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番王国虽然军力强大,但在西域的根基太薄弱了,与两大军阀离心离德后,松赞干布立刻赶到了统治西域的压力。
吐番军队占领的府县可不像两大军阀占领的那般老实,小规模的起义此起彼伏,色目人暴动更是三天两头的来!
吐蕃人不得不分散大量兵力留守新占领的地盘。
毕竟吐蕃人初来乍到,西域的色目人和汉人对他们的认同感非常低!
特别是汉人阶级,普遍认为吐番王国的自立是对大汉民族的背叛,反倒是两个引狼入室的军阀家族仇恨值更低……
松赞干布深刻感受到了没有带路党的痛苦,也有点后悔之前太过心急消灭安西都护府的正统力量,过度扶持于阗和焉耆的军阀势力……
实际上,之前松赞干布也留了一个后手,西边的昭武世家得到吐番部落战士的支援,进行征伐就是松赞干布的后手。
他打算在远离安西四镇的西域西部地区扶持一个昭武世家,统一葱岭以西的地区,以便于制衡战后过度膨胀的于阗和焉耆。
只可惜,昭武世家第一个征伐目标就被打败了……
理所当然的,松赞干布的后手也灰飞烟灭。
不过现在大势已经形成,松赞干布再怎么后悔也没用,现在吐番主力的大半力量都用在了巩固新占领的地盘上,剩余的力量别说是用来对付于阗和焉耆两大军阀了,就算是攻打疏勒军镇都没有百分百取胜的把握。
更何况,松赞干布不想损失太多嫡系军力!
别看吐番大军号称百万,实际人数也有50万,但真正的战兵只有20万出头,战兵中可以跟于阗和焉耆两大军阀私军相提并论的也不到5万人……
吐番王国自立的时间太短了,绝大多数都是部落武装的战士和勇者,连铁甲都没有多少,如今吐番王国大军中的铁甲大部分都是驱逐唐军后,从仓库里缴获的……
而且因为吐番王国是附庸国,在和平时期一直受到大唐朝廷的监控,没有在吐番王国设立任何大型军工产业,结果吐番王国自立后打造铠甲的工匠奇缺!
大唐朝廷又不傻,自然不会花钱发展吐番王国的经济和制造业。
正因如此,吐番王国非常穷,穷困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大量不要命的吐番蛮子战士,使得吐番王国的武器装备虽然很烂,但战斗力却能达到唐军地方卫戍部队的平均水平。
其中的少数吐番精锐更是可以跟大唐正规军对抗,只不过那种精锐人数太少……
若是能获得被大唐当作本土经营的西域地区,吐番王国就能获得大量成熟的汉人工匠,完全可以弥补吐番王国内部铁器制造业的匮乏。
只要有足够的好装备提供,以吐番部落战士的凶悍,武装出一支敢战之军还是很容易的。
这就是吐番王国迫切希望占领西域全境的原因。
当然,吐番王国的虚弱外人是看不到的,至少西域地区的军阀头子们不知晓吐番王国空有大量勇猛野蛮的战士,却武器装备生产力极其匮乏的现状。
之前尉迟英哲和龙乐天投靠吐番王国,一来是被松赞干布许出的好处吸引,另一方面就是被吐番王国的‘百万大军’吓到了。
不过当吐番王国的百万大军真正出现后,尉迟英哲和龙乐天都看到了所谓百万大军的本质,自然也就不再害怕,通过一连串战役,连吐番大军的战兵比例和披甲率都被两大军阀摸清楚,更是不将吐番王国放在眼里!
若是有机会的话,龙乐天和尉迟英哲自然不愿意给吐藩国王松赞干布当弟弟!
他们俩家也不是非要反了吐番王国,那样做没什么好处,两人又不是大汉民族主义者……
尉迟英哲和龙乐天最渴望的状态是自成一体,掌控西域为家族根基,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附庸国’。
也就是说,两家军阀渴望和吐番王国建立之前吐番王国和大唐朝廷那种附庸关系。
既可以获得庇护,又能保留大量的自主性!
