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主[GL] 作者:允
镇国公主[GL] 作者:允
作者有话要说: 唐代宰相要轮流在宫中值班,遇见特别的事(比如皇帝特别信任,让他专职拟诏)还会常住,记得有一个宰相曾在宫中数年不曾回自己京都里的家(好像是权某人?),以至于因此担心子嗣问题。但是这个宫应该并不是后宫内廷,是住在宫城中而已。
第404章 良心
母亲赐崔秀与韦清廊下食, 又命我陪她用饭。我至今大体都还是一日三餐,在阿欢那又吃了东西, 只略吃两口便罢, 母亲所用亦不多, 边吃边与我商议早上的奏疏。
我的处置大体都合母亲的意思,只有一处修水渠的事, 我见是民生利好,所费又不多,拟了“可”字,母亲却一眼看出所费钱帛虽然不多,却要征调大量民力,眼下正在打仗,又是缺人的时候, 便即否决,又教我道:“修水渠虽是善事,然而所费不止钱帛, 还有民工、民力,如三峡一带, 地势高隘,稍有不慎,即有跌落, 杀伤甚多,此是其一;一州之用有限,挪去修渠, 旁事上便易耽搁,此是其二;修水渠的目的为何,是灌溉,还是漕运,修此一渠,于航路、农田以及邻州民人有无影响,修了可用多久,须得多少后续物帛人力,所得之功与所耗之费是否相合,又当考量,此是其三;至于修渠的风水、天象、人员等事,就更不必说了。”
我躬身领了,因想起一事,问道:“冬官中人,于这些事想必熟悉些,儿遇见这样的事,可否去问他们?”见母亲微微颔首,又道:“儿还有不解处:如漕运、水渠、农事,都是专门的学问,不知这些学问在哪些地方可以学到?冬官等部的员属在这些事上的学问多少,又有无可衡量处?一地水渠既或影响邻州,是否有专人从国家或道的分上统算此事?”
母亲拿眼看婉儿,婉儿道:“大体有地官、冬官管辖,大事则经宰相议处、陛下裁断,六部中低品员属多出自世家,代代传有此间学问,主官或久历吏事,或学自诸藏书,或问诸掾属,都非一处得来。”
母亲明白我的意思,笑道:“《古今图书集成》中已分门编纂了这些学问,你想要哪些门类,叫他们抄一份出来便是,朕亦命他们抄一份到冬官,有想学的,尽可以自学。”
我道:“如此倒不如在秘阁之外,再建一个图书馆,专门收集这些杂学,准许九品以上流内官、受命之使者、太学生读、借,诸部阁中,亦可视其职责,专设一处借书的地方。”
母亲道:“你可回去拟一封事,再议。”
这便是有意了,我点头称是,手边有纸笔,便将母亲所咨议过的事连此事一道记下,退出后在偏殿又待了一会,将何事拟该如何处置、可以问谁都理了出来,不大复杂的都交裴兰生代拟了札子,转外官咨询——递出前似模似样地到寝殿中,托人将札子献进去、听候母亲的示下,母亲须臾便命人回复说“知道了”,我方叫人收了,明日早起便四处送去——悬而不决的、私密的另是一列,揣在我自己怀里,其中又有紧急的几条是要和崔秀商议的。
想到崔秀,我便有些头疼。眼看天已黑了,此时去找他,孤男寡女,便坐实了阿欢的说法,可若不去找他,又确实有紧急的事情,他又不像那些与我无甚亲故的官员,与我不过一封书、几封礼,或是一年中到府面谈一二次、宫省中见面时的寥寥数语的交情——倘若阿欢从来没和我说起过此事,我倒也没有这样的烦恼,想都不想地便将人见了,流言爱传便传,总不是我所能管得到的,偏偏阿欢将这事说得清清楚楚,观母亲今日的暧昧神情,也分明有促成之意。
我确定阿欢是故意的,母亲一向认为无生忍与我有些什么,亦默许了这等关系,忽见这人形容衰颓,一定心生不喜,若再见我与崔秀交好,以母亲之挑剔护短,多半是乐见其成,所以她才特地嘱咐我要引无生忍入宫作画,确保母亲能仔仔细细、亲眼打量无生忍而今的模样。
