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亭驿,位于州桥附近的光化坊,是接待契丹使节的地方。富弼为此次接待之使,从火车站迎了耶律仙童和吴湛两人,到了都亭驿,设宴洗尘。
饮了一杯酒,耶律仙童道:“太尉,现在马邑双方数十万大军对峙,非是小事。我们此来,便就是要与贵国重修旧好,各自罢兵。此事紧急,不知什么时候得睹圣颜?”
富弼道:“急什么。二位远来,且先在开封城里游玩几日。现在春暖花开,正是一年中风光最好的时候,东京城里携老扶幼出城踏青。二位上使远来,岂能错过!”
耶律仙童急道:“前方数十万大军对峙,时间久了,不知道就要发生什么大事。这个时候,哪里有心情游玩?太尉,国事为重,还是让我们尽早面君。”
富弼沉吟道:“圣上国事繁忙,我可以代为通禀,但什么时候上殿,还是听诏命吧。”
耶律仙童和吴湛对视一眼,俱都无奈。当时出大同府的时候,还以为一切顺利,哪里想到耶律洪基大军出击,会陷在马邑。现在双方对峙已经近一月,契丹的粮草已经难以支撑,实在等不得了。
富弼只字不提前方战事,只是说些诗词文章,风花雪月。
崇政殿里,几位宰执大臣在那里,正与皇帝赵祯商量前方的战事。
杜中宵道:“前日得报,杨文广已经占领九十九泉,大同府以北已经尽入朝廷之手。可以命富弼再拖契丹使节几天,让他们先静静心。等前方耶律洪基大军支持不住,再谈不迟。”
韩琦道:“契丹的内战已经打了五年,洪基三十万大军,可以说是倾国之兵。能不能,我们大军齐出,先灭了此敌。如此契丹实在大减,以后再战,便就容易了许多。”
杜中宵道:“相公,耶律洪基所部可不是契丹主力。此次进攻大同府的,只是一部分宫室兵,还有幽州、平州的人马。我们一旦把他们打得大败,契丹各部必然出兵相助,那个时候,前线的二十万禁军可难以应付。要想跟契丹决战,没有五六十万整训好的精兵,是远远不够的。”
文彦博道:“契丹的五年内战,不过是洪基的部分宫室兵和重元的西京道兵马之战,契丹各部并没有参与,最多遥相呼应。这个时候两国决战,朝廷没有做好准备,不是好时机。”
韩琦在河曲路大胜,心气上升。现在看前线契丹兵马处于下风,不由生起决战的心思。杜中宵却知道,现在马邑的并不是契丹主力,连皇帝的宫室兵都不全,更加不要说各部。幽云十六州这五年已经被打烂了,契丹其他各部却还完好。禁军不整训完成,就不具备彻底打败契丹的条件。马邑是因为那里特殊的地形限制,契丹的战力发挥不出来,不然不会如此被动。
赵祯道:“占了朔州,又取德州、白水泺和九十九泉,契丹岂能愿意?”
杜中宵捧笏:“是以要给契丹合适的条件。枢密院以为,耶律重元被俘之后,一直不肯归降,并没有多少用处。不如就把重元交给洪基,换那几个地方。对于本朝来说,还是土地实际些。而对于契丹,重元是与洪基争皇位的人,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赵祯道:“重元既入我手,再送回契丹,是不是会被人非议?”
杜中宵道:“朔州是萧革所献,只要厚待萧革,哪个还能说什么。重元不降,在本朝手里就没有用处,不如送给契丹。有了重元,这次契丹所失掉的土地,对他们国内也有了交待。”
文彦博道:“如果我们放了重元,契丹依然去攻这些地方怎么办?”
杜中宵道:“相公,契丹能攻,现在就去攻了。这几个地方,朝廷占下,契丹想夺回去,是千难万难。除非趁我们没有准备好之前,发动大战,不然没有办法。”
田况道:“确实如此。契丹之力,此次马邑之战也看出来了。只要选对地方,契丹对本朝军队并没有什么优势。河曲路现在二十万大军,契丹没有三五十万人,难有作为。”
听了这话,杜中宵道:“契丹军队不善攻城守城,最善于千里纵横,来去无踪。哪怕是现在有了火炮,其实除了守城的时候,契丹用起来并不顺手。以后与契丹作战,也是如此。要想恢复燕云,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骑兵,以骑兵压制契丹骑兵。如果不这样,即使禁军强过契丹,也难有作为。两军对战时,契丹总是能够避开正面,不断骚扰后路,仗还怎么打?”
