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过后,京城中浓郁的年味慢慢的消散。朝廷衙门、学校、商铺、酒楼、茶馆、旅店陆续的开业。街肆上渐渐的繁华起来。三五成群的士子,操着来自全国的口音,在京城中随处可见。
一月下旬,礼部发文昭告天下,丙辰科礼部会试定于二月二十一日。参加考试的举人、贡生们在这个时间点,约三千多人,已经全部抵达京师。准备参加考试。
因年前皇周大军平定西域,威压西域诸国。朝廷重开丝路。京城之中来自西域的货物亦是逐渐的多起来。朝贡、觐见天子的小邦增多。小国使节们穿着奇装异服行走在正阳门大街上,瞻仰着天-朝上国巍峨、繁华、强盛的帝都。
自汉唐以来,屹立于东方的华夏王朝,时隔近千年,再一次的征服西域诸国。(宋、明未得西域。蒙元非我族类。)华夏文明的光辉,重新照射在天山南北广袤的土地、河流上。
子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故称华夏。
一月下旬,有胡儿于南城崇文门外闹市中拔刀伤人。为乌孙国王子侍卫。大学士何朔令南城兵马司缉捕,连坐二十余人,尽斩于西市。遣使问罪乌孙国王。
煌煌上国之民,有罪,有司问之,岂能见辱于胡儿?吾辈之刀剑不利乎?吾朝之枪炮不利乎?
西市是周朝杀人行刑的地点,伪清的菜市口与之类似。当日,京城百姓齐聚西市,拍手叫好。自此,京中并全国各地,胡使、胡儿悉守《大周律》、从汉俗,不敢再仗着个人的武力,嚣张跋扈。
何大学士的执政风格,展露无疑。
隶属于翰林院的文学周刊《翰苑文话》报道出来后,士林中一片叫好、赞誉之声。在贾环的主持之下《翰苑文话》已经由半月刊改为周刊。
皇周定鼎中原,混一宇内,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这才是大国应有的风范!
朝廷重开陆上丝路,丝绸、茶叶等货物自长安出发,经由南北中三线,于张掖、酒泉、瓜州汇聚于敦煌,出西域。如今海贸繁华,基本都汇聚在广州。广州行商,富可敌国。但,海贸亦有到不了的地方,以及季节性。陆上丝路,也有相当的利润。
京师并非陆上丝路、海上丝路的中心。不可能如同唐时的长安那般繁华。但,它是政治中心。在皇周对外征战获得一系列的胜利时,不少人,慕名而来。或者,有事而来。约三百万人口的京城展示着她的活力、魅力。
雍治十四年的春天,在一场带着料峭春寒的小雨中,悄然到来。
京城西,妙峰山下,被誉为京西明珠的东庄镇浸润在小雨中。镇上,车来人往,繁盛异常。会试将近,以教育产业闻名北地的东庄镇与士子交流频繁。
另外,天子对吴王很信重。而吴王是妙峰山上潭拓寺主持智尘大师的好友。吴王妃信佛。吴王时时的带着家眷、子女来潭拓寺。京城有些人慕名与智尘大师结交。
潭拓寺的香火很甚,寺院在近年来修缮的更加金碧辉煌。佛要用金装。
享誉天下的闻道书院坐落于山脚下。凄凄小雨,洒落在树林,院落、小亭中。相比于镇中的热闹,学院中很是幽静。这主要得益于控制东庄镇行政、商业大权的咸亨商行对镇子的规划。闻道书院周边都是居民区。镇中心距离书院有几里路的距离。
旧校区里教授童生的一处学堂中,一名秀逸的少年坐立不安,翻着《书院讲义》,眼神呆滞,心不在焉。
少年约十一二岁,容貌秀气,穿着精美的白色长衫,腰间系着丝绸材料的汗巾,挂着玉佩。扇袋里装着乌檀木的名贵折扇。一看就知道是名门贵族出身。
闻道书院已经不再是十几年前由山长张安博个人出资建立书院。在雍治九年的水灾重建后,随着咸亨商行的成立,每年有大量的资金流入书院。
