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不知不觉,后知后觉。
放假的时间一天待在家里边时间还是过的挺快的。
悄无声息的年关将近。
在李幼斌这边村子里置办年货是很麻烦的一件事儿,因为村子里没有买年货的地方。
这就产生了一种交易的场所叫集市。
集市很早以前甚至是唐朝或是更早就有的,很多先进的地方这类场所少了,但是农村还是保留了这一传统。
集市也有规律。
开集市的地方有很多,时间也是岔开的,可能是为了方便卖家每天都能赚到钱吧。
就比如说李家村这边,离他们最近的史庙是农历的三六十逢集,每个月的初三、初六、初十、十三……这些天就有卖东西的店家来史庙摆摊。
买什么的都有,一到过年买烟花爆、竹门神对联的居多。
农历二十三是小年的第一天。
这天也是史庙逢集。
很多人会在这天上街赶集,去置办年货。
李幼斌是不用去赶集的,因为他爸老早的就去陇西把年货置办好带回家了,他家现在缺的就对联和门神。
对联是不用买的,只需要买些红纸,写对联对李幼斌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儿。
李幼斌还是去了史庙。
他去不是为了赶集的,主要是想去凑热闹。
腊月二十之后的集市是很热闹的,附近村子里见过的没见过的都去,有去置办年货的,有去买吃食的,也有像李幼斌这样去瞎转悠的。
去了也不单单是图个热闹。
每年这个时候,邻近村子里上大学的、外出上班的大小姑娘们也都回家了,二十三这之后的几集,不管是原本就在家的还是外出回来的姑娘都会去集市转转,各色各样的都有。
所以李幼斌去集市还有一个目的,看姑娘。
腊月二十三这天,李幼斌睡得正熟的时候被李宝明的电话吵醒了。
起来的时候已经九点半了,急急忙忙收拾一下,随便吃了些早餐就去了李宝明家。
在农村,每家都有辆摩托车,李幼斌家也不例外,平日里就放在车棚底下没人骑,只有每年李幼斌放假回来的时候才骑一下。
本来这天去史庙是打算骑着摩托车的,结果不知怎的死活打不着火,无奈之下就去了李宝明家。
李宝明家跟李幼斌家差不多的,也有一辆摩托车,也是常年四季放院子里当标本,就每年李宝明回家出去玩的时候动一下。
在这地儿骑着摩托车出去还是挺拉风的,裹着军皮大衣,戴上墨镜,踩上一双假皮的雪地靴,抽着烟就上路了。
其实别人出发的时候差不多十一点了,急急的赶完集就回家了。
李幼斌他们出发这么早也是有原因的,先上去把该买的买上,然后等人多的时候找个高点的地儿看集上的姑娘吹口哨。
农村小伙都这样干,事实上对女孩子吹口哨是很不礼貌的,像流氓,招人憎厌。但是他们不在乎,反正也就是起哄,真让他们去搭讪还真不一定敢过去。
李幼斌虽说不吹口哨,却也挺喜欢看姑娘。
村里的姑娘不像城里的那么美艳,穿着也很朴素,但是不会去画厚厚的妆,大多数皮肤是小麦色的,很少有雪白的,偶尔一两个总显得与众不同。
并不是说小麦色的皮肤不好看,有些时候小麦色配上精致的五官是纯朴、天然的一种美,是没有经过后天雕琢的,这种美甚至于很多时候比化妆出来的更吸引人。
天生丽质的女孩子在哪里都是很少见的,长的漂亮又纯洁的女孩子更是少见。
在土坡上边呆的久了难免有些腿疼,最难忍的却不是腿疼,是腿疼的同时独自饿了。
“好久没吃过凉皮儿了。”李幼斌感叹一声。
“走,去吃去?”李宝明点了根烟。
“走!”
