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林妹妹养成记_分节阅读_40
[红楼]林妹妹养成记 作者:臧白
[红楼]林妹妹养成记 作者:臧白
“我伤的那是人吗?”王夫人道,“你们不知警幻善恶,我可知之颇深。你们若有一日得悟要降警幻,可来找我。但若是找我回去见警幻,你们大可死了这条心。”
王夫人说完就闪人了,给这和尚道士二人提个醒,说不定以后还是能派上用场的。和尚和道士互看了一阵,也未说什么,嘀嘀咕咕唱着曲就走了。
有这和尚和道士相救,邢夫人和王熙凤倒是没有性命之忧,又活过来了。但是脸面,却是真的没有了。还有王熙凤好容易和邢夫人拉好了关系,也在这一夕之间,彻底被发疯的时候互骂没了。王夫人藏着要迸发出来的狂笑,对王熙凤说:\\\&凤丫头,你还是得跟我亲才是啊。\\\&
王熙凤欲哭无泪,亲你妹啊!一跟王夫人和黛玉有关系的事情,她都是往死里倒霉啊。王熙凤彻底悟了,她再也不会跟王夫人和林黛玉作对了!即便是再恨,所有的苦水还是自己往肚子里吞吧,总比别人虐死了好。
贾母对大房的态度那是更不必说的,已经是呵呵了。而王夫人得了两分仙力值,这事儿就算是愉快地翻篇儿了。
就在大房倒霉后不久,二房又十分不配合地地有了大好事。邢夫人和王熙凤那个心塞,简直没脸再往二房里来见贾母和王夫人。这些好事,自然都叫贾母欣喜不已。一来,贾宝玉可以下地了,伤全好了。这是小的,大的是,元春生了龙凤胎,从嫔位直接就问鼎了贵妃宝座,还被准了回家探亲。皇后宝座那是极难上去的,做了贵妃就是他贾家最大的荣耀啊!
贾母老泪纵横,抓着王夫人的手说:“人都说我偏心眼,可他们谁知道我是为了咱们贾家啊。这么瞧着,我算是没有偏心错啊。”
王夫人笑,不吝奉承:“老太太英明有决断,是咱们的福气。”
“有了你们,才有我的福气!”贾母一边说着,一边就把王夫人的手捏在手心里揉着。这个时候,不提宝玉婚事,她又成贾母亲闺女了。
王夫人虽也是十分高兴,但也在想另一个事情。元春封妃被准回来省亲,那是不是意味着她贾家要大兴土木建那没用的园子了?王夫人表示,这个剧情的走势有点坑爹啊。贾家是经不起这么个折腾的,所以这件事还是要制止的。
在元春回来之前,王夫人先进宫看了她,一并看了自己的外孙外孙女。元春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宫殿,名为长春宫。这一对宝贝给元春长了身价,只要不出大差错,元春这辈子大可不用愁了。
王夫人看罢了孩子,才对元春说:“皇上准了娘娘省亲,娘娘可想好了要什么样的铺张了没有?娘娘想好了就跟我说,我回去啊,好叫老爷准备着。”心里却在想,闺女你别不懂事啊,不懂事你老母还得麻烦好一遭。
元春笑了一下,拉王夫人坐下道:“母亲以为呢?多大的排场才合适?”
