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道出来后,萧琼枝和郑邦,先去了周远庚家一趟。
她让周远庚老婆吴九娘帮忙,安排大牛和石山,叫来周远庚那两个丧偶的弟媳。
然后,当着她们的面,她把一百两银子的来历告诉她们,又给她们每家分了三十五两银子。
吴九娘看出萧琼枝从中多贴了五两银子,只肯拿三十三两。
她的两个弟媳有样学样,也只肯拿三十三两。
萧琼枝就硬塞给她们,边塞边说:“三位奶奶,这是我们家的一点心意。你们要是不收下,我就不告诉你们,怎么认杂粮的方法了!”
“那好吧,谢谢枝儿,我收下。”认杂粮这事太重要了,吴九娘两个弟媳中,那个昨天跟刘五秀吵过架的罗绿叶,马上痛快收下了另二两银子。
“谢谢枝儿!”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吴九娘和她的另一个弟媳,也是不好再推辞,只好异口同声道了谢,也各收下另二两银子。
萧琼枝很满意,对她们说:“三位奶奶,我还要跟我舅舅,把昨天回还君给的那三百两银子,送给族长爷爷,你们准备好箩筐和锄头、钯头,先去我家等我吧。我送完银子回来,就陪你们上山,认杂粮。”
“好,”吴九娘妯娌三个,马上照做。
一刻钟后,萧琼枝和郑邦,到了周远冬家。
周远冬正准备出门,看到他们过来,很高兴。
他边把他们迎进门,边对萧琼枝说:“枝儿,你跟你舅舅来得正好,我正有事要去你家,找你商量下。”
“那你先收下回还君昨天给的、这三百两银子再说吧,族长爷爷。”萧琼枝伸手指了指、郑邦拎在手里的大包袱,笑着说。
“原来你已给把银票,给换成银子了?太好了,枝儿,你真是个贴心的好孩子。”周远冬由衷地赞叹。
现在村里留下的男子,老的老,少的少,关键时候,根本不顶用。
只有萧琼枝舅舅和萧琼枝二叔,才最靠得住。
昨天,他只是想着,路上不太平,三百两银票放在他身上,不安全,才让萧琼枝先帮忙拿着。
却忘了,如果他回村后,拿着三百两银票,去乡里钱庄兑换,到时,从乡里回村的路上,也是很不安全的。
幸亏萧琼枝先一步想到,把银票都给换成了银子,带回来。
“应该的,族长爷爷,你也帮了我家不少忙呀,别的不说,要不是你帮忙,我家里粮食、钱、以及我亲爹留给我的玉佩,可能就找不回来了呢。”萧琼枝很认真的说。
虽然当时找出这一切的主意,是她出的,但也多亏了郑少年和周远冬的积极配合,才能够成功。
而且,一直以来,只要是她出的主意,周远冬基本上都是照着去做的。
这份尊重和信任,胜似亲人间的亲情。
“哈哈,我那也是应该的。”周远冬明白那块玉佩,对萧琼枝的意义,有多么重大,引以为荣,连忙笑着说。
说话间,三个人已经走进周远冬家正屋。
周远冬老婆赵双娥,已经听到动静,带着她的三个儿媳妇,急急收拾好桌子,摆上招待萧琼枝和郑邦的瓜子、花生、红枣和一大块麻糖了。
这可是村里人招待贵客才有的待遇。
招待普通客人,没人舍得用麻糖。
因为,麻糖是用糯米花、和谷芽糖混合而成,特别贵。
卖麻糖的,每个月挑糖进村,都要求一斤米,换一两麻糖。
周大智在跟楚芸娘成亲时,买过好几斤。
他们把其中每一两,包做一团,扎起来,作为前来喝喜酒族人的回礼。
不过,他们特意留了三两麻糖,没有包,给萧琼枝做零嘴吃。
萧琼枝吃过后,觉得味道还行。
可又嫌它太贵了,为了省着家里的粮食,就骗他们,说不好吃,不喜欢吃。
他们信以为真,再没买过。
萧琼枝只是看了一眼麻糖,就随手抓了把瓜子,慢慢剥着吃,等周远冬说事。
赵双娥以为萧琼枝是不好意思吃,立刻从那大块麻糖上,捏下大半,塞到萧琼枝手里。
萧琼枝正准备推辞,周远冬开口了:“枝儿,我还有个大忙,要你帮呢,这点东西算什么?尽管吃,吃完了,我让你赵奶奶再给你拿!”
