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保护尤安的预备队被派了出去,其中就包括剩下的安纳托利亚兵团所有的兵力!
那些人类仆从军炮灰早就在之前的战斗中派了出去,自然是早已被击溃……
整片战场上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失去了建制溃逃的奥斯曼人类仆从军士兵,李察的部队只剩下亡灵军团和一群行尸走肉……
安纳托利亚军团不愧是这次奥斯曼帝国远征军中最能打的部队,先是用娴熟的交替射击法将亡灵军团的骨头架子打碎了超过三位数,然后硬是顶着炮兵俘虏的一次霰弹齐射冲了上去,跟亡灵军团的荒坟守卫奋战在一起!
然而,安纳托利亚士兵很快发现他们的战刀很难砍死荒坟守卫!
不过那些骷髅勇士却无法抵抗安纳托利亚士兵全力砍过来的奥斯曼精钢弯刀。
安纳托利亚军团毕竟占据了绝对的兵力优势,不光有冲上来肉搏的士兵,还有大量火枪手迂回到侧面噼里啪啦对骷髅勇士射击。
双方在炮兵阵地上杀得血流成河,直到双头巨人加入战局才彻底歼灭了全部冲上来的安纳托利亚军团!
战斗结束的时候,所有的骷髅勇士都在前后的作战里消耗殆尽,只剩下上千名身子骨贼硬朗的荒坟守卫屹立在战场上。
倒是印证了那一句——只有足够肉,才能活到最后……
然而,即便是活着的荒坟守卫,身上的骨铠也多数破损严重,回去需要大量的尸体材料进行‘修补’才能恢复巅峰战力。
安纳托利亚军团的溃灭标志着这场会战的最终胜利走向,当双头巨人将目光转向帅旗的时候,尤安早就骑着军马狂奔向疏勒攻防战的奥斯曼帝国大营了……
双方的战场一直在奥斯曼帝国远征军原来后阵所守卫的区域,丝毫没有影响到前线奥斯曼人类仆从军的攻城部队……
也就是说,尤安手里还有两三万可战之兵!
就是这两三万人,在火炮火枪的支持下,压着疏勒军镇的明军狂揍,数次攻破城墙,让疏勒城内的守军损失惨重……
可以说,如果不是李察的道兵和亡灵军团强的离谱,奥斯曼帝国远征军根本不会失败,双方的军事实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不过开挂的李察,本就是用来打破常识的bug,在尤安眼里甚至是所有外人眼里必胜的会战,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败下来了……
尤安那里能想到,十万大军会被不足一万人打的大败亏输?
这十万大军可不是普通的农夫临时武装起来的民兵,而是正儿八经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军队。
虽说人类仆从军中除了安纳托利亚军团外,在奥斯曼帝国都是战时为兵平日种地的‘屯田兵’,但经受的军事训练绝对要比传统的封建国家多得多!
最重要的是,奥斯曼帝国的人类仆从军已经完成了火器化转变,使用的不光是火绳枪中巅峰之作——鲁密铳,还配备了几十门明军根本没造出来的火炮,结果依然战败……
李察麾下的骑马道兵决死冲锋的姿态直到尤安逃回到攻城部队大营的时候还历历在目,不怕死的人在战争中不算什么,尤安又不是没见过狂教徒冲锋。
但既不怕死还战斗力很强就非常牛比了。
李察的道兵不禁让尤安想起曾经旧世界中风靡战场的黑暗骑士!
对方虽然没有达到黑暗骑士的战力,却打出了黑暗骑士的威风!
回到攻城大营的尤安立刻下令停止对疏勒城的进攻,即便下达命令的时候奥斯曼的人类攻城部队已经再次攻入城墙,与守城明军厮杀在一起……
随后,在尤安的命令下,剩下的所有奥斯曼帝国军队连攻城巨炮都不要了,把所有的火炮全部毁掉变成一地废铁后,匆匆忙忙开始撤退。
十万大军都打不过李察,更何况是现在的两三万人?
更何况,尤安手里最能打的安纳托利亚军团已经全军溃灭!
