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渊带着张君泰率队离开东都,取道天水郡,陇西郡回返金城。虽说李文渊现在是西域总管,但是兵毕竟还是薛举的,要还的。
没有皇命所差,没有什么紧急的战事,李文渊也乐得悠闲地慢慢返回金城。
过了河东郡便进入了渭水流域的冲积平原,八百里秦川本应该是大隋最为稳固的一个粮仓,可是现如今却是田舍荒芜,渺无人烟。见不到百里青纱帐,只有荒草破屋三两处。
沉默了很久,李文渊问张君泰:“君泰你说,这开皇年间我大隋有八百余万户百姓,现如今这还能有多少呢?”
张君泰说道:“大业五年间尚有九百余万户,现今山东人口凋零,关中人口也因为东征锐减,应该还会有七百万户吧。”
“消失了两百多万户?按照最少的五人一户算起来可也是一千多万人啊。”李文渊吃惊地说。
“那倒不至于,东征的强征民夫及牛马牲畜,使得大量的自耕农无以为生,都依附于门阀士族,或者成为官户、匠户、乐户、佃农等大量未纳入户口统计的人,所以倒也不会有千万人的消失。”张君泰安慰道。
“那君泰你说大隋强盛么?”李文渊说。
“大隋当然强盛,开皇年间文帝北击突厥,将突厥一分为二,俯首称臣。”张君泰傲然的说。
“那为什么这么强大的大隋,会被一个小小的高句丽接连击退两次呢?”李文渊说。
“高句丽人多狡诈,又加之皇帝凡事皆要亲力亲为,致使战机流逝。”张君泰说道。
“非也非也,君泰你只是说对了一半。”李文渊笑着说:“陛下年方二十便已经率大军渡过长江天险,荡平南陈了,怎么可能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来贻误战机呢?”
李文渊见张君泰低头不语,便接着说:“前朝汉光武帝允许边民内迁,后来魏晋也并未妥善处理,致使五胡乱华,汉人南迁,最终败亡,才有的大隋坐这天下。”
“这我有所听闻,五胡乱华屠的北方汉人十室九空,幸得冉闵大帝奋起反抗下的屠胡令,才留的一份元气在。”张君泰回忆起了脑中的记忆说道。
“是的,但是后来冉闵败亡,北胡复返占据长江以北多年,又有了现在的大隋。依我看,陛下这是担心内迁胡人再次作乱毁去大隋,才想着用高句丽的刀消灭北方的胡人,以及胡人背后的关陇贵族。”李文渊又拿出了当初和薛举探讨的结论来讲给张君泰说。
看着张君泰似有所悟,李文渊便接着说道:“陛下是把整个大隋都放在桌面上来了一场豪赌。”说到这里心中暗自叹息了:
杨广出发点没错,但是太心急了,如果分成五年十年来一步步走或许还好,但是逼得太紧了,大隋又比他自己想象的要脆弱一些,稍一失误之下便已经是无法挽回的大灾难。
但凡是大国崛起,无不是要以十年乃至百年作为谋划计量单位的,只靠着盼望出明君,圣人的国家注定走不远。国运要依靠缜密的规划,良好的人才培养,高效廉洁的行政才能走得远,赌国运是最不明智的行为,在李文渊的记忆中上一个赌国运的某国现在还在给别人当狗就是最好的证明。
张君泰不再说话了,今天李文渊给他说的一些事情对他的冲击很大,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其专属的局限性,这个是没有办法的。李文渊也最反感站在上帝视角来嘲讽古人,那是最愚蠢的行为。
军队在缓缓前行,李文渊的心却早已经飘到了即使在后世都是神秘莫测的西域。
西域是一个相对闭塞的地方,又是一个有无限潜力的地方,作为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一个节点,大可以抽上了无尽的财富养兵。合理的分配规划耕地,此时尚数丰沛的水系能够带来的粮食也不计其数。那里的汉民和归化胡久居边塞,民风剽悍,可以为军。
现如今又有皇帝的首肯,自铸兵械,镇守西域八州的便宜行事之权,李文渊只觉得一时间千头万绪在脑中搅得一头乱麻。毕竟穿越前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研究生,现在摇身一变变成了大隋的征西将军,统领西域八州的总管,可以说一句话就能决定数万人的生死命运了,这种身份的骤变让李文渊无所适从。
一路上李文渊都没再说话,他在思考着接下来该怎么做。既然西域的一些郡守都敢不向朝廷述职,那就说明已经到了很严峻的地步了。数千年来摆在封建帝王眼前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央和地方的争权博弈,中央需要地方的安稳和税收,又不希望地方触摸兵权这道禁忌。
唐朝依靠强盛的国力压制住地方上各节度使的拥军割据的隐患,但是国力一旦稍弱一些,便引得地方节度使举兵反叛,由盛转衰,乃至覆灭。
李文渊比不得那些久在官场混迹的老狐狸那般老谋深算,一路上他也想过各种办法来理清西域的官场,但是都不现实,更何况隋朝的覆灭已经开始倒计时了,若不趁机依托西域问鼎中原,就算是理顺了官场,那也只能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而这个结局不是李文渊想要的,就算最后率西域归附,也会被架空权力,远离政治中心的赋闲终老。
李文渊最终做出了决定,不管什么时代,都如同后世伟人所述一般: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自己要率先抓住西域的兵权,在用兵权挥刀砍向混乱的官场,再按照自己的意愿打造出新的政治体系,破而后立是最省时省力的。
想到这里,还未及细想,张君泰就在旁边说道:“将军,金城到了。”
李文渊闻听此言也挺了挺腰板,向着远处的城池望了过去。远远地就看见一个少女打扮的人站在城门外,似乎是在等着什么人。李文渊自然是能一眼认出是分别已久的秋娘,当下心中也是一暖,猛地一夹马腹,奔着城门奔去。
没有皇命所差,没有什么紧急的战事,李文渊也乐得悠闲地慢慢返回金城。
过了河东郡便进入了渭水流域的冲积平原,八百里秦川本应该是大隋最为稳固的一个粮仓,可是现如今却是田舍荒芜,渺无人烟。见不到百里青纱帐,只有荒草破屋三两处。
沉默了很久,李文渊问张君泰:“君泰你说,这开皇年间我大隋有八百余万户百姓,现如今这还能有多少呢?”