阿欢大约没料到母亲竟能热心至此,若是知道,只怕还更欢喜,因为这样我便更无选择。
我常常向阿欢说“底线”,然而其实我的底线也已早已一步步更改,我杀过人,虽非经过我手;常常向天官递书札,干涉科举、诠选、考功;我所任用的人也非道德完人——贪墨是惯例,柳厚德、冯永昌、冯世良…乃至王仙仙都多少有些钱帛上的污点;我自己收着下面人的常例,只是不额外索要罢了;为了推行奉天局,柳厚德颇下手做过几件狠事,除去过几个障碍,我心知肚明,却只能睁眼闭眼;裴兰生的儿子在教坊斗殴伤人,是我派人将他保出来,安置在庄园上;这还只是我知道的。若单从这些事上看,更多一件欺骗世人,或是玩弄男宠,也无关紧要,哪怕是欺骗阿欢、始乱终弃,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要她不会因此报复,与我成仇。
阿欢实在是太了解我,知道我最终会选哪一条路,所有的理想与正义,终究抵挡不过现实的磋磨,所以她要一遍又一遍地提醒我,时时、处处地告诉我我自己是何等样软弱、虚伪又出尔反尔的人,好迫我早些承认,我所走的路,与她所走的路,并无分别。
阿欢成功了。我至今已时常怀疑,自己所曾信奉的那些东西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所谓的平等,所谓的仁爱,所谓的富强,到底都是些什么东西,说到底便是在前世,世界上也并没有真正的平等,仇恨潜藏在和平的表象之下,阶级沟壑与种族分别无处不在,而为了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奋斗牺牲,又到底值不值得。我出生便已是公主,又幸而有了这样一位母亲,无论前世还是今生,绝大多数的男人都达不到我的地位,我所要的一切,权势、财富、地位,甚至是男人,都举手可得。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时代的礼法已拘束不了我,这些条条框框的规矩针对的都只是弱者,而我已位列强者之端。反倒是我所一味追求的那些东西,可能令我一朝跌落尘埃,成为人人践踏的弱者。
可若叫我就此放弃,我却又不甘心。我至今记得在洛阳市中所见的那些被贩卖的奴婢、丁口,记得偷偷在城楼上看见的胡酋入朝、万姓来归,独孤绍打仗回来,单穿半臂、□□手臂率兵士策马经过田野,神采飞扬,堪舆图画成时母亲曾笑指着它对我道“此吾家之天下”。这时代还没有裹小脚的习俗,但以后很可能就会有,以后妇女们还不能自由婚姻、要守那些可笑的“贞节”,民人会困苦不堪生存,外族、外国践踏中原…倘若不能坚守理想,总也要守住自己的良心。
我苦笑着叫人备车,出内廷向宫省去——除了丽春台之外,我在省中也有一处内宅,从前我几乎不曾在那住过,日后却说不定。
作者有话要说: 520快乐~
第405章 心魔(三十)
婉儿出去又进来, 发现这一会时候,皇帝又在榻上倚着睡了过去, 悄悄靠近, 轻轻将手在皇帝手背上来回抚了几下, 这人方自梦中惊醒,睁眼问她:“什么时候了?”缓缓自榻上坐起, 伸脚踢进长乐公主新进的拖鞋,眼看着鞋挂在脚上晃荡:“你若累了,先自己睡一会,我仿佛不是很困。”
婉儿不自觉地笑起来,弯腰替她把鞋穿好,见那鞋头上以缀着小小的布狮子,又更一笑:“你睡了还不到一息。”
皇帝也笑:“睡迷糊了, 现下才想起来。”
婉儿便将所收书札给她:“公主出去想了一回,方才所议未决之事,须得向这几位去问, 书札已拟好,请七娘的示下。”
皇帝随意地捡起一封, 只看了一眼,便点点头,婉儿要亲送出去, 却又被她叫住:“叫她们去罢,你不过一个人,事事都管, 管得过来么?”
