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文没好气瞪了眼弟弟,“大哥自然相信,反正我说的这些就是不想让你止步不前,就算你跟咱爸做生意,可是你连咱老爸的文化水平都不及,你以后怎么跟他出去?”
“……可大哥我真不愿念书,我就算是勉强上高中了,能不能毕业不说大学是肯定考不上的,没得还浪费时间。”沈青山嘟囔道。
“算了,你自己考虑吧,去吧,将东西给苏大娘家送过去,那个围巾和手套是小溪买给她娟子姐的。”
“我知道,我肯定会跟娟子说的。”
说着沈青山将给苏大娘家的礼物放在了柳条筐里,不过眉目之间还是带着一番思索,走到了门口,忽然回头,“大哥,小溪也和我说过这样的话,她说咱爸以后生意也许会越做越大,到时候我要是觉得文化水平不够了,再学都来不及了,我会好好考虑考虑你们说的话的。”
“是啊,你好好考虑考虑吧,咱爸也是这个意思,他虽然尊重你的意见,但他还是希望你更上一层楼的。”
沈青山郑重的点点头,推开门,快步的朝着外面走去。
沈佳文叹了口气,不过却也知道,沈青山既然答应了就肯定会思考的。
一转头,看到穆奶奶和老爸从西屋出来,穆奶奶眼眶红红的,不过嘴角却带着微笑。
显然,老爸和穆奶奶说了什么。
沈佳文俊眉微挑,转过身不动声色的帮弟弟妹妹收拾小人书了。
这一天的傍晚,靠山屯来了三个陌生人,据说是收山货的,找到大队长沈三爷,手里也有介绍信,大队长没说,也没人知道他们从哪儿来,但却明显带着南方的口音。
据说在这里要呆上几天,但是靠山屯没有宾馆也没有招待所,大队部也住不了人,沈三爷就将这三个人带到自己家去住了。
沈三奶奶依然没有回家。
沈三爷带着老儿子勉勉强强的学会了做饭。
不过这三个人的饭,他还真没时间管。
但是没想到,其中一个年轻人会做饭,既然自己能照顾自己,沈三爷就放心的让他们暂住了。
北方的冬天黑的比较早。
不少人家都吃两顿饭,不管有没有条件,多年的习惯一时半会儿也改不过来,所以一般的时候四点多就吃完饭了。
也没有电视,天黑之后,没事的老少爷们就聚到一起打打牌唠唠嗑。
这三个人跟沈三爷说想要熟悉下村里人,也顺便将收山货的信息放出去,所以沈三爷带着他们去了李五爷家。
李五爷是个爽朗好客的,他家房子还大,而且李五爷还招人,不少老家伙都愿意和他在一起唠嗑抽烟,他家还有收音机,一起听听评书,说说笑笑的冬日的夜晚也不至于那么漫长。
沈三爷和他们说了一会儿话之后就回去了。
他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听到西屋有响声,知道是那三个人回来了,沈三爷翻了个身,继续睡去。
而此时西屋的三个人,却没有睡意,尤其是李伯。
昏暗的灯光下,他双手插在腰上,眼睛带着狠戾。
沈满仓,这靠山屯真有一个叫沈满仓的。
也可以说他们今晚去的正是时候。
本来大家是不会谈论沈满仓和沈瑜一家的,但是今天正好沈瑜从云城回来了,带了两卡车货物,给交好的左邻右舍送了不少好东西。
这里有羡慕的,有嫉妒的,但更多的是感慨也为他高兴,偶尔有一两个说风凉话的,被李五爷大巴掌给扇的一声不敢吭。
然后李伯也知道了,沈瑜这么多年是怎么过来的,
其中有这么几句话让他印象很深刻。
“……要我说呀,这沈瑜肯定不是沈满仓亲生的,要不然能那么狠心的虐待他,咱们靠山屯,重男轻女的有,虐待儿媳妇的也有……可是虐待自己这亲生的大儿子,还真就只有他这一家……”
其他人有附和的,有开玩笑的,但都只当笑话讲,但李伯知道这是真的。