再加上第二任院长叶鸿云锐意改革,采纳贾环的诸多建议。此时的闻道书院已经是全国顶级的书院。设有藏书楼,印书局,操场,食堂等处。类似于现代大学的配置。
又设教授、讲师等等级,配备住宅,发放薪酬。京城中大小的学院数十家,很大一部分优秀的老师,都转投闻道书院。其中不乏拥有进士功名者。
书院又在经义外,设有算术、刑名、钱粮、钱粮、管理、经商、工科等课程。若是无意于科举,可转修这些课程。亦可选修。毕业后,有的进入咸亨商行。里面需要大量的人才。有的给老师的官场朋友们当幕僚。有的,去其他商行中谋生。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全国的官办县学、州学、府学,私立的学院中闻道书院是佼佼者,在教授童生、秀才这个级别的学问上,独领风骚。
所以,不乏权贵子弟入学就读。像秀逸少年这样的学子,还有很多很多。
闻道书院招收学生,有多种渠道。大致上,分两种。权贵子弟,可以缴纳500两银子,入学就读。其余,以资质论。有招生考试。学校中设有奖学金。
书院校风严谨,以文章、考试成绩论英雄。类似于现代的公立中小学合体。
课桌旁,少年的朋友写了一张纸条过来,问道:“贾兰,你怎么啦?过两天可要县试了。”
雍治十四年春,在礼部会试决出天下文魁的同时,天下各州县同时在举行童生试三关的第一关:县试。
现在还留在闻道书院里读书的童子,基本都是宛平、大兴两县的考生。路途较远的,已经各自回县。贾府地处京城内城西,属于宛平县。县试定于二月十二日。
贾兰想了想,在纸上提笔,回答道:“我娘今日来东庄镇。”
十一月,太子政变。贾府遭受大难。幸得环叔调兵回来撑过去。他很担心他娘亲。他回府小住了几日,又给他娘打发来书院读书。他知道他娘:望子成龙!
春节时,以如今贾府权势之盛,门前宾客如云,外加世交好友的来往、年酒、唱戏,府中太过于热闹。他在府里只住了五天,就回到书院读书。此时,他有些想念母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
小雨飘零。
闻道书院新小区内的教授院落区,院长叶鸿云的住处。敞轩中,汇聚着数名士子:公孙亮、罗向阳、庞泽、乔如松、卫阳、许英朗、姚纬、纪鸣。谈笑甚欢。
来自书生食府的美酒佳肴,陈列在案几前。小雨落在栏杆、石板处,欢乐的汇成小溪,流走。
今日众人聚会,主要是贾环来信给叶先生:问诸位同学,何时出发至京城参加丙辰科会试。他安排食宿。另有书信给诸位同学。
雍治十三年,天子以太上皇七十寿辰开恩科。当时,闻道书院只有贾环、公孙亮、罗向阳三人参加,全部取中。
贾环以一句“匹夫可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破题,夺取会元,殿试探花,现为翰林侍讲。公孙亮弃官,回书院治学,他的志趣不在仕途。罗向阳立誓非三鼎甲不入仕途,在书院教书,攻读。
雍治十三年,同样是乡试年。八月,庞泽,乔如松,许英朗,卫阳等多人参加乡试。只有许英朗一人通过北直隶乡试。其余几人,两试不中,科场蹉跎。
因而,今年的会试,只有去年六月来京城参加贾环的婚礼留下来的纪鸣纪德信、罗向阳、许英朗参加。书院诸人,并无国子监贡生。
叶鸿云性情宽厚,摇头,轻叹道:“子玉的心态如今是越来越悠闲。这不是什么好事。我虽然于官场不大懂,也知道逆水行舟的道理。唉…”
