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一魁见刘成如此,方才有了七八分相信对方当真不要自己的贿赂,小心的将包裹放到一旁,低声道:“像刘大人这般人物,小人平生还是第一次见过。⊙頂頂點小說,”
“大头领,倒不是我不喜欢银子,而是制军大人临别之前再三叮嘱过,对你寄望甚深,这烫手的银子,本官如何敢拿?“
“寄望甚深?大人说笑了。“神一魁闻言一愣,赶忙低下头答道。
“你以为我是在开玩笑吗?“刘成微微一笑,指着一旁的杜国英问道:”你可认识这个人?“
神一魁看了杜国英一会,最后还是无奈的摇了摇头:“有些眼熟,但却认不出来。“
“那就算了!“刘成暗想这样也好,省得相互之间尴尬。
“我只告诉你,这位杜大人在此之前也是做贼的,现在已经是朝廷钦命的五品武官,只要你们好生做,将来的前程也绝不会低于他的。”
神一魁与不沾泥对视了一眼,从对方眼里都看到了跃跃欲试的兴奋,神一魁低声道:“小人愚钝,还请大人提点。”
“我就把事情捅开了说吧,制军大人临别之前说了,这一仗打完了,他就不打算再在陕西动兵戈了,剩下的事情就看你们两位了。”刘成伸出指头点了点神一魁与不沾泥:“做得好,一个守备总是有的。”
“还请大人细说!”
“这么说吧,那天在西川河官军是打赢了,可陕西小股的杆子还是不少,少说也有七八十股。这就没法用官军来剿了,一来是没有那么多钱,二来官军的德行你们也都知道,要都用这群丘八太爷,一路杀过去就算流贼给剿平了,陕西也成了一片白地,谁来给朝廷缴粮纳税?”
听到这里,神一魁与不沾泥算是明白了七八分,神一魁小心翼翼的答道:“那制军大人是想要招抚?”
“也不能说招抚!一样米养百样人,林子大了什么样的人都有,那么多杆子,谁知道哪个肯就抚,哪个脑后生了反骨?你们现在手头有多少人马?“刘成突然问道。
“骑兵有一千两百多,步兵多一些,有两千三百多。“
“好,就按你们过去的法子搞,肯就抚的就抚,不肯就抚的就灭了他。老弱淘散回乡,朝廷赦免旧罪,发给牛籽;壮勇补入军中吃粮饷,你们看如何?”
“一切都听大人吩咐。”
陕西行都司庄浪卫。
已经是崇祯四年的晚春了,但是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依旧看不到一点春天的痕迹,依旧是裸露着岩石的乱石滩,覆盖着积雪的山地、除了天空中的苍鹰和偶尔出现的野狼,看不到一点生命的迹象。一小队人马蜿蜒在山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一条细细的黑线。
“自成叔,还要往西走吗?”李过有些畏缩的问道,自从与神一魁分手之后,这一行人已经向西走了快一个月了,虽然时间已经变成了晚春,看目光所及之处的绿色却越来越少,倒像是回到了冬天。
李自成没有说话,他驱赶着自己的战马登上路旁的一个小丘,向四周看了看说:“过了前面那道岭,然后折向西南,再走两天就到了!“
“到哪儿了!“李过打马跟上了李自成,此时他们距离部属已经远了些,李过说话的声音也大了不少:”叔,你说要去西番地,可这也太远了吧,官兵是追不过来了,可大伙吃啥呀?“
“你怕啥,过了那道岭就是湟水,那边都是河川地,种地放牧都好,以前听路过的老军说就算养几十万人也养的起,还怕养不起我们这千把人?“李自成的神情却轻松的很,相比起前些日子,他的神色开朗了许多。
“叔,你知道那边是湟水,可别人不知道呀,这些日子下面的人可人心惶惶的,你也不管管。“
“我是故意这样的。“
“故意?“李过惊讶的睁大了眼睛。
“不错。“李自成的神色变得严肃了起来:”我这些日子想了很多,我问你,这次义军有几万人,为啥还是被官军打的这么惨?“
“大伙儿心不齐,还有官军的奸细。“
“不错,归根结底还是大伙儿没法心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打起仗来狼上狗不上,还有人背后捅刀子。我这次就想明白了,一定要练出一支打不垮,跑不散的铁军来。路上我们就睁大眼睛看着,谁是铁打的汉子,谁是嘴上油光,两脚发软的稀烂货,都现出形来。到了西番地,铁汉子上,稀烂货下,我李自成可不搞那种和稀泥的事情。”
“自成叔你也不早说!”明白了叔叔的用意,李过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
“现在说也不晚,补之你嘴巴还不严实,若是让你先知道了,一定会露出痕迹的。”李自成笑了起来:“我就是不让他们知道,看看谁是破铜烂铁,谁是百炼精钢!”