战场上,抵抗越是激烈的精锐死伤往往越是惨重,尤安带过来的安纳托利亚军团基本上已经失去了重组的希望,反倒是之前被接连击溃普通人类仆从军还能收拢到大批溃兵。
实际上,在尤安带着剩余部队撤退的时候,一路上源源不断有零散的乃至小部队建制的人类仆从军加入,两三万军队逃到安稳的后方城市中后,短短一周时间就依靠收拢溃兵重新恢复到六万人规模!
至于剩下的人,自然都被取得胜利的李察亡灵军团抓做俘虏!
荒坟守卫可是体力无尽的亡灵士兵,一个荒坟守卫就能轻松镇压上百个逃跑的溃兵战俘。
这些奥斯曼溃兵根本没有反抗的意志,被追上后很少有人反抗,即便反抗在荒坟守卫手里也会被瞬间秒掉……
最后,除去被杀掉的奥斯曼人类仆从军,李察总共抓捕到了三万多人类战俘。
全都是中亚西亚的人种面孔,和汉人长得完全不同,比色目人与汉人的样貌差距还大!
其中大部分都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
在奥斯曼帝国上百年的统治中,中亚和西亚的众多少数民族都被融入到地区为名称的波斯族和阿拉伯族当中。
这主要是因为奥斯曼帝国官方力量将整个阿拉伯半岛上的人类统称为阿拉伯人,时间一长,自然而然的,阿拉伯半岛上的各个民族人类自己都认为自己是阿拉伯人了……
中亚的统治区则被奥斯曼帝国官方成为波斯人,同样的道理,这里的各个民族人类也渐渐合并演化为波斯人。
毕竟这个时代没有所谓的民族主义,人们对自己的称呼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地域概念和国家的官方宣传。
就好像唐国治下的民众宣称为是汉人,时间一久,原来的胡人后裔都将自己当作汉人了……
不过要是长相样貌差距太大的话,这种民族融合就会变得困难,毕竟人的第一认同感都来自于视觉。
这也是奥斯曼帝国北非的人类很难被融合为阿拉伯人或波斯人的主要原因。
那些人类仆从军炮灰早就在之前的战斗中派了出去,自然是早已被击溃……
整片战场上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失去了建制溃逃的奥斯曼人类仆从军士兵,李察的部队只剩下亡灵军团和一群行尸走肉……
安纳托利亚军团不愧是这次奥斯曼帝国远征军中最能打的部队,先是用娴熟的交替射击法将亡灵军团的骨头架子打碎了超过三位数,然后硬是顶着炮兵俘虏的一次霰弹齐射冲了上去,跟亡灵军团的荒坟守卫奋战在一起!
然而,安纳托利亚士兵很快发现他们的战刀很难砍死荒坟守卫!
不过那些骷髅勇士却无法抵抗安纳托利亚士兵全力砍过来的奥斯曼精钢弯刀。
安纳托利亚军团毕竟占据了绝对的兵力优势,不光有冲上来肉搏的士兵,还有大量火枪手迂回到侧面噼里啪啦对骷髅勇士射击。
双方在炮兵阵地上杀得血流成河,直到双头巨人加入战局才彻底歼灭了全部冲上来的安纳托利亚军团!
战斗结束的时候,所有的骷髅勇士都在前后的作战里消耗殆尽,只剩下上千名身子骨贼硬朗的荒坟守卫屹立在战场上。
倒是印证了那一句——只有足够肉,才能活到最后……
然而,即便是活着的荒坟守卫,身上的骨铠也多数破损严重,回去需要大量的尸体材料进行‘修补’才能恢复巅峰战力。
安纳托利亚军团的溃灭标志着这场会战的最终胜利走向,当双头巨人将目光转向帅旗的时候,尤安早就骑着军马狂奔向疏勒攻防战的奥斯曼帝国大营了……
双方的战场一直在奥斯曼帝国远征军原来后阵所守卫的区域,丝毫没有影响到前线奥斯曼人类仆从军的攻城部队……
也就是说,尤安手里还有两三万可战之兵!