婉儿因改唤小奚传达,自己又进来,立在皇帝身边,眼看着那拖鞋,皇帝瞧见了,踢开鞋子,半坐回榻上:“其实也就是如胡人的翘头履,去了后侧的围挡,方便趿着走罢了,没什么新奇的,太平也就只在这些小事上有些天分。”
婉儿道:“说是这样说,前面缀着这金狮,却挺有趣——七娘这双还不算绝有趣的,公主给庐陵王大郎做了一双,全用白毛,做得如狮子狗的爪子一般,满宫里的人都赶着去看,说没见过这么可爱的小物件。”见她面上微露不悦,改口道:“不过毕竟是天家苗裔,这样的东西,也只在寝中穿穿,图个新奇罢了,不可真当做正经使物,失了威严。”又夸她:“七娘这双,鞋头上金狮子栩栩如生,既威严肃穆,又暗合佛家经义,最是精妙。”
皇帝反而又蹙了眉,露出些惆怅来,婉儿轻轻叫了声“七娘”,她方回神叹道:“守礼也大了,总是‘庐陵王大郎’‘庐陵王大郎’地叫,也不像样。明日就拟制,封他个郡王罢——临淄如何?”
婉儿不接话,只笑道:“听说公主向崔公讨教学问去了。”
皇帝看了她一眼,接口道:“韦清少时看着还好,而今还不到四十岁,怎么就变成这模样,又老又丑。”说话间眼不自觉地又去瞥镜子,婉儿察觉了,笑牵着她的手道:“是呀,怎及得七娘,比他还长着些岁数呢,又年轻,又漂亮。”
皇帝被她夸得露了笑,口中却道:“你和她们学坏了,一意只知道谄媚!”
婉儿不答,将她的肩轻轻一搭,扶着她倒在榻上,皇帝初不解她的意思,片刻后便明白过来,竟难得地露出些羞赧,反身起来,想去解婉儿的衣裳,婉儿却止住她,两眼直直看进她眼去:“七娘让我试试,便知道自己还年轻否了。”
皇帝怔了怔,这一怔愣的功夫,便已被婉儿除去了衣衫,露出大半个身子来,她有些憎恶地看了一眼自己光裸的部分,偏了头,叫了一句“阿婉”,手伸出去,有些焦躁地想推开婉儿,婉儿却执拗地绕开她,将她轻推在榻上,半伏在榻沿,手指轻抚过她的锁骨,一路向下,又至胸前。
到了这年纪,再是保养得宜,人也难免地露出了颓败相,肌肤间的褶皱已难以遮掩,胸前垂坠,肚皮松弛,然而较之年轻时候,却反而多了许多柔软与温暖的感觉。她几次想阻止,却都被婉儿止住,婉儿轻轻地握住她垂下的皮肉,在手里小小地抚玩,一手握住她的手,两手十指交扣,片刻后,伏下身子,将脸颊轻轻贴在她的肚皮上,嘴唇擦过她的肌肤,缓缓而下。她腿上绘了梅花,婉儿便又将手抚上梅花,在花瓣、花萼处来回抚弄,隔了一会,顺着梅花探到内侧,在更松软处揉捏,脸则贴上她的大腿,眼斜看着内侧,贴着腿轻轻向里吹气。
她不安地动了动身子,手抚在婉儿的头上,未经婉儿压住的大腿微微蜷起又伸直,婉儿知道她有了动静,脸贴着她的身子又轻轻上去,到胸口时停住,手还抚在下面,抬头斜看,见她局促地低头看婉儿,婉儿轻笑着将手在门口反复揉搓,指尖在玄牝处微微地探进探出,眼依旧自下而上地看着她,唇角带笑,她微微地喘了起来,忘了羞愧的事,一手紧紧地将婉儿搂在怀里。婉儿知道到时候了,手慢慢地深入,头也更仰起来,慢慢地向上,人翻在榻上,轻轻地压在了她身上,下巴与她的下巴交抵,贴着她笑道:“我没说错罢,七娘至今还很年轻。”
皇帝迷离地笑了,手抚上婉儿的背,将婉儿紧紧搂在怀里,轻轻地吻在她的唇上。
韦欢静静地坐在佛堂中,天才蒙蒙亮,宫人内侍们却已开始忙碌起来,洒扫的、浇花的、除蝉的、开门的…来来往往,于无声中交构出一幅活生生真正的宫廷起居图。
在这分刻意的静寂中,唯一匆忙而沉重的脚步便显得十分刺耳,韦欢微微地偏了头,看见佛奴耸肩缩头地蹿进来,喜动颜色地拜在地上:“陛下拟将为大郎封郡王。”
韦欢将手里的佛珠转过一颗:“太平呢?”
