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乾藏在糜氏商队之中,有惊无险的过了伊阙关,又顺利的出了孟津关。
一直到了晋阳城,他才打出了使者的旗号,光明正大的求见晋王袁绍。
袁绍正在与军师田丰商量晋军东进的计划,得知孙乾奉刘备的命令出使,只得派人通传,准备在大殿召见他。
关于刘备三兄弟的印象,袁绍始终都停留在当年冀州讨伐黄巾军阶段。
特别是张飞的那一把火,让袁绍久久难以忘怀。
十几年过去了,晋军与忠汉军之间并没有什么交集。
只不过忠汉王刘备困守南阳一郡,晋王袁绍守着并州一州和河东郡。
成也名望,败也名望。
晋军不敢南渡黄河,就是怕招惹上瘟神献帝。
听说魏王曹操把献帝当猪养,袁绍可不敢那么干。
魏王曹操是阉宦之后,反正名望已经臭得不能再臭了,只要曹家人不弑君自立,就没有什么大问题。
然而袁家四世三公的名望,可是老刘家给的。
要是袁绍敢让献帝受到半分委屈,天下人的口诛笔伐,一定会让整个袁家身败名裂的。
袁绍最羡慕的人,还是兴汉王刘正,当年诸侯讨董的时候,就直接打出“诛杀董贼,问罪不肖”的旗号,弄得献帝也不敢对兴汉国的内务指手画脚。
姓刘就是大义,特别是经过光武大帝把这个理念发扬光大之后,献帝对于刘家人就没有什么威慑力了。
如今的实际情况是——兴汉王刘正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谁要是敢说什么风言风语,直接扣上一个董贼余孽的帽子。
献帝是董贼扶立的,少帝又死得不明不白。他要是敢干涉兴汉国的内务,兴汉王刘正的反击,他也承受不起。
袁绍也不过是羡慕嫉妒恨一番而已,如今献帝是一根独苗,晋国要是敢质疑献帝的正统性,袁家四世三公的地位就得动摇了。
献帝落入刘家人手中,就只能落得个退位让贤的下场。
袁绍有过当年洛阳城的教训,接手献帝他是不敢的。
献帝唯一的归属,就只有魏王曹操了。
袁家不需要献帝帮忙收拢人望,曹家这阉宦之后的名头,正好可以名正言顺的替献帝管家。
献帝在曹操手中才有价值,至于袁绍,根本就不敢让献帝进入晋阳受委屈。
袁绍想到这里,不由自主的叹了一口气。
奉天子以令不臣,这件事情只有曹操能干。
至于兴汉王刘正,从一开始就自成一体,没有必要让献帝掺沙子。
四世三公的袁家,要是敢让献帝受委屈,家族的根基就断了。
就在袁绍胡思乱想的功夫,孙乾持节走进了晋王宫大殿。
孙乾说“忠汉王麾下从事,秉忠将军孙乾,拜见晋王!”
奉我主忠汉王的命令,特来相商会猎虎牢关的相关事宜。
晋王坐困并州,忠汉王龙游南阳浅滩。
如今正是同病相怜的时候,合则两利,分则两败俱伤。
要是魏王解决了南阳问题,让,以献帝的名义出兵河东,甚至是并州。
真要到了那个时候,晋王又该如何自处呢?
反抗魏军就是反抗献帝,袁家四世三公的名声,就得毁于一旦了。
要是坐以待毙,晋王的势力就会灰飞烟灭。
当初晋王主动放弃了献帝,才有了魏王的奉天子以令不臣。
然而魏王曹操,真正能够从名望方面着手打击的对手,只有四世三公的袁家而已。
这就是吴王袁术远遁秣陵的唯一理由,也是晋王到晋阳戍边的真正原因。
如今忠汉王势弱,保汉王不过是看家狗而已。
一旦南阳落入了魏王曹操的手中,吴王不敢吸引献帝的火力,晋王可是近在咫尺,如何应对献帝的大义之剑,就得有个说法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维持现状,让魏王曹操无法解决南阳问题,自然就不敢北顾了。
袁绍听了之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示意田丰开口说话。
田丰喝问“孙从事有求于晋王,却靠着口舌之利搬弄是非,真以为大家都是傻子吗?”
晋王与魏王同出卢门,香火之情犹在,怎么可能互相攻伐呢?
求人就得拿出求人的态度来,不要以为晋王就是冤大头,任凭你们忠汉王驱使。
孙乾冷笑着说“当年魏王屠徐州,所谓的同门之谊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兴汉王倒是热心救援,只可惜付出了善良,却被自家的两位师兄联合算计。
还有多少同门情谊存在,恐怕晋王的心里也没有底吧!