张君泰说道:“大业五年间尚有九百余万户,现今山东人口凋零,关中人口也因为东征锐减,应该还会有七百万户吧。”
“消失了两百多万户?按照最少的五人一户算起来可也是一千多万人啊。”李文渊吃惊地说。
“那倒不至于,东征的强征民夫及牛马牲畜,使得大量的自耕农无以为生,都依附于门阀士族,或者成为官户、匠户、乐户、佃农等大量未纳入户口统计的人,所以倒也不会有千万人的消失。”张君泰安慰道。
“那君泰你说大隋强盛么?”李文渊说。
“大隋当然强盛,开皇年间文帝北击突厥,将突厥一分为二,俯首称臣。”张君泰傲然的说。
“那为什么这么强大的大隋,会被一个小小的高句丽接连击退两次呢?”李文渊说。
“高句丽人多狡诈,又加之皇帝凡事皆要亲力亲为,致使战机流逝。”张君泰说道。
“非也非也,君泰你只是说对了一半。”李文渊笑着说:“陛下年方二十便已经率大军渡过长江天险,荡平南陈了,怎么可能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来贻误战机呢?”
李文渊见张君泰低头不语,便接着说:“前朝汉光武帝允许边民内迁,后来魏晋也并未妥善处理,致使五胡乱华,汉人南迁,最终败亡,才有的大隋坐这天下。”
“这我有所听闻,五胡乱华屠的北方汉人十室九空,幸得冉闵大帝奋起反抗下的屠胡令,才留的一份元气在。”张君泰回忆起了脑中的记忆说道。
“是的,但是后来冉闵败亡,北胡复返占据长江以北多年,又有了现在的大隋。依我看,陛下这是担心内迁胡人再次作乱毁去大隋,才想着用高句丽的刀消灭北方的胡人,以及胡人背后的关陇贵族。”李文渊又拿出了当初和薛举探讨的结论来讲给张君泰说。
看着张君泰似有所悟,李文渊便接着说道:“陛下是把整个大隋都放在桌面上来了一场豪赌。”说到这里心中暗自叹息了:
杨广出发点没错,但是太心急了,如果分成五年十年来一步步走或许还好,但是逼得太紧了,大隋又比他自己想象的要脆弱一些,稍一失误之下便已经是无法挽回的大灾难。
但凡是大国崛起,无不是要以十年乃至百年作为谋划计量单位的,只靠着盼望出明君,圣人的国家注定走不远。国运要依靠缜密的规划,良好的人才培养,高效廉洁的行政才能走得远,赌国运是最不明智的行为,在李文渊的记忆中上一个赌国运的某国现在还在给别人当狗就是最好的证明。
张君泰不再说话了,今天李文渊给他说的一些事情对他的冲击很大,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其专属的局限性,这个是没有办法的。李文渊也最反感站在上帝视角来嘲讽古人,那是最愚蠢的行为。
军队在缓缓前行,李文渊的心却早已经飘到了即使在后世都是神秘莫测的西域。
西域是一个相对闭塞的地方,又是一个有无限潜力的地方,作为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一个节点,大可以抽上了无尽的财富养兵。合理的分配规划耕地,此时尚数丰沛的水系能够带来的粮食也不计其数。那里的汉民和归化胡久居边塞,民风剽悍,可以为军。
现如今又有皇帝的首肯,自铸兵械,镇守西域八州的便宜行事之权,李文渊只觉得一时间千头万绪在脑中搅得一头乱麻。毕竟穿越前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研究生,现在摇身一变变成了大隋的征西将军,统领西域八州的总管,可以说一句话就能决定数万人的生死命运了,这种身份的骤变让李文渊无所适从。
一路上李文渊都没再说话,他在思考着接下来该怎么做。既然西域的一些郡守都敢不向朝廷述职,那就说明已经到了很严峻的地步了。数千年来摆在封建帝王眼前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央和地方的争权博弈,中央需要地方的安稳和税收,又不希望地方触摸兵权这道禁忌。
唐朝依靠强盛的国力压制住地方上各节度使的拥军割据的隐患,但是国力一旦稍弱一些,便引得地方节度使举兵反叛,由盛转衰,乃至覆灭。
李文渊比不得那些久在官场混迹的老狐狸那般老谋深算,一路上他也想过各种办法来理清西域的官场,但是都不现实,更何况隋朝的覆灭已经开始倒计时了,若不趁机依托西域问鼎中原,就算是理顺了官场,那也只能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而这个结局不是李文渊想要的,就算最后率西域归附,也会被架空权力,远离政治中心的赋闲终老。
李文渊最终做出了决定,不管什么时代,都如同后世伟人所述一般: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自己要率先抓住西域的兵权,在用兵权挥刀砍向混乱的官场,再按照自己的意愿打造出新的政治体系,破而后立是最省时省力的。
想到这里,还未及细想,张君泰就在旁边说道:“将军,金城到了。”
李文渊闻听此言也挺了挺腰板,向着远处的城池望了过去。远远地就看见一个少女打扮的人站在城门外,似乎是在等着什么人。李文渊自然是能一眼认出是分别已久的秋娘,当下心中也是一暖,猛地一夹马腹,奔着城门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