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一,少林。
自从得道高僧“缘机”在徐州不幸罹难,讲经堂首座的位置一直由缘苦暂代。由于其性情温和,平易近人,故而深受众弟子拥戴。
清晨,缘苦率众“悟”字辈弟子于讲经堂打坐,入定不足一炷香的功夫,“果”字辈弟子果信突然到访,蹑手蹑脚地来到缘苦身旁。
二人窃窃私语一番,缘苦匆忙放下手中的念珠,起身与果信一道悄悄离开讲经堂,脚步匆匆地朝方丈的禅室走去。
禅室内一如既往的清净,桌上焚着一炉香,青烟袅袅,如雾似纱,缓缓萦绕在空气中。沁入口鼻,蕴散出一丝淡淡的幽香,令人平心静气,精神禅定。
此刻,玄明与缘空盘膝坐于榻上,目无表情,神思凝重,似乎心事重重。
“拜见方丈!”
“缘苦,在法隆寺时,你为何让悟禅跟随柳寻衣北上?”
“这……”一见面,缘空劈头盖脸一通质问,令不明真相的缘苦暗吃一惊,“此事我早已向方丈如实禀明,方丈也认为此举并无不妥……”
“公主替黎民苍生献身,铮铮铁骨,耿耿寸心,比男儿也不遑多让,自当受到天下人的感恩,我少林弟子保护她也是一种福缘。”玄明不可置否,“若无柳寻衣掺和其中,此事本是一桩功德无量的善举。然而,这桩善举……眼下却为少林带来不小的麻烦。”
缘苦一怔:“方丈何出此言?”
“当初在法隆寺,你让悟禅护送公主到什么地方?”
“护送到京北大营,那里有蒙古的数万大军坐镇,足以保护公主的周全……”
“那你可知悟禅事实上送到什么地方?”缘空按捺不住内心的不满,愤然抢话,“如果只送到京北大营,为何迟迟不归?”
“这……”
这段日子缘苦一直在讲经堂修法,对悟禅护送公主的事未曾上心,此时被缘空提醒,方才渐渐意识到蹊跷。
“悟禅一路将公主护送到漠北。”似乎看出缘苦的疑惑,玄明开门见山,“非但如此,他竟摇身一变成为大宋使臣,与蒙古人打起交道。”
“什么?”缘苦大惊失色,“悟禅岂敢擅自做主?”
“悟禅自作主张,老衲当他大发善心,可以既往不咎。可他将公主送到漠北后,为何没有马上返回少林?反而莫名其妙地留在漠北,甚至稀里糊涂地变成柳寻衣的‘同僚’。”玄明无奈道,“他这般率性而为,岂不是落人口实?”
“哼!”缘空怒极而笑,“如今,天下人都以为少林已归顺朝廷,沦为朝廷的忠实鹰犬。这几日,武林各派纷纷传书质问,更有甚者已在信中与我们划清界限,说什么‘宁死不与朝廷的走狗为伍’。我少林一向与世无争,清静无为,却不料今日竟因为一个小小的悟禅而变成众矢之的。贫僧自剃度以来,在少林栉风沐雨几十年,从未见过像今日这般‘热闹’。”
“根本是一场误会!”缘苦急声道,“方丈何不向各门各派解释清楚?”
“不是我们不想解释,而是当下的事实令少林百口莫辩,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缘空恼怒道。
“事实?”
“六天前,柳寻衣和悟禅已离开漠北。”玄明耐心解释,“有趣的是,他们一直结伴同行,至今没有分道扬镳。”
“这……”
“也不知柳寻衣给悟禅灌了什么迷魂汤?竟让这小子死心塌地,乐不思返。”缘空愤愤不平地嘟囔,“继续下去,悟禅就该去临安受赏封官了。”
“缘苦,你看看!”玄明从匣中拿出厚厚一沓书信,苦笑道,“这些都是武林各派送来的书信,其中十之八九与悟禅有关。有些质问我们是否已归顺朝廷。有些比较含蓄,询问我们是不是另有计划。另有一些比较理智,劝我们尽快召回悟禅,因为柳寻衣即将回到中原,各路人马早已摩拳擦掌,等候多时。他们担心追杀柳寻衣时,一不小心误伤少林弟子,与我们产生误会。”
“缘苦,如果你在法隆寺时没有让悟禅参与送亲,今日就不会出现这么多麻烦。”缘空抱怨道,“你就是心太善,柳寻衣看你好欺负,于是暗施诡计将少林拖下水。”
“这……不会吧?”缘苦眉头紧锁,难以置信,“你的意思是……一切都是柳寻衣设计的阴谋?”
