很少大规模使用火船战术(荷兰人和西班牙人都一样,人手不足,而火船战术中往往会伴随有大量的伤亡,这种消耗,对于本土远在万里之外的荷兰和西班牙来说都是难以支持的。)
西班牙人此时自然也已经注意到了郑家舰队的举动,炮台上的西班牙人也都做好了准备,然而蜂拥而来的火船还是让他们傻了眼。他们的炮台上总共只有十二门大炮,而且还都是相对较为老旧的大炮,虽然郑家的这种火船结构薄弱,基本上只要挨上一发炮弹,立刻就要完蛋,但是甲米地港的那个c形缺口的宽度却有大约四公里,两侧炮台上的大炮的射程虽然足以打击在这个范围内的目标,但那是在使用实心炮弹的前提下,而使用实心炮弹,要想打中这样小的目标却很不容易。
所以当郑家的火船开始向着港内冲去的时候,两边的西班牙炮台开始疯狂开火,然而,这个时代的火炮的射速是非常捉鸡的,算起来两三分钟才能打出一炮。而使用实心炮弹在两公里左右的距离上,射击像火船这样的运动小目标,如果换成我大明或者我大清的炮手,正常状态下的命中率只怕连二十分之一都没有,所以他们的第一轮炮击的效果非常不理想,十二门大炮一起开火,结果却没有一发炮弹命中。
不过西班牙炮手的训练水平还是很不错的,至少比起我大明或者是满清还是要强出许多。到第二轮炮击的时候,他们就成功的击中了一条火船,炮弹轻而易举的就将这条船拦腰打成了两段,西班牙人的炮台上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