北京的晚春并不是什么美好的季节,从蒙古高原刮来的西北风夹带着细密的黄土和沙子爬过燕山山脉,来到这个帝国的心脏,将天空刮得天昏地暗,待到风停了,无论是房屋、牲口、行人的身上都多了一层沙土。
“起窗!“随着一名太监宏亮悠扬的号令声,乾清宫养心殿四边的那层碧绿色的纱窗被揭开了,外间的阳光照了进来,屋内顿时亮堂了不少。崇祯皇帝微微的皱起了眉头,已经习惯了屋内昏暗的烛光的他觉得有些刺眼。
“皇爷,歇息会吧!“站在崇祯身后的王承恩低声说道,他看到崇祯微微的点了点头,赶忙对一旁的小太监使了个眼色,小太监机敏的上了一碗参茶。王承恩看到崇祯脸色不错,便低声道:”皇爷,皇后陛下让奴才传话,说西苑前些日子来了几只白鹤,梅花也开了不少。明日里若是天气好,要不与几位贵妃同去游赏一番。“
“哦!”崇祯将茶碗放回了几案上,小太监小心的将茶碗拿走了,崇祯又拿起方才看到一半的折子浏览起来,站在身后的王承恩也不知道崇祯的意思,只能半弓着身子陪着。过了约莫半响功夫,崇祯突然问道:“这些日子皇后家里可有人入宫探望?”
王承恩的额头立即渗出了一层冷汗,他咬了咬牙,低声答道:“禀告皇爷,三天前是皇后母亲的生日,是以有入宫,皇后陛下还有赐宴,按照旧例赏了一千两银子,三百匹苏娟,几件玉器。“
崇祯皇帝头也不抬的答道:“嗯,王伴儿,你告诉皇后,朕允了!“
“奴才遵旨!“王承恩应了一声,倒退着出了殿外,早有一个等候已久的太监迎了上来,谀笑道:”如何,皇爷允了吗?“
王承恩点了点头:“温公公,您替我给皇后娘娘传个话,陛下方才有问过我这几日可有她家人可有入宫探望,我照实说了。“
那位姓温的太监脸色微变,赶忙躬身道:“小人一定把话带到,这里先替皇后娘娘谢过王公祖您了。“
“当不得!“王承恩赶忙制止住对方的话语:”咱们是天家的奴才,与宫里的猫儿狗儿一般,千万莫要乱说话,逾越自己的本分!“
“老公祖教训的是!”那姓温的太监拜了一拜,转身离去了。王承恩看着对方的背影消失在走廊的转角,方才重新回到崇祯的身后,伺候着崇祯批改奏折。约莫过了小半个时辰,崇祯将手中那份折子放回几案上,叹气道:“朝中群臣,只论敌我,不论是非,不想唐宋朋党之祸,现于今日呀!”
王承恩微微一愣,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只能应付了一句:“皇爷圣明!”