若是能将‘公’晋升为‘王’,那最好不过了!
人的野心都是随着实力增强而递增。
就这样,焉耆公的大军沿着碎叶、俱兰一线从葱岭以北向西征伐。
沿途所遇到的府县全部传檄而定。
于阗公的大军则沿着葱岭以南的路径,向俱蜜府赶去,沿途所遇到的府县也没有发生任何战斗……
比起李察这个草根崛起的大明王,龙乐天和尉迟英哲可都是老资格的西域大佬,他们在西域地区的人脉关系也不是李察能比拟的,那些府县官员自然不愿意做无谓的反抗。
这就是大势!
同时也是人心!
比起向吐蕃人投降,显然向汉人军阀投降更容易让人接受。
因为吐番是外来者,天知道吐蕃人会不会事后算账,剥夺汉人士绅阶级的权势?
而尉迟英哲和龙乐天这种西域军阀只要不是脑子抽风,是绝不会去动已经习惯了的汉人士绅阶级利益。
至于代表大唐正统一方的疏勒军镇镇守使鲁阳,大势已去,虽然同情他的大有人在,但却没有多少人愿意继续踏上鲁阳的破船一起陪葬……
能成就高位的人都十分现实,绝不会选择必败的一方投资。
这种政治投资可都是赌上全家性命,容不得半分个人情绪在里面!
李察在石国府完成占领和政策改制后,理所当然的收到了一北一南两路大军向自己这里进军的消息。
龙乐天和尉迟英哲气势汹涌的带着各自主力部队冲过来,李察当然不能坐以待毙,想要在西域站稳脚跟继续扩张下去,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李察经过双方情报的分析后,将走南路的尉迟英哲作为第一个对付的目标,主要原因是尉迟英哲出发点更近,此时已经占领了俱蜜府,马上就要兵临米国府了!
尉迟英哲可是有上万人一线野战部队,和数万色目人仆从军青壮,单靠刚刚分了田的米国府第八野战团是绝对挡不住的。
吐番军队占领的府县可不像两大军阀占领的那般老实,小规模的起义此起彼伏,色目人暴动更是三天两头的来!
吐蕃人不得不分散大量兵力留守新占领的地盘。
毕竟吐蕃人初来乍到,西域的色目人和汉人对他们的认同感非常低!
特别是汉人阶级,普遍认为吐番王国的自立是对大汉民族的背叛,反倒是两个引狼入室的军阀家族仇恨值更低……
松赞干布深刻感受到了没有带路党的痛苦,也有点后悔之前太过心急消灭安西都护府的正统力量,过度扶持于阗和焉耆的军阀势力……
实际上,之前松赞干布也留了一个后手,西边的昭武世家得到吐番部落战士的支援,进行征伐就是松赞干布的后手。
他打算在远离安西四镇的西域西部地区扶持一个昭武世家,统一葱岭以西的地区,以便于制衡战后过度膨胀的于阗和焉耆。
只可惜,昭武世家第一个征伐目标就被打败了……
理所当然的,松赞干布的后手也灰飞烟灭。
不过现在大势已经形成,松赞干布再怎么后悔也没用,现在吐番主力的大半力量都用在了巩固新占领的地盘上,剩余的力量别说是用来对付于阗和焉耆两大军阀了,就算是攻打疏勒军镇都没有百分百取胜的把握。
更何况,松赞干布不想损失太多嫡系军力!
别看吐番大军号称百万,实际人数也有50万,但真正的战兵只有20万出头,战兵中可以跟于阗和焉耆两大军阀私军相提并论的也不到5万人……
吐番王国自立的时间太短了,绝大多数都是部落武装的战士和勇者,连铁甲都没有多少,如今吐番王国大军中的铁甲大部分都是驱逐唐军后,从仓库里缴获的……
而且因为吐番王国是附庸国,在和平时期一直受到大唐朝廷的监控,没有在吐番王国设立任何大型军工产业,结果吐番王国自立后打造铠甲的工匠奇缺!