说走就走。
几人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土,依次跳下土堆。
集市上除却蔬菜水果烟花爆竹之外,还有一个行当是特别赚钱的,那就是卖凉皮和擀面皮的。
凉皮起源地据说是在陕西。
加工工艺李幼斌是不大清楚的,外形就是张薄薄的面皮儿,卷起来切成条子放碗里头,加上盐醋葱姜蒜,拌上一些黄瓜丝就可以吃了。
每次逢集的时候卖凉皮的提前把凉皮做好,在街上支个遮阳伞把做凉皮的家伙什摆在小车里边推进去,再往伞后边摆上几个折叠桌凳,这就算是一家凉皮店了。
李幼斌哥几个来到卖凉皮的地方的时候老板正吆喝着女儿给客人上凉皮。
看到那家的闺女哥几个挪不开眼了。
那姑娘上身穿着薄衬衫,下身是长长的碎花裙子,约莫十七八岁的样子,上身脊背一抹粉色若隐若现,正像是那雪地里的一片红梅。
姑娘生的养眼,面容姣好,肌肤也是雪白如玉。
虽是如此,那当爹的却是粗犷,肤色黝黑,满脸大胡子。
看到几个小伙子盯着自家姑娘打量,心里边不乐意,却也不想扰了生意,呦呵着问:“小伙子来碗凉皮?”
被这么一喊,李幼斌几人也意识到有些失态了。找个位置坐下。
“老板,四碗凉皮。”
“好嘞。”
老板虽是不喜这几个小伙子看自己闺女的眼神,但是一下四个凉皮的生意他倒也不想让轻易跑掉,因此明面上态度还是很和善的。
李幼斌是不想吃凉皮的,凉皮不像擀面皮那么有嚼劲。
沉默几秒之后还是喊了一嗓子:“老板,给我的换成擀面皮儿吧。”
“好!”
等凉皮的时候趁着老板做凉皮的功夫再可了劲儿的瞅几眼他家的闺女,过饱了眼瘾哥几个才收回目光,说说笑笑的讲一些真实的或是瞎编的故事。
姑娘一直是低着头的,她早就察觉到了小伙子们一直在看她,却也不敢抬头,村里上学的姑娘不像城里的那么开放,遇到类似的事儿还是会害羞,小脸红扑扑的。
一碗凉皮是填不饱肚子的,吃这个主要还是解馋。
几人吃完凉皮又去吃了牛肉面才心满意足的回家了。
走在道上还议论卖凉皮老板家的姑娘。
“那姑娘长的是真白净。”
“没想到咱这地儿还有这水准的女孩儿。”
“要是以后能娶了给我当媳妇儿就好了。”
“做梦吧你。”
“哈哈……”
放假的时间一天待在家里边时间还是过的挺快的。
悄无声息的年关将近。
在李幼斌这边村子里置办年货是很麻烦的一件事儿,因为村子里没有买年货的地方。
这就产生了一种交易的场所叫集市。
集市很早以前甚至是唐朝或是更早就有的,很多先进的地方这类场所少了,但是农村还是保留了这一传统。
集市也有规律。
开集市的地方有很多,时间也是岔开的,可能是为了方便卖家每天都能赚到钱吧。
就比如说李家村这边,离他们最近的史庙是农历的三六十逢集,每个月的初三、初六、初十、十三……这些天就有卖东西的店家来史庙摆摊。
买什么的都有,一到过年买烟花爆、竹门神对联的居多。
农历二十三是小年的第一天。
这天也是史庙逢集。
很多人会在这天上街赶集,去置办年货。
李幼斌是不用去赶集的,因为他爸老早的就去陇西把年货置办好带回家了,他家现在缺的就对联和门神。
对联是不用买的,只需要买些红纸,写对联对李幼斌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儿。
李幼斌还是去了史庙。
他去不是为了赶集的,主要是想去凑热闹。
腊月二十之后的集市是很热闹的,附近村子里见过的没见过的都去,有去置办年货的,有去买吃食的,也有像李幼斌这样去瞎转悠的。
去了也不单单是图个热闹。
每年这个时候,邻近村子里上大学的、外出上班的大小姑娘们也都回家了,二十三这之后的几集,不管是原本就在家的还是外出回来的姑娘都会去集市转转,各色各样的都有。
所以李幼斌去集市还有一个目的,看姑娘。
腊月二十三这天,李幼斌睡得正熟的时候被李宝明的电话吵醒了。