崇祯站起身来,在几案前急促的踱步起来,走了几圈突然激愤的说道:“不管怎么说杨鹤总算是平定了西北乱事,抚也好,战也好,少花银子就好。可朝堂上有些人整日里就死死抓住他**盐政一事不放。一点也不体谅现在国事多艰,没有一点公忠体国的意思。“
面对崇祯的这一番话,王承恩知道自己不能再用“皇爷圣明”一类的话语应付过去,必须说点什么了。他虽然出身贫苦(不然也不会做太监),并非经历科举的士人,但他也并非不是那种自小就承担杂役的低等太监。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宦官干政十分警惕,不许太监干政甚至识字,但其后成祖在其夺位的过程中太监为其出力甚多,因此从成祖开始宦官在明代中枢政治里的地位就提高了许多,其后到了宣宗时期在明宫廷里甚至开办了小学堂,由翰林院中的年轻翰林为专门挑选出来的幼年宦官讲学,为司礼监等内廷部门培养所需要的人才,王承恩便是这些精英中的一员。受过的教育和经历让王承恩有比崇祯皇帝对明末政治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他很清楚眼前的朋党政治是造成明末这种政事混乱,朝廷软弱无力的真正原因,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嘉靖、万历、天启几任天子对朝政放任不管、甚至有意促成的必然结果;而他所受的教育也让这位宦官在文化上有一种士大夫的自觉,毕竟他虽然是一名公公,但所受的教育,所结交的人却和一个士大夫阶层的精英没有任何区别,唯一不同的是他当官不需要科举。因此无论是从事实还是从个人的主观感情王承恩都不愿意附和崇祯皇帝对外廷的指责,但身为天子家奴的他又不可能直言相抗。因此他稍一犹豫,便笑道:“皇爷所言自然圣明,不过小人前几日在家中听下人说了一桩顺天府的案子,倒是有趣的很。”
“哦?说来听听?”
“老奴遵旨!”王承恩做了一揖,便笑着说道:“这案子是这么回事,一家商户主人突然得急病死了,留下一笔家私来,两个儿子争产,把棺材都落在家里,就告道堂上来了,兄长说弟弟不孝悌,弟弟说兄长不友恭,实在是难看的很。堂上主人打官司,堂下两个儿子的媳妇家亲属也扭做了一团,看热闹的人多的将顺天府门口的那条街都堵的差不多了——”
“那顺天府尹居然也不管管,当真是无能之极!“崇祯不由得瞪大了眼睛:”父死未葬,便兄弟争产,两个人都是不孝,先申斥一番再说,然后让他们先回去把丧事办好了,再说家产的事情。“
“皇爷说的是!“王承恩竖起了大拇指,笑道:”其实这国就是家,家就是国。大臣之间争吵不休也是寻常,只要他们把差事办好了就是。再说了,若是没有敌党,朝堂上只有一个声音,如张江陵张先生那般,恐怕对阁里那几位老先生也不是什么好事吧?”
崇祯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王承恩口中的张江陵便是万历皇帝时候的首辅张居正,此人深得当时的天子生母李太后信任敬重,又与掌握内廷大权的提点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交好,成为了自明开国以来权力最大的首辅大臣,从而进行了以“一条鞭法”为核心的逐项政治经济改革,可谓是权倾天下。但由于他权力太大,树敌太多,逐渐为万历所忌,死后不久就遭到群起而攻之,遭到抄家夺谥的悲惨下场。由于天启皇帝始终没有太子,因此朱由检虽然是藩王,但实际上是被视为太子培养的,并没有按照明代通常的政治规则到了一定年龄就离开北京出外就藩,受过皇家教育的他自然对王承恩提到的张居正的事情心里有数,王承恩的意思很明白:朝堂上有争吵是常事,这对皇帝和辅臣其实都是好事,要紧的事这种争吵不要让政事无法执行下去,而这就是天子的职责了。
“王公公,那你说这折子应该如何处置呢?”崇祯说到这里,平日里总是矜持而又危险的脸上露出一丝轻松的笑容:“你可莫要再说什么祖上规矩了,毕竟早晚这司礼监你也要去走一遭的,朕总要看看你有没有这本事。”
...