大唐朝廷又不傻,自然不会花钱发展吐番王国的经济和制造业。
正因如此,吐番王国非常穷,穷困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大量不要命的吐番蛮子战士,使得吐番王国的武器装备虽然很烂,但战斗力却能达到唐军地方卫戍部队的平均水平。
其中的少数吐番精锐更是可以跟大唐正规军对抗,只不过那种精锐人数太少……
若是能获得被大唐当作本土经营的西域地区,吐番王国就能获得大量成熟的汉人工匠,完全可以弥补吐番王国内部铁器制造业的匮乏。
只要有足够的好装备提供,以吐番部落战士的凶悍,武装出一支敢战之军还是很容易的。
这就是吐番王国迫切希望占领西域全境的原因。
当然,吐番王国的虚弱外人是看不到的,至少西域地区的军阀头子们不知晓吐番王国空有大量勇猛野蛮的战士,却武器装备生产力极其匮乏的现状。
之前尉迟英哲和龙乐天投靠吐番王国,一来是被松赞干布许出的好处吸引,另一方面就是被吐番王国的‘百万大军’吓到了。
不过当吐番王国的百万大军真正出现后,尉迟英哲和龙乐天都看到了所谓百万大军的本质,自然也就不再害怕,通过一连串战役,连吐番大军的战兵比例和披甲率都被两大军阀摸清楚,更是不将吐番王国放在眼里!
若是有机会的话,龙乐天和尉迟英哲自然不愿意给吐藩国王松赞干布当弟弟!
他们俩家也不是非要反了吐番王国,那样做没什么好处,两人又不是大汉民族主义者……
尉迟英哲和龙乐天最渴望的状态是自成一体,掌控西域为家族根基,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附庸国’。
也就是说,两家军阀渴望和吐番王国建立之前吐番王国和大唐朝廷那种附庸关系。
既可以获得庇护,又能保留大量的自主性!
若是能将‘公’晋升为‘王’,那最好不过了!
人的野心都是随着实力增强而递增。
就这样,焉耆公的大军沿着碎叶、俱兰一线从葱岭以北向西征伐。
沿途所遇到的府县全部传檄而定。
于阗公的大军则沿着葱岭以南的路径,向俱蜜府赶去,沿途所遇到的府县也没有发生任何战斗……
比起李察这个草根崛起的大明王,龙乐天和尉迟英哲可都是老资格的西域大佬,他们在西域地区的人脉关系也不是李察能比拟的,那些府县官员自然不愿意做无谓的反抗。
这就是大势!
同时也是人心!
比起向吐蕃人投降,显然向汉人军阀投降更容易让人接受。
因为吐番是外来者,天知道吐蕃人会不会事后算账,剥夺汉人士绅阶级的权势?
而尉迟英哲和龙乐天这种西域军阀只要不是脑子抽风,是绝不会去动已经习惯了的汉人士绅阶级利益。
至于代表大唐正统一方的疏勒军镇镇守使鲁阳,大势已去,虽然同情他的大有人在,但却没有多少人愿意继续踏上鲁阳的破船一起陪葬……
能成就高位的人都十分现实,绝不会选择必败的一方投资。
这种政治投资可都是赌上全家性命,容不得半分个人情绪在里面!
李察在石国府完成占领和政策改制后,理所当然的收到了一北一南两路大军向自己这里进军的消息。
龙乐天和尉迟英哲气势汹涌的带着各自主力部队冲过来,李察当然不能坐以待毙,想要在西域站稳脚跟继续扩张下去,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李察经过双方情报的分析后,将走南路的尉迟英哲作为第一个对付的目标,主要原因是尉迟英哲出发点更近,此时已经占领了俱蜜府,马上就要兵临米国府了!
尉迟英哲可是有上万人一线野战部队,和数万色目人仆从军青壮,单靠刚刚分了田的米国府第八野战团是绝对挡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