如今更加确定了,沈满仓的大儿子就是老家主的亲孙子,当年从云城偷着抱出来的那个孩子。
但是靠山屯的人还真就没人知道,这老东西是从云城来的。
不过沈满仓可能根本就没有想到,最初落户籍的时候,那时候审核很严格,他从哪里来都有记录,只不过没人注意,但是现在被翻出来就成了一个铁证。
虽然只有一个晚上,但是李伯也差不多了解了,在对待子孙的态度上,这边的老一辈和云城的老一辈是差不多的。
就是他们都注重长子嫡孙。
大儿子大孙子,那是要继承家业的。
所以沈满仓夫妇的行为实在让人费解,毕竟沈瑜那是真优秀,个子高长得好,脑子聪明,当年学习那么好,如果考大学,现在没准都做大官了。
不过现在也是苦尽甜来了,上一次从南城进货没少挣钱,这一次从云城进的货,等卖完之后,又会赚一笔,有不少人心思就活了,都想着等明天早晨去沈瑜家打听打听,能不能跟着一起干……
基本上靠山屯在这一点上分为两派,一派就认为土地是最好的,农民嘛就应该守本分,好好种地才是出路。
但有一部分人也想出去闯一闯,这辈子做工人是没有指望了,但是做买卖没有门槛,只要手里有本钱就可以。
就像沈瑜当初从沈家分出来之后,不也是身无分文嘛,但看看现在,房子有了,自行车有了,孩子都上学了,身上穿的戴的和以前截然不同,这不都是因为他做买卖了嘛。
靠山屯的人不是不羡慕的。
自然这一晚上,一屋子里十几个老少爷们说的最多的当然都是沈瑜家。
所以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不用特意了解,李伯都知道了。
看到李伯这么生气,其中一个比较年轻的暗卫,才二十多岁,也算是子承父业,对外他们就是安保人员,对内是功夫高的暗卫,待遇高福利好,五十五岁以后就可以退休,可以从沈家一次性领取一大笔退休费。
而他们住的房子都是沈家的。
。
“……可大哥我真不愿念书,我就算是勉强上高中了,能不能毕业不说大学是肯定考不上的,没得还浪费时间。”沈青山嘟囔道。
“算了,你自己考虑吧,去吧,将东西给苏大娘家送过去,那个围巾和手套是小溪买给她娟子姐的。”
“我知道,我肯定会跟娟子说的。”
说着沈青山将给苏大娘家的礼物放在了柳条筐里,不过眉目之间还是带着一番思索,走到了门口,忽然回头,“大哥,小溪也和我说过这样的话,她说咱爸以后生意也许会越做越大,到时候我要是觉得文化水平不够了,再学都来不及了,我会好好考虑考虑你们说的话的。”
“是啊,你好好考虑考虑吧,咱爸也是这个意思,他虽然尊重你的意见,但他还是希望你更上一层楼的。”
沈青山郑重的点点头,推开门,快步的朝着外面走去。
沈佳文叹了口气,不过却也知道,沈青山既然答应了就肯定会思考的。
一转头,看到穆奶奶和老爸从西屋出来,穆奶奶眼眶红红的,不过嘴角却带着微笑。
显然,老爸和穆奶奶说了什么。
沈佳文俊眉微挑,转过身不动声色的帮弟弟妹妹收拾小人书了。
这一天的傍晚,靠山屯来了三个陌生人,据说是收山货的,找到大队长沈三爷,手里也有介绍信,大队长没说,也没人知道他们从哪儿来,但却明显带着南方的口音。
据说在这里要呆上几天,但是靠山屯没有宾馆也没有招待所,大队部也住不了人,沈三爷就将这三个人带到自己家去住了。
沈三奶奶依然没有回家。
沈三爷带着老儿子勉勉强强的学会了做饭。
不过这三个人的饭,他还真没时间管。
但是没想到,其中一个年轻人会做饭,既然自己能照顾自己,沈三爷就放心的让他们暂住了。
北方的冬天黑的比较早。
不少人家都吃两顿饭,不管有没有条件,多年的习惯一时半会儿也改不过来,所以一般的时候四点多就吃完饭了。