好吧,周远冬本来就是个行事很有分寸的人,既然都把话说到这份上,再推辞,也就显得生分了。
萧琼枝只好边吃边表态:“族长爷爷,有什么事,你尽管说,只要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我一定帮。”
周远冬很感动。
他倒不是怕萧琼枝不答应。
他只是觉得萧琼枝还是个孩子,自己作为长辈,有些不大好意思,向萧琼枝开口。
原本,他是打算先跟楚芸娘、周大勇说一说,再让他们跟萧琼枝说的。
至于郑邦,为人一直比较严肃。
他前晚,还是鼓起勇气,才敢约他一起去县城的,后来,被郑邦拒绝,搞得他更加不敢对他提任何要求了。
他先看了眼郑邦,才看向萧琼枝,目光恳切地说:“枝儿,你不知道,我们周家村各户人家的粮食,过完这个冬天,没什么大问题,但开春后,就难说了。”
“昨天,村里的族人得知你还会认三种杂粮,有不少,都晚上悄悄找到我家,要我劝你,把你教王家村、徐家村、刘家村人学会认的那三种杂粮,也教给我们族里人认。”
“我知道,你虽然年纪小,却做事很有自己的打算,该说的时候,自然会说。只是,昨晚已经有十几个人悄悄来找过我了,他们的一些顾虑,也很有道理。”
“比如,这眼看天气越来越冷,随时可能会下雪封山,万一你等到大雪封山时,再决定让我们族里人认那三种杂粮,到时,我们就是会认,也不好从地里挖出来了。”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呢?”
原来是这事!
萧琼枝教王家村、徐家村、刘家村人学会认那三种杂粮,原本就是为了让他们,不再抢劫周家村人的粮食,并把已经抢到手的,乖乖还回去,给周家村人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而昨天下午,她特意让王家村、徐家村、刘家村那一百五十人帮周家村人挖茯苓,其实也是从侧面提醒周家村的人,她是很乐意让他们,也有机会拥有这些杂粮的。
她很诚恳地说:“族长爷爷,我是考虑到昨天我们村,有不少人家,都有人受伤,需要养伤,伤重的还需要家人照顾,打算等大家的伤势都基本康复了,再带大家上山,一起认那三种杂粮。”
“不过,我没有考虑到、会马上存在下雪封山的情况,大家的担心,确实很在理,你现在让人通知大家,去我家门口集合吧,辰时正,我就带大家上山,一起认那三种杂粮。”
她让周远庚老婆吴九娘帮忙,安排大牛和石山,叫来周远庚那两个丧偶的弟媳。
然后,当着她们的面,她把一百两银子的来历告诉她们,又给她们每家分了三十五两银子。
吴九娘看出萧琼枝从中多贴了五两银子,只肯拿三十三两。
她的两个弟媳有样学样,也只肯拿三十三两。
萧琼枝就硬塞给她们,边塞边说:“三位奶奶,这是我们家的一点心意。你们要是不收下,我就不告诉你们,怎么认杂粮的方法了!”
“那好吧,谢谢枝儿,我收下。”认杂粮这事太重要了,吴九娘两个弟媳中,那个昨天跟刘五秀吵过架的罗绿叶,马上痛快收下了另二两银子。
“谢谢枝儿!”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吴九娘和她的另一个弟媳,也是不好再推辞,只好异口同声道了谢,也各收下另二两银子。
萧琼枝很满意,对她们说:“三位奶奶,我还要跟我舅舅,把昨天回还君给的那三百两银子,送给族长爷爷,你们准备好箩筐和锄头、钯头,先去我家等我吧。我送完银子回来,就陪你们上山,认杂粮。”
“好,”吴九娘妯娌三个,马上照做。
一刻钟后,萧琼枝和郑邦,到了周远冬家。
周远冬正准备出门,看到他们过来,很高兴。
他边把他们迎进门,边对萧琼枝说:“枝儿,你跟你舅舅来得正好,我正有事要去你家,找你商量下。”
“那你先收下回还君昨天给的、这三百两银子再说吧,族长爷爷。”萧琼枝伸手指了指、郑邦拎在手里的大包袱,笑着说。
“原来你已给把银票,给换成银子了?太好了,枝儿,你真是个贴心的好孩子。”周远冬由衷地赞叹。
现在村里留下的男子,老的老,少的少,关键时候,根本不顶用。
只有萧琼枝舅舅和萧琼枝二叔,才最靠得住。
昨天,他只是想着,路上不太平,三百两银票放在他身上,不安全,才让萧琼枝先帮忙拿着。
