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立人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扩张地盘方面,李察向来是非常积极主动的,对明军营完成扩编整顿,又将大石镇的所有色目人编入奴籍后,立马携带着足足超过3000之数的老幼妇孺色目人奴隶,以及明军营和本部系统兵出发。
无视荒野中游荡绿皮,走直线距离的话,大石镇距离高象县县城只有不到一天的脚程,黎明时分大军出发,黄昏时刻李察大军就兵临城下安营扎寨!
至于大石镇中,李察没有留下任何野战队伍,系统兵也一个未留,只剩下一套以宋志成为首的行政班子和少数汉民充当的巡捕。
巡捕是李察在大石镇中临时设立的类似警察的队伍,负责民间缉捕治安等杂务,毕竟李察的军队是用来打仗的,不可能将太多精力放在治安方面,除非爆发大规模的民乱。
如今大石镇中的色目人民户全都被贬为奴隶带走,大石镇中只剩下了少数汉人,哪怕巡捕只有两位数,也足够维持治安了,甚至那些巡捕大部分还是兼职,采用轮班制度。
没有了色目人,治安环境大大改善,即便李察带走了大部分人口,大石镇仍然没有丝毫混乱的迹象。
当然,大石镇的城防也相当于虚设,几十个汉人巡捕连城头都站不满,更不用说守城了……
不过如今大石镇周边没有任何外部势力在,倒是不用担心有人偷城,毕竟李察的大军距离大石镇只有不到一天的脚程。
这段时间被击溃的散兵游勇中,汉人兵丁大部分都被李察明军营的待遇吸收回归大石镇,色目人兵丁则因为李察对待色目人的残暴政策远走他乡,反正大石镇下属的村落都已经破败,就算是当土匪也抢不到什么油水了。
尹立人收到城外李察大军的消息后,连夜召集高象县的地方士绅大户商议对策。
这些士绅大户虽然已经没有家丁护卫帮衬,但好歹掌握了高象县大部分田产,在高象县这片地方的权威仅次于官府,若是投降的话,自然要跟这些地方士绅大户商议。
这一次公孙康安被排斥在外,因为那些士绅大户并不想跟公孙康安面对面,他的名声已经在士绅阶级里臭遍大街了……
公孙康安也乐得清闲,得知李察大军兵临城下后,公孙康安立马开始准备浮财打算跑路,连自己的家人妻小都顾不上了!
他知道,以他现在的处境,带上家人出逃是绝对养不活他们的,而且还会拖累自己,倒不如自己孤身一人离去,以他筋骨境武者的实力,即便在官府那里进了黑名单,也可以当一个游荡的江湖武者。
只要高象县沦陷,官府的目光自然就不会再放在自己这个小人物身上,李察叛军才是安国府的心腹大患!
就好比之前大石镇逃走的镇守步浩宇一般,到现在高象县除了发布一条通缉告示外,没有任何抓捕步浩宇的行动,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对李察叛军的军事行动上。
只有官府平定了李察的叛乱,才有功夫去一一清算之前犯下错误的逃亡官员……
当然,公孙康安现在仅仅只是准备,高象县城池未破,四门紧闭,官府是不会允许他这位县令逃离的!
第二天清晨,高象县一个举着白旗的队伍出城向李察的军营走去。
经过一上午的谈判后,李察大度的给予高象县中包括尹立人等高层投降的机会,也就是不剥夺他们的财富和人身安全!
除了少数不愿意为李察工作的官府人员离开高象县外,高象县的大部分文职人员都可以继续为李察工作!
李察接受了高象县一整套政府班子!
这对李察而言无疑可以省下很多麻烦,他现在手底下打仗的兵不缺,但管理地方民政的官员却没有几个,宋志成那套幕僚班子大部分都是底层出身,行政能力只能算是一般般……
由于高象县的和平‘解放’,李察仅仅带了军纪良好的系统兵进城,那3000多色目人奴隶和明军营都呆在城外的大营中。
公孙康安得知尹立人和高象县的士绅阶级选择投降后,也不再跑路了,穿上自己的官服,和尹立人一起在城门口跪迎李察!
就这样,李察在五军营步兵的护卫下,被高象县的各级官员士绅簇拥着大摇大摆进城。
如今的高象县到处彰显出破败的景象,因为两次平叛战争使得高象县的主体民族——色目人的人口大大缩减,城外甚至有很多失去壮年劳力抛荒的田地!
就算是汉人县兵损失也极大,高象县超过7成的家庭都在与李察的战争中失去了亲人……
正因如此,高象县才会集体向李察投降,不是他们不想打,是真的不能继续打下去了!
下到底层的大头兵,上到带兵军官,没有一个愿意继续在高象县跟李察血拼的。
李察接管高象县后,立刻对高象县的官员们进行了一番整顿,公孙康安自然不可能继续担任县令这个重要职务,而是由李察的心腹宋志成担任县令。
不过李察在得知公孙康安在高象县的不得人心后,跟公孙康安深谈了一个时辰,出来后,抓住时机主动跪舔李察的公孙康安成为兵权被剥夺的高象县县尉。
尹立人因为带头投降,如今已经没有了退路,若是官军打回来,下面投降的士绅大户或许会得到赦免,但带头投降的尹立人绝对会被清洗掉。
对于这种投降的领头人,李察自然要树立一个大大的榜样,十分大方的让尹立人继续担任高象县的县丞职务!
不过当李察的县丞可没有之前给安国府当县丞来的自在,因为他要受到县令宋志成的节制!