几个月前兴汉王南渡黄河,攻取酸枣和陈留,好像也没有给魏王留面子呀。
要是没有黑山王张燕和中山王韩馥的存在,元皓先生以为,兴汉军会不会西进呢?
骁将成廉,已经打到了受降城下,要是南下雁门,晋军又该如何自处呢?
大义之争,父子成仇者不计其数,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呢?
至于同门师兄弟,情比纸薄而已,谁敢当回事,谁就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田丰说“人生四大铁——一起同过窗,一起下过乡,一起扛过枪,一起分过赃。”
晋王与魏王,还有兴汉王,那是一辈子的兄弟,就算是有什么分歧,那也是兄弟之争。
就像兴汉军西进陈留、酸枣一线,魏军主动退出,就是这个道理。
兄弟之争都是在规则之内进行的,反观魏军与忠汉军之间,那是白骨成山,丹水断流。
中原大地元气大伤,再看兴汉军的攻城掠地,基本上不怎么死人。
魏军退出陈留和白马,根本就没有损伤一兵一卒。
这就是兄弟之争,不会祸及天下百姓。
兴汉王曾经说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魏军争势失败,主动西撤,似乎摸索出了一条全新的逐鹿天下的规则。
再看魏军与忠汉军之间的征伐,丹水百姓死于非命,十万魏军埋骨南阳,这可是绵延后世的生死大仇哪?
晋王要是联手忠汉王,那就是吃里爬外的行为。
卢门的势力有多庞大,忠汉王应该心中有数吧!
一旦晋军轻举妄动,就会成为卢门公敌。
兴汉商会一旦禁运,咱们晋军就得喝西北风了。
兴汉王刘正已经给了卢门中人争霸的新规则,谁敢破坏,就要承受兴汉军的怒火。
魏王曹操为了侠谋徐庶,误伤了徐母,就付出了东郡和陈留的代价。
要是晋军从背后捅魏军一刀,这可是明目张胆的背叛。
孙从事以为,徘徊在长城之外的兴汉军,会不惩罚晋军吗?
晋王与忠汉王一旦合作,可是要承担触怒兴汉王的严重后果的。
忠汉王会给晋王什么样的补偿呢?
就算是晋王挥师南下,献帝让魏军持节东进,甚至是御驾亲征,晋军就得乖乖的后撤。
敢反抗,四世三公的名望还要不要了。
没有了四世三公的名望作为凝聚力,晋军还能生存吗?
孙乾听了田丰的话,久久无法回答。
一直到了晋阳城,他才打出了使者的旗号,光明正大的求见晋王袁绍。
袁绍正在与军师田丰商量晋军东进的计划,得知孙乾奉刘备的命令出使,只得派人通传,准备在大殿召见他。
关于刘备三兄弟的印象,袁绍始终都停留在当年冀州讨伐黄巾军阶段。
特别是张飞的那一把火,让袁绍久久难以忘怀。
十几年过去了,晋军与忠汉军之间并没有什么交集。
只不过忠汉王刘备困守南阳一郡,晋王袁绍守着并州一州和河东郡。
成也名望,败也名望。
晋军不敢南渡黄河,就是怕招惹上瘟神献帝。
听说魏王曹操把献帝当猪养,袁绍可不敢那么干。
魏王曹操是阉宦之后,反正名望已经臭得不能再臭了,只要曹家人不弑君自立,就没有什么大问题。
然而袁家四世三公的名望,可是老刘家给的。
要是袁绍敢让献帝受到半分委屈,天下人的口诛笔伐,一定会让整个袁家身败名裂的。
袁绍最羡慕的人,还是兴汉王刘正,当年诸侯讨董的时候,就直接打出“诛杀董贼,问罪不肖”的旗号,弄得献帝也不敢对兴汉国的内务指手画脚。
姓刘就是大义,特别是经过光武大帝把这个理念发扬光大之后,献帝对于刘家人就没有什么威慑力了。
如今的实际情况是——兴汉王刘正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谁要是敢说什么风言风语,直接扣上一个董贼余孽的帽子。
献帝是董贼扶立的,少帝又死得不明不白。他要是敢干涉兴汉国的内务,兴汉王刘正的反击,他也承受不起。
袁绍也不过是羡慕嫉妒恨一番而已,如今献帝是一根独苗,晋国要是敢质疑献帝的正统性,袁家四世三公的地位就得动摇了。
献帝落入刘家人手中,就只能落得个退位让贤的下场。
袁绍有过当年洛阳城的教训,接手献帝他是不敢的。
献帝唯一的归属,就只有魏王曹操了。
袁家不需要献帝帮忙收拢人望,曹家这阉宦之后的名头,正好可以名正言顺的替献帝管家。
献帝在曹操手中才有价值,至于袁绍,根本就不敢让献帝进入晋阳受委屈。
袁绍想到这里,不由自主的叹了一口气。
奉天子以令不臣,这件事情只有曹操能干。
至于兴汉王刘正,从一开始就自成一体,没有必要让献帝掺沙子。
四世三公的袁家,要是敢让献帝受委屈,家族的根基就断了。
就在袁绍胡思乱想的功夫,孙乾持节走进了晋王宫大殿。
孙乾说“忠汉王麾下从事,秉忠将军孙乾,拜见晋王!”