佛奴一怔,马上道:“公主夜里就向省中宅邸去了,至今未归。”窥韦欢的脸色,又道:“韦郎君宿在宫省,早起托人进来说,上启娘子:家中一切安好,万毋担忧,老夫人与七娘子处皆按时洒扫,四时供奉,都不曾废,本来是派了胡六子一家在,今年公主又为添了一处小庄,派了十户人家。公主还另赠了一处庄园为小大郎读书之用,郎君甚是惭愧,觉得不合受此厚赐,请娘子代为推辞。”
韦欢闭了眼,指尖掐在佛珠上,淡淡道:“你告诉他,别人给的,都须谨慎,太平给的,只管收着,侄儿的前程,或家中一应事,有不决的,放心托太平去办,只当是托我。”
第406章 决断
我在宫省的内宅说是“宅”, 其实至为狭小,初时是父亲考虑到我已出嫁, 专为我在命妇院留出的一间屋子, 预备着我在参加典礼或入宫朝觐时用——当然, 这屋子名义上并非是我一人,而是为“诸近戚体弱出入不便者”而设, 而且我几乎没有用过这屋子,要么是直接入内廷休息,要么便是与众姑母、姑祖母一道在正院待制——母亲登基后,为我留的这屋子不但没取消,反倒又扩了一些,中间隔开,变成了内外大小两间, 举凡遇见元日、冬至等大朝集,住在家中嫌远,住在宫里又怕天未亮时出入不便, 便可直接住在这里,省去了许多内外路途的时间。因此之故, 宫中都十分直白地称这里作“长乐院”。院中执事,虽领着省中俸料,却唯王仙仙与裴兰生之命是从。
我坐在外间小厅时天已全黑了, 本来巡逻的卫士手执灯火,不间断地在门口往来,然而我来之后, 他们却忽然悄悄地改了路线,不自我门口,而自命妇院外路过了,仙仙说这是既定的巡逻路线,到了一定时候,见这里有灯亮着,便要避出去,免得惊扰女眷,我却不自觉地生出些恐慌来,命仙仙与冯永寿两个在门口候着,片刻不许离开,“若听见异常动静,一定要马上进来”,又取了随身短刀向桌上一放,想了想,不妥,压在座椅上,又不妥,最终还是提起裙子,绑在小腿上,刚刚绑好,门外已经悄声道:“崔相公来了。”我忙放下裙子,庄重地坐在椅上,郑重地对崔秀微笑颔首。
崔秀含笑进来,并不因此时、此地而玩忽礼节,彼此见过,特地不坐离我最近之处,而是隔开一席,待仙仙上了果饮,又笑问能不能赐茶,我心下才略安了些,细细打量崔秀。
说来他与我认识时间已不算短,又已是宰相,我本该对他十分熟悉,可一则平日里见的人实在是太多,二则我私下里对时下的这些男人们其实并没有什么亲近之意,与他交往又纯是因崔明德之故,因此竟从不曾认真打量过他,现下一看,才发现母亲为何于许多人中单单看上了他:朝中不乏风流俊士,容颜出众者更是比比皆是,可没有一人有崔秀这等内外兼修的儒雅书生气的,单看着他时,便已让我想起前世一位著名的“大叔”演员,虽然我现在已记不清他的名字、只隐约记得姓陈,却一直忘不了这位演员的气质,和他为主播妻子怒辞央视的故事。而崔秀比之这位演员,还更多几分宰辅重臣运筹帷幄的气概——像是崔明德——令我不自觉地要端起主公的架子,却又丝毫不敢以臣僚视之。
镇国公主[GL] 作者:允
作者有话要说: 唐代宰相要轮流在宫中值班,遇见特别的事(比如皇帝特别信任,让他专职拟诏)还会常住,记得有一个宰相曾在宫中数年不曾回自己京都里的家(好像是权某人?),以至于因此担心子嗣问题。但是这个宫应该并不是后宫内廷,是住在宫城中而已。
第404章 良心
母亲赐崔秀与韦清廊下食, 又命我陪她用饭。我至今大体都还是一日三餐,在阿欢那又吃了东西, 只略吃两口便罢, 母亲所用亦不多, 边吃边与我商议早上的奏疏。