“大头领,倒不是我不喜欢银子,而是制军大人临别之前再三叮嘱过,对你寄望甚深,这烫手的银子,本官如何敢拿?“
“寄望甚深?大人说笑了。“神一魁闻言一愣,赶忙低下头答道。
“你以为我是在开玩笑吗?“刘成微微一笑,指着一旁的杜国英问道:”你可认识这个人?“
神一魁看了杜国英一会,最后还是无奈的摇了摇头:“有些眼熟,但却认不出来。“
“那就算了!“刘成暗想这样也好,省得相互之间尴尬。
“我只告诉你,这位杜大人在此之前也是做贼的,现在已经是朝廷钦命的五品武官,只要你们好生做,将来的前程也绝不会低于他的。”
神一魁与不沾泥对视了一眼,从对方眼里都看到了跃跃欲试的兴奋,神一魁低声道:“小人愚钝,还请大人提点。”
“我就把事情捅开了说吧,制军大人临别之前说了,这一仗打完了,他就不打算再在陕西动兵戈了,剩下的事情就看你们两位了。”刘成伸出指头点了点神一魁与不沾泥:“做得好,一个守备总是有的。”
“还请大人细说!”
“这么说吧,那天在西川河官军是打赢了,可陕西小股的杆子还是不少,少说也有七八十股。这就没法用官军来剿了,一来是没有那么多钱,二来官军的德行你们也都知道,要都用这群丘八太爷,一路杀过去就算流贼给剿平了,陕西也成了一片白地,谁来给朝廷缴粮纳税?”
听到这里,神一魁与不沾泥算是明白了七八分,神一魁小心翼翼的答道:“那制军大人是想要招抚?”
“也不能说招抚!一样米养百样人,林子大了什么样的人都有,那么多杆子,谁知道哪个肯就抚,哪个脑后生了反骨?你们现在手头有多少人马?“刘成突然问道。
“骑兵有一千两百多,步兵多一些,有两千三百多。“
“好,就按你们过去的法子搞,肯就抚的就抚,不肯就抚的就灭了他。老弱淘散回乡,朝廷赦免旧罪,发给牛籽;壮勇补入军中吃粮饷,你们看如何?”
“一切都听大人吩咐。”
陕西行都司庄浪卫。
已经是崇祯四年的晚春了,但是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依旧看不到一点春天的痕迹,依旧是裸露着岩石的乱石滩,覆盖着积雪的山地、除了天空中的苍鹰和偶尔出现的野狼,看不到一点生命的迹象。一小队人马蜿蜒在山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一条细细的黑线。
“自成叔,还要往西走吗?”李过有些畏缩的问道,自从与神一魁分手之后,这一行人已经向西走了快一个月了,虽然时间已经变成了晚春,看目光所及之处的绿色却越来越少,倒像是回到了冬天。
李自成没有说话,他驱赶着自己的战马登上路旁的一个小丘,向四周看了看说:“过了前面那道岭,然后折向西南,再走两天就到了!“
“到哪儿了!“李过打马跟上了李自成,此时他们距离部属已经远了些,李过说话的声音也大了不少:”叔,你说要去西番地,可这也太远了吧,官兵是追不过来了,可大伙吃啥呀?“
“你怕啥,过了那道岭就是湟水,那边都是河川地,种地放牧都好,以前听路过的老军说就算养几十万人也养的起,还怕养不起我们这千把人?“李自成的神情却轻松的很,相比起前些日子,他的神色开朗了许多。
“叔,你知道那边是湟水,可别人不知道呀,这些日子下面的人可人心惶惶的,你也不管管。“
“我是故意这样的。“
“故意?“李过惊讶的睁大了眼睛。
“不错。“李自成的神色变得严肃了起来:”我这些日子想了很多,我问你,这次义军有几万人,为啥还是被官军打的这么惨?“
“大伙儿心不齐,还有官军的奸细。“
“不错,归根结底还是大伙儿没法心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打起仗来狼上狗不上,还有人背后捅刀子。我这次就想明白了,一定要练出一支打不垮,跑不散的铁军来。路上我们就睁大眼睛看着,谁是铁打的汉子,谁是嘴上油光,两脚发软的稀烂货,都现出形来。到了西番地,铁汉子上,稀烂货下,我李自成可不搞那种和稀泥的事情。”
“自成叔你也不早说!”明白了叔叔的用意,李过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
“现在说也不晚,补之你嘴巴还不严实,若是让你先知道了,一定会露出痕迹的。”李自成笑了起来:“我就是不让他们知道,看看谁是破铜烂铁,谁是百炼精钢!”