奉我主忠汉王的命令,特来相商会猎虎牢关的相关事宜。
晋王坐困并州,忠汉王龙游南阳浅滩。
如今正是同病相怜的时候,合则两利,分则两败俱伤。
要是魏王解决了南阳问题,让,以献帝的名义出兵河东,甚至是并州。
真要到了那个时候,晋王又该如何自处呢?
反抗魏军就是反抗献帝,袁家四世三公的名声,就得毁于一旦了。
要是坐以待毙,晋王的势力就会灰飞烟灭。
当初晋王主动放弃了献帝,才有了魏王的奉天子以令不臣。
然而魏王曹操,真正能够从名望方面着手打击的对手,只有四世三公的袁家而已。
这就是吴王袁术远遁秣陵的唯一理由,也是晋王到晋阳戍边的真正原因。
如今忠汉王势弱,保汉王不过是看家狗而已。
一旦南阳落入了魏王曹操的手中,吴王不敢吸引献帝的火力,晋王可是近在咫尺,如何应对献帝的大义之剑,就得有个说法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维持现状,让魏王曹操无法解决南阳问题,自然就不敢北顾了。
袁绍听了之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示意田丰开口说话。
田丰喝问“孙从事有求于晋王,却靠着口舌之利搬弄是非,真以为大家都是傻子吗?”
晋王与魏王同出卢门,香火之情犹在,怎么可能互相攻伐呢?
求人就得拿出求人的态度来,不要以为晋王就是冤大头,任凭你们忠汉王驱使。
孙乾冷笑着说“当年魏王屠徐州,所谓的同门之谊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兴汉王倒是热心救援,只可惜付出了善良,却被自家的两位师兄联合算计。
还有多少同门情谊存在,恐怕晋王的心里也没有底吧!
几个月前兴汉王南渡黄河,攻取酸枣和陈留,好像也没有给魏王留面子呀。
要是没有黑山王张燕和中山王韩馥的存在,元皓先生以为,兴汉军会不会西进呢?
骁将成廉,已经打到了受降城下,要是南下雁门,晋军又该如何自处呢?
大义之争,父子成仇者不计其数,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呢?
至于同门师兄弟,情比纸薄而已,谁敢当回事,谁就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田丰说“人生四大铁——一起同过窗,一起下过乡,一起扛过枪,一起分过赃。”
晋王与魏王,还有兴汉王,那是一辈子的兄弟,就算是有什么分歧,那也是兄弟之争。
就像兴汉军西进陈留、酸枣一线,魏军主动退出,就是这个道理。
兄弟之争都是在规则之内进行的,反观魏军与忠汉军之间,那是白骨成山,丹水断流。
中原大地元气大伤,再看兴汉军的攻城掠地,基本上不怎么死人。
魏军退出陈留和白马,根本就没有损伤一兵一卒。
这就是兄弟之争,不会祸及天下百姓。
兴汉王曾经说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魏军争势失败,主动西撤,似乎摸索出了一条全新的逐鹿天下的规则。
再看魏军与忠汉军之间的征伐,丹水百姓死于非命,十万魏军埋骨南阳,这可是绵延后世的生死大仇哪?
晋王要是联手忠汉王,那就是吃里爬外的行为。
卢门的势力有多庞大,忠汉王应该心中有数吧!
一旦晋军轻举妄动,就会成为卢门公敌。
兴汉商会一旦禁运,咱们晋军就得喝西北风了。
兴汉王刘正已经给了卢门中人争霸的新规则,谁敢破坏,就要承受兴汉军的怒火。
魏王曹操为了侠谋徐庶,误伤了徐母,就付出了东郡和陈留的代价。
要是晋军从背后捅魏军一刀,这可是明目张胆的背叛。
孙从事以为,徘徊在长城之外的兴汉军,会不惩罚晋军吗?
晋王与忠汉王一旦合作,可是要承担触怒兴汉王的严重后果的。
忠汉王会给晋王什么样的补偿呢?
就算是晋王挥师南下,献帝让魏军持节东进,甚至是御驾亲征,晋军就得乖乖的后撤。
敢反抗,四世三公的名望还要不要了。
没有了四世三公的名望作为凝聚力,晋军还能生存吗?
孙乾听了田丰的话,久久无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