起来的时候已经九点半了,急急忙忙收拾一下,随便吃了些早餐就去了李宝明家。
在农村,每家都有辆摩托车,李幼斌家也不例外,平日里就放在车棚底下没人骑,只有每年李幼斌放假回来的时候才骑一下。
本来这天去史庙是打算骑着摩托车的,结果不知怎的死活打不着火,无奈之下就去了李宝明家。
李宝明家跟李幼斌家差不多的,也有一辆摩托车,也是常年四季放院子里当标本,就每年李宝明回家出去玩的时候动一下。
在这地儿骑着摩托车出去还是挺拉风的,裹着军皮大衣,戴上墨镜,踩上一双假皮的雪地靴,抽着烟就上路了。
其实别人出发的时候差不多十一点了,急急的赶完集就回家了。
李幼斌他们出发这么早也是有原因的,先上去把该买的买上,然后等人多的时候找个高点的地儿看集上的姑娘吹口哨。
农村小伙都这样干,事实上对女孩子吹口哨是很不礼貌的,像流氓,招人憎厌。但是他们不在乎,反正也就是起哄,真让他们去搭讪还真不一定敢过去。
李幼斌虽说不吹口哨,却也挺喜欢看姑娘。
村里的姑娘不像城里的那么美艳,穿着也很朴素,但是不会去画厚厚的妆,大多数皮肤是小麦色的,很少有雪白的,偶尔一两个总显得与众不同。
并不是说小麦色的皮肤不好看,有些时候小麦色配上精致的五官是纯朴、天然的一种美,是没有经过后天雕琢的,这种美甚至于很多时候比化妆出来的更吸引人。
天生丽质的女孩子在哪里都是很少见的,长的漂亮又纯洁的女孩子更是少见。
在土坡上边呆的久了难免有些腿疼,最难忍的却不是腿疼,是腿疼的同时独自饿了。
“好久没吃过凉皮儿了。”李幼斌感叹一声。
“走,去吃去?”李宝明点了根烟。
“走!”
说走就走。
几人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土,依次跳下土堆。
集市上除却蔬菜水果烟花爆竹之外,还有一个行当是特别赚钱的,那就是卖凉皮和擀面皮的。
凉皮起源地据说是在陕西。
加工工艺李幼斌是不大清楚的,外形就是张薄薄的面皮儿,卷起来切成条子放碗里头,加上盐醋葱姜蒜,拌上一些黄瓜丝就可以吃了。
每次逢集的时候卖凉皮的提前把凉皮做好,在街上支个遮阳伞把做凉皮的家伙什摆在小车里边推进去,再往伞后边摆上几个折叠桌凳,这就算是一家凉皮店了。
李幼斌哥几个来到卖凉皮的地方的时候老板正吆喝着女儿给客人上凉皮。
看到那家的闺女哥几个挪不开眼了。
那姑娘上身穿着薄衬衫,下身是长长的碎花裙子,约莫十七八岁的样子,上身脊背一抹粉色若隐若现,正像是那雪地里的一片红梅。
姑娘生的养眼,面容姣好,肌肤也是雪白如玉。
虽是如此,那当爹的却是粗犷,肤色黝黑,满脸大胡子。
看到几个小伙子盯着自家姑娘打量,心里边不乐意,却也不想扰了生意,呦呵着问:“小伙子来碗凉皮?”
被这么一喊,李幼斌几人也意识到有些失态了。找个位置坐下。
“老板,四碗凉皮。”
“好嘞。”
老板虽是不喜这几个小伙子看自己闺女的眼神,但是一下四个凉皮的生意他倒也不想让轻易跑掉,因此明面上态度还是很和善的。
李幼斌是不想吃凉皮的,凉皮不像擀面皮那么有嚼劲。
沉默几秒之后还是喊了一嗓子:“老板,给我的换成擀面皮儿吧。”
“好!”
等凉皮的时候趁着老板做凉皮的功夫再可了劲儿的瞅几眼他家的闺女,过饱了眼瘾哥几个才收回目光,说说笑笑的讲一些真实的或是瞎编的故事。
姑娘一直是低着头的,她早就察觉到了小伙子们一直在看她,却也不敢抬头,村里上学的姑娘不像城里的那么开放,遇到类似的事儿还是会害羞,小脸红扑扑的。
一碗凉皮是填不饱肚子的,吃这个主要还是解馋。
几人吃完凉皮又去吃了牛肉面才心满意足的回家了。
走在道上还议论卖凉皮老板家的姑娘。
“那姑娘长的是真白净。”
“没想到咱这地儿还有这水准的女孩儿。”
“要是以后能娶了给我当媳妇儿就好了。”
“做梦吧你。”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