北京的晚春并不是什么美好的季节,从蒙古高原刮来的西北风夹带着细密的黄土和沙子爬过燕山山脉,来到这个帝国的心脏,将天空刮得天昏地暗,待到风停了,无论是房屋、牲口、行人的身上都多了一层沙土。
“起窗!“随着一名太监宏亮悠扬的号令声,乾清宫养心殿四边的那层碧绿色的纱窗被揭开了,外间的阳光照了进来,屋内顿时亮堂了不少。崇祯皇帝微微的皱起了眉头,已经习惯了屋内昏暗的烛光的他觉得有些刺眼。
“皇爷,歇息会吧!“站在崇祯身后的王承恩低声说道,他看到崇祯微微的点了点头,赶忙对一旁的小太监使了个眼色,小太监机敏的上了一碗参茶。王承恩看到崇祯脸色不错,便低声道:”皇爷,皇后陛下让奴才传话,说西苑前些日子来了几只白鹤,梅花也开了不少。明日里若是天气好,要不与几位贵妃同去游赏一番。“
“哦!”崇祯将茶碗放回了几案上,小太监小心的将茶碗拿走了,崇祯又拿起方才看到一半的折子浏览起来,站在身后的王承恩也不知道崇祯的意思,只能半弓着身子陪着。过了约莫半响功夫,崇祯突然问道:“这些日子皇后家里可有人入宫探望?”
王承恩的额头立即渗出了一层冷汗,他咬了咬牙,低声答道:“禀告皇爷,三天前是皇后母亲的生日,是以有入宫,皇后陛下还有赐宴,按照旧例赏了一千两银子,三百匹苏娟,几件玉器。“
崇祯皇帝头也不抬的答道:“嗯,王伴儿,你告诉皇后,朕允了!“
“奴才遵旨!“王承恩应了一声,倒退着出了殿外,早有一个等候已久的太监迎了上来,谀笑道:”如何,皇爷允了吗?“
王承恩点了点头:“温公公,您替我给皇后娘娘传个话,陛下方才有问过我这几日可有她家人可有入宫探望,我照实说了。“
那位姓温的太监脸色微变,赶忙躬身道:“小人一定把话带到,这里先替皇后娘娘谢过王公祖您了。“
“当不得!“王承恩赶忙制止住对方的话语:”咱们是天家的奴才,与宫里的猫儿狗儿一般,千万莫要乱说话,逾越自己的本分!“
“老公祖教训的是!”那姓温的太监拜了一拜,转身离去了。王承恩看着对方的背影消失在走廊的转角,方才重新回到崇祯的身后,伺候着崇祯批改奏折。约莫过了小半个时辰,崇祯将手中那份折子放回几案上,叹气道:“朝中群臣,只论敌我,不论是非,不想唐宋朋党之祸,现于今日呀!”
王承恩微微一愣,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只能应付了一句:“皇爷圣明!”
