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中宵看着柳中城,城墙残破,外面添了不少新坟。问身边的张岊:“看这里的样子,柳中是不是不献城,还拼死抵抗?”
张岊叉手道:“不错,大军到来,柳中抵死不降。打了半日,轰开城门之后,城主带着城中守军巷战,大多战死。前边攻蒲昌的时候,城门一破,城主就投降了,却没想到柳中这么难打。”
杜中宵道:“万里征战,百姓何辜!然而一场大战,还是百姓死的人多。西域的土著,大多并不是回鹘人,他们也不该为回鹘效力。这里守得如此厉害,城主是回鹘人吗?”
张岊摇头:“不是,不过跟皇族是姻亲,真是搞不明白。”
杜中宵道:“不要管了,现在尽力安抚城中百姓,约束军队不得扰民。战争时期,城中的商业店铺继续开着,派军兵监管,不得刻剥百姓。我们此来,最大的倚仗,是民心向中原,不可失了民心。”
张岊点头答应。柳中一战,与蒲昌比起来激烈许多,城主死守,守军大部战死。宋军城外放炮,轰开城门之后,已经没有多少兵,伤亡不大。但敌人拼命防守,遗下大量死尸,依然震撼人心。
杜中宵到了城主府,此处已经全部换了宋军,对张岊道:“我的经略司,就设在这里吧。等到赵滋攻下了高昌,再搬过去。高昌现在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会来这里,为什么前来进攻。我住到这里,说不定他们还会再派人前来询问昵。有什么好问的?回鹘西迁,难道讲清楚了为什么来占西域?现在西域的高昌和黑汗两国,俱都是乘着中原衰落,出兵攻占这里。现在兵强,中原当然重新占回来。”
张岊道:“这些蛮族,占别人地方的时候理直气壮,等到被人进攻,反倒讲起礼仪来了,真是咄咄怪事。本朝先败契丹,再败党项,现在正是兵力最强盛的时候,能到西域为何不来?”
杜中宵听了连连点头:“你这话才是正理!当年大唐衰落之后,留在这里的守军多惨?他们防守了多少年?东边的归义军,还是元昊带兵攻陷,又有什么话说?”
杜中宵为什么来攻高昌?现在契丹两帝并立,党项被打得不敢出门,自己手握十余万大军,铁路一通,当然就来了。高昌全国征兵,最多也就三五万人,不来打怎么说得过去呢?而且全军整训之后,现在军队的战力到底怎么样,也需要一场战争来检验。这一仗赢了,朝廷对外用兵就有了底气。
进了城主府,富弼和张昇已经带人布置好了作战厅,见到杜中宵进来,急忙行礼。
杜中宵道:“赵滋大军已经包围高昌,明日,张副使到高昌前线去。此次进攻高昌,得人心为第一要务,攻城还在其次。赵滋所带大炮,攻破高昌没有问题,只看代价大小。你去之后,看紧部队,围城时不得骚扰百姓。凡军中所用物资,尽量用自己带的,从民间征调,必须用钱购买。经略司先拨两万两白银到前线,以供使用。记住,攻破高昌城之后,这里才真正是朝廷的地方。但是,西域本是汉唐故土,当地的平民百姓,很多是那时遗民,切不可失了民望!”
张昇拱手称是。他是经略副使,按照军中应派监军的规则,应该到最需要的地方。富弼虽然也是副使,却带有监督杜中宵的职责,要一直随在杜中宵身边。两位经略判官,李复圭负责调运粮草,田京则留在胜州,留守后方。河曲路的官员,比其他经略司为多,但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到了中间的桌旁,看着桌上的大幅地图,杜中宵对富弼道:“拿下了蒲昌和柳中,就打开了伊州到高昌的大门。现在张岊所部已经堵住了焉耆大军回援的道路,占领了白水城,堵住了彰八里和北庭南下的道路,高昌已经成了一座孤城。赵滋大军围高昌,北庭汗王派了几次使节,问为何来攻,却还没有出动大军出城作战。现在的问题,是攻下高昌,北庭、彰八里和焉耆的回鹘军队会如何?他们会降,还是会再选一个汗王出来,继续与我们作战。”
富弼道:“只要攻下高昌,把铁路从伊州修过来,他们怎么做都不重要了。”
杜中宵道:“也不能够这么说。我们两支大军七八万人,不能长时间留在西域,攻下高昌后,必须大部撤回,只能在这里留一军。高昌的主力,现在在焉耆,约有近三万人。彰八里、仰吉八里和北庭等地方,还有大约万人。如果他们合兵一处,来攻高昌,留在高昌的部队还是会吃力。所以最好,在我们大军撤离之前,把高昌的主力部队消灭。那么一来,西域重回朝廷治下,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张岊道:“我派到焉耆去的探子来报,焉耆现在还没有出兵的动静。想来是赵滋封锁消息,在高昌的北庭汗王派不去求救者。再说黑汗大军初占龟兹,在那里有大军,焉耆守军不敢轻动。”