他有点担心。贾府如今是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的局面。这样的态势,其实反而更容易出事。而贾环似乎安于享乐。
公孙亮温润如玉的笑一笑,宽慰道:“叶先生,贾师弟现在蛰伏一段时间也好。他这个年纪的翰林侍讲,太吓人。总要等风头过去。听闻,何大学士很赏识他。”
回头,他会提醒下子玉,不要沉醉在温柔乡中。
庞泽容貌丑陋,穿着整洁的澜衫,他娶了一位贤妻。他于权谋是相当精通,笑着道:“叶先生,子玉不被当今天子所喜,逆势而为,反而不美。
休息一两年也好。以我对子玉的了解,他不是受制于人的性子。必定不会想着仕途止步与翰林侍讲。叶先生但可放心。”
他很清楚,山长有意将政治资源都留给贾环。贾环身上背负着的是整个闻道书院体系的政治意愿。贾环不可能以翰林侍讲,成为整个体系、团队的旗手。
相信贾环心中有数。官位肯定是要升的。不过,最近蛰伏一段时间,是很正确的选择。
叶鸿云点点头,笑了笑,道:“好了,不谈这个话题,谈一谈诗词。”举杯与众弟子饮一杯。
公孙亮长身而起,兴致勃勃,持杯笑道:“子玉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出,自此怀古无词矣。不过,我更喜欢那首‘大呼前辈李青莲’。”
这首诗确实给人才华要溢出来的感觉。众人轻松的笑谈起来。敞轩中的气氛,在小雨中,变得文采飞扬。
…
…
在闻道书院的众人笑谈诗词、人生之时,一辆自荣国府而来的精美马车于雨中抵达东庄镇。李纨在马车内,捋了下额前的秀发。秀雅的少妇风韵流泻。
于此同时,另一辆精美的马车从书生食府出来,在十字路口,转向去往京城。
雨滴落在青石板上。马车轱辘轱辘的走过。林芝韵看着手中精美的请帖。这是贾府信丰拍卖行的邀请函。
丫鬟雨儿坐在一旁,身姿娇小玲珑,比例极佳,粉色的裙子压在座位上,勾勒出圆润的臀部,精巧、青涩,性--感难言。
雨儿好笑的托着香腮。她怎么会看不出她家小姐内心的期待呢?
一月下旬,礼部发文昭告天下,丙辰科礼部会试定于二月二十一日。参加考试的举人、贡生们在这个时间点,约三千多人,已经全部抵达京师。准备参加考试。
因年前皇周大军平定西域,威压西域诸国。朝廷重开丝路。京城之中来自西域的货物亦是逐渐的多起来。朝贡、觐见天子的小邦增多。小国使节们穿着奇装异服行走在正阳门大街上,瞻仰着天-朝上国巍峨、繁华、强盛的帝都。
自汉唐以来,屹立于东方的华夏王朝,时隔近千年,再一次的征服西域诸国。(宋、明未得西域。蒙元非我族类。)华夏文明的光辉,重新照射在天山南北广袤的土地、河流上。
子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故称华夏。
一月下旬,有胡儿于南城崇文门外闹市中拔刀伤人。为乌孙国王子侍卫。大学士何朔令南城兵马司缉捕,连坐二十余人,尽斩于西市。遣使问罪乌孙国王。
煌煌上国之民,有罪,有司问之,岂能见辱于胡儿?吾辈之刀剑不利乎?吾朝之枪炮不利乎?
西市是周朝杀人行刑的地点,伪清的菜市口与之类似。当日,京城百姓齐聚西市,拍手叫好。自此,京中并全国各地,胡使、胡儿悉守《大周律》、从汉俗,不敢再仗着个人的武力,嚣张跋扈。
何大学士的执政风格,展露无疑。
隶属于翰林院的文学周刊《翰苑文话》报道出来后,士林中一片叫好、赞誉之声。在贾环的主持之下《翰苑文话》已经由半月刊改为周刊。
皇周定鼎中原,混一宇内,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这才是大国应有的风范!