“当然……”
“不可能!”缘苦神情一禀,连连摇头,“在法隆寺时,柳寻衣刚刚虎口脱险,根本自顾不暇,岂有精力算计我们?更何况,他抵达法隆寺时根本不知道我和悟禅也在寺中。”
“你……”
“罢了!”玄明打断缘苦、缘空的争执,思忖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当务之急是尽快找回悟禅,只有让他远离柳寻衣,少林才能洗脱冤屈。如果他一直和柳寻衣形影不离,纵使我们说出天大的理由,其他门派也不会相信半个字。”
“国有国法,寺有寺规。既然此事因我而起,自该由我解决。方丈,我愿下山将悟禅带回来领罪。”缘苦心怀愧疚,主动请缨,“倘若带不回悟禅,甘愿受罚……”
“还是我去吧!”缘空迟疑道,“我思来想去,为今之计只有先下手为强。由我们出手解决柳寻衣,只要柳寻衣死在少林手中,一切谣言都将不攻自破……”
“阿弥陀佛!罪过!罪过!”缘苦脸色一变,连忙劝阻,“佛门有清规戒律,柳寻衣再错也是一条性命。你身为出家人,岂能妄生杀心?”
“我犯杀戒也是为少林的百年清誉着想,难不成让方丈的一世英名毁于悟禅之手?”缘空辩解道,“更何况,柳寻衣谋害武林盟主,天下英雄人人得而诛之,杀他等于为民除害……”
“佛门净地,岂容你说出这般谬论?”
“我……”
“不要再争了!”玄明语气一沉,不怒自威,“老衲心意已决,就让……缘苦去找回悟禅。至于对柳寻衣痛下杀手……大可不必。我们既不参与追杀,亦不包庇袒护。至于柳寻衣究竟是生是死,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方丈英明!”
“缘苦,此次下山只需带回悟禅,其他的事万万不可插手。”玄明耐心叮嘱,“而今,武当、昆仑、青城、峨眉、崆峒、陆家、唐门以及江湖中的各路豪杰,无不对柳寻衣虎视眈眈。一旦他在中原现身,势必招至四方云动,八面来袭。值此关键时刻,谁接近他都不会有好下场,少林因悟禅的贸然行事现已麻烦缠身,故而绝不能再招惹非议,老衲……实在不想蹚这趟浑水。”
其实,玄明的最后一句话另有所指,他早就知道洛天瑾的死与清风、凌潇潇皆有牵连,绝非柳寻衣一人之过,因此才不愿蹚这趟浑水。
“方丈放心,贫僧知道该怎么做。”
“事不宜迟,你即刻下山,势必赶在天下英雄动手前带悟禅远离是非之地。”
“缘苦领命!”
……
七月二十六,晌午。
柳寻衣和冯天霸担心丁轻鸿“恶人先告状”,故而快马加鞭,昼夜兼程。
从京北大营至和林,他们去时足足走了一个多月,回来时却只用了短短十天。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河西是柳寻衣“顺风顺水”、“安稳赶路”的最后一站。再往南走,蒙古势弱而汉人势威,柳寻衣遇到的麻烦和仇家必然与日俱增。
身为“大宋和亲使”的柳寻衣,于情于理都该去京北大营拜访“河西王”按陈与“西京将军”隋佐,向他们交代“那达慕”的前因后果,并磋商南下收取“十万石稻米”的细节。
按陈、隋佐早已接到忽烈的密报,因此对柳寻衣的到来丝毫不感到意外,非但没有刁难找茬,反而热情相迎,以礼相待。
经过一下午的密谈,双方终于将正事商定妥当。
按陈命人准备一席酒宴,对柳寻衣再三挽留。
实在推脱不过,只好却之不恭。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柳寻衣几人打着饱嗝被按陈送出京北大营的时候,天色已暗。
“柳大人,天色已晚,何不在营中歇息一夜,明日再赶路?”