赵祯道:“可现在的禁军,用枪炮,骑兵并不方便如此。”
杜中宵捧笏:“陛下,禁军用枪炮自然是正途。不过,内地可以如此,一到了草原上,就难以捕捉契丹主力。要想真地击败契丹,恢复燕云,其实是不够的。契丹兵力,还是来自于草原的各部。不能够掌控草原,北地终究难以安宁。契丹的中京和上京两道,人口不多,但民皆为兵,动辄百万。没有强大的骑兵,很难在那里把契丹彻底击败。”
对这个问题,杜中宵想了很久。最终想明白,有了火器,其实并不能彻底压倒游牧民族。要想稳定北方,中原王朝自己就要有强大的骑兵,最好是世上最强大的骑兵。同样的人口,全民皆兵的势力明显更有威胁。一旦时机合适,往往就能对中原王朝形成巨大压力。
中国北方,有大量的宜耕宜牧的地区,比如河套,比如东北。这些地区在中原王朝手里,能够稳定统治,保持强大的骑兵队伍,才能压倒更北的游牧民族。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可能跟游牧民族贸易,使他们得到生活物资,而不需要动辄抢掠。
火车可以把大草原分割开来,但那成本太高,非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真正有用的,还是要建立强大的骑兵。有了自己的骑兵部队,在武力上彻底压倒游牧民族,直接插手他们的内政,不使其形成统一的大部族,才是北方安定的关键。
契丹是个很不一样的势力,不但有幽云十六州这些农耕地区,而且占据了整个北方草原。到现在为止,契丹对草原的统治非常有效,各族听命。其军事实力,便来自于大草原。不能用历史上的金朝灭契丹的例子来看现在的契丹,契丹内政远没到那么腐坏,军队战斗力还在。
杜中宵在河曲路三年,宁可跑到千里之外的西域,也没有越地阴山。因为游牧大草原,对于现在的宋军来说,还是太大了。地广人稀,迁徒不定,部族数量繁多,现在很难控制。
饮了一杯酒,耶律仙童道:“太尉,现在马邑双方数十万大军对峙,非是小事。我们此来,便就是要与贵国重修旧好,各自罢兵。此事紧急,不知什么时候得睹圣颜?”
富弼道:“急什么。二位远来,且先在开封城里游玩几日。现在春暖花开,正是一年中风光最好的时候,东京城里携老扶幼出城踏青。二位上使远来,岂能错过!”
耶律仙童急道:“前方数十万大军对峙,时间久了,不知道就要发生什么大事。这个时候,哪里有心情游玩?太尉,国事为重,还是让我们尽早面君。”
富弼沉吟道:“圣上国事繁忙,我可以代为通禀,但什么时候上殿,还是听诏命吧。”
耶律仙童和吴湛对视一眼,俱都无奈。当时出大同府的时候,还以为一切顺利,哪里想到耶律洪基大军出击,会陷在马邑。现在双方对峙已经近一月,契丹的粮草已经难以支撑,实在等不得了。
富弼只字不提前方战事,只是说些诗词文章,风花雪月。
崇政殿里,几位宰执大臣在那里,正与皇帝赵祯商量前方的战事。
杜中宵道:“前日得报,杨文广已经占领九十九泉,大同府以北已经尽入朝廷之手。可以命富弼再拖契丹使节几天,让他们先静静心。等前方耶律洪基大军支持不住,再谈不迟。”
韩琦道:“契丹的内战已经打了五年,洪基三十万大军,可以说是倾国之兵。能不能,我们大军齐出,先灭了此敌。如此契丹实在大减,以后再战,便就容易了许多。”
杜中宵道:“相公,耶律洪基所部可不是契丹主力。此次进攻大同府的,只是一部分宫室兵,还有幽州、平州的人马。我们一旦把他们打得大败,契丹各部必然出兵相助,那个时候,前线的二十万禁军可难以应付。要想跟契丹决战,没有五六十万整训好的精兵,是远远不够的。”
文彦博道:“契丹的五年内战,不过是洪基的部分宫室兵和重元的西京道兵马之战,契丹各部并没有参与,最多遥相呼应。这个时候两国决战,朝廷没有做好准备,不是好时机。”
韩琦在河曲路大胜,心气上升。现在看前线契丹兵马处于下风,不由生起决战的心思。杜中宵却知道,现在马邑的并不是契丹主力,连皇帝的宫室兵都不全,更加不要说各部。幽云十六州这五年已经被打烂了,契丹其他各部却还完好。禁军不整训完成,就不具备彻底打败契丹的条件。马邑是因为那里特殊的地形限制,契丹的战力发挥不出来,不然不会如此被动。
赵祯道:“占了朔州,又取德州、白水泺和九十九泉,契丹岂能愿意?”