也没有电视,天黑之后,没事的老少爷们就聚到一起打打牌唠唠嗑。
这三个人跟沈三爷说想要熟悉下村里人,也顺便将收山货的信息放出去,所以沈三爷带着他们去了李五爷家。
李五爷是个爽朗好客的,他家房子还大,而且李五爷还招人,不少老家伙都愿意和他在一起唠嗑抽烟,他家还有收音机,一起听听评书,说说笑笑的冬日的夜晚也不至于那么漫长。
沈三爷和他们说了一会儿话之后就回去了。
他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听到西屋有响声,知道是那三个人回来了,沈三爷翻了个身,继续睡去。
而此时西屋的三个人,却没有睡意,尤其是李伯。
昏暗的灯光下,他双手插在腰上,眼睛带着狠戾。
沈满仓,这靠山屯真有一个叫沈满仓的。
也可以说他们今晚去的正是时候。
本来大家是不会谈论沈满仓和沈瑜一家的,但是今天正好沈瑜从云城回来了,带了两卡车货物,给交好的左邻右舍送了不少好东西。
这里有羡慕的,有嫉妒的,但更多的是感慨也为他高兴,偶尔有一两个说风凉话的,被李五爷大巴掌给扇的一声不敢吭。
然后李伯也知道了,沈瑜这么多年是怎么过来的,
其中有这么几句话让他印象很深刻。
“……要我说呀,这沈瑜肯定不是沈满仓亲生的,要不然能那么狠心的虐待他,咱们靠山屯,重男轻女的有,虐待儿媳妇的也有……可是虐待自己这亲生的大儿子,还真就只有他这一家……”
其他人有附和的,有开玩笑的,但都只当笑话讲,但李伯知道这是真的。
如今更加确定了,沈满仓的大儿子就是老家主的亲孙子,当年从云城偷着抱出来的那个孩子。
但是靠山屯的人还真就没人知道,这老东西是从云城来的。
不过沈满仓可能根本就没有想到,最初落户籍的时候,那时候审核很严格,他从哪里来都有记录,只不过没人注意,但是现在被翻出来就成了一个铁证。
虽然只有一个晚上,但是李伯也差不多了解了,在对待子孙的态度上,这边的老一辈和云城的老一辈是差不多的。
就是他们都注重长子嫡孙。
大儿子大孙子,那是要继承家业的。
所以沈满仓夫妇的行为实在让人费解,毕竟沈瑜那是真优秀,个子高长得好,脑子聪明,当年学习那么好,如果考大学,现在没准都做大官了。
不过现在也是苦尽甜来了,上一次从南城进货没少挣钱,这一次从云城进的货,等卖完之后,又会赚一笔,有不少人心思就活了,都想着等明天早晨去沈瑜家打听打听,能不能跟着一起干……
基本上靠山屯在这一点上分为两派,一派就认为土地是最好的,农民嘛就应该守本分,好好种地才是出路。
但有一部分人也想出去闯一闯,这辈子做工人是没有指望了,但是做买卖没有门槛,只要手里有本钱就可以。
就像沈瑜当初从沈家分出来之后,不也是身无分文嘛,但看看现在,房子有了,自行车有了,孩子都上学了,身上穿的戴的和以前截然不同,这不都是因为他做买卖了嘛。
靠山屯的人不是不羡慕的。
自然这一晚上,一屋子里十几个老少爷们说的最多的当然都是沈瑜家。
所以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不用特意了解,李伯都知道了。
看到李伯这么生气,其中一个比较年轻的暗卫,才二十多岁,也算是子承父业,对外他们就是安保人员,对内是功夫高的暗卫,待遇高福利好,五十五岁以后就可以退休,可以从沈家一次性领取一大笔退休费。
而他们住的房子都是沈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