朝廷重开陆上丝路,丝绸、茶叶等货物自长安出发,经由南北中三线,于张掖、酒泉、瓜州汇聚于敦煌,出西域。如今海贸繁华,基本都汇聚在广州。广州行商,富可敌国。但,海贸亦有到不了的地方,以及季节性。陆上丝路,也有相当的利润。
京师并非陆上丝路、海上丝路的中心。不可能如同唐时的长安那般繁华。但,它是政治中心。在皇周对外征战获得一系列的胜利时,不少人,慕名而来。或者,有事而来。约三百万人口的京城展示着她的活力、魅力。
雍治十四年的春天,在一场带着料峭春寒的小雨中,悄然到来。
京城西,妙峰山下,被誉为京西明珠的东庄镇浸润在小雨中。镇上,车来人往,繁盛异常。会试将近,以教育产业闻名北地的东庄镇与士子交流频繁。
另外,天子对吴王很信重。而吴王是妙峰山上潭拓寺主持智尘大师的好友。吴王妃信佛。吴王时时的带着家眷、子女来潭拓寺。京城有些人慕名与智尘大师结交。
潭拓寺的香火很甚,寺院在近年来修缮的更加金碧辉煌。佛要用金装。
享誉天下的闻道书院坐落于山脚下。凄凄小雨,洒落在树林,院落、小亭中。相比于镇中的热闹,学院中很是幽静。这主要得益于控制东庄镇行政、商业大权的咸亨商行对镇子的规划。闻道书院周边都是居民区。镇中心距离书院有几里路的距离。
旧校区里教授童生的一处学堂中,一名秀逸的少年坐立不安,翻着《书院讲义》,眼神呆滞,心不在焉。
少年约十一二岁,容貌秀气,穿着精美的白色长衫,腰间系着丝绸材料的汗巾,挂着玉佩。扇袋里装着乌檀木的名贵折扇。一看就知道是名门贵族出身。
闻道书院已经不再是十几年前由山长张安博个人出资建立书院。在雍治九年的水灾重建后,随着咸亨商行的成立,每年有大量的资金流入书院。
再加上第二任院长叶鸿云锐意改革,采纳贾环的诸多建议。此时的闻道书院已经是全国顶级的书院。设有藏书楼,印书局,操场,食堂等处。类似于现代大学的配置。
又设教授、讲师等等级,配备住宅,发放薪酬。京城中大小的学院数十家,很大一部分优秀的老师,都转投闻道书院。其中不乏拥有进士功名者。
书院又在经义外,设有算术、刑名、钱粮、钱粮、管理、经商、工科等课程。若是无意于科举,可转修这些课程。亦可选修。毕业后,有的进入咸亨商行。里面需要大量的人才。有的给老师的官场朋友们当幕僚。有的,去其他商行中谋生。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全国的官办县学、州学、府学,私立的学院中闻道书院是佼佼者,在教授童生、秀才这个级别的学问上,独领风骚。
所以,不乏权贵子弟入学就读。像秀逸少年这样的学子,还有很多很多。
闻道书院招收学生,有多种渠道。大致上,分两种。权贵子弟,可以缴纳500两银子,入学就读。其余,以资质论。有招生考试。学校中设有奖学金。
书院校风严谨,以文章、考试成绩论英雄。类似于现代的公立中小学合体。
课桌旁,少年的朋友写了一张纸条过来,问道:“贾兰,你怎么啦?过两天可要县试了。”
雍治十四年春,在礼部会试决出天下文魁的同时,天下各州县同时在举行童生试三关的第一关:县试。
现在还留在闻道书院里读书的童子,基本都是宛平、大兴两县的考生。路途较远的,已经各自回县。贾府地处京城内城西,属于宛平县。县试定于二月十二日。
贾兰想了想,在纸上提笔,回答道:“我娘今日来东庄镇。”
十一月,太子政变。贾府遭受大难。幸得环叔调兵回来撑过去。他很担心他娘亲。他回府小住了几日,又给他娘打发来书院读书。他知道他娘:望子成龙!