李察是不会允许下面的官员形成两个权利中心互相争斗内耗的……
在李察手下,高象县的行政班子主要由县令、县丞、县尉三个官职掌管,县令是一把手,县丞和县尉是同级别的二把手。
无视荒野中游荡绿皮,走直线距离的话,大石镇距离高象县县城只有不到一天的脚程,黎明时分大军出发,黄昏时刻李察大军就兵临城下安营扎寨!
至于大石镇中,李察没有留下任何野战队伍,系统兵也一个未留,只剩下一套以宋志成为首的行政班子和少数汉民充当的巡捕。
巡捕是李察在大石镇中临时设立的类似警察的队伍,负责民间缉捕治安等杂务,毕竟李察的军队是用来打仗的,不可能将太多精力放在治安方面,除非爆发大规模的民乱。
如今大石镇中的色目人民户全都被贬为奴隶带走,大石镇中只剩下了少数汉人,哪怕巡捕只有两位数,也足够维持治安了,甚至那些巡捕大部分还是兼职,采用轮班制度。
没有了色目人,治安环境大大改善,即便李察带走了大部分人口,大石镇仍然没有丝毫混乱的迹象。
当然,大石镇的城防也相当于虚设,几十个汉人巡捕连城头都站不满,更不用说守城了……
不过如今大石镇周边没有任何外部势力在,倒是不用担心有人偷城,毕竟李察的大军距离大石镇只有不到一天的脚程。
这段时间被击溃的散兵游勇中,汉人兵丁大部分都被李察明军营的待遇吸收回归大石镇,色目人兵丁则因为李察对待色目人的残暴政策远走他乡,反正大石镇下属的村落都已经破败,就算是当土匪也抢不到什么油水了。
尹立人收到城外李察大军的消息后,连夜召集高象县的地方士绅大户商议对策。
这些士绅大户虽然已经没有家丁护卫帮衬,但好歹掌握了高象县大部分田产,在高象县这片地方的权威仅次于官府,若是投降的话,自然要跟这些地方士绅大户商议。
这一次公孙康安被排斥在外,因为那些士绅大户并不想跟公孙康安面对面,他的名声已经在士绅阶级里臭遍大街了……
公孙康安也乐得清闲,得知李察大军兵临城下后,公孙康安立马开始准备浮财打算跑路,连自己的家人妻小都顾不上了!
他知道,以他现在的处境,带上家人出逃是绝对养不活他们的,而且还会拖累自己,倒不如自己孤身一人离去,以他筋骨境武者的实力,即便在官府那里进了黑名单,也可以当一个游荡的江湖武者。
只要高象县沦陷,官府的目光自然就不会再放在自己这个小人物身上,李察叛军才是安国府的心腹大患!
就好比之前大石镇逃走的镇守步浩宇一般,到现在高象县除了发布一条通缉告示外,没有任何抓捕步浩宇的行动,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对李察叛军的军事行动上。
只有官府平定了李察的叛乱,才有功夫去一一清算之前犯下错误的逃亡官员……
当然,公孙康安现在仅仅只是准备,高象县城池未破,四门紧闭,官府是不会允许他这位县令逃离的!
第二天清晨,高象县一个举着白旗的队伍出城向李察的军营走去。
经过一上午的谈判后,李察大度的给予高象县中包括尹立人等高层投降的机会,也就是不剥夺他们的财富和人身安全!
除了少数不愿意为李察工作的官府人员离开高象县外,高象县的大部分文职人员都可以继续为李察工作!
李察接受了高象县一整套政府班子!
这对李察而言无疑可以省下很多麻烦,他现在手底下打仗的兵不缺,但管理地方民政的官员却没有几个,宋志成那套幕僚班子大部分都是底层出身,行政能力只能算是一般般……
由于高象县的和平‘解放’,李察仅仅带了军纪良好的系统兵进城,那3000多色目人奴隶和明军营都呆在城外的大营中。
公孙康安得知尹立人和高象县的士绅阶级选择投降后,也不再跑路了,穿上自己的官服,和尹立人一起在城门口跪迎李察!
就这样,李察在五军营步兵的护卫下,被高象县的各级官员士绅簇拥着大摇大摆进城。
如今的高象县到处彰显出破败的景象,因为两次平叛战争使得高象县的主体民族——色目人的人口大大缩减,城外甚至有很多失去壮年劳力抛荒的田地!
就算是汉人县兵损失也极大,高象县超过7成的家庭都在与李察的战争中失去了亲人……
正因如此,高象县才会集体向李察投降,不是他们不想打,是真的不能继续打下去了!
下到底层的大头兵,上到带兵军官,没有一个愿意继续在高象县跟李察血拼的。
李察接管高象县后,立刻对高象县的官员们进行了一番整顿,公孙康安自然不可能继续担任县令这个重要职务,而是由李察的心腹宋志成担任县令。
不过李察在得知公孙康安在高象县的不得人心后,跟公孙康安深谈了一个时辰,出来后,抓住时机主动跪舔李察的公孙康安成为兵权被剥夺的高象县县尉。
尹立人因为带头投降,如今已经没有了退路,若是官军打回来,下面投降的士绅大户或许会得到赦免,但带头投降的尹立人绝对会被清洗掉。
对于这种投降的领头人,李察自然要树立一个大大的榜样,十分大方的让尹立人继续担任高象县的县丞职务!
不过当李察的县丞可没有之前给安国府当县丞来的自在,因为他要受到县令宋志成的节制!
李察是不会允许下面的官员形成两个权利中心互相争斗内耗的……
在李察手下,高象县的行政班子主要由县令、县丞、县尉三个官职掌管,县令是一把手,县丞和县尉是同级别的二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