我的处置大体都合母亲的意思,只有一处修水渠的事, 我见是民生利好,所费又不多,拟了“可”字,母亲却一眼看出所费钱帛虽然不多,却要征调大量民力,眼下正在打仗,又是缺人的时候, 便即否决,又教我道:“修水渠虽是善事,然而所费不止钱帛, 还有民工、民力,如三峡一带, 地势高隘,稍有不慎,即有跌落, 杀伤甚多,此是其一;一州之用有限,挪去修渠, 旁事上便易耽搁,此是其二;修水渠的目的为何,是灌溉,还是漕运,修此一渠,于航路、农田以及邻州民人有无影响,修了可用多久,须得多少后续物帛人力,所得之功与所耗之费是否相合,又当考量,此是其三;至于修渠的风水、天象、人员等事,就更不必说了。”
我躬身领了,因想起一事,问道:“冬官中人,于这些事想必熟悉些,儿遇见这样的事,可否去问他们?”见母亲微微颔首,又道:“儿还有不解处:如漕运、水渠、农事,都是专门的学问,不知这些学问在哪些地方可以学到?冬官等部的员属在这些事上的学问多少,又有无可衡量处?一地水渠既或影响邻州,是否有专人从国家或道的分上统算此事?”
母亲拿眼看婉儿,婉儿道:“大体有地官、冬官管辖,大事则经宰相议处、陛下裁断,六部中低品员属多出自世家,代代传有此间学问,主官或久历吏事,或学自诸藏书,或问诸掾属,都非一处得来。”
母亲明白我的意思,笑道:“《古今图书集成》中已分门编纂了这些学问,你想要哪些门类,叫他们抄一份出来便是,朕亦命他们抄一份到冬官,有想学的,尽可以自学。”
我道:“如此倒不如在秘阁之外,再建一个图书馆,专门收集这些杂学,准许九品以上流内官、受命之使者、太学生读、借,诸部阁中,亦可视其职责,专设一处借书的地方。”
母亲道:“你可回去拟一封事,再议。”
这便是有意了,我点头称是,手边有纸笔,便将母亲所咨议过的事连此事一道记下,退出后在偏殿又待了一会,将何事拟该如何处置、可以问谁都理了出来,不大复杂的都交裴兰生代拟了札子,转外官咨询——递出前似模似样地到寝殿中,托人将札子献进去、听候母亲的示下,母亲须臾便命人回复说“知道了”,我方叫人收了,明日早起便四处送去——悬而不决的、私密的另是一列,揣在我自己怀里,其中又有紧急的几条是要和崔秀商议的。
想到崔秀,我便有些头疼。眼看天已黑了,此时去找他,孤男寡女,便坐实了阿欢的说法,可若不去找他,又确实有紧急的事情,他又不像那些与我无甚亲故的官员,与我不过一封书、几封礼,或是一年中到府面谈一二次、宫省中见面时的寥寥数语的交情——倘若阿欢从来没和我说起过此事,我倒也没有这样的烦恼,想都不想地便将人见了,流言爱传便传,总不是我所能管得到的,偏偏阿欢将这事说得清清楚楚,观母亲今日的暧昧神情,也分明有促成之意。
我确定阿欢是故意的,母亲一向认为无生忍与我有些什么,亦默许了这等关系,忽见这人形容衰颓,一定心生不喜,若再见我与崔秀交好,以母亲之挑剔护短,多半是乐见其成,所以她才特地嘱咐我要引无生忍入宫作画,确保母亲能仔仔细细、亲眼打量无生忍而今的模样。
阿欢大约没料到母亲竟能热心至此,若是知道,只怕还更欢喜,因为这样我便更无选择。