却忘了,如果他回村后,拿着三百两银票,去乡里钱庄兑换,到时,从乡里回村的路上,也是很不安全的。
幸亏萧琼枝先一步想到,把银票都给换成了银子,带回来。
“应该的,族长爷爷,你也帮了我家不少忙呀,别的不说,要不是你帮忙,我家里粮食、钱、以及我亲爹留给我的玉佩,可能就找不回来了呢。”萧琼枝很认真的说。
虽然当时找出这一切的主意,是她出的,但也多亏了郑少年和周远冬的积极配合,才能够成功。
而且,一直以来,只要是她出的主意,周远冬基本上都是照着去做的。
这份尊重和信任,胜似亲人间的亲情。
“哈哈,我那也是应该的。”周远冬明白那块玉佩,对萧琼枝的意义,有多么重大,引以为荣,连忙笑着说。
说话间,三个人已经走进周远冬家正屋。
周远冬老婆赵双娥,已经听到动静,带着她的三个儿媳妇,急急收拾好桌子,摆上招待萧琼枝和郑邦的瓜子、花生、红枣和一大块麻糖了。
这可是村里人招待贵客才有的待遇。
招待普通客人,没人舍得用麻糖。
因为,麻糖是用糯米花、和谷芽糖混合而成,特别贵。
卖麻糖的,每个月挑糖进村,都要求一斤米,换一两麻糖。
周大智在跟楚芸娘成亲时,买过好几斤。
他们把其中每一两,包做一团,扎起来,作为前来喝喜酒族人的回礼。
不过,他们特意留了三两麻糖,没有包,给萧琼枝做零嘴吃。
萧琼枝吃过后,觉得味道还行。
可又嫌它太贵了,为了省着家里的粮食,就骗他们,说不好吃,不喜欢吃。
他们信以为真,再没买过。
萧琼枝只是看了一眼麻糖,就随手抓了把瓜子,慢慢剥着吃,等周远冬说事。
赵双娥以为萧琼枝是不好意思吃,立刻从那大块麻糖上,捏下大半,塞到萧琼枝手里。
萧琼枝正准备推辞,周远冬开口了:“枝儿,我还有个大忙,要你帮呢,这点东西算什么?尽管吃,吃完了,我让你赵奶奶再给你拿!”
好吧,周远冬本来就是个行事很有分寸的人,既然都把话说到这份上,再推辞,也就显得生分了。
萧琼枝只好边吃边表态:“族长爷爷,有什么事,你尽管说,只要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我一定帮。”
周远冬很感动。
他倒不是怕萧琼枝不答应。
他只是觉得萧琼枝还是个孩子,自己作为长辈,有些不大好意思,向萧琼枝开口。
原本,他是打算先跟楚芸娘、周大勇说一说,再让他们跟萧琼枝说的。
至于郑邦,为人一直比较严肃。
他前晚,还是鼓起勇气,才敢约他一起去县城的,后来,被郑邦拒绝,搞得他更加不敢对他提任何要求了。
他先看了眼郑邦,才看向萧琼枝,目光恳切地说:“枝儿,你不知道,我们周家村各户人家的粮食,过完这个冬天,没什么大问题,但开春后,就难说了。”
“昨天,村里的族人得知你还会认三种杂粮,有不少,都晚上悄悄找到我家,要我劝你,把你教王家村、徐家村、刘家村人学会认的那三种杂粮,也教给我们族里人认。”
“我知道,你虽然年纪小,却做事很有自己的打算,该说的时候,自然会说。只是,昨晚已经有十几个人悄悄来找过我了,他们的一些顾虑,也很有道理。”
“比如,这眼看天气越来越冷,随时可能会下雪封山,万一你等到大雪封山时,再决定让我们族里人认那三种杂粮,到时,我们就是会认,也不好从地里挖出来了。”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呢?”
原来是这事!
萧琼枝教王家村、徐家村、刘家村人学会认那三种杂粮,原本就是为了让他们,不再抢劫周家村人的粮食,并把已经抢到手的,乖乖还回去,给周家村人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而昨天下午,她特意让王家村、徐家村、刘家村那一百五十人帮周家村人挖茯苓,其实也是从侧面提醒周家村的人,她是很乐意让他们,也有机会拥有这些杂粮的。
她很诚恳地说:“族长爷爷,我是考虑到昨天我们村,有不少人家,都有人受伤,需要养伤,伤重的还需要家人照顾,打算等大家的伤势都基本康复了,再带大家上山,一起认那三种杂粮。”
“不过,我没有考虑到、会马上存在下雪封山的情况,大家的担心,确实很在理,你现在让人通知大家,去我家门口集合吧,辰时正,我就带大家上山,一起认那三种杂粮。”