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参见父皇!”李承乾向李二行礼道。35xs
一下早朝便被李二叫到这两仪殿来,也不知道他想干什么,又不敢问。
这两仪殿除了他和李二外,再无其他人,就连平日里不怎么离身的孝顺儿子李治都不在。
“坐吧!”李二指着身旁的位置说道。
“谢父皇!”李承乾道了一声谢后,便坐在李二身旁,等待李二发话。
“可知朕这次叫你来,是为什么事?”李二问道。
“儿臣不知,还请父皇明示!”李承乾道。
“看看这个!”李二指着桌案上一摞高的东西道。
由于角度问题和叠的高高的奏折,李承乾还以为李二是让他看看那些奏折,其实李二是指奏折旁边的一套书籍。
起初,李承乾还以为这些奏折都是弹劾他的奏折,不过转念一想,自己又没有干什么出格的事情,应该不会被人弹劾才对。
“不知这些奏折是?”李承乾忐忑不安的问道。
李二一愣!自己明明是让他看书籍,怎么扯上了奏折,当看到挡在书籍面前的奏折,李二也就明白了李承乾是会错意了!
“朕没让你看奏折,是看这书籍!”李二推开奏折,指着露出来的书籍道。
李承乾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这么一回事,是自己理解错误,不由的有些脸红。
李二将书籍拿起摆放在李承乾的面前,道:“看看,这对你有好处。”
李承乾拿起书籍,他发现这上面居然还有没干的墨迹,也就是说,上面的内容应该是刚写上去不久的。
书籍封面上,帝范二字映入眼帘。
这本书籍居然是出自李二之手,用来告诫太子将来应该怎么做一个好帝王的经典语录。
《帝范》一共分为十二篇,这十二篇分别是《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馋》、《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
《帝范》十二篇中,君体讲的是身为一个帝王自身修养的学问,建亲讲的是运用权力的学问。
求贤、审官、纳谏、去馋分别讲述了使用人才,选用官员,听取意见,杜绝人的学问。
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又分别讲述了防止骄傲产生过失,防止侈糜导致坠落,防止不公招致乱政。
关心“三农”,以利社会稳定,军备不怠,是长期和平的基石,教育民众,更要教育自己。闪舞
这是李二一声政治生涯的执政经验的高度浓缩。
历史上,李二对当时还是太子的李治说过:“饬躬阐政之道,皆在其中,朕一旦不讳,更无所言。”
可见李二对《帝范》的高度自信,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帝范》中,他对为政者的个人修养,选任和统御下属的学问,乃至经济民生、教育军事等家国事务都做出了非常有见地的解答。
切确的说,《帝范》便是李二一生执政经验总结,是他一生作为帝王的真实写照。
李承乾翻开《帝范》,第一句便是:朕闻大德曰生,大宝曰位。辨其上下,树之君臣,所以抚育黎元,钧陶庶类,自非克明克哲,允武允文……
……所以披镜前踪,博览史籍,聚其要言,以为近诫云耳。
接下来才是帝范的第一篇君体,开始讲述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应该怎么来提升自身的修养。
“你将这《帝范》拿回去好好看看,牢记于心,多加思考。”李二说道。
李承乾合上帝范道:“儿臣明白!必定会好好拜读。”
“只读是不够的,你要将里面的学问学以致用才行!”
“这第一篇便是教你将来作为一个帝王,应该怎么来修养自身,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只有不断的自我修养,才做到更好的使用你手中的权力,运用人才为这个帝国做出贡献。”李二说道。
“我说的这些话,你都要牢牢记在心里才行!”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李承乾道,有了李二的经验总结,将来他做皇帝就会顺畅许多。
“这修身治国的道理,都在这十二篇中,一旦不讳,便没有什么好对你说的了。”
“你要以古代的先哲贤王以为师,如我,则不足效法,这效法上等的,仅得其中,效法中等的,不免得其下。”
“吾居位以来,过失之处不少,锦绣珠玉不断于身前,又不停地修筑宫室台榭。”
“犬马鹰隼无远不致,游幸四方,使各地供给烦劳,这些都是我的大过失,千万不要认为正确而效法。”
“回顾我普济苍生效益多,创建大唐基业功劳大。好处多而损害少,所以百姓都没有怨言;功劳大而过失,所以王业稳固。”
“然而若是要求尽善尽美,实在是多有惭愧。你没有我这些功劳勤苦而承继我的富贵,竭力行善举,则国家仅得安定;如果骄奢懒惰,则自身都难保。”
“而且成功来之不易,败亡却可迅速招致,对帝国而言;失去容易得到很难,对于皇位来说;能不珍惜吗?能不谨慎吗!”李二对李承乾谆谆教诲道。
“儿臣定会将父皇的教诲,铭记于心,一刻也不敢忘记,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过失,定不会忘记先辈辛苦创下的基业。”李承乾起身道。
经过李二这一番说教,李承乾心里大有感触。
“你能够把我的话记在心里,我便能够放心,将来大唐交到你的手里,朕也就能够瞑目了!”李二说道。
“父皇必定能够长命百岁,儿臣还要时常听父皇耳提面命,谆谆教诲!”李承乾道。
“朕能够交给你的都在这本书中,你回去以后,日后不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来看,你会受益匪浅的。”李二说道。
“诺!”李承乾应道。
“好了!时候不早了!你先回去吧!朕有些乏了,要憩一下。”李二说道。
“儿臣告退!”李承乾起身行礼退下。
回到东宫之后,李承乾便仔细的阅读李二的佳作,一生的执政经验总结——《帝范》。
一下早朝便被李二叫到这两仪殿来,也不知道他想干什么,又不敢问。
这两仪殿除了他和李二外,再无其他人,就连平日里不怎么离身的孝顺儿子李治都不在。
“坐吧!”李二指着身旁的位置说道。
“谢父皇!”李承乾道了一声谢后,便坐在李二身旁,等待李二发话。
“可知朕这次叫你来,是为什么事?”李二问道。
“儿臣不知,还请父皇明示!”李承乾道。
“看看这个!”李二指着桌案上一摞高的东西道。
由于角度问题和叠的高高的奏折,李承乾还以为李二是让他看看那些奏折,其实李二是指奏折旁边的一套书籍。
起初,李承乾还以为这些奏折都是弹劾他的奏折,不过转念一想,自己又没有干什么出格的事情,应该不会被人弹劾才对。
“不知这些奏折是?”李承乾忐忑不安的问道。
李二一愣!自己明明是让他看书籍,怎么扯上了奏折,当看到挡在书籍面前的奏折,李二也就明白了李承乾是会错意了!