我常常向阿欢说“底线”,然而其实我的底线也已早已一步步更改,我杀过人,虽非经过我手;常常向天官递书札,干涉科举、诠选、考功;我所任用的人也非道德完人——贪墨是惯例,柳厚德、冯永昌、冯世良…乃至王仙仙都多少有些钱帛上的污点;我自己收着下面人的常例,只是不额外索要罢了;为了推行奉天局,柳厚德颇下手做过几件狠事,除去过几个障碍,我心知肚明,却只能睁眼闭眼;裴兰生的儿子在教坊斗殴伤人,是我派人将他保出来,安置在庄园上;这还只是我知道的。若单从这些事上看,更多一件欺骗世人,或是玩弄男宠,也无关紧要,哪怕是欺骗阿欢、始乱终弃,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要她不会因此报复,与我成仇。
阿欢实在是太了解我,知道我最终会选哪一条路,所有的理想与正义,终究抵挡不过现实的磋磨,所以她要一遍又一遍地提醒我,时时、处处地告诉我我自己是何等样软弱、虚伪又出尔反尔的人,好迫我早些承认,我所走的路,与她所走的路,并无分别。
阿欢成功了。我至今已时常怀疑,自己所曾信奉的那些东西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所谓的平等,所谓的仁爱,所谓的富强,到底都是些什么东西,说到底便是在前世,世界上也并没有真正的平等,仇恨潜藏在和平的表象之下,阶级沟壑与种族分别无处不在,而为了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奋斗牺牲,又到底值不值得。我出生便已是公主,又幸而有了这样一位母亲,无论前世还是今生,绝大多数的男人都达不到我的地位,我所要的一切,权势、财富、地位,甚至是男人,都举手可得。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时代的礼法已拘束不了我,这些条条框框的规矩针对的都只是弱者,而我已位列强者之端。反倒是我所一味追求的那些东西,可能令我一朝跌落尘埃,成为人人践踏的弱者。
可若叫我就此放弃,我却又不甘心。我至今记得在洛阳市中所见的那些被贩卖的奴婢、丁口,记得偷偷在城楼上看见的胡酋入朝、万姓来归,独孤绍打仗回来,单穿半臂、□□手臂率兵士策马经过田野,神采飞扬,堪舆图画成时母亲曾笑指着它对我道“此吾家之天下”。这时代还没有裹小脚的习俗,但以后很可能就会有,以后妇女们还不能自由婚姻、要守那些可笑的“贞节”,民人会困苦不堪生存,外族、外国践踏中原…倘若不能坚守理想,总也要守住自己的良心。
我苦笑着叫人备车,出内廷向宫省去——除了丽春台之外,我在省中也有一处内宅,从前我几乎不曾在那住过,日后却说不定。
作者有话要说: 520快乐~
第405章 心魔(三十)
婉儿出去又进来, 发现这一会时候,皇帝又在榻上倚着睡了过去, 悄悄靠近, 轻轻将手在皇帝手背上来回抚了几下, 这人方自梦中惊醒,睁眼问她:“什么时候了?”缓缓自榻上坐起, 伸脚踢进长乐公主新进的拖鞋,眼看着鞋挂在脚上晃荡:“你若累了,先自己睡一会,我仿佛不是很困。”
婉儿不自觉地笑起来,弯腰替她把鞋穿好,见那鞋头上以缀着小小的布狮子,又更一笑:“你睡了还不到一息。”
皇帝也笑:“睡迷糊了, 现下才想起来。”
婉儿便将所收书札给她:“公主出去想了一回,方才所议未决之事,须得向这几位去问, 书札已拟好,请七娘的示下。”
皇帝随意地捡起一封, 只看了一眼,便点点头,婉儿要亲送出去, 却又被她叫住:“叫她们去罢,你不过一个人,事事都管, 管得过来么?”