就是这两三万人,在火炮火枪的支持下,压着疏勒军镇的明军狂揍,数次攻破城墙,让疏勒城内的守军损失惨重……
可以说,如果不是李察的道兵和亡灵军团强的离谱,奥斯曼帝国远征军根本不会失败,双方的军事实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不过开挂的李察,本就是用来打破常识的bug,在尤安眼里甚至是所有外人眼里必胜的会战,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败下来了……
尤安那里能想到,十万大军会被不足一万人打的大败亏输?
这十万大军可不是普通的农夫临时武装起来的民兵,而是正儿八经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军队。
虽说人类仆从军中除了安纳托利亚军团外,在奥斯曼帝国都是战时为兵平日种地的‘屯田兵’,但经受的军事训练绝对要比传统的封建国家多得多!
最重要的是,奥斯曼帝国的人类仆从军已经完成了火器化转变,使用的不光是火绳枪中巅峰之作——鲁密铳,还配备了几十门明军根本没造出来的火炮,结果依然战败……
李察麾下的骑马道兵决死冲锋的姿态直到尤安逃回到攻城部队大营的时候还历历在目,不怕死的人在战争中不算什么,尤安又不是没见过狂教徒冲锋。
但既不怕死还战斗力很强就非常牛比了。
李察的道兵不禁让尤安想起曾经旧世界中风靡战场的黑暗骑士!
对方虽然没有达到黑暗骑士的战力,却打出了黑暗骑士的威风!
回到攻城大营的尤安立刻下令停止对疏勒城的进攻,即便下达命令的时候奥斯曼的人类攻城部队已经再次攻入城墙,与守城明军厮杀在一起……
随后,在尤安的命令下,剩下的所有奥斯曼帝国军队连攻城巨炮都不要了,把所有的火炮全部毁掉变成一地废铁后,匆匆忙忙开始撤退。
十万大军都打不过李察,更何况是现在的两三万人?
更何况,尤安手里最能打的安纳托利亚军团已经全军溃灭!
战场上,抵抗越是激烈的精锐死伤往往越是惨重,尤安带过来的安纳托利亚军团基本上已经失去了重组的希望,反倒是之前被接连击溃普通人类仆从军还能收拢到大批溃兵。
实际上,在尤安带着剩余部队撤退的时候,一路上源源不断有零散的乃至小部队建制的人类仆从军加入,两三万军队逃到安稳的后方城市中后,短短一周时间就依靠收拢溃兵重新恢复到六万人规模!
至于剩下的人,自然都被取得胜利的李察亡灵军团抓做俘虏!
荒坟守卫可是体力无尽的亡灵士兵,一个荒坟守卫就能轻松镇压上百个逃跑的溃兵战俘。
这些奥斯曼溃兵根本没有反抗的意志,被追上后很少有人反抗,即便反抗在荒坟守卫手里也会被瞬间秒掉……
最后,除去被杀掉的奥斯曼人类仆从军,李察总共抓捕到了三万多人类战俘。
全都是中亚西亚的人种面孔,和汉人长得完全不同,比色目人与汉人的样貌差距还大!
其中大部分都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
在奥斯曼帝国上百年的统治中,中亚和西亚的众多少数民族都被融入到地区为名称的波斯族和阿拉伯族当中。
这主要是因为奥斯曼帝国官方力量将整个阿拉伯半岛上的人类统称为阿拉伯人,时间一长,自然而然的,阿拉伯半岛上的各个民族人类自己都认为自己是阿拉伯人了……
中亚的统治区则被奥斯曼帝国官方成为波斯人,同样的道理,这里的各个民族人类也渐渐合并演化为波斯人。
毕竟这个时代没有所谓的民族主义,人们对自己的称呼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地域概念和国家的官方宣传。
就好像唐国治下的民众宣称为是汉人,时间一久,原来的胡人后裔都将自己当作汉人了……
不过要是长相样貌差距太大的话,这种民族融合就会变得困难,毕竟人的第一认同感都来自于视觉。
这也是奥斯曼帝国北非的人类很难被融合为阿拉伯人或波斯人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