王夫人默默把炕案上的茶端起来抿了一口,然后默默看向元春道:“娘娘不是外人,有些话我就直说了。这事儿还真不能铺张,一来会让皇上觉得咱们得意放肆,二来,咱家也真是折腾不起来啊,没那银子。娘娘进宫得早,是不知家里情况,咱家是真穷。”
☆、第三十九章
元春笑,“母亲也别哭穷了,家里什么情况我如何不知?且不说咱家里的情况,就像母亲说的,皇上这次准了省亲之事倒真是为着试探去的。咱不可不要这圣恩,必是要回家去走上一遭的。但是这仪式阵仗,倒不需弄得多大,只不会让人觉得不慎重便好。省亲的园子大可不必建了,家里面收拾出来一个院子就可,总归也只是落一下脚。吃的喝的玩的用的一并那唱戏的,只较平日里好些就成,万不可太过珍重。皇上能不知道谁家有多少家底,此番珍重太过,皇上都看在眼里,日后不知怎么收拾呢。原这就是皇上下的饵,咱们可不能上了这勾。”
王夫人一听这话,心里就舒服多了。只要元春自己明白,自己做事有谱,她就可以少折腾点这些破事了。想着回去还要跟贾政那个不通人情世故的说这事儿,说不好可能要与贾赦贾珍等人吵起来。尤其是贾母,这老太太好面儿,一定不会答应省亲从简的。所以王夫人走之前,就让元春亲笔拟了一封信让她带回去。
这事儿成了元春的意思,那就少了她许多事。与贾母等人缠这些个,可见是要死脑细胞耗费精力的。
到家之后,王夫人先找贾母说了这事儿。贾母见她进屋子,乐呵呵道:“见着咱家的娘娘了?可见着小皇子小公主了没有?”
王夫人到贾母面前,笑着道:“老太太,见着了,娘娘和小皇子小公主都好着呢,那两个面团似的粉嫩可爱着呢,我都舍不得回来了。”
贾母听了这话越发高兴,只叫王夫人坐了道:“那省亲的事呢,娘娘说了没有?”
王夫人从袖子里掏出信来,看着贾母道:“老太太也知道,咱们就是个妇道人家,娘娘与我说的了我也是不懂。这事儿啊,娘娘拟了信,在信里都细说了,叫我交给老爷。”
贾母见了信,也不擅自拆开,忙叫丫鬟出去叫贾政和贾赦回来。这事儿是合家大事,不是她贾母和王夫人能做主的,也就是私下说说这事儿。或者跟贾政说了,这事儿还得他牵头来办。
只说没一阵子贾赦和贾政就到了屋里,向贾母请了安又落座。贾母让鸳鸯把信送去贾政手里,看着他道:“娘娘写的,说了省亲的事情,你打开看看,看娘娘是怎么个意思。”
“是,老太太。”贾政应罢,就拆了元春的信,打开细看。贾政看罢,便又看向贾母道:“老太太,娘娘在信里说了,这事儿不可铺张,建园子更是不许。只叫收拾间院子出来,陈设赏玩之类,较平日里好些就成。该有的戏班活动有就是,不需最好的,较家里平日请的好一些就成。府里上下人员紧齐,不出岔子便可。”
贾母听完皱了一下眉,忙要信过去自己看。看了半天,她看向王夫人道:“老二家的,这当真是娘娘写的信?”
王夫人道:“是了,老太太。您就是给我一百个胆子,我也不敢造假娘娘来写信啊。再说了,我哪会写这么些字。”
贾母听了也是,又看向贾政和贾赦道:“你们两个怎么说?”
闺女不是贾赦的,贾赦无所谓,只道:“这事儿还得看二弟怎么说。”
贾政皱眉想了一下,看向贾母道:“省亲这事儿关系咱家和娘娘面子问题,我想着必是不能太简。即便咱们做不到接驾那般,但该有的阵仗那还是得有的。我听说那周贵人的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吴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咱们什么都不弄,岂不遭人笑话? ”
贾政这么说完,贾母点头,王夫人只坐着不动。贾赦听罢,也是开口道:“二弟说得不错,这等荣耀非一般人家可得,既得了这么一次,必是要风风光光的。二弟说好怎么弄,接下来我与珍儿琏儿再商讨商讨,这事儿就可开始办了。”
王夫人低眉不语,心想真是不知死活的一家子。贾母想了半日,又道:“可娘娘这信……”
“娘娘怕是怕咱们麻烦,体恤咱们呢。娘娘有这等心思为家里着想,咱们难道真就不为娘娘挣这个面子?要我说,这事儿还得往大了办。”贾赦如是说。
王夫人终于抬眼看向了贾母,开口道:“老太太,娘娘说了,这事儿弄大了,她就不回来了。”
贾母眉心一皱,“老二家的,这是怎么说?”