“多谢河西王的美意!”柳寻衣谢言婉拒,“并非在下不通人情,实在是皇命在身,不敢贻误。今夜,承蒙河西王盛情款待,在下感激不尽!”
“欸!”按陈满不在乎地笑道,“大宋公主做了蒙古王妃,蒙汉已是一家人,又何必客气?”
“河西王所言甚是!”柳寻衣拱手道别,“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天色已晚,河西王早些回去休息,我们也该上路了。”
“既然如此,本王也不再强人所难。各位多多保重,我们后会有期!”
“河西王保重,我等告辞!”
寒暄作罢,策马扬鞭。一阵清脆高昂的马蹄声骤然响彻在茫茫夜空,按陈笑盈盈地目送柳寻衣几人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黑暗尽头。
然而,当柳寻衣几人走远后,按陈脸上的笑容竟诡异地渐渐凝固。
“走了?”
不知何时,隋佐来到按陈身旁,手中攥着一纸书信。
“走了!”按陈语气复杂地应道,“他们在我们的地盘出尽风头,接下来轮到我们去他们的地盘……亲近亲近。”
“这是汪总帅派人送来的密函。”隋佐将书信递到按陈面前,解释道,“汪总帅的意思是……他已有所行动,现命我们将柳寻衣回到中原的消息散出去,吸引江湖各路人马前去剿杀。”
“哦!”按陈的回答不阴不阳,令人听不出喜怒。
“我怎么有些糊涂了?王爷让我们将柳寻衣视作上宾,汪总帅却让我们暗中害他,这柳寻衣到底是蒙古的朋友,还是蒙古的敌人……”由于之前屡屡犯错,如今的隋佐不敢再鲁莽冲动,遇事变的万分谨慎,“此事……我们该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按陈蓦然转身,一双精光四射的眸子讳莫如深地盯着面色纠结的隋佐,“视作‘上宾’不等于视作‘朋友’,眼下既是汪总帅下令,你我……自当奉命行事。”
……
自从得道高僧“缘机”在徐州不幸罹难,讲经堂首座的位置一直由缘苦暂代。由于其性情温和,平易近人,故而深受众弟子拥戴。
清晨,缘苦率众“悟”字辈弟子于讲经堂打坐,入定不足一炷香的功夫,“果”字辈弟子果信突然到访,蹑手蹑脚地来到缘苦身旁。
二人窃窃私语一番,缘苦匆忙放下手中的念珠,起身与果信一道悄悄离开讲经堂,脚步匆匆地朝方丈的禅室走去。
禅室内一如既往的清净,桌上焚着一炉香,青烟袅袅,如雾似纱,缓缓萦绕在空气中。沁入口鼻,蕴散出一丝淡淡的幽香,令人平心静气,精神禅定。
此刻,玄明与缘空盘膝坐于榻上,目无表情,神思凝重,似乎心事重重。
“拜见方丈!”
“缘苦,在法隆寺时,你为何让悟禅跟随柳寻衣北上?”
“这……”一见面,缘空劈头盖脸一通质问,令不明真相的缘苦暗吃一惊,“此事我早已向方丈如实禀明,方丈也认为此举并无不妥……”
“公主替黎民苍生献身,铮铮铁骨,耿耿寸心,比男儿也不遑多让,自当受到天下人的感恩,我少林弟子保护她也是一种福缘。”玄明不可置否,“若无柳寻衣掺和其中,此事本是一桩功德无量的善举。然而,这桩善举……眼下却为少林带来不小的麻烦。”
缘苦一怔:“方丈何出此言?”
“当初在法隆寺,你让悟禅护送公主到什么地方?”
“护送到京北大营,那里有蒙古的数万大军坐镇,足以保护公主的周全……”
“那你可知悟禅事实上送到什么地方?”缘空按捺不住内心的不满,愤然抢话,“如果只送到京北大营,为何迟迟不归?”