崇祯站起身来,在几案前急促的踱步起来,走了几圈突然激愤的说道:“不管怎么说杨鹤总算是平定了西北乱事,抚也好,战也好,少花银子就好。可朝堂上有些人整日里就死死抓住他**盐政一事不放。一点也不体谅现在国事多艰,没有一点公忠体国的意思。“
面对崇祯的这一番话,王承恩知道自己不能再用“皇爷圣明”一类的话语应付过去,必须说点什么了。他虽然出身贫苦(不然也不会做太监),并非经历科举的士人,但他也并非不是那种自小就承担杂役的低等太监。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宦官干政十分警惕,不许太监干政甚至识字,但其后成祖在其夺位的过程中太监为其出力甚多,因此从成祖开始宦官在明代中枢政治里的地位就提高了许多,其后到了宣宗时期在明宫廷里甚至开办了小学堂,由翰林院中的年轻翰林为专门挑选出来的幼年宦官讲学,为司礼监等内廷部门培养所需要的人才,王承恩便是这些精英中的一员。受过的教育和经历让王承恩有比崇祯皇帝对明末政治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他很清楚眼前的朋党政治是造成明末这种政事混乱,朝廷软弱无力的真正原因,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嘉靖、万历、天启几任天子对朝政放任不管、甚至有意促成的必然结果;而他所受的教育也让这位宦官在文化上有一种士大夫的自觉,毕竟他虽然是一名公公,但所受的教育,所结交的人却和一个士大夫阶层的精英没有任何区别,唯一不同的是他当官不需要科举。因此无论是从事实还是从个人的主观感情王承恩都不愿意附和崇祯皇帝对外廷的指责,但身为天子家奴的他又不可能直言相抗。因此他稍一犹豫,便笑道:“皇爷所言自然圣明,不过小人前几日在家中听下人说了一桩顺天府的案子,倒是有趣的很。”
“哦?说来听听?”
“老奴遵旨!”王承恩做了一揖,便笑着说道:“这案子是这么回事,一家商户主人突然得急病死了,留下一笔家私来,两个儿子争产,把棺材都落在家里,就告道堂上来了,兄长说弟弟不孝悌,弟弟说兄长不友恭,实在是难看的很。堂上主人打官司,堂下两个儿子的媳妇家亲属也扭做了一团,看热闹的人多的将顺天府门口的那条街都堵的差不多了——”
“那顺天府尹居然也不管管,当真是无能之极!“崇祯不由得瞪大了眼睛:”父死未葬,便兄弟争产,两个人都是不孝,先申斥一番再说,然后让他们先回去把丧事办好了,再说家产的事情。“
“皇爷说的是!“王承恩竖起了大拇指,笑道:”其实这国就是家,家就是国。大臣之间争吵不休也是寻常,只要他们把差事办好了就是。再说了,若是没有敌党,朝堂上只有一个声音,如张江陵张先生那般,恐怕对阁里那几位老先生也不是什么好事吧?”
崇祯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王承恩口中的张江陵便是万历皇帝时候的首辅张居正,此人深得当时的天子生母李太后信任敬重,又与掌握内廷大权的提点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交好,成为了自明开国以来权力最大的首辅大臣,从而进行了以“一条鞭法”为核心的逐项政治经济改革,可谓是权倾天下。但由于他权力太大,树敌太多,逐渐为万历所忌,死后不久就遭到群起而攻之,遭到抄家夺谥的悲惨下场。由于天启皇帝始终没有太子,因此朱由检虽然是藩王,但实际上是被视为太子培养的,并没有按照明代通常的政治规则到了一定年龄就离开北京出外就藩,受过皇家教育的他自然对王承恩提到的张居正的事情心里有数,王承恩的意思很明白:朝堂上有争吵是常事,这对皇帝和辅臣其实都是好事,要紧的事这种争吵不要让政事无法执行下去,而这就是天子的职责了。
“王公公,那你说这折子应该如何处置呢?”崇祯说到这里,平日里总是矜持而又危险的脸上露出一丝轻松的笑容:“你可莫要再说什么祖上规矩了,毕竟早晚这司礼监你也要去走一遭的,朕总要看看你有没有这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