“朕没让你看奏折,是看这书籍!”李二推开奏折,指着露出来的书籍道。
李承乾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这么一回事,是自己理解错误,不由的有些脸红。
李二将书籍拿起摆放在李承乾的面前,道:“看看,这对你有好处。”
李承乾拿起书籍,他发现这上面居然还有没干的墨迹,也就是说,上面的内容应该是刚写上去不久的。
书籍封面上,帝范二字映入眼帘。
这本书籍居然是出自李二之手,用来告诫太子将来应该怎么做一个好帝王的经典语录。
《帝范》一共分为十二篇,这十二篇分别是《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馋》、《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
《帝范》十二篇中,君体讲的是身为一个帝王自身修养的学问,建亲讲的是运用权力的学问。
求贤、审官、纳谏、去馋分别讲述了使用人才,选用官员,听取意见,杜绝人的学问。
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又分别讲述了防止骄傲产生过失,防止侈糜导致坠落,防止不公招致乱政。
关心“三农”,以利社会稳定,军备不怠,是长期和平的基石,教育民众,更要教育自己。闪舞
这是李二一声政治生涯的执政经验的高度浓缩。
历史上,李二对当时还是太子的李治说过:“饬躬阐政之道,皆在其中,朕一旦不讳,更无所言。”
可见李二对《帝范》的高度自信,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帝范》中,他对为政者的个人修养,选任和统御下属的学问,乃至经济民生、教育军事等家国事务都做出了非常有见地的解答。
切确的说,《帝范》便是李二一生执政经验总结,是他一生作为帝王的真实写照。
李承乾翻开《帝范》,第一句便是:朕闻大德曰生,大宝曰位。辨其上下,树之君臣,所以抚育黎元,钧陶庶类,自非克明克哲,允武允文……
……所以披镜前踪,博览史籍,聚其要言,以为近诫云耳。
接下来才是帝范的第一篇君体,开始讲述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应该怎么来提升自身的修养。
“你将这《帝范》拿回去好好看看,牢记于心,多加思考。”李二说道。
李承乾合上帝范道:“儿臣明白!必定会好好拜读。”
“只读是不够的,你要将里面的学问学以致用才行!”
“这第一篇便是教你将来作为一个帝王,应该怎么来修养自身,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只有不断的自我修养,才做到更好的使用你手中的权力,运用人才为这个帝国做出贡献。”李二说道。
“我说的这些话,你都要牢牢记在心里才行!”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李承乾道,有了李二的经验总结,将来他做皇帝就会顺畅许多。
“这修身治国的道理,都在这十二篇中,一旦不讳,便没有什么好对你说的了。”
“你要以古代的先哲贤王以为师,如我,则不足效法,这效法上等的,仅得其中,效法中等的,不免得其下。”
“吾居位以来,过失之处不少,锦绣珠玉不断于身前,又不停地修筑宫室台榭。”
“犬马鹰隼无远不致,游幸四方,使各地供给烦劳,这些都是我的大过失,千万不要认为正确而效法。”
“回顾我普济苍生效益多,创建大唐基业功劳大。好处多而损害少,所以百姓都没有怨言;功劳大而过失,所以王业稳固。”
“然而若是要求尽善尽美,实在是多有惭愧。你没有我这些功劳勤苦而承继我的富贵,竭力行善举,则国家仅得安定;如果骄奢懒惰,则自身都难保。”
“而且成功来之不易,败亡却可迅速招致,对帝国而言;失去容易得到很难,对于皇位来说;能不珍惜吗?能不谨慎吗!”李二对李承乾谆谆教诲道。
“儿臣定会将父皇的教诲,铭记于心,一刻也不敢忘记,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过失,定不会忘记先辈辛苦创下的基业。”李承乾起身道。
经过李二这一番说教,李承乾心里大有感触。
“你能够把我的话记在心里,我便能够放心,将来大唐交到你的手里,朕也就能够瞑目了!”李二说道。
“父皇必定能够长命百岁,儿臣还要时常听父皇耳提面命,谆谆教诲!”李承乾道。
“朕能够交给你的都在这本书中,你回去以后,日后不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来看,你会受益匪浅的。”李二说道。
“诺!”李承乾应道。
“好了!时候不早了!你先回去吧!朕有些乏了,要憩一下。”李二说道。
“儿臣告退!”李承乾起身行礼退下。
回到东宫之后,李承乾便仔细的阅读李二的佳作,一生的执政经验总结——《帝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