婉儿因改唤小奚传达,自己又进来,立在皇帝身边,眼看着那拖鞋,皇帝瞧见了,踢开鞋子,半坐回榻上:“其实也就是如胡人的翘头履,去了后侧的围挡,方便趿着走罢了,没什么新奇的,太平也就只在这些小事上有些天分。”
婉儿道:“说是这样说,前面缀着这金狮,却挺有趣——七娘这双还不算绝有趣的,公主给庐陵王大郎做了一双,全用白毛,做得如狮子狗的爪子一般,满宫里的人都赶着去看,说没见过这么可爱的小物件。”见她面上微露不悦,改口道:“不过毕竟是天家苗裔,这样的东西,也只在寝中穿穿,图个新奇罢了,不可真当做正经使物,失了威严。”又夸她:“七娘这双,鞋头上金狮子栩栩如生,既威严肃穆,又暗合佛家经义,最是精妙。”
皇帝反而又蹙了眉,露出些惆怅来,婉儿轻轻叫了声“七娘”,她方回神叹道:“守礼也大了,总是‘庐陵王大郎’‘庐陵王大郎’地叫,也不像样。明日就拟制,封他个郡王罢——临淄如何?”
婉儿不接话,只笑道:“听说公主向崔公讨教学问去了。”
皇帝看了她一眼,接口道:“韦清少时看着还好,而今还不到四十岁,怎么就变成这模样,又老又丑。”说话间眼不自觉地又去瞥镜子,婉儿察觉了,笑牵着她的手道:“是呀,怎及得七娘,比他还长着些岁数呢,又年轻,又漂亮。”
皇帝被她夸得露了笑,口中却道:“你和她们学坏了,一意只知道谄媚!”
婉儿不答,将她的肩轻轻一搭,扶着她倒在榻上,皇帝初不解她的意思,片刻后便明白过来,竟难得地露出些羞赧,反身起来,想去解婉儿的衣裳,婉儿却止住她,两眼直直看进她眼去:“七娘让我试试,便知道自己还年轻否了。”
皇帝怔了怔,这一怔愣的功夫,便已被婉儿除去了衣衫,露出大半个身子来,她有些憎恶地看了一眼自己光裸的部分,偏了头,叫了一句“阿婉”,手伸出去,有些焦躁地想推开婉儿,婉儿却执拗地绕开她,将她轻推在榻上,半伏在榻沿,手指轻抚过她的锁骨,一路向下,又至胸前。
到了这年纪,再是保养得宜,人也难免地露出了颓败相,肌肤间的褶皱已难以遮掩,胸前垂坠,肚皮松弛,然而较之年轻时候,却反而多了许多柔软与温暖的感觉。她几次想阻止,却都被婉儿止住,婉儿轻轻地握住她垂下的皮肉,在手里小小地抚玩,一手握住她的手,两手十指交扣,片刻后,伏下身子,将脸颊轻轻贴在她的肚皮上,嘴唇擦过她的肌肤,缓缓而下。她腿上绘了梅花,婉儿便又将手抚上梅花,在花瓣、花萼处来回抚弄,隔了一会,顺着梅花探到内侧,在更松软处揉捏,脸则贴上她的大腿,眼斜看着内侧,贴着腿轻轻向里吹气。
她不安地动了动身子,手抚在婉儿的头上,未经婉儿压住的大腿微微蜷起又伸直,婉儿知道她有了动静,脸贴着她的身子又轻轻上去,到胸口时停住,手还抚在下面,抬头斜看,见她局促地低头看婉儿,婉儿轻笑着将手在门口反复揉搓,指尖在玄牝处微微地探进探出,眼依旧自下而上地看着她,唇角带笑,她微微地喘了起来,忘了羞愧的事,一手紧紧地将婉儿搂在怀里。婉儿知道到时候了,手慢慢地深入,头也更仰起来,慢慢地向上,人翻在榻上,轻轻地压在了她身上,下巴与她的下巴交抵,贴着她笑道:“我没说错罢,七娘至今还很年轻。”
皇帝迷离地笑了,手抚上婉儿的背,将婉儿紧紧搂在怀里,轻轻地吻在她的唇上。
韦欢静静地坐在佛堂中,天才蒙蒙亮,宫人内侍们却已开始忙碌起来,洒扫的、浇花的、除蝉的、开门的…来来往往,于无声中交构出一幅活生生真正的宫廷起居图。
在这分刻意的静寂中,唯一匆忙而沉重的脚步便显得十分刺耳,韦欢微微地偏了头,看见佛奴耸肩缩头地蹿进来,喜动颜色地拜在地上:“陛下拟将为大郎封郡王。”
韦欢将手里的佛珠转过一颗:“太平呢?”