春节时,以如今贾府权势之盛,门前宾客如云,外加世交好友的来往、年酒、唱戏,府中太过于热闹。他在府里只住了五天,就回到书院读书。此时,他有些想念母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
小雨飘零。
闻道书院新小区内的教授院落区,院长叶鸿云的住处。敞轩中,汇聚着数名士子:公孙亮、罗向阳、庞泽、乔如松、卫阳、许英朗、姚纬、纪鸣。谈笑甚欢。
来自书生食府的美酒佳肴,陈列在案几前。小雨落在栏杆、石板处,欢乐的汇成小溪,流走。
今日众人聚会,主要是贾环来信给叶先生:问诸位同学,何时出发至京城参加丙辰科会试。他安排食宿。另有书信给诸位同学。
雍治十三年,天子以太上皇七十寿辰开恩科。当时,闻道书院只有贾环、公孙亮、罗向阳三人参加,全部取中。
贾环以一句“匹夫可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破题,夺取会元,殿试探花,现为翰林侍讲。公孙亮弃官,回书院治学,他的志趣不在仕途。罗向阳立誓非三鼎甲不入仕途,在书院教书,攻读。
雍治十三年,同样是乡试年。八月,庞泽,乔如松,许英朗,卫阳等多人参加乡试。只有许英朗一人通过北直隶乡试。其余几人,两试不中,科场蹉跎。
因而,今年的会试,只有去年六月来京城参加贾环的婚礼留下来的纪鸣纪德信、罗向阳、许英朗参加。书院诸人,并无国子监贡生。
叶鸿云性情宽厚,摇头,轻叹道:“子玉的心态如今是越来越悠闲。这不是什么好事。我虽然于官场不大懂,也知道逆水行舟的道理。唉…”
他有点担心。贾府如今是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的局面。这样的态势,其实反而更容易出事。而贾环似乎安于享乐。
公孙亮温润如玉的笑一笑,宽慰道:“叶先生,贾师弟现在蛰伏一段时间也好。他这个年纪的翰林侍讲,太吓人。总要等风头过去。听闻,何大学士很赏识他。”
回头,他会提醒下子玉,不要沉醉在温柔乡中。
庞泽容貌丑陋,穿着整洁的澜衫,他娶了一位贤妻。他于权谋是相当精通,笑着道:“叶先生,子玉不被当今天子所喜,逆势而为,反而不美。
休息一两年也好。以我对子玉的了解,他不是受制于人的性子。必定不会想着仕途止步与翰林侍讲。叶先生但可放心。”
他很清楚,山长有意将政治资源都留给贾环。贾环身上背负着的是整个闻道书院体系的政治意愿。贾环不可能以翰林侍讲,成为整个体系、团队的旗手。
相信贾环心中有数。官位肯定是要升的。不过,最近蛰伏一段时间,是很正确的选择。
叶鸿云点点头,笑了笑,道:“好了,不谈这个话题,谈一谈诗词。”举杯与众弟子饮一杯。
公孙亮长身而起,兴致勃勃,持杯笑道:“子玉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出,自此怀古无词矣。不过,我更喜欢那首‘大呼前辈李青莲’。”
这首诗确实给人才华要溢出来的感觉。众人轻松的笑谈起来。敞轩中的气氛,在小雨中,变得文采飞扬。
…
…
在闻道书院的众人笑谈诗词、人生之时,一辆自荣国府而来的精美马车于雨中抵达东庄镇。李纨在马车内,捋了下额前的秀发。秀雅的少妇风韵流泻。
于此同时,另一辆精美的马车从书生食府出来,在十字路口,转向去往京城。
雨滴落在青石板上。马车轱辘轱辘的走过。林芝韵看着手中精美的请帖。这是贾府信丰拍卖行的邀请函。
丫鬟雨儿坐在一旁,身姿娇小玲珑,比例极佳,粉色的裙子压在座位上,勾勒出圆润的臀部,精巧、青涩,性--感难言。
雨儿好笑的托着香腮。她怎么会看不出她家小姐内心的期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