王夫人稍清了一下嗓子,小声道:“皇上开恩是皇上仁慈,但这仁慈之后怎知没有别的心思?圣意不可揣测,娘娘也只说了这么多。这事儿还得小心着办,若是叫人抓了把柄,日后不知怎样呢。”
“娘娘真这么说的?”贾母看着王夫人,脸上表情也小心严肃起来。
王夫人点头,“娘娘省亲这事儿是大事,我又怎么能不想办得有面儿一点?只是若是因着这事儿给娘娘下了绊子,那就是好心办坏事,得不偿失了。咱们想体面,难道娘娘自己就不想风光么?娘娘之所以写了这封信,那必是有原因的。”
王夫人这话一出,贾赦贾政贾母都不说话了。好半晌,贾母才出声道:“老大老二,你们怎么想?”
贾政手里捏着信,半晌道:“既这么着,那就听娘娘的。娘娘有娘娘的想法远见,若是被咱们这鼠目寸光的毁了,也是咱们的罪过了。这一场虚面子,不要也罢。只要娘娘觉得合适,咱们还怕什么有面儿没面儿的。”
贾母点头,话说至此,也就没有其他异议了。原本需要大办一场的事情,到底都从简了。贾政又让贾宝玉先跟贾母住着,把他的那个院子收拾出来,重新翻新一遍。里面的帐幔陈设尽数换成了新的,能用上的好东西也都用了上去。戏班是外面请的,又训了一段时间。小沙弥小姑子之类,都是铁槛寺水月庵那边找来的,倒也简单。
贾政不惯俗务,这事儿却也简单,没多少日子就给打理好了,只等着省亲的日子到来。展眼元宵在迩,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监出来先看方向: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等。
至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妆等元春。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街头巷口,围得严严实实。
家里人这般等了许久,才好容易等来了元春的金顶金黄绣凤版舆,脸都冻青了。贾母等在路旁向版舆行礼,被几个太监扶了,那版舆便进了大门,往收拾好的院子而去。到了院门前停舆,又有昭容、彩嫔等引领元春下舆。
元春看了一下四处,见得家里没变多少,心里也是欣慰。进了院子,这院子算是奢侈的,但到底比建省亲别院含蓄多了。元春见了院子,到房中落座,家里众人可得见的也都跟了进来,立在珠帘外。贾母王夫人等人一一上去行大礼,与元春你伤我感地哭上一番。
到贾宝玉行礼,元春便直接拉了他往座上坐,揽在怀里。这家里上下,与她感情最好的一是贾母,二是贾宝玉。因为她是贾母养大的,而贾宝玉是她养大的。见过诸位,元春自然惦记着黛玉的,只问:“薛姨妈、宝钗、黛玉因何不见?”
随后又把薛姨妈、宝钗、黛玉请进来。一时,薛姨妈等进来,欲行国礼,亦命免过,便又上来絮絮叨叨一番。一家子人在这屋里说了一阵,又有贾赦贾政等人在珠帘外行礼说话,耗费不少时间。
这边行完了礼,那边尤氏李纨上来说:“筵宴齐备,请贵妃游幸。”元妃等起身,命宝玉导引,便一同来至筵席处落座。元春喜宝玉,自然留在身边。人都按序落座,元春把黛玉又叫到边上。元春此行为引来不少人猜测,她把黛玉留在身边坐下是什么意思?