佛奴一怔,马上道:“公主夜里就向省中宅邸去了,至今未归。”窥韦欢的脸色,又道:“韦郎君宿在宫省,早起托人进来说,上启娘子:家中一切安好,万毋担忧,老夫人与七娘子处皆按时洒扫,四时供奉,都不曾废,本来是派了胡六子一家在,今年公主又为添了一处小庄,派了十户人家。公主还另赠了一处庄园为小大郎读书之用,郎君甚是惭愧,觉得不合受此厚赐,请娘子代为推辞。”
韦欢闭了眼,指尖掐在佛珠上,淡淡道:“你告诉他,别人给的,都须谨慎,太平给的,只管收着,侄儿的前程,或家中一应事,有不决的,放心托太平去办,只当是托我。”
第406章 决断
我在宫省的内宅说是“宅”, 其实至为狭小,初时是父亲考虑到我已出嫁, 专为我在命妇院留出的一间屋子, 预备着我在参加典礼或入宫朝觐时用——当然, 这屋子名义上并非是我一人,而是为“诸近戚体弱出入不便者”而设, 而且我几乎没有用过这屋子,要么是直接入内廷休息,要么便是与众姑母、姑祖母一道在正院待制——母亲登基后,为我留的这屋子不但没取消,反倒又扩了一些,中间隔开,变成了内外大小两间, 举凡遇见元日、冬至等大朝集,住在家中嫌远,住在宫里又怕天未亮时出入不便, 便可直接住在这里,省去了许多内外路途的时间。因此之故, 宫中都十分直白地称这里作“长乐院”。院中执事,虽领着省中俸料,却唯王仙仙与裴兰生之命是从。
我坐在外间小厅时天已全黑了, 本来巡逻的卫士手执灯火,不间断地在门口往来,然而我来之后, 他们却忽然悄悄地改了路线,不自我门口,而自命妇院外路过了,仙仙说这是既定的巡逻路线,到了一定时候,见这里有灯亮着,便要避出去,免得惊扰女眷,我却不自觉地生出些恐慌来,命仙仙与冯永寿两个在门口候着,片刻不许离开,“若听见异常动静,一定要马上进来”,又取了随身短刀向桌上一放,想了想,不妥,压在座椅上,又不妥,最终还是提起裙子,绑在小腿上,刚刚绑好,门外已经悄声道:“崔相公来了。”我忙放下裙子,庄重地坐在椅上,郑重地对崔秀微笑颔首。
崔秀含笑进来,并不因此时、此地而玩忽礼节,彼此见过,特地不坐离我最近之处,而是隔开一席,待仙仙上了果饮,又笑问能不能赐茶,我心下才略安了些,细细打量崔秀。
说来他与我认识时间已不算短,又已是宰相,我本该对他十分熟悉,可一则平日里见的人实在是太多,二则我私下里对时下的这些男人们其实并没有什么亲近之意,与他交往又纯是因崔明德之故,因此竟从不曾认真打量过他,现下一看,才发现母亲为何于许多人中单单看上了他:朝中不乏风流俊士,容颜出众者更是比比皆是,可没有一人有崔秀这等内外兼修的儒雅书生气的,单看着他时,便已让我想起前世一位著名的“大叔”演员,虽然我现在已记不清他的名字、只隐约记得姓陈,却一直忘不了这位演员的气质,和他为主播妻子怒辞央视的故事。而崔秀比之这位演员,还更多几分宰辅重臣运筹帷幄的气概——像是崔明德——令我不自觉地要端起主公的架子,却又丝毫不敢以臣僚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