杜中宵道:“这就是另一个问题。我们占领高昌之后,与高为敌的黑汗到底会怎么办?黑汗国现在分为东西两国,东黑汗又分为几支,关系并不和睦。朝廷进入西域,他们中的哪些会与朝廷合作,哪些会与朝廷死战到底,也说不清楚。我们收留了尉迟三郎,将来是要重建于阗国的,那里现在正是东黑汗国的地盘。当然,东黑汗王未必知道此事,但我们的态度却受影响。”
说到这里,杜中宵拍了拍桌子道:“我们现在兵力居于优势,但后边契丹和党项未平,不能在西域出全力。再加上情况不明,现在围了高昌城,黑汗国到底如何却不知道,只能从长计议。”
张岊道:“末将攻蒲昌和柳中城,虽然柳中抵抗激烈,但兵士战力不强。如果西域兵力的战斗力是如此,则大军剿灭即可。焉耆离高昌城五百余里,赵滋攻破高昌后,可以派大军前去。”
杜中宵道:“攻灭了焉耆,我们就与黑汗正面相对了。现在全军上下,都不知道黑汗国内情况到底如何,纵然是朝廷允许,我们也不宜与黑汗作战。北边的北庭还好,彰八里和仰吉八里也是如此,一旦攻灭,就与西黑汗国正面相对。黑汗国的几个汗王本是兄弟子侄,一旦逼得紧了,他们联合起来也是麻烦。”
高昌本身实力不强,特别是与宋朝相比,铁路一修到伊州,基本就可以过来剿灭。黑汗不同,地域比高昌广大得多,人口数量不明,兵力不明。因为分成几部分,与高昌作战的,其实只是东黑汗国的一部分而已。如果宋朝逼得过紧,黑汗各部联合起来,就是另一种局面了。
杜中宵想的,只是先灭高昌,与黑汗暂时和平相处。等到数年之后,了解了西域的情况,铁路修到高昌,甚至是向南修到焉耆,向北修到仰吉八里,再从容与黑汗相对。
西域实在太大,铁路修到伊州,还远远不够。攻高昌已经远出七八百里作战,已经是现在宋军攻击的极限。如果再次前出,后勤就会非常紧张,不得不从当地收取战争物资。而对杜中宵来说,西域本地百姓的人心,他们对中原王朝的眷恋,是要小心维护的。不能王师来了,比以前的军队还更让人难受,那就着实尴尬了。一旦人心散了,纵然收复西域,也需要长时间培育,代价太过高昂。
这就是杜中宵面对的困境,西域对于中原来说,实在太过遥远。没有一条维系的铁路,能不动的还是暂时先不动,不然很可能会闪了腰。
张岊叉手道:“不错,大军到来,柳中抵死不降。打了半日,轰开城门之后,城主带着城中守军巷战,大多战死。前边攻蒲昌的时候,城门一破,城主就投降了,却没想到柳中这么难打。”
杜中宵道:“万里征战,百姓何辜!然而一场大战,还是百姓死的人多。西域的土著,大多并不是回鹘人,他们也不该为回鹘效力。这里守得如此厉害,城主是回鹘人吗?”
张岊摇头:“不是,不过跟皇族是姻亲,真是搞不明白。”
杜中宵道:“不要管了,现在尽力安抚城中百姓,约束军队不得扰民。战争时期,城中的商业店铺继续开着,派军兵监管,不得刻剥百姓。我们此来,最大的倚仗,是民心向中原,不可失了民心。”
张岊点头答应。柳中一战,与蒲昌比起来激烈许多,城主死守,守军大部战死。宋军城外放炮,轰开城门之后,已经没有多少兵,伤亡不大。但敌人拼命防守,遗下大量死尸,依然震撼人心。
杜中宵到了城主府,此处已经全部换了宋军,对张岊道:“我的经略司,就设在这里吧。等到赵滋攻下了高昌,再搬过去。高昌现在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会来这里,为什么前来进攻。我住到这里,说不定他们还会再派人前来询问昵。有什么好问的?回鹘西迁,难道讲清楚了为什么来占西域?现在西域的高昌和黑汗两国,俱都是乘着中原衰落,出兵攻占这里。现在兵强,中原当然重新占回来。”
张岊道:“这些蛮族,占别人地方的时候理直气壮,等到被人进攻,反倒讲起礼仪来了,真是咄咄怪事。本朝先败契丹,再败党项,现在正是兵力最强盛的时候,能到西域为何不来?”
杜中宵听了连连点头:“你这话才是正理!当年大唐衰落之后,留在这里的守军多惨?他们防守了多少年?东边的归义军,还是元昊带兵攻陷,又有什么话说?”