贾母不过想,这孙女与自己同心,想来是看上黛玉了。别人大差不差也都是这么想的,元春倒没故意把宝玉黛玉凑对,只是她欠黛玉的,自然对她要好些。当初黛玉给她送戒指的时候,她就对黛玉说过了:他日若有所得,必都是黛玉给的。
落了座后便是吃酒看戏,不在话下。元春与宝玉黛玉讲着话,十分高兴。那宝玉看着黛玉与自己齐平,心里也是十分畅然,倒一时把自己的宝姐姐忘了。席间看到宝钗眼神,方才醒过来,又骂自己没心,便少了几分喜闹之色。
[红楼]林妹妹养成记 作者:臧白
“我伤的那是人吗?”王夫人道,“你们不知警幻善恶,我可知之颇深。你们若有一日得悟要降警幻,可来找我。但若是找我回去见警幻,你们大可死了这条心。”
王夫人说完就闪人了,给这和尚道士二人提个醒,说不定以后还是能派上用场的。和尚和道士互看了一阵,也未说什么,嘀嘀咕咕唱着曲就走了。
有这和尚和道士相救,邢夫人和王熙凤倒是没有性命之忧,又活过来了。但是脸面,却是真的没有了。还有王熙凤好容易和邢夫人拉好了关系,也在这一夕之间,彻底被发疯的时候互骂没了。王夫人藏着要迸发出来的狂笑,对王熙凤说:\\\&凤丫头,你还是得跟我亲才是啊。\\\&
王熙凤欲哭无泪,亲你妹啊!一跟王夫人和黛玉有关系的事情,她都是往死里倒霉啊。王熙凤彻底悟了,她再也不会跟王夫人和林黛玉作对了!即便是再恨,所有的苦水还是自己往肚子里吞吧,总比别人虐死了好。
贾母对大房的态度那是更不必说的,已经是呵呵了。而王夫人得了两分仙力值,这事儿就算是愉快地翻篇儿了。
就在大房倒霉后不久,二房又十分不配合地地有了大好事。邢夫人和王熙凤那个心塞,简直没脸再往二房里来见贾母和王夫人。这些好事,自然都叫贾母欣喜不已。一来,贾宝玉可以下地了,伤全好了。这是小的,大的是,元春生了龙凤胎,从嫔位直接就问鼎了贵妃宝座,还被准了回家探亲。皇后宝座那是极难上去的,做了贵妃就是他贾家最大的荣耀啊!
贾母老泪纵横,抓着王夫人的手说:“人都说我偏心眼,可他们谁知道我是为了咱们贾家啊。这么瞧着,我算是没有偏心错啊。”
王夫人笑,不吝奉承:“老太太英明有决断,是咱们的福气。”
“有了你们,才有我的福气!”贾母一边说着,一边就把王夫人的手捏在手心里揉着。这个时候,不提宝玉婚事,她又成贾母亲闺女了。
王夫人虽也是十分高兴,但也在想另一个事情。元春封妃被准回来省亲,那是不是意味着她贾家要大兴土木建那没用的园子了?王夫人表示,这个剧情的走势有点坑爹啊。贾家是经不起这么个折腾的,所以这件事还是要制止的。
在元春回来之前,王夫人先进宫看了她,一并看了自己的外孙外孙女。元春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宫殿,名为长春宫。这一对宝贝给元春长了身价,只要不出大差错,元春这辈子大可不用愁了。
王夫人看罢了孩子,才对元春说:“皇上准了娘娘省亲,娘娘可想好了要什么样的铺张了没有?娘娘想好了就跟我说,我回去啊,好叫老爷准备着。”心里却在想,闺女你别不懂事啊,不懂事你老母还得麻烦好一遭。
元春笑了一下,拉王夫人坐下道:“母亲以为呢?多大的排场才合适?”