“这……”
这段日子缘苦一直在讲经堂修法,对悟禅护送公主的事未曾上心,此时被缘空提醒,方才渐渐意识到蹊跷。
“悟禅一路将公主护送到漠北。”似乎看出缘苦的疑惑,玄明开门见山,“非但如此,他竟摇身一变成为大宋使臣,与蒙古人打起交道。”
“什么?”缘苦大惊失色,“悟禅岂敢擅自做主?”
“悟禅自作主张,老衲当他大发善心,可以既往不咎。可他将公主送到漠北后,为何没有马上返回少林?反而莫名其妙地留在漠北,甚至稀里糊涂地变成柳寻衣的‘同僚’。”玄明无奈道,“他这般率性而为,岂不是落人口实?”
“哼!”缘空怒极而笑,“如今,天下人都以为少林已归顺朝廷,沦为朝廷的忠实鹰犬。这几日,武林各派纷纷传书质问,更有甚者已在信中与我们划清界限,说什么‘宁死不与朝廷的走狗为伍’。我少林一向与世无争,清静无为,却不料今日竟因为一个小小的悟禅而变成众矢之的。贫僧自剃度以来,在少林栉风沐雨几十年,从未见过像今日这般‘热闹’。”
“根本是一场误会!”缘苦急声道,“方丈何不向各门各派解释清楚?”
“不是我们不想解释,而是当下的事实令少林百口莫辩,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缘空恼怒道。
“事实?”
“六天前,柳寻衣和悟禅已离开漠北。”玄明耐心解释,“有趣的是,他们一直结伴同行,至今没有分道扬镳。”
“这……”
“也不知柳寻衣给悟禅灌了什么迷魂汤?竟让这小子死心塌地,乐不思返。”缘空愤愤不平地嘟囔,“继续下去,悟禅就该去临安受赏封官了。”
“缘苦,你看看!”玄明从匣中拿出厚厚一沓书信,苦笑道,“这些都是武林各派送来的书信,其中十之八九与悟禅有关。有些质问我们是否已归顺朝廷。有些比较含蓄,询问我们是不是另有计划。另有一些比较理智,劝我们尽快召回悟禅,因为柳寻衣即将回到中原,各路人马早已摩拳擦掌,等候多时。他们担心追杀柳寻衣时,一不小心误伤少林弟子,与我们产生误会。”
“缘苦,如果你在法隆寺时没有让悟禅参与送亲,今日就不会出现这么多麻烦。”缘空抱怨道,“你就是心太善,柳寻衣看你好欺负,于是暗施诡计将少林拖下水。”
“这……不会吧?”缘苦眉头紧锁,难以置信,“你的意思是……一切都是柳寻衣设计的阴谋?”
“当然……”
“不可能!”缘苦神情一禀,连连摇头,“在法隆寺时,柳寻衣刚刚虎口脱险,根本自顾不暇,岂有精力算计我们?更何况,他抵达法隆寺时根本不知道我和悟禅也在寺中。”
“你……”
“罢了!”玄明打断缘苦、缘空的争执,思忖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当务之急是尽快找回悟禅,只有让他远离柳寻衣,少林才能洗脱冤屈。如果他一直和柳寻衣形影不离,纵使我们说出天大的理由,其他门派也不会相信半个字。”
“国有国法,寺有寺规。既然此事因我而起,自该由我解决。方丈,我愿下山将悟禅带回来领罪。”缘苦心怀愧疚,主动请缨,“倘若带不回悟禅,甘愿受罚……”
“还是我去吧!”缘空迟疑道,“我思来想去,为今之计只有先下手为强。由我们出手解决柳寻衣,只要柳寻衣死在少林手中,一切谣言都将不攻自破……”
“阿弥陀佛!罪过!罪过!”缘苦脸色一变,连忙劝阻,“佛门有清规戒律,柳寻衣再错也是一条性命。你身为出家人,岂能妄生杀心?”
“我犯杀戒也是为少林的百年清誉着想,难不成让方丈的一世英名毁于悟禅之手?”缘空辩解道,“更何况,柳寻衣谋害武林盟主,天下英雄人人得而诛之,杀他等于为民除害……”
“佛门净地,岂容你说出这般谬论?”
“我……”
“不要再争了!”玄明语气一沉,不怒自威,“老衲心意已决,就让……缘苦去找回悟禅。至于对柳寻衣痛下杀手……大可不必。我们既不参与追杀,亦不包庇袒护。至于柳寻衣究竟是生是死,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方丈英明!”