杜中宵为什么来攻高昌?现在契丹两帝并立,党项被打得不敢出门,自己手握十余万大军,铁路一通,当然就来了。高昌全国征兵,最多也就三五万人,不来打怎么说得过去呢?而且全军整训之后,现在军队的战力到底怎么样,也需要一场战争来检验。这一仗赢了,朝廷对外用兵就有了底气。
进了城主府,富弼和张昇已经带人布置好了作战厅,见到杜中宵进来,急忙行礼。
杜中宵道:“赵滋大军已经包围高昌,明日,张副使到高昌前线去。此次进攻高昌,得人心为第一要务,攻城还在其次。赵滋所带大炮,攻破高昌没有问题,只看代价大小。你去之后,看紧部队,围城时不得骚扰百姓。凡军中所用物资,尽量用自己带的,从民间征调,必须用钱购买。经略司先拨两万两白银到前线,以供使用。记住,攻破高昌城之后,这里才真正是朝廷的地方。但是,西域本是汉唐故土,当地的平民百姓,很多是那时遗民,切不可失了民望!”
张昇拱手称是。他是经略副使,按照军中应派监军的规则,应该到最需要的地方。富弼虽然也是副使,却带有监督杜中宵的职责,要一直随在杜中宵身边。两位经略判官,李复圭负责调运粮草,田京则留在胜州,留守后方。河曲路的官员,比其他经略司为多,但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到了中间的桌旁,看着桌上的大幅地图,杜中宵对富弼道:“拿下了蒲昌和柳中,就打开了伊州到高昌的大门。现在张岊所部已经堵住了焉耆大军回援的道路,占领了白水城,堵住了彰八里和北庭南下的道路,高昌已经成了一座孤城。赵滋大军围高昌,北庭汗王派了几次使节,问为何来攻,却还没有出动大军出城作战。现在的问题,是攻下高昌,北庭、彰八里和焉耆的回鹘军队会如何?他们会降,还是会再选一个汗王出来,继续与我们作战。”
富弼道:“只要攻下高昌,把铁路从伊州修过来,他们怎么做都不重要了。”
杜中宵道:“也不能够这么说。我们两支大军七八万人,不能长时间留在西域,攻下高昌后,必须大部撤回,只能在这里留一军。高昌的主力,现在在焉耆,约有近三万人。彰八里、仰吉八里和北庭等地方,还有大约万人。如果他们合兵一处,来攻高昌,留在高昌的部队还是会吃力。所以最好,在我们大军撤离之前,把高昌的主力部队消灭。那么一来,西域重回朝廷治下,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张岊道:“我派到焉耆去的探子来报,焉耆现在还没有出兵的动静。想来是赵滋封锁消息,在高昌的北庭汗王派不去求救者。再说黑汗大军初占龟兹,在那里有大军,焉耆守军不敢轻动。”
杜中宵道:“这就是另一个问题。我们占领高昌之后,与高为敌的黑汗到底会怎么办?黑汗国现在分为东西两国,东黑汗又分为几支,关系并不和睦。朝廷进入西域,他们中的哪些会与朝廷合作,哪些会与朝廷死战到底,也说不清楚。我们收留了尉迟三郎,将来是要重建于阗国的,那里现在正是东黑汗国的地盘。当然,东黑汗王未必知道此事,但我们的态度却受影响。”
说到这里,杜中宵拍了拍桌子道:“我们现在兵力居于优势,但后边契丹和党项未平,不能在西域出全力。再加上情况不明,现在围了高昌城,黑汗国到底如何却不知道,只能从长计议。”
张岊道:“末将攻蒲昌和柳中城,虽然柳中抵抗激烈,但兵士战力不强。如果西域兵力的战斗力是如此,则大军剿灭即可。焉耆离高昌城五百余里,赵滋攻破高昌后,可以派大军前去。”
杜中宵道:“攻灭了焉耆,我们就与黑汗正面相对了。现在全军上下,都不知道黑汗国内情况到底如何,纵然是朝廷允许,我们也不宜与黑汗作战。北边的北庭还好,彰八里和仰吉八里也是如此,一旦攻灭,就与西黑汗国正面相对。黑汗国的几个汗王本是兄弟子侄,一旦逼得紧了,他们联合起来也是麻烦。”
高昌本身实力不强,特别是与宋朝相比,铁路一修到伊州,基本就可以过来剿灭。黑汗不同,地域比高昌广大得多,人口数量不明,兵力不明。因为分成几部分,与高昌作战的,其实只是东黑汗国的一部分而已。如果宋朝逼得过紧,黑汗各部联合起来,就是另一种局面了。
杜中宵想的,只是先灭高昌,与黑汗暂时和平相处。等到数年之后,了解了西域的情况,铁路修到高昌,甚至是向南修到焉耆,向北修到仰吉八里,再从容与黑汗相对。
西域实在太大,铁路修到伊州,还远远不够。攻高昌已经远出七八百里作战,已经是现在宋军攻击的极限。如果再次前出,后勤就会非常紧张,不得不从当地收取战争物资。而对杜中宵来说,西域本地百姓的人心,他们对中原王朝的眷恋,是要小心维护的。不能王师来了,比以前的军队还更让人难受,那就着实尴尬了。一旦人心散了,纵然收复西域,也需要长时间培育,代价太过高昂。
这就是杜中宵面对的困境,西域对于中原来说,实在太过遥远。没有一条维系的铁路,能不动的还是暂时先不动,不然很可能会闪了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