王夫人默默把炕案上的茶端起来抿了一口,然后默默看向元春道:“娘娘不是外人,有些话我就直说了。这事儿还真不能铺张,一来会让皇上觉得咱们得意放肆,二来,咱家也真是折腾不起来啊,没那银子。娘娘进宫得早,是不知家里情况,咱家是真穷。”
☆、第三十九章
元春笑,“母亲也别哭穷了,家里什么情况我如何不知?且不说咱家里的情况,就像母亲说的,皇上这次准了省亲之事倒真是为着试探去的。咱不可不要这圣恩,必是要回家去走上一遭的。但是这仪式阵仗,倒不需弄得多大,只不会让人觉得不慎重便好。省亲的园子大可不必建了,家里面收拾出来一个院子就可,总归也只是落一下脚。吃的喝的玩的用的一并那唱戏的,只较平日里好些就成,万不可太过珍重。皇上能不知道谁家有多少家底,此番珍重太过,皇上都看在眼里,日后不知怎么收拾呢。原这就是皇上下的饵,咱们可不能上了这勾。”
王夫人一听这话,心里就舒服多了。只要元春自己明白,自己做事有谱,她就可以少折腾点这些破事了。想着回去还要跟贾政那个不通人情世故的说这事儿,说不好可能要与贾赦贾珍等人吵起来。尤其是贾母,这老太太好面儿,一定不会答应省亲从简的。所以王夫人走之前,就让元春亲笔拟了一封信让她带回去。
这事儿成了元春的意思,那就少了她许多事。与贾母等人缠这些个,可见是要死脑细胞耗费精力的。
到家之后,王夫人先找贾母说了这事儿。贾母见她进屋子,乐呵呵道:“见着咱家的娘娘了?可见着小皇子小公主了没有?”
王夫人到贾母面前,笑着道:“老太太,见着了,娘娘和小皇子小公主都好着呢,那两个面团似的粉嫩可爱着呢,我都舍不得回来了。”
贾母听了这话越发高兴,只叫王夫人坐了道:“那省亲的事呢,娘娘说了没有?”
王夫人从袖子里掏出信来,看着贾母道:“老太太也知道,咱们就是个妇道人家,娘娘与我说的了我也是不懂。这事儿啊,娘娘拟了信,在信里都细说了,叫我交给老爷。”
贾母见了信,也不擅自拆开,忙叫丫鬟出去叫贾政和贾赦回来。这事儿是合家大事,不是她贾母和王夫人能做主的,也就是私下说说这事儿。或者跟贾政说了,这事儿还得他牵头来办。
只说没一阵子贾赦和贾政就到了屋里,向贾母请了安又落座。贾母让鸳鸯把信送去贾政手里,看着他道:“娘娘写的,说了省亲的事情,你打开看看,看娘娘是怎么个意思。”
“是,老太太。”贾政应罢,就拆了元春的信,打开细看。贾政看罢,便又看向贾母道:“老太太,娘娘在信里说了,这事儿不可铺张,建园子更是不许。只叫收拾间院子出来,陈设赏玩之类,较平日里好些就成。该有的戏班活动有就是,不需最好的,较家里平日请的好一些就成。府里上下人员紧齐,不出岔子便可。”
贾母听完皱了一下眉,忙要信过去自己看。看了半天,她看向王夫人道:“老二家的,这当真是娘娘写的信?”
王夫人道:“是了,老太太。您就是给我一百个胆子,我也不敢造假娘娘来写信啊。再说了,我哪会写这么些字。”
贾母听了也是,又看向贾政和贾赦道:“你们两个怎么说?”
闺女不是贾赦的,贾赦无所谓,只道:“这事儿还得看二弟怎么说。”
贾政皱眉想了一下,看向贾母道:“省亲这事儿关系咱家和娘娘面子问题,我想着必是不能太简。即便咱们做不到接驾那般,但该有的阵仗那还是得有的。我听说那周贵人的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吴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咱们什么都不弄,岂不遭人笑话? ”
贾政这么说完,贾母点头,王夫人只坐着不动。贾赦听罢,也是开口道:“二弟说得不错,这等荣耀非一般人家可得,既得了这么一次,必是要风风光光的。二弟说好怎么弄,接下来我与珍儿琏儿再商讨商讨,这事儿就可开始办了。”
王夫人低眉不语,心想真是不知死活的一家子。贾母想了半日,又道:“可娘娘这信……”
“娘娘怕是怕咱们麻烦,体恤咱们呢。娘娘有这等心思为家里着想,咱们难道真就不为娘娘挣这个面子?要我说,这事儿还得往大了办。”贾赦如是说。
王夫人终于抬眼看向了贾母,开口道:“老太太,娘娘说了,这事儿弄大了,她就不回来了。”
贾母眉心一皱,“老二家的,这是怎么说?”