“缘苦,此次下山只需带回悟禅,其他的事万万不可插手。”玄明耐心叮嘱,“而今,武当、昆仑、青城、峨眉、崆峒、陆家、唐门以及江湖中的各路豪杰,无不对柳寻衣虎视眈眈。一旦他在中原现身,势必招至四方云动,八面来袭。值此关键时刻,谁接近他都不会有好下场,少林因悟禅的贸然行事现已麻烦缠身,故而绝不能再招惹非议,老衲……实在不想蹚这趟浑水。”
其实,玄明的最后一句话另有所指,他早就知道洛天瑾的死与清风、凌潇潇皆有牵连,绝非柳寻衣一人之过,因此才不愿蹚这趟浑水。
“方丈放心,贫僧知道该怎么做。”
“事不宜迟,你即刻下山,势必赶在天下英雄动手前带悟禅远离是非之地。”
“缘苦领命!”
……
七月二十六,晌午。
柳寻衣和冯天霸担心丁轻鸿“恶人先告状”,故而快马加鞭,昼夜兼程。
从京北大营至和林,他们去时足足走了一个多月,回来时却只用了短短十天。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河西是柳寻衣“顺风顺水”、“安稳赶路”的最后一站。再往南走,蒙古势弱而汉人势威,柳寻衣遇到的麻烦和仇家必然与日俱增。
身为“大宋和亲使”的柳寻衣,于情于理都该去京北大营拜访“河西王”按陈与“西京将军”隋佐,向他们交代“那达慕”的前因后果,并磋商南下收取“十万石稻米”的细节。
按陈、隋佐早已接到忽烈的密报,因此对柳寻衣的到来丝毫不感到意外,非但没有刁难找茬,反而热情相迎,以礼相待。
经过一下午的密谈,双方终于将正事商定妥当。
按陈命人准备一席酒宴,对柳寻衣再三挽留。
实在推脱不过,只好却之不恭。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柳寻衣几人打着饱嗝被按陈送出京北大营的时候,天色已暗。
“柳大人,天色已晚,何不在营中歇息一夜,明日再赶路?”
“多谢河西王的美意!”柳寻衣谢言婉拒,“并非在下不通人情,实在是皇命在身,不敢贻误。今夜,承蒙河西王盛情款待,在下感激不尽!”
“欸!”按陈满不在乎地笑道,“大宋公主做了蒙古王妃,蒙汉已是一家人,又何必客气?”
“河西王所言甚是!”柳寻衣拱手道别,“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天色已晚,河西王早些回去休息,我们也该上路了。”
“既然如此,本王也不再强人所难。各位多多保重,我们后会有期!”
“河西王保重,我等告辞!”
寒暄作罢,策马扬鞭。一阵清脆高昂的马蹄声骤然响彻在茫茫夜空,按陈笑盈盈地目送柳寻衣几人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黑暗尽头。
然而,当柳寻衣几人走远后,按陈脸上的笑容竟诡异地渐渐凝固。
“走了?”
不知何时,隋佐来到按陈身旁,手中攥着一纸书信。
“走了!”按陈语气复杂地应道,“他们在我们的地盘出尽风头,接下来轮到我们去他们的地盘……亲近亲近。”
“这是汪总帅派人送来的密函。”隋佐将书信递到按陈面前,解释道,“汪总帅的意思是……他已有所行动,现命我们将柳寻衣回到中原的消息散出去,吸引江湖各路人马前去剿杀。”
“哦!”按陈的回答不阴不阳,令人听不出喜怒。
“我怎么有些糊涂了?王爷让我们将柳寻衣视作上宾,汪总帅却让我们暗中害他,这柳寻衣到底是蒙古的朋友,还是蒙古的敌人……”由于之前屡屡犯错,如今的隋佐不敢再鲁莽冲动,遇事变的万分谨慎,“此事……我们该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按陈蓦然转身,一双精光四射的眸子讳莫如深地盯着面色纠结的隋佐,“视作‘上宾’不等于视作‘朋友’,眼下既是汪总帅下令,你我……自当奉命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