杜中宵捧笏:“是以要给契丹合适的条件。枢密院以为,耶律重元被俘之后,一直不肯归降,并没有多少用处。不如就把重元交给洪基,换那几个地方。对于本朝来说,还是土地实际些。而对于契丹,重元是与洪基争皇位的人,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赵祯道:“重元既入我手,再送回契丹,是不是会被人非议?”
杜中宵道:“朔州是萧革所献,只要厚待萧革,哪个还能说什么。重元不降,在本朝手里就没有用处,不如送给契丹。有了重元,这次契丹所失掉的土地,对他们国内也有了交待。”
文彦博道:“如果我们放了重元,契丹依然去攻这些地方怎么办?”
杜中宵道:“相公,契丹能攻,现在就去攻了。这几个地方,朝廷占下,契丹想夺回去,是千难万难。除非趁我们没有准备好之前,发动大战,不然没有办法。”
田况道:“确实如此。契丹之力,此次马邑之战也看出来了。只要选对地方,契丹对本朝军队并没有什么优势。河曲路现在二十万大军,契丹没有三五十万人,难有作为。”
听了这话,杜中宵道:“契丹军队不善攻城守城,最善于千里纵横,来去无踪。哪怕是现在有了火炮,其实除了守城的时候,契丹用起来并不顺手。以后与契丹作战,也是如此。要想恢复燕云,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骑兵,以骑兵压制契丹骑兵。如果不这样,即使禁军强过契丹,也难有作为。两军对战时,契丹总是能够避开正面,不断骚扰后路,仗还怎么打?”
赵祯道:“可现在的禁军,用枪炮,骑兵并不方便如此。”
杜中宵捧笏:“陛下,禁军用枪炮自然是正途。不过,内地可以如此,一到了草原上,就难以捕捉契丹主力。要想真地击败契丹,恢复燕云,其实是不够的。契丹兵力,还是来自于草原的各部。不能够掌控草原,北地终究难以安宁。契丹的中京和上京两道,人口不多,但民皆为兵,动辄百万。没有强大的骑兵,很难在那里把契丹彻底击败。”
对这个问题,杜中宵想了很久。最终想明白,有了火器,其实并不能彻底压倒游牧民族。要想稳定北方,中原王朝自己就要有强大的骑兵,最好是世上最强大的骑兵。同样的人口,全民皆兵的势力明显更有威胁。一旦时机合适,往往就能对中原王朝形成巨大压力。
中国北方,有大量的宜耕宜牧的地区,比如河套,比如东北。这些地区在中原王朝手里,能够稳定统治,保持强大的骑兵队伍,才能压倒更北的游牧民族。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可能跟游牧民族贸易,使他们得到生活物资,而不需要动辄抢掠。
火车可以把大草原分割开来,但那成本太高,非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真正有用的,还是要建立强大的骑兵。有了自己的骑兵部队,在武力上彻底压倒游牧民族,直接插手他们的内政,不使其形成统一的大部族,才是北方安定的关键。
契丹是个很不一样的势力,不但有幽云十六州这些农耕地区,而且占据了整个北方草原。到现在为止,契丹对草原的统治非常有效,各族听命。其军事实力,便来自于大草原。不能用历史上的金朝灭契丹的例子来看现在的契丹,契丹内政远没到那么腐坏,军队战斗力还在。
杜中宵在河曲路三年,宁可跑到千里之外的西域,也没有越地阴山。因为游牧大草原,对于现在的宋军来说,还是太大了。地广人稀,迁徒不定,部族数量繁多,现在很难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