王夫人稍清了一下嗓子,小声道:“皇上开恩是皇上仁慈,但这仁慈之后怎知没有别的心思?圣意不可揣测,娘娘也只说了这么多。这事儿还得小心着办,若是叫人抓了把柄,日后不知怎样呢。”
“娘娘真这么说的?”贾母看着王夫人,脸上表情也小心严肃起来。
王夫人点头,“娘娘省亲这事儿是大事,我又怎么能不想办得有面儿一点?只是若是因着这事儿给娘娘下了绊子,那就是好心办坏事,得不偿失了。咱们想体面,难道娘娘自己就不想风光么?娘娘之所以写了这封信,那必是有原因的。”
王夫人这话一出,贾赦贾政贾母都不说话了。好半晌,贾母才出声道:“老大老二,你们怎么想?”
贾政手里捏着信,半晌道:“既这么着,那就听娘娘的。娘娘有娘娘的想法远见,若是被咱们这鼠目寸光的毁了,也是咱们的罪过了。这一场虚面子,不要也罢。只要娘娘觉得合适,咱们还怕什么有面儿没面儿的。”
贾母点头,话说至此,也就没有其他异议了。原本需要大办一场的事情,到底都从简了。贾政又让贾宝玉先跟贾母住着,把他的那个院子收拾出来,重新翻新一遍。里面的帐幔陈设尽数换成了新的,能用上的好东西也都用了上去。戏班是外面请的,又训了一段时间。小沙弥小姑子之类,都是铁槛寺水月庵那边找来的,倒也简单。
贾政不惯俗务,这事儿却也简单,没多少日子就给打理好了,只等着省亲的日子到来。展眼元宵在迩,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监出来先看方向: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等。
至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妆等元春。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街头巷口,围得严严实实。
家里人这般等了许久,才好容易等来了元春的金顶金黄绣凤版舆,脸都冻青了。贾母等在路旁向版舆行礼,被几个太监扶了,那版舆便进了大门,往收拾好的院子而去。到了院门前停舆,又有昭容、彩嫔等引领元春下舆。
元春看了一下四处,见得家里没变多少,心里也是欣慰。进了院子,这院子算是奢侈的,但到底比建省亲别院含蓄多了。元春见了院子,到房中落座,家里众人可得见的也都跟了进来,立在珠帘外。贾母王夫人等人一一上去行大礼,与元春你伤我感地哭上一番。
到贾宝玉行礼,元春便直接拉了他往座上坐,揽在怀里。这家里上下,与她感情最好的一是贾母,二是贾宝玉。因为她是贾母养大的,而贾宝玉是她养大的。见过诸位,元春自然惦记着黛玉的,只问:“薛姨妈、宝钗、黛玉因何不见?”
随后又把薛姨妈、宝钗、黛玉请进来。一时,薛姨妈等进来,欲行国礼,亦命免过,便又上来絮絮叨叨一番。一家子人在这屋里说了一阵,又有贾赦贾政等人在珠帘外行礼说话,耗费不少时间。
这边行完了礼,那边尤氏李纨上来说:“筵宴齐备,请贵妃游幸。”元妃等起身,命宝玉导引,便一同来至筵席处落座。元春喜宝玉,自然留在身边。人都按序落座,元春把黛玉又叫到边上。元春此行为引来不少人猜测,她把黛玉留在身边坐下是什么意思?
贾母不过想,这孙女与自己同心,想来是看上黛玉了。别人大差不差也都是这么想的,元春倒没故意把宝玉黛玉凑对,只是她欠黛玉的,自然对她要好些。当初黛玉给她送戒指的时候,她就对黛玉说过了:他日若有所得,必都是黛玉给的。
落了座后便是吃酒看戏,不在话下。元春与宝玉黛玉讲着话,十分高兴。那宝玉看着黛玉与自己齐平,心里也是十分畅然,倒一时把自己的宝姐姐忘了。席间看到宝钗眼神,方才醒过来,又骂自己没心,便少了几分喜闹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